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高校想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就要加强对就业指导的重视, 我国高校在指导学生就业过程中缺少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本文主要研究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并针对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 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 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最重要的环节, 但我国高校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无法快速就业, 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主要工作[1]。
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问题
(一) 缺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我国高校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重视,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工作, 进而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但职业生涯规划更注重的是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对自己的定位。高校对就业的重视直接造成学生的价值观扭曲, 在找工作时过于关注薪资, 不能够认识到职业的发展, 没有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找工作, 导致就业不稳定[2]。
(二) 缺少对职业教育生涯规划的研究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 对学生的就业情况格外重视, 没有足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性, 在这种前提下, 会导致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全部围绕就业率的提高而展开, 缺少对职业生涯的研究, 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 没有良好的成果。
(三) 缺乏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是按部就班的, 一方面是没有竞争, 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竞争无非就是学习和奖学金, 使得学生缺少竞争意识, 且缺少竞争危机感。一旦毕业后, 面对社会上的竞争对手不能够习惯, 且没有应对方法, 导致工作态度消沉。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问题可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帮助得以解决, 依赖性较强, 造成学生在工作中没有独立意识和表现意识, 不习惯社会上的生存模式, 而高校缺乏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造成学生无法快速就业。
(四) 就业指导缺乏科学性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为学生的就业做引导, 但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并非专业出生, 有很多是高校的辅导员、甚至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 他们缺乏专业性, 在指导中, 不科学, 不能够借助自身经验对学生讲解社会就业现状, 使学生对就业方面的情况模棱两可, 一些年轻的教师缺乏就业经验, 对社会就业情况不了解, 只能根据课本进行教学, 没有具体的指导和规划, 导致学生不能够对自身进行客观的判断, 进而影响就业。
(五) 职业生涯教育形式单一
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学大多是以讲座的形式呈现的, 这种课堂的形式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 不能够集中课堂注意力。教师对学生的个人简历、求职报告进行指导, 但缺乏详细的职业生涯指导, 学生在签订三方协议书后, 便不再进行指导, 教师的这种单一的指导模式, 对学生的就业观念有很大的影响, 不能够推动学生高品质就业。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一) 能够实现学生与专业的对接
学生在没有毕业时对社会的了解很少, 不能分清就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就业的概念, 分清就业与职业之间的区别, 为学生分析专业的发展趋势, 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进而树立就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 拉近学生与职业之间的距离, 在毕业后能够快速的找到工作[3]。
(二)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是对自己的准确定位, 学生在学习中应明确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 进而正确的规划职业生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就是对就业的准备, 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 能够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并从中发现一些自身的错误认识, 客观地评价自己。高校在就业指导中, 可开展与就业有关的活动, 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 进一步对自己做出准确的评价。
(三) 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 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是双向选择, 高校应提供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 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往的就业指导中, 高校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教学内容, 学生对职业规划很迷茫, 不能够合理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能够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 提高了就业率。
(四) 促进了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推进, 素质教育成为高校的重要教学目标,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工作时, 责任心、热情、爱心等都属于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的体现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就业指导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五) 能够挖掘大学生潜能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就业引导, 能够使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 客观的评价自己, 并发现自身的潜力, 教师在职业指导中应发现学生的优点, 利用专业的职业检测软件对学生进行检测, 作为就业的参考。教师在挖掘学生优点的同时, 应指出学生的缺点, 使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 并挖掘自己潜能, 进而合理的规划职业[4]。
三、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实施
(一) 建立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高校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并开展不同专业的实践课程, 模拟工作场景, 使学生能够提前适应社会的工作生活, 进而为职业做规划, 在毕业后能够根据自己树立的就业目标找到满意的工作。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 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 就业指导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服务,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服务, 讲课式的就业指导会带来学生反感的情绪。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 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 使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工作环境。高校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减少学生就业后对工作的适应期,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获得自信心。
(二) 完善师资力量
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教学前, 应建立雄厚的师资力量, 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在高校中很多就业指导教师是 兼职 , 无法通过学生专业的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 高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 并定期为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使其获得学生就业情况的第一资讯, 进而在讲课中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介绍相应的就业情况。
(三) 加强对学生的服务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应对学生的信息进行记录并分析, 提高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很多高校将就业指导教学环节放在学生邻近毕业的几个月中, 而就业指导中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 并对自己做一个合理的定位, 高校应将就业指导落实到学生的整个大学期间。一般情况, 学生毕业后一旦找到工作后, 教师就停止了对学生的服务, 学校应建立跟踪体系, 对学生毕业后两年内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 如学生需帮助, 教师和学校应及时地帮助学生。
(四) 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深入的接触社会, 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较弱, 教师在指导学生就业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学校应提高与企业的合作深度, 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参加工作时能够尽快地适应, 避免因专业技能不达标, 影响就业。
(五) 注重学生的评价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指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指导中, 应在实践中验证职业生涯的可行性, 并将学生带进实践中, 课下对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学生对指导工作的反馈, 及时地调整指导工作, 若出现问题应加以修正, 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等丰富指导过程, 使学生准确的认识自己, 并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定位。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校应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使就业指导成为服务大学生的途径, 并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性, 帮助学生树立就业目标, 提高竞争力, 使毕业生能够快速找到满意的工作。
相关文章:
集成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开发04-26
Snort规则的分析与制定04-26
网络流量监控及分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04-26
基于JSP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04-26
网上家电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04-26
计算主义质疑04-26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在校园网中的应用04-26
存储备份技术探析04-26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