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校体育与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衔接问题探析

时间:2024-04-26 02:52:2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体育课改论文第三篇:重庆市高校体育与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衔接问题探析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重庆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与部分中小学基础教育体育课改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改革不衔接, 具体表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与基础教育课改相脱节。建议:优化培养方针的设置, 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高等院校师资队伍, 重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教师的质量和程度。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基础教育;课改;

  在教育发展新形势背景下, 体育教育的深化改革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即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基础体育改革不断更新, 传统体育教育教学面临巨大冲击, 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本研究以基础教育改革现状为基础, 分析重庆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学科结构设置, 找出两者的脱节处, 提出二者衔接的有效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重庆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与重庆部分中小学基础教育体育课改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搜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相关文献资料, 了解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现状等问题的相关成果[1]。2) 专家访谈法。通过对重庆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家的访谈, 了解重庆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及应用现状, 并对其与基础教育课改的对接问题进行访谈。3) 问卷调查法。通过给重庆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同学发放问卷, 了解课程结构的现状及学习者们对基础教育课改的认识, 为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课程设计奠定基础。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改革衔接情况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对万州中小学60名体育任课教师和60名2018年体育毕业实习生进行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新课改的对接情况调查分析。在问卷调查中, 结果显示, 只有2名教师认为比较吻合, 基本不吻合和不吻合的有10名, 仍有5名毕业生认为基本不吻合和不吻合。由此说明,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不好, 并且高校学生在大学所学专业知识不能运用到教学实际环节中, 自己所学内容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

  2.2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现状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脱节的表现

  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基础教育相脱节。《课程改革》指出:基础教育要以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大部分中小学都严格按照这一思想。但是很多学校在认知目标的达成方面没有落到实处, 基础教育对每个学段的所教的侧重点不同, 小学阶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初中要求掌握健身知识, 培养坚持锻炼的意识, 高中侧重熟练掌握技能。中国高校应试教育依旧存在, 然而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有考研、找一份好工作、在学习中取得更优秀的成绩获得奖学金等, 只注重成绩达标而忽视学生身心发展, 与基础教育的思想偏离, 使得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脱节。2) 高校课程内容设置与基础教育需求相脱节。课程内容是依据课程目标制订的, 一定程度上高校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的课程有冗杂现象;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仍以竞技类为主;高校课程开设中, 重视必修课的学时、学分、门数, 而对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休闲体育等的开设较少;注重学生的最终成绩, 不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导致创新精神缺乏, 技术水平降低, 毕业后学生教学水平和经验低;由于学科课程的开设多, 在开设的课程中缺乏重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体育法学等课程从未开设。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培养与基础教育课改相脱节。《课程改革》确立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 但是每一水平具体开设什么课程达到教学目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给教师带来了自主选择性, 给教师施展自己的能力带来一定的空间。与此同时, 严格要求教师, 扎实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同时兼备, 并能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 以人为本, 发挥创造性。因而, 要想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就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偏重知识技能的培养, 但在其他两个目标培养上仍旧依照原来的教法, 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脱节[3]。

  3 重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建议

  3.1 优化培养方针的设置

  重庆市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形式传统单一, 依旧偏重以老师、讲堂、课本为主, 忽视了以教师为核心, 学习者的主体新培养模式。建议各高等院校依据现实情况拟定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让学习者大胆去钻研、摸索、创新, 迎接挑战, 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在加强培养人才方面进行沟通学习, 增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的质量, 从而增加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3.2 优化课程设置

  增加研究型课程, 提高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如今, 国家对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越来越重视, 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 增加研究型课程, 如体育学术讲座、体育未知领域摸索, 培养学习者的兴趣, 激发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增设教育学类、教学技能类科目:如,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科目, 使得在讲习中可以随时关注察觉到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增加教学技能类以及体育保健类等相关数量, 相关实践环节, 将理论性课程与实践相互的结合在一起, 最终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增强体育教学与健康指导性的技能[4]。

  3.3 优化高等院校师资队伍, 重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教师的质量和程度

  体育教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也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因此, 一方面学校在提高教师全面发展方面给教师提供创造一个平台, 让教师积极参与, 鼓励教师加入各类教师培训、学术会议, 同时正视师资培训, 培育体育教师敬业精神, 大范围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应有自我提高的意识, 自己积极主动去学习、去更新知识面, 教师之间利用好资源, 积极探讨交流, 提出创意。高等院校应为自己的教师队伍弥补新鲜血液, 大力加强师资扶植, 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本领, 使教师可以与时俱进, 保障教师的再学习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对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 15 (20) :186-187.
  [2]肖艇.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 (6) :152-156.
  [3]孙伟.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 新课标 对接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 2014.
  [4]蔺建.新课改背景下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有效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 (5) :21.

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阅读经典文学赏析之短篇小说初探04-26

小学语文习作训练指导的方法04-26

电梯常见机械故障及处理措施浅述04-26

初中数学课堂效率提升探析04-26

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04-26

论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04-26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04-26

略谈当代散文的发展走向04-26

基于新课改的高质量高中英语课堂构建04-26

对我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的探讨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