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文化与双语教学的运用之我见

时间:2024-04-26 03:05:2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学中,较完整的某一民族文化与双语教学是相铺相成的。现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民族文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某一民族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包括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道德文化、农耕文化等。双语教学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的语言作比较地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譬如:藏汉语、苗汉语、侗汉语、汉英语等。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民族文化与双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居住地区,该方面的教学,主要运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服饰文化
在苗族服饰文化中,历来是苗族用自纺自织自制自染的家机布为面料自缝的。男人穿的衣服,一般是上身为对襟便衣,下身为家织便裤。老年人过年过节时喜欢穿花锻长衫。苗族男子所戴的头巾,一般是红绿丝线织成花格,着衣内白外黑。在黔东南,女人穿的服装,式样和制作较为复杂多样。节日、起集和走亲访戚时,苗族青年妇女特别注意着装和整容。着装分为便装和盛装。盛装的上装在肩胛、袖口用丝线绣花和缀上各色花边,系上围腰、花裙子、鞋面、背带都绣上花鸟虫鱼、龙凤草木、蝴蝶。裙子有长条裙、青色白褶裙。长条花裙周围共有24条彩色缎面飘带,绣上不同的花样。裙子的长度各村寨也不尽相同。有的裙子长到脚踝处,有的只盖过膝头处。有的裙子未盖过大腿部,长约五寸。苗族古典式盛装,较为特殊,苗语称为ud baid(乌摆),该盛装无领,对襟开,边大,绣上花纹,缀有金银片,熠熠生辉,较为珍贵,一般在节日或去世后入殓时才穿古装。在劳作中,苗族妇女着装不算繁杂。一般为头挽髻,插银簪或木梳,有时中年人搭印花枕巾,老年人搭黑色头巾,戴银耳环,穿绣花衣服,系围腰,穿绣花布鞋。苗族盛装的苗、汉语名称如下:ud(衣服) ud nix(银衣) gib nix(银角) hliongt (手镯) hlinb( 项圈) ud bad ( 古装) ud hmub zaid ( 土布衣) ud gangb ( 丝绸衣) ud hmub ( 绣) ud xit hsaib ( 绸锻衣)ud lul (寿衣) ud nix ( 镶有银片的女盛装) ud qub ( 衣物、衣服) ud vis bangx ( 绣花衣) ud nox ( 蓝衣服) ud liangx ( 单衣) bangx nix ( 银花) tat nix ( 银圈片)nes nix ( 银雀) vas nix ( 银梳) ghab zand naix ( 银耳环) hlinb ghongd ( 银项圈) yat linx( 银压领) ghab liul ud ninx(银衣片) pot nix ( 衣肩银泡)等。
二、民族建筑文化
苗族民居建筑,一般为傍山而建,次第升高,大多以半边吊脚楼为主要特征,如西江千户苗寨。这种建筑,适应于地势陡峭、平地不多的山区。吊脚楼一般为三层楼,四排木柱,三间房屋,有的两边还配有厢阁,名叫偏夏。中层为居住层。设有堂屋、卧室、火塘、厨房、客房、晒台。堂屋设有长栏凳子,苗语称为阶息(ghab xil)。人们闲暇时,在此休息、娱乐、制绣、远眺,极为方便。
火塘是苗族同胞生活起居中心,烤饮宴兼备。吊脚木楼的上层以贮藏物件为主,面积大,空间多,是堆放谷物的好地方。下层以生产利用为主。在这里,置有牛栏猪圈,可堆积粪便、农具等,与居住层分开,互不干扰。苗族吊脚楼的建筑工艺为祖传,在木匠建筑师傅中,有文化的人不多,全靠记忆、应用、实践和创新。吊脚木楼的墨法准确,不用一钉一铆,结构合理,装饰精巧,美观大方,整洁不潮湿,居住极为方便。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其苗、汉语名称如下:zaid(房子、家) ghangb zaid(屋脚) ghab but diux(门边) ghab but zaid (房子周围) ghab but sot(灶边) ghab but vangl(村边、寨边) nais gas (使穿枋跟柱子固定的眼儿) guf zaid(屋上边、顶上) hfud zaid (屋侧) vib zaid(瓦片) vangx zaid(檩子) tangb zaid(椽子)tangb lox(楼梯) dongs zaid(木柱) max zaid(枋子) qongd zaid(房间) qongd zaid dud(教室) dongs diongb(堂屋中柱) dongs(柱子、掷) dongs tit(庭院门的柱子) dongs niangx zab (边桩) ghab xil(美人靠) qongd zaid hlieb(大房间) qongd zaid yut (小房间) dongs nongl (粮仓柱) lox zaid (拆房)denf zaid hvib(贺新屋) xongt zaid(立新房) guf cot(楼上)ghangb lox(楼脚) lox ghad(厕所) ghab vangx diux (门槛)等.
三、民族饮食文化
在饮食上,苗族历来以大米为主食,包谷、小米、红苕、洋芋、麦子为杂粮,副食有牛肉、猪肉、羊肉、鸡、鸭、鱼、蛋等,尤其喜食鲤鱼。鱼以稻田饲养为主,素有稻田养鱼的习惯。苗族人民喜食酸辣味,每家都备有酸汤、酸菜、酸辣子、酸番茄.在烹调时常以此为调味品。酸菜有青菜酸(vangd vob gat)、韭菜酸(vangd vob nix)、蕨菜酸(vangd vob hveb)、腌汤(vangd ghangf)。煮火锅时用一勺作佐料,菜肴鲜嫩,味美可口。鱼、狗、鸡的烹调方法别具特色。如炖狗肉和鸡肉时,要加米煮成稀饭,有时将整鸡加米炖熟后提鸡切成块,用鸡汤煮稀饭。鱼则用酸辣、酸番茄搀和着煮,加大蒜、生姜、花椒为佐了料,称为酸汤鱼(vangd liol nail),鱼腥味全无,味鲜而美。逢年过节,用豆腐和鱼一起煮,待第二天冷冻后取出食用,称为冻鱼(nail dongs)。因过去当地不种油菜,食用动物油,故少用油炸或干炒,习惯用水煮烹调法。将蔬菜置于甑脚煮,称甑脚菜(vob dlongb)。煮饭多用甑子蒸。煮饭的甑子不放入锅中,而是用一个底部有小孔的气盆(naf)放在锅里,再将饭甑置于气盆上,靠气孔冲气煮熟饭菜。这种蒸法可避免米饭渗水,味美而清香。
四、文学艺术
苗族的文学艺术较为丰富多彩,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具体表现在口头文学上。苗族的文学艺术可分为歌谣、故事、谚语、谜语、曲艺等。歌谣以古歌和古曲配合而成,苗语叫“hxak”.其表现形式与现代音乐近似。如嘎别福歌(hxak ghab bil ful)、古歌(hxak lul)、飞歌(hxak yangt)、游方歌(hxak yex fangb)、酒歌(hxak jud)、情歌(hxak vangt)﹑赞美歌(hxak xit hent)、儿歌(hxak jib daib)、笙歌(hxak gix)﹑鼓歌(hxak niel)等。
由此看来,在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较为集中的地区学校,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双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再一方面能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何乐而不为呢? 免费论文下载中

相关文章:

美智库文章:“口罩外交”激活中日关系04-26

日本首相更替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及应对04-26

镇江第一中学历史特级教师——王生04-26

夸导师捧儿子 论文发表乱象已成世界共性问题04-26

第五届抗战青年会:论文就是一切讨论就是一切04-26

word 201004-26

福昕软件:国际领先的PDF 电子文档软件产品提供商04-26

2018年中国世界史研究评析04-26

文档软件04-26

如何做word文档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