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文化不仅包括其精神财富部分的内涵, 也包括茶业发展历程中的物质财富。信阳茶文化历史悠久、价值内涵丰富, 充分挖掘信阳茶文化的历史和价值, 有助于社会各界重视茶文化的影响力, 更好地发挥茶文化对社会的贡献力,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化; 茶文化; 历史; 价值;
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 在探索和适应自然规律的过程中留下的全部印记。它既包括有形的器物文化形态, 也包括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制度规章等无形的精神创造。因而, 我们可以把广义的文化分为器物、观念和制度三个文化层。[1]文化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并非是一个绝对静止不变的概念。对于茶文化来说亦是如此, 时代的更迭、环境的变化都会赋予其某些新的内涵。
一、茶文化的概念
知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先生在《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提到: 按文化学的定义, 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因此, 茶文化也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 [2]
笔者在文中提及的茶文化即是指广义概念的茶文化。信阳茶文化的内涵应该既包含信阳茶及其历史、茶的种类及其生产、制作的过程, 也包含人类在生产、制作、饮用、经营茶的过程中表达出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处中的各种理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 以及以茶为媒形成的茶俗、茶制、茶礼、茶艺、现当代的茶叶展销会、茶文化节、茶艺馆等。
信阳地区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茶原产云南, 经四川、陕西于东周时传至河南, 因气候因素, 只在信阳生存下来。而信阳茶文化的历史则是伴随着信阳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茶俗史, 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
二、信阳茶文化史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据信阳《地方志》记载, 信阳种茶开始于东周、闻名于隋唐、兴盛于宋元、发展于明清、繁荣于当代, 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现存的史料中, 最早关于信阳茶的确切文字记录是在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 淮南茶以光州上, 义阳郡次 .唐代的 光州 包括现今的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光山县和新县; 义阳郡 包括今天信阳市的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信阳在唐朝时隶属于淮南产区, 荣列全国官办的13个重点茶场之一, 所产茶叶品质上乘, 被列为贡品。唐代, 信阳所产的茶为饼茶, 这时信阳茶的名字称为 大模茶 .在唐朝时期, 还流传着信阳茶治好武则天肠胃病的传说, 据传, 武则天病愈后, 特赐在毛尖原产地车云山上建了一座千佛塔, 以彰茶功。
到了北宋时期, 为了避宋太祖赵光义的名讳, 义阳改名为信阳。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信阳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信阳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品质优异的信阳茶依然是贡品。至今鸡公山和黑龙潭、白龙潭有101株千年的 茶树王 , 可谓茶中活化石。《宋史 食货志》记载: 茶有两种, 曰片茶 (饼茶) 、曰散茶 散茶出淮南、归州、江南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绿茶之十一等。 信阳散茶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途经天台祖庭净居寺留有诗文, 品饮信阳茶后, 曾发出 淮南茶, 信阳第一 的感叹。
明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 贡茶正式废团茶而改散茶, 散茶代替了饼茶, 信阳的散茶被叫做 芽茶 和 叶茶 .
自唐朝起, 信阳茶就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然而直到明代, 信阳茶仍然没有统一的名称。直到清末, 信阳毛尖 一词才出现, 经过多次改进和完善, 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成为信阳茶的精华和代表。
1915年, 毛尖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从此信阳毛尖成了河南省的绿茶代表。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82、1986、1990年连续三次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 1985年荣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 1990年荣获国家质量奖金质奖, 1999年又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3]
1992年, 信阳以中国十大名茶为载体, 举办了首届 信阳茶叶节 .2004年, 经批准更名为 信阳茶文化节 .从2010年第17届后, 茶文化节 开始更名为 中国茶都 信阳茶文化节 .20多年来, 茶文化节的文化内涵扩大, 专业性、开放性、国际性、市场性的不断提升, 已经成为豫南风情和中原特色的茶专业节会, 为茶界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
千百年来, 信阳人以茶为媒, 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礼、茶俗以及毛尖茶艺。依托茶叶优势, 信阳不仅在城市公共设施中融入丰富的茶文化形态、视觉符号, 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 而且开设了独具特色的茶楼, 信阳到目前为止拥有文新、五云、蓝天、龙潭等各品牌茶楼和私营茶楼近百余家。
三、信阳茶文化的价值
信阳茶文化历史悠久, 信阳人在长期的种茶、采茶、制茶、饮茶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业、茶俗、茶艺、茶歌和茶礼。茶文化的价值内涵也十分丰富。
(一) 经济价值
毛尖茶作为信阳市的主要经济作物, 对茶农来说, 茶叶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据统计, 信阳的茶叶产量在2017年时约为6.04万吨, 总产值达105亿元。除了毛尖的种植环节有经济效益外, 在毛尖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之间不仅可以安排大批劳动力就业, 而且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 茶文化与旅游、购物等的结合, 拉动信阳第三产业的发展, 同时, 经济渠道也是茶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
(二) 品牌价值
信阳毛尖 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 , 是绿茶中的佼佼者, 本身含有咖啡碱、单宁、茶多酚、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等400多种成分, 具有清心明目、提神醒脑、生津解渴、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经常性的饮用信阳毛尖茶对人来说, 有百益而无一害。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 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 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信阳毛尖被誉为 绿茶之王 .2017年4月15日, 在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比中, 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59.91亿元, 位居全国第二。 [4]
(1) 信阳茶文化是信阳市的名片。近年来, 凭借信阳毛尖这一绿茶品牌, 信阳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名优绿茶评比活动、中国国际茶商大会、年度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会等各类业界盛会等活动, 提高了信阳的知名度和毛尖在茶界的影响力。从1992年开始到现在, 信阳市已经连续举办了26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节。目前, 茶文化节已经成为信阳市当地最大的文化经济活动之一。[5]历届茶文化节都牢牢把握兴茶富民的宗旨, 促进信阳茶产业、信阳茶文化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2) 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茶超越民族和宗教, 饮茶不分国界和性别。茶文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很好的载体。茶凭借其物质本身作为载体来融汇传播各种精神文化, 既有物质性的一面, 又有精神性的一面, 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融合。
四、结语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文件中提出来要把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茶文化的挖掘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信阳地区的茶文化又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对于信阳茶文化的充分研究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思路。
随着种茶、制茶和饮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茶文化与当地的本土文化、民族传统相互融合, 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从古至今, 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广大信阳人心中广泛存在, 茶所形成的文化丰富了信阳的文学、艺术及民俗等各种传统文化。
[2]陈文华著。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96.
[3] 信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信阳志[M].三联书店, 1992.
[4]郭桂义, 孙慕芳, 王广铭。信阳毛尖茶[J].中国茶叶加工, 2003 (4) :19-20.
[5] 信阳毛尖简介。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官网。
相关文章:
大数据时代的卷烟营销模式变革04-26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营销策略探析04-26
浅析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的战略成本管理04-26
东方的茶文化VS西方的咖啡文化的比较04-26
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04-26
贺瑞麟《女儿经》的成书、内容与德育价值04-26
互联网汽车融资租赁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创新04-26
新时期金融科技创新的审慎监管研究04-26
国际法中的海盗问题及对中国的立法启示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