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坚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内容强调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意义 ,这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重要表现。历年来,党通过倾听人民声音,受人民监督,收纳人民意愿来为人民谋幸福,这一福祉的实现必然要求每位公民发声,参与公共事务,突出公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地位,让更多公民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此可见,加强公民的公共参与素养是大势所趋。
国家教育部研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中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 立什么德,树什么人 的问题为航标,以 全面发展的人 作为引导,对接课程标准,凝练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6 项素养。其中社会参与表现为外化的实践层面,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作为延伸,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的外化表现,培养中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培养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首选阵地,肩负着培养初中生社会参与素养的重要使命,因此,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初中生公共参与素养是新时代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网络互通而人际关系逐渐淡漠的时代,他们业余时间沉迷于网上冲浪,将国家及社会要事置身事外。相比之前网络并不发达的时代,现如今的初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与能力正逐渐淡薄,基于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的责任担当素养和实践创新素养培养进的度现状也比较滞后。2020 年,新冠疫情形势严峻,这对中学生的责任担当是个严峻的考验。顾炎武曾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社会责任感培育正处在初中生成长的紧要时间点,抓住此形势进行责任担当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做好初中生的责任担当教育工作,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才能促进社会良好发展。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强调,我国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见提高初中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创新素养同样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社会未来的良性发展,必须重视初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公共参与素养的研究
(1)对公共参与素养的概念研究
卫欢在他的《公众参与:基本内涵及理论基础》论文中谈到 公众 和 参与 是两个概念: 公众 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在不同的场合和有不同的定义。 参与 则是公众力量向社会生活逐渐渗入的过程 ①。由此看来,公众参与是社会中有共同需求或意向的自发性团体通过商议,对社会事务的参与,进行监督、管理等。
(2)对公共参与素养的问题研究
冉文伟在《我国大学生公共参与的实践模式、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提到 当前学生在公共参与方面存在热情不足、知识能力欠缺、渠道效能有限、学生社团水平不高、存在非理性因素等不足 ②。孙静静在《公共参与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创新研究》中认为,现在如今的学生存在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的现实困境,大体分为意识、实践机会、积极性等方面问题,另外还存在公共参与会花费较大的财力和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安全、规范保护的问题。从主观方面来看,当今社会学生整体上缺乏公共参与的积极性,缺乏公共参与的热情,表现出 与我无关 的态度。而从客观来看,学生的公共参与途径仍然闭塞,社会还未为学生提供全面公共参与的空间,也没能给予学生公共参与的规范性保护。
(3)对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王锦飞在《试述公民教育视野下的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一文中提出,把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内容设置为初中生处于社会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培养,一方面有效、创新利用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另方面要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张婷婷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中发表看法,她认为公共参与知识的教育是首要的,将知识作为一种基础,才能为实践做好指导,之后创设公共参与情境,提高学生公共参与共鸣,以形成公共参与积极性。她还将课内外活动作为公共参与的重要步骤,体现知行合一。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公共参与
社会各界对公共参与的界定各有独到见解,俞可平教授认为公共参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选举、游说、动员等等,是公民影响公共事务的行为。蔡定剑教授则认为公共参与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行为,是在处理政治事务时决策者听取公众意见并做出决策的过程,他强调双向行为,所以例如选举、维权等公民单方面的行为不构成公共参与行为。
从不同角度分析公共参与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但总体来说公共参与是一个政治层面的话题,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合理合法的参与公共事务,行使个人权利,履行个人义务,担负自身责任感的,推动社会民主决策和活动实施,有计划的发生在公民与政府、社会、单位等机构的双向行为。
(二)公共参与素养
核心素养是从基础素养中高度精炼和总结出来的素养,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关系到人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素养。2014 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 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①。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3 方面,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公共参与素养则指向社会参与素养,其下两个方面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则是最终的实践性要求。其一责任担当包括:①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从礼仪、道德、法治和绿色观念四个方面进行了要求,提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使中学生认识到自我与社会各要素的不可脱离关系,同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自己的事负责,从而担当起社会发展的重任。
从 核心素养 、 公共参与 和 公共参与素养 一词在核心素养中的地位我们可以总结公共参与素养的界定:是人树立公共参与意识,具有主动的意愿参与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合理有序行使权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维护公共利益,实践公共事务的素养和能力。从此界定中实施公共参与要掌握两个维度:首先公共参与素养是一种主动意愿的行为,素养是后天养成的,要通过不断地教育生成公共参与的素养,形成思维中习以为常的个人素养并主动为之。其次,公共参与素养还体现在合理有序参与的素质,通过违法行为或扰乱社会秩序的手段公共参与,不符合公共参与素养的定义,不能被界定为拥有了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
.............................
二、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若追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最早可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发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内涵包括人的能力、与社会的关系、人的个性三个方面。马克思都全面地从社会角度表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独立状态下生成的,社会形态的持续变化与促进人全面发展应相契合,社会则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人不能与社会相脱节而任意成长,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因此,人必须通过参与社会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马克思关于的全面发展理论也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拓了借鉴途径,人与社会关系的有效建立离不开教育发挥的关键作用。初中生正处于思想道德快速形成的时期,也正处于初步融入社会的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注重初中生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培养公共参与素养,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杜威作为教育学的代表性人物常常会被人提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经验与民主思想。杜威认为人与社会生活是脱不开关系的,人类是共同发展着的团体,社会整体的价值观的形成,是跟每一位成熟的人的参与是分不开的,人的参与则是民主的集中体现,他提倡人民要投身到社会中进行动作。在教育领域,杜威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 做中学 思想,他认为对于儿童来说, 做 更容易产生对知识的长期记忆,并将其内化。他主张将教材内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 做 的意识,这样做不仅可以达到上述提到的高效记忆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具有公共参与素养、认同民主生活方式的儿童。另外在此基础上他还强调经验的主动性,被动的施压会给儿童带来厌烦,不利于教学,而主动的经验则更有学习的意义。在学校教育中,杜威主张 社会即学校 ,倡导要在社会参与中学习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一切知识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学习,从做中学。 ...........................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问题及原因.......16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现状调查............................... 16
(一)调查目的..................................16
(二)调查方法及调查过程.................................16
(三)调查对象.............................16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策略.................25
一、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视程度.............................. 25
(一)与时俱进,重视公共参与素养教学目标.........................25
(二)终身学习,提高教师自身公共参与素养......................................25
结语.............................35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策略
一、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视程度
(一)与时俱进,重视公共参与素养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直接依据,教师的教学内容要跟随课程目标。为培养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青少年,课程标准明确的在三维目标中提出了关于公共参与的具体要求: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提出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在能力目标中提出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在知识目标中提出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①。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有意的将关于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分析,适配教学内容,指导教学方法,将公共参与能力培养的地位同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平等,改变以知识目标为重的现状。学生的学习要靠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课程目标设计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依据,在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指出公共参与能力要求指导教师教学。另外,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注意词汇的运用,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改变过去 使 、 让 等叙述为将 学生 作为主语开始目标表述。
例如,对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参与民主生活》一课进行教学目标表述为:学生利用了解到的协商民主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解决社会问题,表达自我诉求,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依托,培养良好品德、社会责任、参与公共生活,形成健康的身心发展,教师要秉持这一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设计活动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中来。
...........................
结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稳步前进,国家正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新的方向。而教育问题作为国之大计,也必须要不断进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互联网主导的时代,初中生常常固步自封、沉迷网络,做起了 宅男 、 宅女 ,对社会事务关注度日渐降低,初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问题也变得重要起来。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教育领域提出了诸多改革,从素质教育到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越来越面向学生的多方位素养培养,力图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局限,重点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实践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培养初中生公共参与能力的主要承担学科,要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发掘丰富的公共参与教学资源,选用形式丰富的教学方法,为初中生提供多种多样实践机会,也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促进初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良性发展。
本研究依据当前培养初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发展情况,认识到了培养初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必要性,因此选定了此主题。研究前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著作、学术论文的考察,初步了解了当前公共参与素养培养问题的现状。其次,在辽宁省沈阳市某初级中学的实习过程中,通过访谈、课堂观察的等方法的实际调查,探究一线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问题从教师教学、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力求对教师培养初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道路提供新方向。
尽管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获取了一些直接结果,但由于本人个人能力有限,无法认识到更大范围内的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现状。另外,本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仅是在针对调查结果呈现的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偏差,但理论毕竟要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如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则需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新策略,提出新做法,共同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教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略)
这是一篇优质的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想查看更多优质的教学论文范文,可以查阅本站的教学论文栏目,还可以直接收藏本站,本站每天更新优质的各类论文范文。
相关文章:
新课改下大学体育教学创新策略04-26
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不足与改进措施04-26
《体育与健康》课改中的问题与对策04-26
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与发展途径探索04-26
黑龙江省小店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建议04-26
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优选6篇范文)04-26
南昌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困境和策略04-26
我国内陆空港型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及发展对策04-26
研究新时代经济视角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