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它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方面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提高方式、教育机制、教育资源利用等方面创新,形成有针对性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有力支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丰富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水平的课程教材,凝聚学科人才,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我们党和政府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考虑,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任务。立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探讨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模式和方式、方法,对于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习惯于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其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过程不单纯是一种知识和能力的智力活动,它还需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创新精神,去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挖掘创新潜能,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它对当代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敢为天下先r的探索精神、迎接挑战勇于竞争的进取精神、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精神、宽容失败百折不挠精神、甘为人梯自我奉献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精神培养将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创新和创造还涉及到许多社会道德问题,因此我们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导向和社会主义道德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大学生牢固确立起创新和创造应当有利于人类、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一步增强创新的内在精神动力。
二是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是需要通过多种教育内容、多个教育环节、多项教育活动和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其中综合素质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内容。具有创新内容与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将发挥主渠道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创新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和模式,一定要深刻汲取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定位不够准确,割裂了社会政治性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统一性,往往强调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教育,而忽略了当代大学生所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综合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学说、学术,更是学养,应把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理论知识变成理论境界,从而内化为大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内化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是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养成。创新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创新思维(探究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发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起到应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它所经历的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再到制度形态,以及从部分地区向全世界传播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究、否定、发现、创造的过程。大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固有的创新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养成。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并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这是大学生所必备的创新性思维的基本素养。
二、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形式
1.加强针对性教育。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及时解决和回答大学生所关心的现实问题,使教育内容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当代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社会转型、改革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腐败、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些社会问题;二是围绕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不能搞私有化,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多党制等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三是个人就业、婚姻、贫困生就学等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加强必修课程内容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高校必须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内容教育。这些课程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知识,既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本教材,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和创新思维养成的重要教育内容。
3,加强选修课程内容教育。为大学生开设若干门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程,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担任选修课程首席教授。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知识性、思想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跨专业、跨年级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个性化。
4.加强“思想、理论、人生”系列专题讲座内容教育。讲座的内容紧密围绕先进的思想、理论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和创新思维养成来进行,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升华。
5.实施精品课程、精品课堂、精品一节课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内化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型思维,其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抓典型、抓重点、抓落实,建立起教学质量提高体系。这种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方案,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推进方式,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必修课、选修课程群、“思想、理论、人生”系列专题讲座,构成了覆盖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网络体系,不仅消除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盲区和死角,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套丰盛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自助餐。精品课程、精品课堂、精品一节课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教学质量保障,这种比较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和方法,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一是课程模式的创新。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计划内教学与计划外教学相结合;学分教学与非学分教学相结合;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相结合。
二是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选修课程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全面负责教学内容选择、任课教师聘任、教学管理和教材编写等。另外,尝试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生处联合组织“思想、理论、人生”系列专题讲座活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三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多种层次的课程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尤其是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使大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是教学质量提高方式的创新。具体做法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1一2门精品课程建设,起到对其它课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各教研室通过若干门精品课堂建设,起到对其他课堂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每位教师通过精品一堂课建设,起到对其他节课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是教育机制的创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及创新精神培养的有机结合。 六是教育资源利用上的创新。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之外,还应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
三、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转化和互为依托、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需要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内容,需要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广泛参与和提供研究素材,它是进行学科建设的人力支持和立足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立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学科建设,应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几个特点:
1.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二级学科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角度,从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所经历的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的转变中,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中,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笼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性中,从马克思主义在与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中,系统性、整体性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所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与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内在关系的断裂,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
2.二级学科与必修课内容的对应性研究。密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撑作用,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二级学科为依托,开展与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相关内容的对应性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在具体的二级学科和更多学科方向的支撑下,才会增加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和力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的五个二级学科与教育部所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四门必修课之间在研究领域和教学内容上,基本都有很直接的对应关系。其中二级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科概况中规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直接表达,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修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基本相一致。二级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规定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恰恰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修课的内容要求。二级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在内容上也有很多的对应性。二级学科目录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其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四门必修课的内容也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对应关系,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深刻的历史借鉴和丰富的背景知识。
3、当代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的科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回答了时代和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课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要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当代重大的理论成果进行深人研究。不仅要深人研究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还要研究这三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还要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时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的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不仅可以展示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大学生普遍认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枯燥、陈旧、脱离实际等问题。
4.现实问题研究。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深人研究大学生普遍关注的一些现实问题。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很好地面对现实问题,缺乏“问题意识”、“事件意识”,回避了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焦点难点问题,缺乏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在时代精神巨变、生存方式巨变、社会思潮巨变的背景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给予及时研究和准确回答。面对这些问题应当投人足够的精力认真研究解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大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5.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前后相继的阶段关系和互为支撑的互动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和政治性出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应当包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其中包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育教学体系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资源转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资源的实现途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本规律和方式方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历史变革和基本经验,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研究改革开放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模式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关文章:
农业农村部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04-26
济南市市场监管局质量提升“云课堂”开讲 线上学习质04-26
我市企业质量管理创新论文征集工作开始04-26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04-26
翻转课堂初探: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04-26
初中体育乒乓球教学训练的有效方法探讨04-26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04-26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04-26
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