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1万年东亚与东南亚交汇处人群遗传历史

时间:2024-04-26 03:02:1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6月24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山东大学教授王伟、广西文物与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的核基因组研究在《细胞》在线发表。研究人员对东亚南部人群的古基因组开展研究,了自1.1万年以来东亚与东南亚交汇处人群迁徙与互动的历史,填补了两地接壤区域人类古基因组的空白,更新了对两地人流历史的认识,还追溯了现活在广西地区侗傣语系和苗瑶语系人群的祖先。

付巧妹团队运用古核基因组捕获技术,克服了由于东亚南方炎热潮湿导致古DNA保存差的困难,得以从广西170个人类骨骸或化石(30个遗址)中成功捕获30例(15个遗址)距今10686-294年的人类古基因组,及福建1例距今11747年的人类古基因组。

其中,来自广西隆林、福建奇和洞的2个人类个体的年代均早于1万年,这是迄今为止东亚南方与东南亚地区所获得的最早的人类古基因组数据。

此前,对东南亚和中国南方古人类的基因组研究显示,两地早期人群有着截然不同的遗传历史。此前的研究了东亚南方与东南亚两地早期人群遗传历史的差异性与相关性,也留下许多亟待探索的重要科学问题,为了进一步解答两地人群互动、迁徙等重要科学问题,对位于两地交汇处之一我国广西地区的人群开展相关古基因组研究成为关键。

总体而言,该研究首先出距今1.1万年前亚洲人群的多样性,以隆林人为代表的相关古老东亚人群,这是此前从未观察到、梦见掉头发也没对现今南北人群做出贡献的未知古老东亚人群。

其次,以动态视角出我国南方广西、福建区域人群的演化与变迁历史,凸显出广西地区在亚洲人群演化中的重要地位不仅是东亚与东南亚在地理上接壤的交汇区域,更是两地人群在遗传历史上的交流区域。并且这是首次发现东亚与东南亚两地在农业前便已存在着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最后,发现该地区6000年以后发生了人群的更替,为溯源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该研究对于填补东亚和东南亚史前人群的互动历史细节、修正东亚南方人群的演化模式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关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大学的“中华文明根系研究”项目、腾讯科学探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经费支持。(来源:中国科学报崔雪芹)

相关文章:

写论文、做 高中生“活”学历史04-26

“假”论文不能因“历史久远”蒙混过关04-26

北大历史系博士大幅度抄袭国外论文 被学术期刊04-26

江汉大学一研究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04-26

招生宣传季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04-26

网上发表论文已被全国40所高校认可04-26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04-26

2020高考热点高中历史疫情高频考点大盘点!04-26

基层社区建立首席医学专家工作室(图)04-26

毕业论文查重率制度就该严之又严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