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研究

时间:2024-04-26 03:04:4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生态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结果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实践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因此,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区,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业,都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借此宣传环保的理念,倡导环保的行为。例如,可以组织以环境保护与开发为主题的讨论会或辩论赛;可以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可以创建各种环保团体;还可以寓教于游,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使每一个旅游者在游玩的过程中接受环保教育。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与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工作的生命线,因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也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题中之义。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局限在政治方面,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大作用。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研究,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提出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提出的人类生存境遇背景人类文明迄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现正向生态文明迈进。以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标志的工业文明在推动生产力大飞跃、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却使人类陷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困境,即生态危机。世界大部分土地面积受到酸雨影响,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极端天气频发、物种灭绝加快、资源枯竭增速、臭氧层空洞扩大、土地荒漠化延伸等等。当下,人类的这种生存境遇归根结底是由“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所导致的。因此,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除了要采用法律规范约束外,还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通过改造人们的思想,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观,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价值范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提出的思想理论背景自19世纪40年代起,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现象日益凸现,马克思恩格斯就以其理论敏感性看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出了生态伦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是立足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上人的无机的身体”的理论前提之上的,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思想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现实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的科学性及深刻性主要体现在:他们主张在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中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上升到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高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两极对立”的程度,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是导致生态失衡的主要根源。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最早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其中,马克思深入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以及自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强调了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并提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然前提。恩格斯最早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对当时英国环境污染的产生过程、类型、危害、根源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强调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达到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他们批判了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矛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要从根本上协调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因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81。其次,要正确理解“生产劳动”的作用,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2]201-202人通过生产劳动不断地改造、支配自然界,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人自身。再次,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马克思指出:“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3]392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能够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在理论界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中,更是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视。因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为理论背景,也是重视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需要。(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提出的学科背景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发生作用,呈现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不同的价值形态。可见,生态价值也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局限在政治方面,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冲破原有的价值局限,打破传统观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框框,从现实社会条件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同生态发展、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拓展研究空间,开阔研究视野,构建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价值体系,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感召性,最终达到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开发就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生态文明必须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通过破除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崇拜,传播正确的生态理念,促使人们形成生态文明观念,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研究,对于缓解我国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的压力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即客体的某种属性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它反映人与物的关系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不同角度可作不同分类,从主体角度可以分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又可分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价值形态。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为基础,基于“生态的价值”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动,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合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联结人与社会的中介,其价值判断力不是知性认识中从普遍概念出发规定特殊对象的“规定性”的判断力,而是从预设的特殊出发寻求其可能的普遍原则的“反思性”的判断力。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必须体现合目的性,即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必须建立在打造一个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构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生态自然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真正内涵。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合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然而这种满足必须建立在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之上,否则就不能实现其价值。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既要遵循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同时要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是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的主体是人,是实践中的现实的人,生态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实现于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的保持和改变过程中,它受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素质状况以及教育规律所制约。因而,必须依照受教育者的现实素质状况以及教育规律进行生态教育,以促使受教育者把生态价值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主体素质一部分,然后再外化为一定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价值由潜到显并获得完备的实现形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表现形态

  

(一)帮助人们树立人与自然之间是辩证统一、和谐相处的思想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些“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界”,“直接地是自然存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167。同时,“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5]374-375,因此,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恩格斯也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6]383-384。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的活动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和控制,而不能随心所欲。(二)帮助人们树立“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观。马克思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界的生存活动,而人类“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6]384,并且只能通过生产实践活动来求得生存与发展。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过程。人的自然化即人对自然的适应,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自身进化的过程,自然的人化则是人类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的改造,使之适应人的过程。由此,马克思提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4]122。人类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要克服近视和短视,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抛开既得利益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从而使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三)帮助人们树立服从自然规律的正确的科学观科学技术就象一把双刃剑,它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虽然认为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但是这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人类首先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先在性基础之上的。因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7]541。因此,人类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以尊重客观自然规律为前提,实现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若人类的行为违背自然界发展规律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恩格斯曾经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6]383-384。(四)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马克思认为,消费是人的基本需要。人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8]78-79。人要生存,就必须吃喝住穿,满足生理需求,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物质消费活动。生产决定消费,但是消费反过来能够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即“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9]9-10,从而成为生产的前提。过度的消费会导致打破生态平衡的过度生产,过多地向自然索取会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立足于节约资源,使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向热爱自然、追求健康、降低能耗、杜绝浪费的绿色消费转变,维护生态平衡。

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形态的实现

第一,宣传和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树立新的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模式。特别要教育、引导人们确立新的生活质量观,树立可持续的正确消费观。第二,加强生态道德与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的国民生态环境教育,把生态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培养具有生态环保知识和意识的一代新人。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要加强生态法制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社会主义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态保护法律意识。第三,创设全方位的思想政治生态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还应存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网络,将思想政治教育由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应把家庭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单位”,无论是对小孩还是对成年人,都要使之做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和倡导者,家长尤其要起到模范作用。同时,还可以以社区为依托,构建家庭、社会、学校联动的动态机制,创设一个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04-26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之我见04-26

初中爱国主义演讲稿04-26

爱国主义演讲稿600字04-26

教师爱国主义演讲稿04-26

大学生爱国主义演讲稿04-26

爱国主义诗歌演讲稿04-26

初中生爱国主义演讲稿04-26

爱国主义主题演讲稿04-26

关于爱国主义的演讲稿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