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武昌理工学院的笃志大道斜坡一向上走,在梅南山腰处,一座端庄、典雅的乳白色欧式风格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弧形塔顶直指,七个鎏金大字“文法与外语学院”印刻在这座建筑上,气势磅礴。作为我校文法与外语学院品牌专业之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就在这里开展教学,同学们在文化氛围浓郁的下学习、成长,拥有取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源泉,一件件优秀作品从他们手里造就,一个个项被他们囊括怀中。
武昌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开设以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已成为学校一丽的名片,现为学校重点扶持的特色专业之一。近年来,该专业的发展更是气势如虹,许多学子取得了不错的专业,涵盖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创作院线大电影剧本、出版长篇小说和散文集等不同领域;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开始在社会上崭露头角,不少校友已是知名作家、当红编剧、优秀教育工作者或主流记者专业特色优势逐渐凸显,学子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专业人才不断涌现。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们的步伐一起来探寻一下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奥秘吧!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传统文科类专业,一直是高考报考的热门专业。然而,近几年,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个曾经一度大热的专业却仿佛进入了“冰冻期”,专业人才也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2010年,全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处于萎缩状态,各大高校对该专业纷纷开始进行缩减招生甚至停招。专业如何破题?如何走出人才培养困境?面对这些问题,武昌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的老师们一直在努力探寻破解之道。
武昌理工学院一直有重视文化、重视阅读的优良传统,为了改变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鲜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现状,2010年,校长赵作斌教授和文法与外语学院副院长范文琼副教授提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将以创作为导向,开办“文学特色创作班”(俗称“作家班”),培养“青年作家”的大胆构想。
构想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为了使想法顺利“落地”,学校邀请了校内外文学创作方面的多位专家,共同组建了专业评估组和专家智囊团,对“作家班”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周密设计,至此了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第一步。“作家班”的创建,迎来了校园内很多师生的掌声,但是也引起了各方的质疑。作家可以培养?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作家需要的难道不是天生的文学触感吗?
面对此起彼伏地质疑声,赵作斌校长曾坚定地表示,我校实行“成功素质教育”这一全新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通识素质过硬、创新素质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开创“作家班”正是基于这一的实践,是很有必要的做法,更有利于培养特色人才。
要想在本科阶段培养出“青年作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用专业核心课程奠基,让学生打好文学基础。同时,要用通识核心课程突出个性特长,培养学生根据兴趣自主、广泛的学习。此外,还要用多元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均围绕着培养创作型人才服务,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创作过程提高创作能力。
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作家班”在开办的第二年便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机。当时,一个的文学比赛正在进行,“作家班”一共有17人参赛,最终16人捧回大。之后,在湖北省举办的“新青年”文学比赛中,该班又有多名学生收获项。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给当时处于困境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前来报考这个专业。
从2010年的17人到2015年的67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招生录取态势逐年稳进、持续向好。该专业自创办以来,学生跟省属院校相比也一直处于领先状态。
2015年,随着“新”一词迅速走红,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瞄准机遇、顺势而为,继“文学创作”方向后,又主动开设了“网络与新”方向特色班,以“新”为媒介,做新闻,侧重培养学生在新闻写作、采访等方面的能力。为使专业的“鞋”更合市场的“脚”,经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老师策划商议,对课程进行再次调整,结合社会需要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特色实训课程。2016年,高考实行,国家对于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再次紧跟时代脚步,对专业方向进行新一轮完善优化,开设了“中文教育”方向特色班。
此外,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和对考研学子精确“摸底”了解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很多学子并非是在临近大学毕业时才有考研意向,而在刚进大学时就做好了考研的打算。为了让学子们考研思更清晰、方向更明确,202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设考研班,助力学子实现考研目标,学子们在大一时就可自主选择是否进入考研班就读。
仅2016-2018三年时间,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因教学成就突出,引发、人民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各级主流的广泛关注,聚焦报道该专业教育及师生方面的文章超150篇。一大批真正“实用、好用、适用”,能够胜任文艺创作、新闻传媒、教育机构等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从这里走了出来。
“一走来满是艰辛,又处处都是风景。”回首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些年的历程,文法与外语学院副院长范文琼感慨道。自2010年以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报考人数实现逐年上升,专业招生呈井喷式增长。2020年,该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20人,最后录取人数竟达234人,再创该专业录取人数历史新高!
从之前的不被看好,到如今的热门抢手特色专业,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现逆风翻盘,招生就业更是呈现“双旺”的蓬勃局势。针对这一现象,副院长范文琼解释道:“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广大考生的青睐,是因为该专业特色非常突出。基于市场需求分类培养,但无论是哪个方向,核心竞争力都是以创作为指导,该专业的学生都应该能写作,善于表达,所以以创作为导向对学生方方面面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基于这样的思,汉语言文学专业才能逐年发展至现在,并且取得丰硕的。”
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能干嘛?2010年以前,我校一些老师去进行招生宣传时,很多考生家长都充满疑虑。当时这个专业被人称为“万金油”,特色不明显,就业没优势。范文琼却不这么认为:“当时网络文学刚兴起,我想未来社会对文学创作的需求一定会增加,于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提出人才培养应向文学创作这个方向转变的思。2010年,我们开始在该专业招收文学创作方向的学生,第一届只有17人报名。”
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汉语言文学专业刀刃向内,革新,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地。
在培养模式上,汉语言文学专业采用“一对一导师制”和“工作室模式”进行并行培养。所谓“一对一导师制”,就是以小班教学为前提,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课夯底,在创作上采用“一对一”模式,为学生确定导师,开展“一对一”的导师创作指导,为学生拟定创作方向和选题,制定指导计划,加紧创作素材的积累,全面确保学生创作能力的进步与发展。除本专业教师外,学院还聘请了一批知名作家、编剧、文艺评论家担任导师,针对有创意的学生习作,进行全程。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樊星,《芳草》主编钱鹏喜,新闻中心主任编辑赵仙泉等都曾为该专业学生亲自授课。
而“工作室模式”则是以建立小型工作室的方式,通过与出版社、文化公司、影业公司、、新集团等多方建立合作关系,承接出版社选题、自拟选题、签约文学网站连载作品等途径,为学生积极搭建各种特色教学平台,将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密切挂钩,力求让学生创作出读者喜爱、被大众认可的作品。目前,该专业已拥有影视创作工作室1间,新策划工作室1间,影视观摩教室2间,文学创作中心1个,封闭写作2个。
mxbd-200
为了给我校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发展自己兴趣爱好、拓宽眼界的平台,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于2014年成立了一个校级学生光影创作社,中的学生大都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他们已完成了《大山坳的篮球梦》《我们的青春不怕疼》《措手不及》《夏至》《一飞翔》《随手的爱》《永远的行者》等多部院线电影及微电影剧本的创作任务。
此外,该专业还大力推行卓越帮扶计划,进一步加强特色人才培养。系里每名教师均分配了若干名学生,分别从创作、考研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帮扶。对于部分特长突出的学生,该专业还将安排导师进行着重培养。
2018年毕业季,汉语言文学专业68名大四学生顺利通过答辩。用来答辩的不是毕业论文,而是原创作品集。原来,作为该专业文学创造方向的学生,他们每人都在毕业前创作了超过10万字的文学作品。范文琼老师介绍说,用毕业创作来代替毕业论文是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大特色,也是该专业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成功典范。“作家班”要求同学们去京山绿林山风景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封闭创作,让学生们置身于大自然,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使学生们有更的发挥空间。
“经过时间的洗礼,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作家培养,孕育了大量写作高手,学生培养已见成效,创作显而易见。”范文琼说。
“3.2.1.action ! ”2019年4月15日,由武昌理工学院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半张纸》在我校校园内正式开拍。这部微电影的剧本均是由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团队历时数月创作完成的。来自汉语言1601班的学生邹清清是这部微电影的剧本编剧之一,对于微电影的开拍,她激动地说:“剧本创作来源于我的直系学姐王婷的《半张纸》小说,整个剧本故事是以半张纸联系起来的。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将小说剧本转换为影视作品,于我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未来的写作生涯里我会对剧本创作投入更大的兴趣。”
汉语言1704班的黎静同学也参与了微电影的跟拍工作,她是网络与新方向的学生,她分享道:“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学习经历,整个活动的策划以及后来的宣传报道、号发布等,我们网媒班很多同学都参与了。通过这个项目,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这为我将来的就业打下了的基础。”
像这样的案例在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非常普遍,这是该专业积极开展实践育人的一个缩影。“实践能力,必须在实践中获得。”汉语言文学系李窗影老师表示,“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贯重视实践教学、重视能力培养,老师们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们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实践项目,帮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锻炼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最终能够学以致用。”
2019年暑假,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教育方向的3名大学生邵思懿、李梦妮和刘知州选择了结伴去马来西亚义务支教。她们的这次支教之旅为期一个多月,这次经历让她们收获满满。她们在国外的工作主要是一对一教学生们中文,支教的第一天,她们就了孩子们分别用英文、中文做介绍。而为了让学生学好中文,大家还想了很多主意:教学生们唱中文歌、给每个组布置教学任务,有时语言不通难以交流,她们还用上了翻译软件,通过画出字的形体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在支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同时专业知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李梦妮说。
在教学内容上,汉语言文学专业还研制了很多特色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特色创作形式,通过组织“文学采风”“创作笔会”“作品研讨会”“文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心投入到创作实践中进行充分锻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和创作灵感。
一直以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都致力于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经过多年的铺垫与发展,与业界合作,也已经成为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办学常态。
2013年,依托磨铁出版公司,该专业承接其图书创作选题任务,由指导老师带领9名学生,集体完成了长篇通史《杀气腾腾美国史》的创作任务。该书于同年1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并在各大网站热卖。
2017年1月6日,由湖北广信影业有限公司投资拍摄,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生花费一年多时间创作完成的《我们的青春不怕疼》电影剧本,作为2017年贺岁片在全国各大院线强势上映。影片自上映以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全国多家主流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该片不仅获得了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电影精品专项资金项目励扶持,还入围了第四届青年影展。
同年7月,由我校与湖北影视频道、利川市龙船调网络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出品,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生进行剧本创作的微电影《大山坳的篮球梦》正式登陆腾讯视频与见面,该影片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好评。网络上映不到半年时间,就有5个项揽入囊中,其中2个国家级大、2个省级项以及1个市级项,获得的金累计超过十余万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素质、通识素质、创新素质入手,着力培养同学们的成功素质。”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曾耀农表示,让学生参与剧本创作,并积极与文化公司合作,是该专业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一次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让学生的实践得以更好与市场接轨,从而走出一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特色道。
曾参与过院线大电影《我们的青春不怕疼》、微电影《大山坳的篮球梦》等剧本创作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王婷就是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受益者。她说,“老师经常带我们去校外文化公司实习,并接手一些电影剧本的创作,在实习过程中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每一次的讨论,就是一场头脑风暴,灵感的碰撞激荡起无数的火花,让我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有了更多的写作灵感。”
教育实地实习是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教育方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自2017年与武汉卓越优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实习协议以来,该专业就与对方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优秀学生前往优胜教育光谷校区开展教学实践、企业导师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实习表现优异者直接被企业录用汉语言文学专业陈慧颖老师感慨道:“中文教育方向学生就业岗位大部分以教师为主,学校跟一些教育机构合作可以直接为学生推荐工作岗位,这对学生来说十分有利。再者,如今中文教育工作者人才稀缺,市场需求量大,在毕业之前就积累大量实习经验,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很有好处。”
经过近10年的磨砺,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20余名学子加入省市区各级作家协会;学生公开出版发表的文章近千万字,出版《杀气腾腾美国史》《眼川》《大学生国学普及系列丛书读物》等文学专著15部,教辅系列作品35部;已创作院线大电影、网络大电影及微电影剧本12部,其中2部投拍上映;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获近百项成绩仍在继续,佳音不断传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谈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时,文法与外语学院院长彭元杰教授信心百倍地说:“从发展历程来看,当初学校的选择是正确的,该专业未来要走的还很长。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打造成学院一流专业、学校特色专业,并且冲击省级一流专业,我有这个愿望和信心。”
相关文章:
【获喜讯】喜报!城关区在市家庭教育优秀论文和案例评选04-26
目标导向问题导向 推进家庭教育立法04-26
关于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材背景下幼儿学习04-26
素质教育考学校也考家长04-26
关于公布扬州市第八届“运河杯”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论文04-26
看待留学探讨家庭教育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