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经济是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创新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财富和创新的焦点。人才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新经济时代这样渴求人才,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新经济时代这样让人才和财富密切相联。企业人才的竞争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是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将推进人类社会的永续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创新经济,企业人才,优化管理,和谐社会
新经济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分析,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创新经济。其涵盖了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生态经济、风险经济、人才经济等内容,它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实现低通涨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的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1]
新经济既然是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高度市场化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驱动,以人才竞争为特征,以创新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这个要求,在此基础上而发生的创新就会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人力资源也将成为企业财富和企业创新的焦点,人才就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2]
问题的焦点是:为了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需要高层次的知识化和创新型人才,渴求专业化人才,因为人才和财富密切相联。据此,如何培养人才?企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如何优化企业人才管理机制就成为当今最紧迫的、最根本的任务。
然而,现实表明,一方面企业急需各类稀缺性专业化人才,另一方面却又严重存在着人才浪费,稀缺和浪费并存的现象使国家培养人才的成本加大,也使企业无可适从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笔者主要是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优化企业人才管理机制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解释,与同行们商榷。
二、企业人才的需求及类型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主体。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企业人才,不同于大工业经济时代,具有典范性。按照新经济的要求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化人才,就是国家与社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教育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各类急需人才,高校教育理应成为企业人才需求的基地,为企业培养有个性的专才。
(一)创新化人才
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化的人才。企业管理者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企业劳动者既是新经济的物质承担者,又是知识和财富的缔造者。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脑将取代一些机械性脑力劳动。如信息的记忆、检索、复杂的计算模型等都可用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的应用不再要求我们有很强的记忆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由于知识含量的增加而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表现为人的知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研究证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70年代至90年代为70%——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将提高到90%。[3]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并掌握了创新思维的劳动后,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化人才。
(二)个性化人才
人的个性化是创新过程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任何一个创新设计都会表现出个性化的思路。在工业化社会里,生产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而在新经济社会里,生产是非标准化或可能是单件生产。因此,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有经济学家把新经济称为个性化经济。个性化经济需要个性化人才。所谓个性化,就是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适合学什么,就让其学什么,适合干什么,就让其干什么,有哪一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就让其在哪一方面发展。个性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必须相结合,与所在组织的需求必须相吻合,这是个性化发展的基本前提。企业需要操作型、创新型的个性化人才。他们具有突出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超越意识。个性化人才有创新精神,能超越自己,他们是时代的标志,社会的脊梁。
(三)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指有多种专业能力和技术的复合体,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人才。复合型人才不仅是多学科多技术的融合体,而且有跨行业、多领域的叠加和放大功能的特殊人才。由于很多创新活动是跨领域的,这种创造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知识和单一技能来实现,它必须借助多种知识、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来完成。社会越发展,创造的复杂程度越高,高度复杂的创新需要高度发展的能力系统,也就是对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宽。实际上,许多日常工作也离不开综合能力,复合型人才是当代企业所需要的稀缺人力资源。复合型人才要求人才培养和教育机制需要改革创新,也要求人才本身具有永续学习的意识和高效学习的能力。
(四)合作型人才
企业的许多项目只有通过企业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在网络化、信息化社会里,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多方面的合作组织,企业只是链状供求中的一个环,在这个链条中有政府、银行、税收、工商、保险、交通、质检、环保、网络高速等等服务系统。因此,新经济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高度社会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更需要紧密的联系和协作,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也就是说,在新经济环境中,从事科研、发明、创造,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有人认为,竞争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而当代经济的价值观就是合作。因此,大力培养合作型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五)交往型人才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需要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而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中一种重要的基本的能力素质。企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代社会最具活力的企业发展工具之一就是人际网络,人际关系己成为现代企业中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就个人而言,一个人不论在社会中从事何种事业,都需要有处理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的能力,需要有与各种对象合作的能力。要理顺各种关系,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和能力。正如哲人所说,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是艘陆地上的船,永远也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的彼岸。企业成功的经验还告诉我们,企业所需要的交往型人才,应该是同时能够和多种人打交道都能成功的人,既有专业才智,又善于合作且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人才。有人说交往就像一座桥,桥有多宽有多长,交往关系就有多宽有多长,交往的长宽自然就成为企业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手段了。[4]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
既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创新化、个性化、复合型、合作型和交往型的特征,这就为培养人才的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同时,这些特点给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除了传统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外,还应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使之更适应企业转制的需要。管理的创新就是按照新经济的要求,使人才管理更为科学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和潜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一) 实行柔性化管理
柔性化管理是当代企业管理的最典型特征。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主动抛弃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管理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和心灵的沟通进行柔性化管理。
1.营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给员工更多的创新空间,给员工一个激发个性特长和潜能天赋能得到最大发挥的平台,让他们成为工作、学习、生活的主人。不要搞政治管理,不要以处罚代替沟通,不要排除异已,不要拉帮结派,建立以企业领导为核心的人性化环境,这就是柔性化管理的真正目的。
2.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在民主化的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多和员工沟通,使员工在开心工作的同时找到家的感觉。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的目的,就是要体现柔性化管理,让员工充分体验到温柔的家的气氛。
3.做好员工的保障服务。员工的各种社会保障服务,如工伤、保险、医疗、失业、救助等都应该为员工想到和做好。员工的保障服务就是企业柔性化管理的集中表现,就是企业价值观和管理理念与个人价值和信念融合的具体化。
(二) 构筑开放式管理
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会影响企业的对外关系, 对外关系的变化会使得企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于是,人才自身对于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会产生不同的思考,同样会产生不确定性。准确地说,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不可能在一个不负责任的企业干一辈子的。基于此,企业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要让人才资源能够分享到企业的发展成果,更重要的是让人才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必须构筑企业开放型的管理模式。
1. 所谓开放式管理,就是要让人才能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开心自由地工作。构建人才流动机制,允许企业人才自由流动,人才流动了企业才有生气。人才流动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经济的要求。
2.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意识到个人的事业成功离不开企业,只有在企业既定的战略方针和自我考评指标框架下才能完成交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
3.构建业绩考评标准。按企业考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评,只要员工业绩达到一种令人足以自豪的质量水平时,就应该给予重奖。这种奖励制度既适合公司的发展要求,又满足了员工个人的愉悦感。
4.建立公平分配制度。企业的公平分配就是说员工的报酬要与他自己对企业的贡献相称,使员工能够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公平的分配程度是与企业和谐程度成正比的,正确反映和兼顾员工的利益,妥善协调各主体利益关系,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定与和谐,而且关系到企业基本价值观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 确立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始终将人放在核心的地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要把企业员工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企业管理者在如何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中,要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目标,使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成一致,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
1.建立知识就是财富的管理理念。经济的运行是一个知识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物质财富的全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性人才就是主宰者和操作者。建立知识就是财富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懂得人才是知识的拥有者,人才是资本的使用者,人才更是财富的创造者。
2.突出知识资产的重要性。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其他要素的配置都将以知识要素为核心,形成知识主导型的资源配置方式和产业结构特点。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将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人才作为知识资产的载体,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向资本转化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3.叠加或放大人才资本。人才资本有别于知识资本的地方,就在于人自身的创新、超越的原动力。因为,人才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价值观念是不断向上,不断超越自我,在争取“更好”的一生中追求与体现自身的价值。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如果没有各个人才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与自我完善,就不可能有企业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发展与完善则主要依靠人才资本的释放、叠加和放大。
4.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
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员工的整体道德素质、道德意识和道德境界的普遍提高,企业成员对企业目标和价值的认同,在行动上表现为共识。文化环境建设就是要营造一个充满激励和创新气氛的开放性竞争机制,培育一个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发与施展才华的平台。也就是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健康快速发展,生产出消费者满意、放心的产品。只有独特的产品和产品的优质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有了优质和独特的产品才有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作为知识载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文化的财富和资本。企业管理者用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凝聚人心,建立融洽、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以“人”为资源优势去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要在企业集聚基础上强调产业内部要素的有机聚合和协同,实现“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转变。推进企业制度、产品、环境和交往文化的发展,她既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新经济的发展对企业人才的需求、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而人才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没有人才,就谈不上什么知识和财富,新经济的发展和知识财富的积累,都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而作的准备。
[参 考 文 献]
[1]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4-36.
[2] 司静波.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研究[M].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65-66.
[3] 陈惠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点[J].经济与管理,2001,.(7):73-75.
[4] 李阳春.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品牌的构建与发展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8,(10):44-46.
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04-2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分析观点综述04-26
论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分析04-26
浅谈小班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04-26
论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本质特征04-2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