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的主要表现入手,分析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并探讨解决路径,以期为缓解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困境;解决路径;
大学生涯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提升个人学识修养,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家庭经济困难,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本文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的表现,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基础上,就解决路径进行探讨。
一、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的主要表现
(一)焦虑情绪明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学生涯中,往往承载了更高的期望,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命运,还包含着对于改变家庭命运的殷切期盼,这些学生承受了更为繁重的经济、学业和就业压力。因此,这些学生更具忧患意识,对于获得成功也更加迫切。但是,长期、高强度的急迫心理,容易导致学生精神压力加大,形成紧张、忧虑、畏惧的不良情绪状态,过于严重的,则会导致抑郁。
(二)自卑、虚荣与自尊并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问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陷入恶性循环。比如,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便想方设法伪装掩饰自己,独处时节俭,交往时讲究,难以收支平衡时,有的则落入校园贷陷阱,对个人和家庭造成更为负面影响。同时,部分学生还表现出过度自尊的倾向,存在 要面子,不要里子 的现象,不愿意向学校反映真实经济情况,不主动申请助学金,对接受外界资助存在抵触心理。
(三)存在嫉妒、消极心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经济拮据、家境贫困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嫉妒、消极心理。特别是,相对于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为宽松,这种现状,更加能够放大学生间的贫富差距,在吃穿用度上的鲜明对比,容易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现心态失衡,造成部分学生难以正视困难和问题,丧失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出现了由羡慕向嫉妒、由主动到消极的逆向转变。
(四)自我封闭现象明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观上更加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认为矮人一头、低人一等,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丧失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另外,学生之间的日常交往,也往往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比如参与聚会、出游等,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往往只能减少活动次数,甚至不参与。久而久之,他们人为地将自己与他人、与集体分隔开来,形成了事实上的自我封闭。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本质上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自身因素占据重要分量,而家庭经济因素则从更多方面,对于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尽管家庭经济困难可能是由多重因素影响,一是部分学生却将贫困归因为自身能力问题,长期的自责将加重个人心理问题。二是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身处贫困境地,享受他人帮助理所应当;亦或者相反,抗拒他人提供帮助,不良的心理状态由此而生。三是一些困难学生认为自己出身贫寒,缺乏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虚度光阴,得过且过,自甘堕落。四是困难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传统的课业外,其他特长、爱好缺失,更加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五是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学生为了保证顺利就业,在大学期间需要考证、培训、考研等途径来提高竞争力,而这些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比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也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特别是,进入毕业期,在学业和就业双重压力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加容易出现困惑、逃避等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家庭因素。比如,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家庭的情绪氛围、家庭环境、家长的教养方式往往与家庭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心理状态的前提,家庭成员间的言谈举止及人际氛围将直接影响着每个成员的心理。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处于恶劣的家庭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形成敏感、抑郁、孤僻的性格特征,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社会因素。
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迎来了人生的全新阶段,学生也将从更多维度去接受社会的洗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社会因素,特别是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影响下,往往会迷失自我。比如,高校大多位于城市,绚烂多彩的都市生活使得经济困难学生们从更为广阔的层面,看到了经济因素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缺乏正能量引导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又如,相互攀比,盲目消费的现象,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他们在对物质生活的认知中,出现了狭隘的理解,加剧了他们对于金钱的渴望,贪图享受,更加看重物质利益。这些在学生心理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容易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三、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的解决路径
(一)建立健全专业师资队伍配备培养机制。
针对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易于出现心理困境的现实情况,首先需要健全专业人才队伍的配备培养机制。一方面,高校应参考学生数量、专业特点、课业负担等实际需求,加大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教师的招聘力度,坚持把专业人员配备到院系、班级等学生管理一线。另一方面,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丰富完善教师专业知识储备,邀请心理学专业人员,定期组织学校教师、辅导员队伍开展各类心理学培训和交流学习,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建立健全重点学生监测管理机制。
坚持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联动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形成重点学生监测管理机制,为早期介入、后续帮扶打好基础。在校级层面,定期组织开展心理普测,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名单,常态化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系列讲座。在院系层面,设立专业岗位,对困难生心理动态进行整体把控。在班级层面,发挥好辅导员的职能作用,及时发现、反馈、处理苗头性问题。在宿舍层面,着力打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发挥好朋辈在疏导不良情绪中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多领域帮扶机制。
围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健全全方位、多领域的帮扶机制。一是思想帮扶,以高校思想教育课程为阵地,合理导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增强学生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勇气和信心。二是学业帮扶,针对学业成绩下滑等倾向性问题,及时为困难学生提供面对面辅导,确保课程达标。三是资助帮扶,注重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有健全的人生态度和独立人格。四是就业帮扶,积极协助困难学生及早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态,解决好心理健康问题是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命题,需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坚持上下左右联动发力,以完备的体系保障工作开展,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路.广西贫困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 2009,3:98~ 101
[2]王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 2019,51:235 ~ 236
这是一篇优质的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想查看更多优质的教育论文范文,可以查阅本站的教育论文栏目,还可以直接收藏本站,本站每天更新优质的各类论文范文。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 原文出处:柏璐,昝倩.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253-254.相关文章:
开源软件供应链的特点和存在的安全问题04-26
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特点和设计要点04-26
关于智能交通的论文(优选论文6篇)04-26
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责任的立法应对04-26
智能停车场论文(精选范文6篇)04-26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探讨04-26
《牡丹亭》的修辞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