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随着高校大范围扩招,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师资力量很难与学生数量的增长相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教育质量明显下滑。一方面,教师教学负担重、青年教师讲课能力不足,效果差,同时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教师对教学缺乏动力,时间精力不够。另一方面,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真正转化和吸收知识,教与学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另外,在网络和新媒体教学的冲击下,传统讲授式课堂更显枯燥乏味,课堂改革迫在眉睫。传统讲授式课堂的改革需要从教与学这两个方面着手。从教的方面来说,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为出发点,改变以往传统教学那种单向、非交互性的填鸭式教学,改为双向的、交互性的教学模式;从学的方面来说,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让学生以探索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传统讲授式课堂也有其优势。在我国如果完全打破传统讲授式课堂,而效仿国外的讨论式教学也是行不通的。讨论式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这种教学需要教师深度参与其中,不适合大班教学。并且讨论式教学需要学生充分预习才能展开有效讨论,而大学课程专业性强,预习很难把握要点、容易事倍功半。总之,传统教学教师把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学习两个环节截然分离,缺乏师生交互,学生被动输入知识,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得不到培养和激发。而讨论式教学虽然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但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课堂讲授太少,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而且具体的实施方法也不适合中国学情。结合传统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2014 年,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的张学新教授等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叫做 对分课堂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可行性、学生间交互、师生间交互的心理机制以及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诞生的。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与讨论式课堂相类似,对分课堂强调学生间交互、师生间交互,鼓励自主性学习。教师将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主导,形成师生 对分 课堂的格局,教师和学生在其中权责对等,成为真正的 教与学 双重主体。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清晰分离的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简称为PAD课堂。对分课堂的基本流程见图1。讲授环节中,教师只需将教材内容的基本框架和重点、难点讲解清楚即可,不必穷尽教材。吸收环节,也就是学生内化吸收知识的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完成课下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作业。讨论环节,学生再重回课堂,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与全班同学和教师进行深入地互动交流。对分课堂的创新点关键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1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既有输入环节,也有输出环节,将 教 与 学 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2 对分课堂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所教授的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信息量很大,加之学时紧缩,即使是 满堂灌 也很难将所有的知识一一讲授给学生,并且即便是全面讲授,也不能保证学生们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地听讲。加之教授对象是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刚刚高中毕业、对中医兴趣不高、普遍缺乏中医思维,这就使得教学难度进一步增加。无论老师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会有人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甚至逃课。针对这种现状,必须要求我们推行教学改革。而知识讲授和学生内化、讨论相结合的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恰恰可以有效地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显著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笔者在2015 2016学年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了对分课堂教学法,所教授的护理本科班学生56人,采用中医学基础教材,每周上课2次,每次连续 2 学时,每学时 45 min。实际上课 18 周。第 1周4学时讲授第1章要点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课后自主阅读教材及参考书籍、完成学习笔记,第2周上课前作为作业提交学习笔记。第2周第1次课前45 min,学生8人为1组开展讨论,温习教材内容、分享学习体会、互相解答疑难,并尝试回答教科书章节后面的复习题。后45 min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对学生存在的疑难进行解答,展示、点评学习笔记。第2次课教师讲授第2章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课后自主阅读教材及参考书籍、完成学习笔记,第3周上课前提交。3~18周的模式与第2周类似,都是前一半时间,学生讨论上周讲授内容,后一半时间,教师讲授下一章节内容。具体安排依据讲授内容灵活调整。最后1周的时间讨论与答疑环节改为情景模拟剧表演,给定学生具体的病案,让学生模拟医患角色完成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诊断病症的表演,从而实现知识从记忆到应用的转化,大大提高知识内化的程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对分课堂中每章的学习包括3个过程。课堂上包括教师对内容框架、基本概念、重点难点的讲解和学生1周后对章节内容的分组讨论。课堂外,学生需要阅读教材,对内容吸收、内化,书写学习笔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为分组讨论做准备。课程末期让学生们填写了调查问卷,就各个教学环节和总体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每个题目的认同度均值分别为 4.7±0.8,4.6±0.6,4.6±0.5,4.3±0.5,4.7±0.3,4.6±0.4,4.5±0.6,4.7±0.5,4.7±0.4,4.8±0.3,均介于 比较认同 (4分)和 十分认同 (5分)之间。此结果表明学生们对对分课堂的认同度较高,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反应出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喜爱。3 实施对分课堂的意义
对分课堂通过 教 与 学 的对分,既增加了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生热情和主动性,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价值,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效果。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对分课堂在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有多方面的优势。(1)开启学生能动学习的新模式。对分课堂改变了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被动状态,主张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以避免教师独角戏,使大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动学习的舞台,让大学课堂生活焕发出青春活力[3],开启能动学习的新模式。(2)有助于培养学生梳理和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中医学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到众多的中医概念术语,对分课堂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充分复习、内化吸收、讨论,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构建知识并且应用知识,实现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系统地梳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发散性思维。(3)有助于促进教学相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学生提问,老师解答,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同时课堂不再是老师的 一言堂 ,老师也可以听到学生的新见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4)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分课堂的交流环节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批判性思维、领导能力等,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成就感。(5)对分课堂所采取的形成性评价使学生避免了考试前临时突击的弊端,同时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能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既能服务于教学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4 讨论
目前国内已有多所大学的教师将对分课堂引入到了实际教学中,如刘明秋[5] 老师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课堂讲授章节重点内容,学生课后阅读教材,写出读书笔记(作业)。根据书后重要概念和问题进行复习,预备交流。下次课前一半时间(根据情况15~40 min)交流讨论,后部分时间教师讲授下一章节内容。读书笔记(作业)上交教师评分。还有很多老师将其引入到英语课、化学课、思想政治课、旅游市场学等课程的教学当中,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们喜爱。有学者称对分课堂是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笔者在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时,吸取了多位老师的教学经验,秉承着抓重点、重交互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对分课堂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课堂讲授突出重点难点,学生内化环节强调完成学习笔记及课后习题的重要性,讨论环节应围绕重点难点提出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并结合具体病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知识内化的程度。实施过程中要避免生搬硬套,比如专业性非常强的知识点仍要以传统教授为主,而通俗易懂的知识则可以省去教授环节直接进行讨论。课时分配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适时调整。课堂设计始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目的。对分课堂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避免学生在讨论环节不积极、主动,使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形式化。对分课堂的实施要将教 学双主体的理念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一方面使老师授课的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使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热情度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总之,对分课堂将 教 与 学 紧密结合,成为改变目前课堂教学困境的模式之一,给传统教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给研讨类课堂提供了新的元素,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是高校的课堂教学的新鲜血液,给高校教育者带来新的视野,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江安凤,吴锵.讨论式教学及其操作过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2):14-16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3]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653-658
作者:田甜 徐雅 马淑然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相关文章:
FP-Growth关联算法应用研究04-26
基于GMDH方法的复杂时间序列的数据预测04-26
战场仿真中的三维实体模型管理系统04-26
基于SVM输出概率建模的微钙化点检测算法04-26
指纹识别预处理中的关键技术—方向图04-26
基于Java EE技术和SOA架构的电力营销系统的设04-26
基于信息技术的通信传输资源管理04-26
利用ObjectARX开发基于AutoCAD的法兰盘04-26
基于H.264的群集转码系统的设计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