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2日本对韩国产品的进出口情况
经济论文范文一:幼小衔接过程中去 小学化 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 基于全国411份问卷调查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全国范围内幼儿园及小学教师有效问卷411份。通过对政策一线实施者 幼儿园教师及小学教师教育观念、去 小学化 的政策认识、具体实施情况三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并对不同教育阶段(幼儿园和小学)、不同性质学校或幼儿园(公办和民办)、不同教龄教师进行差异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或幼儿园及不同教龄教师在幼小衔接观念、去 小学化 相关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及具体实施上存在差异,无法保持很好的一致性;二、幼儿园与小学目前在多方面仍未达到去 小学化 政策的任务要求;三、政策要求与教育需求相矛盾。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1.2 小学化 的不良影响 1.1.3 小学化 治理迫在眉睫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小学化 问题的研究 1.3.2 去 小学化 相关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 1.3.3 幼小衔接过程中去 小学化 策略的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我国去 小学化 政策的演变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实施去 小学化 政策的科学衔接观 2.1.2 政策实施的目标群体及具体实施者 2.2 概念界定 2.2.1 小学化 2.2.2 去 小学化 政策 2.2.3 幼小衔接 2.2.4 幼小衔接与 小学化 第三章 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调查现状分析 3.2.1 教育观念 3.2.2 政策认识 3.2.3 具体实施 3.2.4 小结 3.3 教师差异分析 3.3.1 不同教育阶段教师的差异分析: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 3.3.2 不同性质学校或幼儿园教师的差异分析 3.3.3 不同教龄教师的差异分析 3.3.4 小结 第四章 去 小学化 政策实施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政策要求与教育需求相矛盾 4.1.2 具体实施上未达到政策要求 4.1.3 教师差异影响政策实施的一致性 4.2 原因分析 4.2.1 政策要求和教育需求矛盾的原因分析 4.2.2 实施效果未达到政策要求的原因分析 4.2.3 不同教师政策实施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去 小学化 政策实施的对策建议 5.1 引导正确教育观 5.1.1 培养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念 5.1.2 引导家长明确教育责任、形成正确教育期待 5.1.3 传导科学的幼小衔接观 5.2 明确政策具体实施内容 5.2.1 明确 小学化 防治内容 5.2.2 明确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和方式 5.3 优化政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5.3.1 制度保障 5.3.2 政策实施环境保障 5.3.3 软件保障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经济论文范文二:论非全日制用工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我国立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主要是在标准的全日制用工形式下进行相关制度的安排设计,非标准的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出现对目前劳动者的部分权益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此情况下,劳动立法虽然也做出了相应的回应,但是在促进就业灵活性立法理念的指导下,相关法律制度的设计表现出国家强制力对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过度放松管制,导致非全日制用工中劳动者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这与劳动法制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理念及法理相悖。我国劳动立法对非全日制用工和全日制用工中的劳动者在劳动权利及具体的劳动条件上作出了不平等的对待,非全日制用工中劳动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得劳资矛盾加剧,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因此有必要对现行劳动立法的相关规定作出改善。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及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非全日制用工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冲击 1.1 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对劳动者的影响 1.1.1 对劳动者职业稳定权的冲击 1.1.2 对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冲击 1.1.3 对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影响 1.2 非全日制用工对劳动法制的挑战 第二章 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核心:平等保护理念 2.1 非全日制劳动者平等保护的理论基础 2.1.1 从属性理论 2.1.2 就业平等理论 2.1.3 利益平衡理论 2.2 非全日制劳动者平等保护的域外立法实践 2.2.1 国际劳工组织及欧盟 2.2.2 大陆法系代表 德、日 2.2.3 英美法系代表 英国 第三章 我国立法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的不平等保护 3.1 劳动合同规则的不平等保护 3.1.1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非强制性不合理 3.1.2 劳动合同终止规则过于随意 3.2 劳动基准条件的不平等保护 3.2.1 工时规定不能有效解决现实需求 3.2.2 工资制度的不完善 3.2.3 社会保险缺乏公平保护 3.3 立法的不平等保护造成的适用困境 3.3.1 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易遭滥用 3.3.2 易造成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混淆 第四章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4.1 立法理念的更新 4.1.1 从侧重灵活性到灵活性与安全性并重的转变 4.1.2 平等保护的理念:均等待遇原则的借鉴 4.2 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的工时认定标准 4.3 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规则 4.3.1 改进对劳动合同形式的规定 4.3.2 完善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终止规则 4.4 完善劳动基准条件 4.4.1 休息休假制度的完善 4.4.2 最低工资制度的完善 4.4.3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经济论文范文三:论商业秘密权和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正道模式的基本要素
本文通过理论剖析,同时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对商业秘密权和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提出协调的法律原则和措施,以期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问题。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共3万字:第一部分,商业秘密权和消费者知情权概述。首先,案例分析。通过实践案例引出并分析现实中商业秘密权和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问题;其次,基本概念解析。商业秘密权是一种符合经济性及保密性的知识产权。
绪论 第一章 商业秘密权和消费者知情权概述 1.1 实践案例分析 1.1.1 案例一:王海诉可口可乐公司侵犯知情权案 1.1.2 案例二:徐佳丽与万泽医药、强生制药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 1.2 商业秘密权概述 1.2.1 商业秘密权的法律概念 1.2.2 商业秘密权的法律性质 1.3 消费者知情权概述 1.3.1 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概念 1.3.2 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性质 1.4 商业秘密权和消费者知情权冲突的必然性 1.4.1 立法理念冲突 1.4.2 权利利益冲突 1.4.3 价值观念冲突 第二章 商业秘密权和消费者知情权冲突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商业秘密权和消费者知情权冲突的具体原因 2.1.1 两种权利内涵模糊 2.1.2 权利特征的差异 2.1.3 经营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 2.1.4 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弊端 2.2 协调商业秘密权和消费者知情权冲突的意义与原则 2.2.1 协调两种权利冲突的意义 2.2.2 协调两种权利冲突的原则 第三章 域外相关经验借鉴 3.1 美国和徳国的相关法律规定 3.1.1 美国公共利益抗辩规则 3.1.2 德国消费者协会职能体系 3.2 域外经验的本土化设想 3.2.1 设置特殊规则以确定权利的优先级 3.2.2 完善我国消费者协会体系建设 第四章 商业秘密权和消费者知情权冲突的协调措施 4.1 明确商业秘密权和消费者知情权的内涵与界限 4.1.1 明确商业秘密权的概念 4.1.2 明确消费者知情权的概念 4.2 建立缓冲机制以协调权利差异 4.2.1 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缺陷 4.2.2 建立商业秘密信息判定机制 4.3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以平衡信息差 4.3.1 建立企业商品信息披露制度 4.3.2 加强消费者协会基层法律建设 4.4 建立社会责任评价制度以限制市场经济的逐利性 4.4.1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来源分析 4.4.2 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存储虚拟化技术的研究与比较04-26
基于本体的Web文档知识获取的框架研究04-26
FP-Growth关联算法应用研究04-26
基于离散F距的在线手写签名认证算法04-26
基于GMDH方法的复杂时间序列的数据预测04-26
战场仿真中的三维实体模型管理系统04-26
基于SVM输出概率建模的微钙化点检测算法04-26
指纹识别预处理中的关键技术—方向图04-26
基于Java EE技术和SOA架构的电力营销系统的设04-26
基于信息技术的通信传输资源管理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