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迫切需要的就是让技术溢出带来的效应更快的正向影响到自身,缩短互联网巨头在金融科技端上的技术优势上独占的时间。当一个新技术,新产业,新概念诞生之时,能快速跟进互联网巨头,迅速利用自身安全、信誉、品牌、资本、线下等优势,迅速弥补在新领域的前期差距,抢占稳定住自己的市场。那么显而易见的,银行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互联网巨头们联手合作,更加稳定快速的开拓市场、提升服务,双方合作共赢、推动行业进步。各银行其实早已经在与互联网巨头合作上布局发展,谋求新时代浪潮下与它们的并存之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从 2011 年美国银行业和硅谷正式提出 金融科技 一词,至今已有快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时间里,国外的金融业虽然因为技术的进步也有革新,但和国内由于智能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所掀起的金融科技浪潮相比,却显得有些风平浪静甚至是停滞不前了。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等等有关这一金融改革浪潮的名词层出不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科技感很强的新词也经常见诸媒体,引起学界、业界和普通民众的热议,很多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公司股价也因此一路高涨。但是,在金融科技兴起的同时,传统银行业却迎来了前所未见的寒冬,来自金融科技企业的竞争使得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经营风险增大,并且银行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也在加剧银行业内部的竞争,那些原本不被看重的长尾客户群和小微企业开始成为银行争夺的目标,银行的这种经营策略地转变看似理所应当,却也深刻反映了在这一轮金融科技浪潮中,中国金融体系变革可能的方向。
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一金融科技浪潮有着不同的说法,2013 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从那时起,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以及金融科技经常被学界和业界视为相同或者相似的说法,这在学术研究上是一种并不能算严谨的做法。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互联网金融一词刚刚在国内兴起,并传入到西方世界后,一时间并没有人知道什么是 Internet Finance ,因为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以 Financial Technology 简称 FinTech 这一名词来定义金融与信息科技结合所带来的这一变革浪潮,而对于互联网金融到底代表什么,它为什么能在中国如此之火以至于短时间内在中国引起了消费、支付等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也让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也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就 FinTech 一词的中文翻译来说,也有 科技金融 与 金融科技 两种叫法,虽然对于普通民众甚至是业界来说,严格区分这些名词的含义并不具有什么现实意义,但对于学术界来说,概念与定义是我们做学术研究的起点。当前,有关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以及金融科技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从概念、涵义的辨析到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再到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作用已经有了相当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检验证据,但是,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还没有对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作出明确划分的相关文献,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于指标选取的分歧,什么能够代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什么又能代表数字金融?等等一系列看似可以模棱两可,实际上决定了实证研究结果可靠性的问题也存在于我们的学术研究中,并且造成了一些实证结果上的分歧。因此,有效和明确地区分这些名词并形成一定的共识,对于今后的学术研究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金融科技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一直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原因在于以支付宝为首的金融科技企业对于银行的冲击效应越来越显著,但是,这种现象在科技更加发达的西方国家却并没有出现,中国的金融科技之所以会如此迅猛的发展并快速蚕食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对于其背后的金融学原理的探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一系列由金融科技企业主导的民营银行的成立,中国的金融科技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其中遇到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当科技水平逐渐成为引领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时,我们急需从理论上分析技术因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所起到作用、产生影响的机制、对于不同类型银行影响的异质性等问题。作为 eS cience模式在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扩展,金融科技本身对于传统的金融体系而言就是一种实践探索,而实践的探索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金融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因此,文章试图在总结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以及金融科技的概念基础上,分析金融科技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的背后的金融学原理,从而为金融科技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检验的证据。
二、现实意义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由银行主导的,而不是市场,这就决定了在思考金融科技在给社会经济、金融等各个方面造成冲击时,我们不得不把银行的反应及其应对策略放在研究的关键位置上。在这一轮金融科技浪潮中,传统的银行业要怎样应对,自互联网金融兴起以来一直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长尾群体的流失、银行负债成本上升、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正在倒逼着银行业做出改变。因此,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找到不同银行应当采取的策略。从更加宏观一些的层面上讲,中国的金融体系相交较与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金融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落后,而金融科技的发展在倒逼银行业改革的同时,也加速了市场化进程。因此,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有助于分析在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宏观背景下,商业银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怎样有效地与金融科技企业在竞争中合作,怎样利用自身已有的优势来更好的结合金融科技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外延
IIF(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2014)在报道中指出:快速爆发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席卷了从支付结算、基金销售到投资理财、投资咨询等传统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虽然在国外的研究中一开始并没有 互联网金融 这一名词,但与其相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论文中。Allen,H.和 Hawkins,J(2001)认为,电子商务的诞生使得资源的跨地域配置变得频繁,用户数量的急剧扩张极大地刺激了在线支付业务的发展,间接促进了金融系统的完善。现代金融理论将金融中介视为是众多具有资金借贷需求的交易者,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分散投资风 险 而形成 的 具有规 模效益的 企业 组织 形式 (Eugene F.Fama.1980)。同 时, Boot,A.W.,S.Greenbaum 等(1993)在金融中介理论中也指出: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风险分散和投资咨询等功能依赖于其在交易双方之间扮演的信息中介角色,即金融机构更像是一个信息中介,这种现象在互联网金融实践中体现的尤为明显。HENG M S H(2001)对电子商务的诞生及其对传统银行业与金融业的影响展开分析,认为:电子商务的诞生为银行和金融业拓宽了资金流通的渠道,使得企业和消费者个人需要更多更细致具有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因此,当银行和金融业在互联网上全面展开业务后,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将深度参与到金融体系的运行中,这意味着在未来金融行业的竞争与发展中,科技因素尤其是信息科技,开始逐渐显露出其不同以往重要作用(CRONIN M J.1997)。国内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最早由谢平等(2012)提出,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它主要包涵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两个核心功能。随后,国内学者纷纷就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内涵以及主要特征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谢平提出的理论不同,王念等(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并不能构成新的金融模式,而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本质上依然是金融业。类似的,戴险峰(2014)和王国刚等(2015)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不存在颠覆传统金融业的说法,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依然是金融,它是对于现有金融体系的补充。从互联网金融的起源来看,黄海龙(2013)提出了与国外学者类似的观点,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兴起的重要基础,可以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诞生于淘宝、天猫等在线购物平台的兴起之中。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快速兴起也离不开我国金融体系长期发展不平衡、市场化不充分的客观事实,长期的金融压抑使得长尾客户群和小微企业迫切需要通过金融体系的完善来获取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吴晓求.2014)。
.......................
第二节 数字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
在英文文献中有关数字金融(Digital Finance)的提法并不常见,其含义也并没明确地界定。Ann Njoki Kingiri 等(2020)分析了新兴经济体肯尼亚的数字金融应用,认为:数字金融在肯尼亚的快速兴起与普及依赖于 M-Pesa(移动式货币系统),它能够绕开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消费支付和转账结算。Larson,Christina(2015)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中国数字金融模式与国外的PayPal 类比,指出其运作的机制就是在在线交易前帮助消费者保管资金并在交易达成后替消费者完成支付结算任务。Peterson K.Ozili(2017)将数字金融视为一种基于金融科技平台来提供包括在线购物、第三方支付等网络金融服务的总称,其底层架构是金融科技。 数字金融 一词和电子金融、金融科技经常被看作准同义词,都被用来描述金融业在广泛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后的变化过程(Gattenio CA.2002)。 Peter Gomber 等(2017)认为数字金融即:金融数字化;是数字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应用的简称。Rizzo M (2014)数字金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天然具有的普惠性,其技术优势使得穷人能够更方便地获取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在国内的研究中,数字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被视为是相同的概念,它是一个相对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而言更加形象化且比较中性的说法(黄益平.2018)。谢绚丽等(2018)将数字金融视为一个比互联网金融更加宽泛的概括性的说法,它泛指一切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的金融活动。张勋等(2019)将数字化扩大到除金融行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中,认为它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技术革命,数字金融泛指一切依靠电子产品和网络技术的金融活动。数字普惠金融相比数字金融突出了普惠性,它包含了一种新的金融服务理念,即:开放性、包容性和普惠性(梁双陆等.2019)。从数字金融的影响来看,傅秋子等(2018)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以需求为导向,正在完善信用贷款的业务流程,并将深刻改变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
图 3.1 网贷成交量 ......................
第三章 理论分析................................................... 9
第一节 金融科技的理论内涵....................................9
一、互联网金融的本质.................................................9
二、数字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10
第四章 实证研究............................................ 20
第一节 数据处理........................................................20
一、商业银行经营效率.....................................20
二、金融科技发展指数......................................21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34
第一节 结论概括.........................................34
第二节 建议对策............................................35
第四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数据处理
一、商业银行经营效率
文章对于银行经营效率的评价指标引用周少甫(2020)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测算及分解 基于 RAM 网络 DEA 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公布的 2007 至 2018 年商业银行整体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并通过均值插补的方法弥补部分缺失数据。选择这一指标的原因主要有: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其投入产出具有阶段性。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并将不同期限的存款进行配置,形成可供借贷的不同期限的贷款产品,此为第一段产出;第二阶段是通过资产业务获取利息和投资收益,这部分产出需要银行进行客户信息收集整理、风险识别等投入。RAM 网络 DEA 模型能够体现两个阶段的序惯性,使得评价指标的估值更加稳健。二,商业的资产配置中,由于金融工具的价值波动会导致第二阶段的部分产出指标为负值,传统的 DEA 模型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从而导致最终效率指标的估计值有所争议,RAM 网络 DEA 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的设定,优化了对部分负值数据的自由处置问题,保持了两阶段投入产出的连贯性。
下表 4.1 为经过均值插补法整理后的 16 家商业银行效率表,整体上看,在 RAM 网络DEA 模型的估算下,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是比较高的,其中只有农业银行低于 0.9,但在趋势上看,农业银行整体效率一直处在上升中。关于数据中各家银行具体效率情况的分析,在作者的文章中有更详尽的描述,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这 16 家银行中,工商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三家的整体效率不变,始终是 1,在实证分析会呈现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干扰实证结果,因此予以剔除,最终使用 13 家银行的整体效率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包括四家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以及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所选数据涵盖了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三个类别,虽然城市商业只有一家,但北京银行在城市商业银行中是表现最好的几家银行之一,同时整体资产和收益规模也都排在城市商业银行的顶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表 4.1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概括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文章全面分析并阐述了金融科技发展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在文献梳理中,通过对大量关于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以及金融科技的研究并结合在实证分析中学界公认的做法,文章详细阐释了三者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不得不说的是,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确实是三个非常相近的概念,如果将这三个概念都做最广义的延伸,那么它们的确是可以相互替代,并在研究中随意替换。但这样做在实际结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时,却因为概念过于宽泛而不能将其对于社会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进行更为细化的研究,并因此出现研究结论的分歧。所以,文章在现有理论中得到了启示,由于所有关于这三者本质与概念的辨析研究中,提到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或者是金融科技时都将其看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网络科技公司的金融化;二、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由此提出了研究这三者对于社会经济、金融影响时的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从外部竞争和内部应用两个视角来分析其影响。
从这两个视角出发,文章提出了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的两条路径:1.来自金融科技企业的外部竞争,通过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表外业务,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2.商业银行自身对于金融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改变银行的成本效率。为了详细阐述以上两条路径具体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中大量结合来自不同类型银行的财务报表数据,得出一些基本判断。第一、金融科技企业的外部竞争确实对银行造成了冲击,但程度有限,金融科技企业的崛起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并不完全是 零和博弈 ,金融科技的普惠性延伸了我国金融体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第二、传统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竞争,并不是完全的劣势,银行自身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能够逐渐扭转初期过于被动的态势;第三,结合银行报表中关键指标的走势,在理论部分提出推论:金融科技的影响在时间上可能存在转折性的变化,金融科技短期内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但长期来看,这种影响一定是正向的。
最后,在实证分析中,文章借鉴已有理论中常用的两个模型,全面分析了来自金融科技的影响,基本证实了理论分析中的观点。1.金融科技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整体上是起促进作用的,这种促进作用是在于金融科技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能简单的归类为竞争效应或者是技术溢出效应;2.在分时间段的研究中,参数估计的结果显示,短期内金融科技企业的竞争效应大于技术的改善效应,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受到金融科技的影响是负面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效应逐渐超过竞争效应,开始提高银行的整体效率;3.在分类型的研究中,文章发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凭借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受到金融科技企业的冲击并不大,而股份制银行,因为自身体量较小,管理方便地优势,也能够在外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快速调整经营策略,从而缓解来自金融科技企业的压力,综合来看,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金融科技对于他们的影响并不能是简单促进或者抑制,而是在竞争与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在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各自找到自身的市场定位,深耕每一位客户,共同改善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教育论文:中学异地求学学生的日常管理探讨04-26
教学论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探讨04-26
泰顺县乡村民宿游客满意度与发展策略探讨04-26
法律论文:行政协议司法救济法律问题探讨04-26
审计论文: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表审计失败案例探讨04-26
华泰公司拔丝工高离职率化解探讨04-26
MPA论文选题方法及20例题目案例04-26
地理标志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思考04-26
工程管理论文选题50例分享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