软件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时间:2024-04-26 03:16:5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一、软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违反诚实信用、公平、平等竞争规则,以混淆、误导、诋毁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对象。与现实世界一样,网络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是商业社会现实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网络世界的表现和延伸,由于网络本身的特性,网络环境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异。针对网络环境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有人列举了7类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即域名抢注、不当链接、商业诽谤、通过“埋设”技术进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像软件攻击、强制广告插件等“赖皮软件”和擅自更改他人主页等运用软件技术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1]尤其后一类行为由于打着软件冲突的幌子,使得人们对此种行为的不正当竞争本质难以准确把握。

  软件冲突是计算机行业里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是指两款或多款软件在同时运行时发生的冲突,即一款软件启动或运行后会导致其他一款或多款软件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形。[2]造成软件冲突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软件厂商之间缺乏沟通,在程序设计上有互相冲突的地方,也有可能是出于竞争的考虑,故意给对方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同类软件设置障碍,从而造成了对其他软件的干扰。如果是前者,就会形成一种无意的软件冲突;而如果是后者,就构成一种恶意的软件冲突。从非技术人员的角度,无意的冲突和恶意的攻击很难区分清楚。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以软件的合理冲突或不兼容为借口,强行卸载或诱导用户卸载用户电脑中竞争对手的软件,以达到打击竞争对手、排斥竞争对手产品的目的。

  随着竞争的加剧,出现了两种更为隐蔽的新型不正当竞争手段。一种是故意给竞争对手竞争软件设置障碍,干扰或破坏其运行或使竞争对手软件的相关功能不能启动。比如,两款软件并存时,一款软件的某一功能受到了另一款软件影响而根本无法正常运行,表面上似乎是软件不兼容造成的,实际上是行为人故意在自己发布的软件中增加了针对竞争对手软件的功能和指令。近年来,这类案件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功能相似甚至相同的软件之间,由此引发的不正当竞争纠纷与日俱增。比如,2004年终审的百度诉三七二一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该案判决中法院认为:“百度公司与三七二一公司为同业竞争者,三七二一公司上述修改软件注册表信息、阻碍点击鼠标左键正常下载安装运行、弹出软件冲突警告对话框中任一选项均导致安装失败等涉案行为阻碍了‘百度IE搜索伴侣’软件的正常下载、安装和运行,构成了不正当竞争”。[3]又如,2011年10月审结的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互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也涉及到对软件冲突与兼容的认定。[4]总结该类新型竞争的手段可以看出,以软件正常冲突为掩盖的不正当干扰行为非常隐蔽,市场主体往往以合法借口,利用网络手段实施恶意竞争,由于手段的隐蔽性、迅速性,受害者往往难以及时察觉与追踪,也难以证实并说服法院造成软件冲突的原因、人为因素以及主观过错,在缺乏直观证据的情况下,法院也难以对该类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准确定性。

  另外一种更为隐蔽的不正当竞争情形是,竞争者攻击竞争对手的产品时,并不直接干扰或破坏竞争对手产品或服务(软件),而是修改竞争对手产品运行时在计算机内存中产生的代码或指令,从而达到影响竞争对手产品或服务的目的。或者,修改计算机内存里软件的运行参数等,以便于搭载或调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比如瑞星与奇虎公司的软件“后门”争议,奇虎公司与金山软件因“高危漏洞”发生的纠纷,奇虎公司与腾讯公司之间的“QQ窥私”引发的争议,均属于此类。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软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征

  软件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同于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有别于前述其它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其具有如下特征。

  (一)行为隐蔽、发动快

  一些软件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对竞争对手同类软件的恶意干扰、拦截甚至强行卸载,行为人都会以系正常的软件冲突为由进行解释和抗辩。由于软件兼容和冲突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概念,一般人对于发生在电脑里的这些行为根本无力去判断,甚至难以感知。

  (二)无竞争关系的第三方介入到不正当竞争之中

  前几年互联网行业中的不正当竞争,经营者大都是“亲历亲为”,比如瑞星与奇虎公司的软件“后门”争议,因“流氓软件”、“恶意软件”而引发的纷争等等。及至2010年奇虎360公司与金山软件因“高危漏洞”发生的纠纷以及奇虎360公司与腾讯公司之间的“QQ窥私”事件,利用软件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即(表面上)经营者并不介入到竞争中,而是“借刀杀人”,诱导甚至迫使自己无关的第三方(名义上)直接实施侵权行为,常见的情形有如下两种。

  一是行为人将屏蔽、阻止其它网络经营者的合法软件的行为交由用户自己去决定和实施,从而撇清与侵权行为的关系。网络领域一个普遍的商业模式是基础服务免费提供,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用户资源后,再通过广告和增值服务收费来达到营利的目的。无论是web1.0时代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搜狐网)、QQ聊天工具(腾讯网),还是web2.0时代的微博等莫不是这种商业模式。一些软件厂商为迎合网络用户不希望在浏览网页、观看视频或进行QQ聊天时受到网络广告影响的需求,特意开发和发布可以清除其它网络经营者网络广告(也是一种软件)或阻止其运行的软件。表面上看,该软件的开发者只是发布了一款“深受网络用户喜爱”的软件,清除和阻止其他经营者合法软件的行为系由用户自己实施,和该软件的开发者没有关系。但实际上,这种行为若不加规制,最终必然会导致其他网络经营者只有寻求该软件发布者的保护才能生存。

  二是中介机构主动或被动参与。现实中,一些企业往往故意利用第三方(中介机构等)对竞争对手(产品或服务)的评价结果(特别是负面评价信息),或者是利用中介机构发布不客观评价结果,并集中整合专门进行宣传,以降低或贬损竞争对手产品或服务。理论上而言,如果竞争者不加审核就对第三方对竞争对手的评价信息进行散布传播,甚至恶意扩大传播,可以认为其主观上存在恶意诋毁的故意。但这种情况下,想要证明这一行为系竞争对手所为或故意而为,非常困难。

  (三)不正当竞争手段“合法”化

  仍以前述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种情形的软件不正当竞争为例。看起来经营者向用户免费提供了一种合法软件产品,用户可以利用该软件的主要或部分功能,屏蔽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功能,比如网站广告净化插件等。典型的案例就是在2010年发生的3Q大战。2010年10月29日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一款名为“扣扣保镖”的安全软件,全面保护腾讯公司即时通讯工具QQ用户的安全,包括防止隐私泄漏、防止木马盗取QQ帐号以及给QQ加速等功能。[5]这一软件的推出,直接导致腾讯公司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3Q大战全面升级。作为市场主体,网络服务商天然具有营利目的,必须依靠某种方式获得经营利润。网络用户免费使用资源,必然需要有人为此承担费用,网络广告就为网络用户免费使用服务商的服务支付了费用,对于用户来说经济上的免费并不意味着不付出其他代价,忍受广告就是用户免费使用网络资源应当承受的主要对价。软件厂商开发和发布屏蔽其他网络服务商合法网络广告插件或阻止该插件软件正常运行的软件产品的行为,虽然符合网络用户的利益,但其对相关网络经营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表面上看似合法的行为,却严重危害到其它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甚至安危存亡,也有违市场经济所提倡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基本商业道德,理应受到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

  (四)云技术被应用于不正当竞争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属于广义上的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技术的应用,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在互联网安全服务行业,大量企业都已(或已宣称)使用了云技术,如诺顿、卡巴斯基、瑞星、奇虎、金山、腾讯公司等等。目前出现的一种新型不正当竞争手段,就是云计算技术被用于恶意攻击等。通过云技术手段实施不正当干扰行为通常有几种表现形式:1.经营者通过云技术发送文字信息,比如在“3Q大战”中双方在用户(软件客户端)的弹窗信息,软件安装运行过程中弹窗提示等,诋毁竞争对手产品或服务;2.经营者云端(服务器)发送指令,直接卸载竞争对手产品或干扰竞争对手产品正常运行,甚至直接攻击竞争对手服务器等。2010年,我国互联网领域先后发生的两起大的争端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云技术的身影,给经营者与整个竞争环境造成的冲击相当严重。[6]

  目前,我国尚没有规范云技术应用的法律制度,对利用云技术提供服务或实施某种行为的记录保存要求也欠缺相关规定,对利用云技术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认识上尚嫌不足,更遑论在制度层面进行有效规制。虽然有效的技术抗衡与积极的事后补救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或缓解不正当竞争者的非法行为,但要从根本上打击这类不正当竞争,仍需要从制度建设与技术发展两个途径予以解决。在制度层面,要尽快立法规范与引导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强化对云技术应用的日常监管,同时也要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调整对证据形式、取证方式等的要求,并可考虑在证据固定过程中,引入专家提供技术支持等。

  三、软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网络环境下利用软件技术手段实施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表现多样,竞争手段差异化明显,简单套用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里列举的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难免有削足适履之感,而且在责任承担的方式上与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也应该有所不同。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应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能动司法,以及时有效规制该种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一般条款的扩张与软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

  由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缺乏对软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规定,人民法院基本上都是通过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1款的原则规定来认定。而具体的考量标准则是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商业道德。比如,在软件安装使用不正当竞争纠纷中,先将有关软件认定为恶意软件,再行分析判定经营者是否通过该软件实施了损害竞争对手合法利益的行为,以及是否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并以此为基础来判定经营者的竞争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7]如某法院认定“被告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利用开发软件的方式,……干扰了原告网站的正常运行,损害了原告及其客户的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8]2010年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互诉案件中,法院在对奇虎公司的行为(恶意卸载、恶意干扰金山公司软件、恶意诋毁产品声誉等)时,也是开宗明义,直接表明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并认定,被告的360安全卫士软件在自身安装、升级、运行的过程中采用弹出提示框的方式,引导用户在提示框中进行同意卸载金山网盾的操作。360安全卫士软件中上述设置阻碍了用户使用金山网盾,易对相关公众产生误导,违反了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的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构成不正当竞争。[9]同样,“3Q大战”引发的不正当竞争诉讼中,法院认为,在市场经济中,鼓励正当的市场竞争,有助于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但在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进行竞争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和公认的商业道德,不得实施不正当的竞争行为。360对腾讯QQ2010的评价的词语和表述,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并具有负面评价效果和误导性后果。尤其是,这些表述不符合诚实信用的商业准则,不符合维护市场正当合理竞争秩序的要求。[10]

  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可以看出,法院在审理此类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件时,由于缺乏法律具体规定,在具体法律适用方面,均围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规定,即规范市场竞争的原则条款展开,分析论证有关涉案行为的正当性。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倒也简便,似乎也能解决燃眉之急,但面对网络环境下花样迭出的竞争手段,近20年前的立法已显简陋,新型竞争行为所提出的问题,立法理予以回应。值得重视的是,在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论证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法院似乎都有意或无意遗漏了一般民事侵权对行为人(经营者)主观过错的要求。面对利用软件技术实施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可以避开行为主观过错认定,以及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判断经营者竞争行为的主观心理状态,既能有效制止恶意侵权,又可保障自由的竞争环境值得研究。

  (二)主观过错的认定与软件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通常认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属特殊类型的侵权行为。根据我国民法的一般原理,侵权责任的承担应当以过错为要件。无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还是依据一般条款认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都需要确定经营者主观过错,才可定性其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在一些传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中,比如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仿冒行为等,对经营者主观过错的认定相对比较容易。而对于新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特别是软件冲突(不兼容)案件,主观过错的判断则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法院为回避争议,在一些案件判决中不再分析论述甚至不再提及经营者(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关于过错,理论上存在两种学说,即主观说与客观说。主观过错说是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所奉行的学说。[11]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该种学说理论基础源自耶林关于“客观的不法与主观的不法”的划分。主观错说的核心是,过错是指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即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况,因而应把过错与行为的不法性区分,“过错与人相关,不法则是对行为的描述”。[12]主张客观过错说的观点认为,过错不是主观意思之欠缺,而是从人的行为评价出发,认为过错系行为人行为没有达到一定标准,即行为对注意义务之违反。不(特别)关注人的主观上的状态,而是将着眼点放在行为人外在的客观行为举止方面,认为行为人应当像善良管理人一样尽到注意义务。依据客观过错说,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三个,即过错、损害与因果关系。其中,过错是客观的,过错是侵权人行为的违法性质,而不是或主要不是侵权的主观心理状态。

  对于软件等新型竞争手段而言,采取何种学说来判断经营者的过错更科学?如果采取主观过错说,就需要抛开行为的违法性,独立判断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则这一判断在现实中几近不可能。就软件冲突而言,客观上不同经营者的软件发生了冲突,理论上可以分析经营者的主观状态,但实际上却难以发现与证实,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不适当地限制了行为人责任。如果采用客观过错说,将主观过错与行为的违法性混为一谈,也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如果经营者A的软件与经营者B的软件发生冲突,就认定A存在主观过错,构成不正当竞争,恐怕也是难以保证这一认定是客观的。不排除A故意而为的可能,但现实中软件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即使A公司完全没有过错,也可能导致出现软件冲突的情况。甚至还存在B公司故意造成软件冲突的可能。可以看出,客观说虽然可以减轻一方的举证负担,但割裂了意志与行为关系,不能准确说明客观过错的内容和本质,容易不当地给行为人扩大责任。

  本文认为,要合理规范网络环境下出现的软件等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考虑采纳我国民法学者提出的主客观过错统一说,[13]过错既是一种心理状态,又是一种客观行为。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必然通过具体行为体现出来。判断一个人有无故意或过失,总和一定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并以某行为为前提和条件。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为,不管怎样的心理状态,都谈不上有过错。首先,过错是一种可非难的心理状态,能够充分体现法律对行为人惩罚和教育功能。如果仅仅根据行为人的外部行为而责令其承担民事责任,就不可能充分实现过错的制度价值。其次,过错的概念功能主要是评价的,而不是单纯描述的。因此,无论是个人的心理状态,还是行为意志状态,对于法律规范来说都不过是判断和评价的对象,亦即被认识的客观社会现象。[14]

  在民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方面,行为人的过错只有通过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表现出来才有实际意义。而行为人的过错,总会通过一定的违法行为表现出来,只能通过行为人的行为才能了解与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才能准确而理性的把握过错的内涵。所以,在不正当竞争案件中,不应回避对行为人过错的判断。坚持过错认定的主客观统一标准,不仅是审理一些传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要求,在适用一般条款的新型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中,更应当秉持这一标准。

  (三)消费者权益的扩张与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

  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不仅仅是市场中参与竞争的主体的利益,也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尤其在网络环境下,经营者在用户的电脑上“杀伐征战”相互卸载同类竞争软件或干扰同类竞争软件的正常运行,严重危害到用户电脑的安全。

  但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却只规定了受损害的经营者有权提起赔偿损失的请求,消费者无权对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这一规定显然已不能满足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需要,也限制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消费者利益功能的实现。在各国将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修改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主要方面的大趋势下,我们有必要研究是否可以借鉴德国、瑞士等国的规定,对于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请求,赋予消费者组织请求权,从而整体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诉权的赋予也有利于规制目前愈演愈烈的软件不正当竞争态势。

  注释:

  [1]侯霞:“网络环境中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载《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关于软件冲突的含义,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117741.htm,以及http://www.hudong.com.刊裁的文章。

  [3]参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4)二中民终字第02387号民事判决书。

  [4]参见北京市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1)一中知初字第136号民事判决书,以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1)高民终字第2585号民事判决书。

  [5]关于“扣扣保镖”具体功能如下:1.保护隐私,阻止QQ静默扫描用户硬盘;2.防止QQ盗号,用360云安全体系精确查杀QQ盗号木马;3.QQ加速,禁用不需要的插件,大幅提高QQ运行速度;4.过滤QQ软件广告,让聊天更清爽;5.清理QQ垃圾,清除冗余和临时文件;6.QQ体检,检测QQ安全性并修复QQ软件漏洞,并一键修复;7.保护QQ安全,阻止QQ设置被恶意修改,自动扫描传输文件;8.360“扣扣保镖”默认不修改QQ任何设置,所有功能都必须由用户主动选择触发,并可随时启用和恢复;9.禁用侧边栏不必要的面板,让QQ界面看起来不再繁琐,运行更流畅;10.自动清理不必要的QQ表情;11.去除QQ插件,用户可以自主选择QQ插件启用。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4603102.htm.

  [6]2010年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可牛科技有限公司的杀毒软件拦截纠纷(可牛公司的可牛杀毒以及金山公司金山网盾,均被奇虎公司从云端/服务器端发出指令拦截),以及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腾讯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之间的“3Q大战”。

  [7]参见王晫:“强行安装软件并植入信息构成不正当竞争”,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6期。

  [8]参见北京市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5)一中民初字第5456号民事判决书。

  [9]参见北京市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0)一中民初字第10831号民事判决书。

  [10]参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10朝民初字第37626号民事判决书。

  [11]比如《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荷兰民法典》第140条;《意大利民法典》第204条,《日本民法》第709条,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84条等等。

  [12]王家福主编:《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第461页。

  [13]关于主客观统一说,参见王利明:《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6-97页;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8-69页。

  [14]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页。

  免费检测论文相似性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作者单位: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

  出处:《法律适用》2012年第4期

  

相关文章:

基于ebXML的电子商务系统研究04-26

论析基于控制权的企业家激励与约束04-26

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激励与约束机制探讨04-26

旅游产品非正常低价现象探究04-26

仿真技术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04-26

生态旅游评估框架设计04-26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探讨04-26

浅谈物业管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04-26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04-26

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实例分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