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法学传染病毕业论文: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

时间:2024-04-26 02:53:2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传染病防治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在当前,随着如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传染病防治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公共卫生问题[1],而是一个与政治、经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它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人类安全。另外,随着传染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疾病监测与预警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疾控部门对传染病监测和预警能力,努力探讨新时期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策略显得更加重要。在非典疫情发生之前,温岭市传染病疫情一直采用报告卡邮递制度,报卡收集报告及时性与准确性均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开展传染病预测,2004年以来,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依靠 大疫情系统 及本地公共卫生所机构建设,对全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使得全市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逐步改善,并逐渐走入正轨,取得不错的效果。

  1.模式与目标

  在对温岭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参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 3P 管理模式[3],即职位分析(Postsanalysis)、绩效考核(Performanceappraisal)、薪酬管理(Paymentmanagement),通过对如何定岗、如何定责、如何培训、如何管理、如何评价等方面问题的探作者单位: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温岭317500作者简介:邵国祥,本科,执业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通讯作者:邵国祥,E-mail:wlsgx@sina com讨,确定了温岭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的总体目标归纳为 五个有 ,即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有严格的执行记录、有计划知识培训、有规范的资料登记、有科学的评价整改机制;并通过建立规范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实现 五个有 的管理目标。

  2.实现 3P 管理

  2.1健全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为适应传染病防控工作需要,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负责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的领导组织与沟通机制,该领导组织由机构负责人、医务管理人员和疫情管理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医院内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的领导、督查、协调等工作。建立起医疗机构内部传染病三级管理体系,一级为领导小组,院长或分管院长直接领导,各职能科室主任参加,主要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部署和协调;二级为传染病管理科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网络直报、疫情管理、对职能科室的检查与督导工作等,是传染病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三级为各职能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传染病疫情检查结果的反馈与整改措施落实工作。

  2.2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力度[4]依据全市几家规模较大的市级医院和民营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和收集各方资料的基础上,规范化的制定了全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如:《疫情管理制度》、《网络直报制度》、《门诊日志登记制度》、《知识培训制度》、《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奖罚制度》、《传染病人转诊及救治制度》、《肠道门诊、发热门诊、肝炎门诊等专科门诊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管理制度》、《疫情报告资料使用、保存和保密制度》等制度,要求各医疗机构本着合法性、可操作性、及时修订的原则以文件形式制定本单位内部相应的各项制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加大了医疗机构内的传染病管理力度。

  2.3创新管理办法,实现有效管理

  2.3.1强化培训力度,规范培训内容:导致传染病疫情迟报、漏报的根本原因在于医务人员依法报告意识的淡漠。自2006年开始,根据温岭市的传染病防控实际需要,通过将培训基本内容与重点内容相结合的形式,各医疗机构实行每年全员培训一次以上,新上岗人员重点培训,培训制度规范化[5]。使得医务人员真正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按照国家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疫情。

  2.3.2强化岗位职责,规范管理程序:规范各医疗机构内部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制定适合单位的报告流程模板,强化了医疗机构职能科室如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职责,落实传染病报告首诊登记和报告制度。明确疫情管理专职科室人员的职责,规范其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等资料收集、疫情报告、检查督导的工作内容,指导其建立一套记录本,强化其各项工作记录登记。

  2.3.3强化资料登记,规范档案管理:在前几年的工作督导中发现,各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检验科登记等记录本项目和内容登记上均不规范,在2008年着重解决各医疗机构内部使用的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科登记(传染病专用登记本)、放射科登记、各专项门诊登记本、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的规范化问题,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县以上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和工作规范》将全市各医疗机构的各种登记(包括电子形式的登记)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并指导疫情管理专职工作人员在收集到知识培训、业务培训等资料后进行档案化管理,按照档案要素(时间、地点、参加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总结、培训效果的考核与评估)进行整理,做到能完整再现培训的全过程。

  2.3.4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能力建设:根据 3P 模式中定岗管理理论结合县级疾控部门工作实际需要,经过与基层医疗机构疫情管理人员的多次研讨会后,在2008年温岭市疾控中心编写了100多页的《温岭市医疗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操作指南》及《温岭市医疗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记录本》,彻底解决了由于人员更换过快,新上岗人员不熟悉工作岗位,导致在衔接期内无法高标准保证工作质量连续性问题。只要经过疾控中心的专门培训,再结合自学查看操作指南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大力推广电子门诊建设,在设置传染病报告投递箱的基础上[6],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利用内部局域网结合电子门诊推行传染病报告卡内网报告制度,促进传染病报告更及时、准确。另外,市疾控中心通过举办封闭式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和到疾控中心轮岗培训的项目,锻炼基层公共卫生所工作人员疫情应急处理能力,提高了温岭市针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7]。

  2.4强化督导检查,实现科学评价应用计划 执行 检查 处理循环工作法进行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明确职责[8]。传染病专职管理员按各岗位职责分工对门诊日志实行月统计、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实行月质量评价制。疫情报告管理领导组织按季对本单位的传染病报告管理进行内部考核,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质量管理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参照奖罚制度,落实各项奖罚措施。温岭市疾控中心依据市卫生局文件,按照考核标准,分上下半年两次考核,直接打分,当场填写业务指导意见书,由院长落实整改,促进各医疗机构不断完善措施,优化工作结构,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使其质量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3.管理成效

  3.1组织与管理方面在2009年质量评估中发现,总体上比近几年有明显提高,各医疗单位都建立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领导小组及本单位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3.2知识培训方面各医疗机构知识培训内容与质量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手足口病、霍乱、甲型流感等传染病的培训,培训资料收集齐全,归档整理规范。

  3.3传染病信息管理问题医生的报告意识大大提高,疫情登记和自查方面逐步规范,对门诊日志项目登记不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取得不错的成果。

相关文章:

基于STRUTS 2框架产品信息Web发布系统的实现04-26

使用控制模型及其应用的分析与研究04-26

规则引擎在装备保障管理系统中的应用04-26

高性能路由器中集成IS-IS协议路由稳定性研究04-26

端口隔离技术新应用04-26

信息服务平台的单点登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04-26

IPsec安全策略系统研究04-26

军队院校校园网VPN技术应用设想04-26

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值对象研究04-26

局域网的安全性分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