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4-04-26 03:04:4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科技的变革,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原有的价值界定,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直面当下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农业生产活动的急剧发展,不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水质的污染和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枯竭的困境日显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切实担负起培养人们良好生态素养的神圣使命,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资源,树立“生命之水”理念,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现实意义
人类自跨入阶级社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就以其特殊的形式,在人类文明嬗变的历程中演绎着自身的价值逻辑。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或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视而不见,或是狭隘的定义为政治价值,将其活生生的生命价值扭曲或异化为政治斗争的装饰品,片面地认为,其价值功能只是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1](P374-375)生态文明从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将人类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融合在一起。生态价值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新型价值,重视其生态教育价值的效用,这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任务,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的创新和外延的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信念、倾向、态度和主张的基本观点,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存在意义的一种评价标准和评判标准的思想体系,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2](P75)那么,生态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表现为:1、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判断社会价值的一种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生态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基于生态的价值之上,通过对人们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和环境法制教育,使生态意识渗透到实践活动中,使人明确地认识人在生物圈中,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对人的发展。2、树立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责任。规范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稳步发展,积极地作出协调对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道德意识是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要求和体现,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公德,要求人们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体现了人类道德进步的新境界,体现了人类自我完善的新发展。”[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中一种新的价值形态,它把“生态特殊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价值”联系起来,在于将人们的生态意识自觉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树立生态道德责任而作出积极的对策。
每当人类取得一点进步,人类就陶醉于“人定胜天”的自我欣赏中,不知不觉中被自己创造的文明引向了困境。结果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短缺,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直接威胁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亲手破坏了自己生存的家园,这就无疑是自掘坟墓。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泉,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物,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被利用。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小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有限的淡水资源分布又非常不均匀,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
一、生态价值成为衡量人类生存发展的健康指标
水对保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健康状况的改善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先决条件。世界银行官员克劳迪娅?萨多夫指出:“水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联合国提供的有关数据却让人很不乐观:目前全世界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安全的饮用水,每天大约有5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在发展中国家,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成为人们患病的主要原因,每年因为饮用不安全的水、卫生条件差而死亡的人数超过200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曾说:“全世界半数的学校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清洁的厕所等最基本的卫生条件。”
与此同时,全世界每天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已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
二、水资源不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
由于“生命之水”枯竭,全球的“环境难民”数量不断增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有3/4的农民和1/5的城市人口,全年得不到足够的生活淡水。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列世界第88位,从淡水资源看,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仅为2695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因水危机而致的经济损失约占我国GDP的2.3%。
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的2009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努尔?布朗指出:“预计到2015年,近40%的全球人口将生活在水资源紧张的国家。到2025年,全球约2/3的人口将生活在水资源不足或水源质量低下的国家。随着水资源的日渐缺乏,不同水源使用者之间的紧张局面将激化。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如何提供安全饮用水和卫生用水的问题。如果人类没有安全的水环境,就无法实现初等教育、疾病控制、环境可持续性以及根除贫困,水危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祸首。”[4]
三、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
寻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水资源、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开发循环利用新技术、增强国际合作等等至关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而提高人们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资源意识,建立和谐的“人水情缘”与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恩格斯早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5](P383)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危机和挑战,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科学自然观,有助于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资源环保意识的形成。意识不是人脑中天生存在的东西,而是对存在的反映,正确的生态意识必须通过教育才能习得。应对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生存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将生态教育纳入其教育范畴,将生态文化与生态知识教育贯穿始终,通过一系列生态科学知识与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纠正了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人定胜天”的极端思想,正确论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树立了科学的自然观,唤醒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提高了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程度,从而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并更好地保护自然、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以及相应的生态道德文明习惯。
倡导人们自觉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一种以节约用水作为主要手段,降低对水资源污染的新概念环保方式,目的旨在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对环境与人类生存所造成的压力。珍惜生命之夜、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改善环境、树立“生命之水”理念,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
四、环境问题既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治理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不但是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个社会实践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届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5](P383-384)
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生态责任感和正确利益观,有助于惜水、节水责任感的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是做人的工作,触动的是人的精神层面。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探索人的思想道德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教育人们树立整体利益观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关系,倡导人们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积极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以全面、协调的观念研究经济、环境、生态中人的思想道德情结,使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道德行为,使生态责任感能够在全社会,在每个人心中巍然耸立。通过其转化功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帮助人们把不得不遵守的道德规范的观念、想法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良心,让生态的责任感潜移默化的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并与道德责任相融合,成为一种道德约束力,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以人类发自于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树立“生命之水”理念,实际就是鼓励人们践行一种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对地球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生态责任感,让保护环境成为自身使命,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种内在驱动力,推动人们自觉地、积极地实践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通过舆论宣传工作,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和环境法制教育,建构生态道德责任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节俭意识和环保理念转化为国民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倡导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全社会充分认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这一战略定位,旨在通过加强对地球水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以及有意识的节约日常用水,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6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05
[3]惠光启.可持续发展战略呼唤生态文明道德意识[J].《淮海文汇》2004年2月刊
[4]《21世纪的水与人居环境无锡宣言》
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09-11/09/content_18173263.htm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6 下载中

相关文章:

初中爱国主义演讲稿04-26

爱国主义演讲稿600字04-26

教师爱国主义演讲稿04-26

大学生爱国主义演讲稿04-26

爱国主义诗歌演讲稿04-26

初中生爱国主义演讲稿04-26

爱国主义主题演讲稿04-26

关于爱国主义的演讲稿04-26

一二九爱国主义演讲稿04-26

爱国主义教育演讲稿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