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特点及思想启发

时间:2024-04-26 02:40:1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 马尔库塞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海德格尔及弗洛伊德的思想成果,拓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以 单向度的人 作为核心,以人的全面自由和总体解放作为最终归宿,建构了人本主义批判理论。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中关于人的主体性、人的解放等论述对新时代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提供了思想借鉴。

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特点及思想启发

  关键词: 马尔库塞; 人本主义批判理论; 以人民为中心;

  Abstract: Marcuse 39;s humanistic thoughts had absorbed Marx 39;s philosophy and the ide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Heidegger and Freud, thus expanding the social critical theorie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On this basis, with the one-dimensional person as the core and the full freedom and overall liberation of man as the final destination, he had gradually constructed the critical theory of humanism. His critical theory of humanism about human subjectivity and human liberation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centered thoughts in the new era, and provides ideological references for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 Herbert Marcuse; critical theory of humanism; people-centered;

  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毕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揭示和发达工业社会人的异化现象的根源探索,并为解除异化、寻求解放道路做出了思想上的努力。他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海德格尔及弗洛伊德的思想成果,拓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从单向度的人这个核心入手,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人们全面异化的现状,并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总体解放作为最终归宿来建构其人本主义批判理论。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体系就是从洞察人的全面异化状态、创造否定的辩证法、寻找否定性力量这样一种基于人的心理意识的思路来阐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整个过程的。其中关于人的主体性、人的解放等论述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启示,更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提供思想借鉴。

  一、 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向我们展示了人的本质的探究、人的本质的丧失、人的本质的复归这样一种基于社会现实维度的思路。首先,在马克思的经典着作中,人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这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类属性。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由人所组成,因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 1,在这种合作里,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即生产力显得尤为突出。其次,人的本质的丧失即为人的本质的异化,是对人本质的否定。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成为压抑性的劳动,劳动由最初的自由、愉快、享受变为了压抑、痛苦、负担。最后,由于 人是生产力这一种物质力量的第一要素 2,所以劳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创造生产力,生产力为改变人们的劳动状态提供物质力量的源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在生产关系中获得发展,唯有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才能建立共产主义需要的生产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总体解放。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抓住了人这个最根本的主体对象,深刻地发掘了发达工业社会下人们处于全面异化的种种迹象,最为典型的表现主要有:人的消费的异化,被虚假需要所统治;人的本质受到压抑,劳动失去快乐本源;人的真实自由缺失,囿于虚假的自由之中。

  (一) 人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 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认为, 单向度 和 单向度的人 并非同一概念。 单向度的人 是具体环境下的人的状态的特指,是在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的人的存在状态,是一种表象的东西;而 单向度 则是对表象 单向度的人 的一种内在规定,是对表象的本质性表达,是一种原则性的东西。马尔库塞通过对比工业社会和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的人的存在状况,认为工业社会和发达工业社会均存在着异化现象,但两者异化的程度与范围有所不同。工业社会中,异化只横行于生产领域,人们在生产以外的日常生活与消费领域仍保持着自身的自由,而且人的活动也有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双向度的存在,属于 双向度的人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作用于生产领域,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支撑了极权主义的政治与管理模式,而极权主义的政治与管理模式又加固了技术的普遍使用,将技术合理性变为政治统治的手段,使其成为支配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原则。极权主义和技术合理性的结合产生了单向度的社会。于是, 在这一社会中,生产机构趋向于变成极权性的,它不仅决定着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态度,而且还决定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因此,它消除了私人与公众之间、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对立 3。相当于人们生存的二维空间被压缩成了一维空间,人也就从双向度的存在变成了单向度的存在, 双向度的人 也变成了 单向度的人 ,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受到了严重压抑。因此,马尔库塞认为技术力量才是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变成单向度的主要原因,而统治阶级刚好是利用了技术力量来进行统治的。 对现存制度来说,技术有助于促成社会控制和社会团结的更有效、更令人愉快的新形式。 4马尔库塞以此局面为立足点,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逐步建构了他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

  1. 批判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消费的异化。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的语境下,人们消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均发生了异化。资本主义的富足诱使人们热爱 幸福 胜于热爱自由。人们形成了一种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认为品质、情感、人格尊严、名誉地位、个人价值等都可以用金钱衡量,追求绝对的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整个社会所呈现出来的是极度的利己主义氛围。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为享乐主义者提供了舒适的温床,甚至于人们已经达到了如此程度: 人们似乎活在他们的商品之中;他们的灵魂困在他们的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之中 5。由此,人们被商品支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生活的现状使他们成为彻头彻尾的单面人。资本主义的富足创造了 虚假需要 同时又掩盖了其虚假性并使之普遍化,从而使人们被 虚假需要 所支配,也即是说,极权主义通过利用技术进步去提供更多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个人的愿望获得满足,因而也达到了控制人的目的。大众就这样与社会制度实现了一体化,从而促使人们认为社会所生产的就是自己需要的而并不考虑自己的真实需要。总体而言,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只能是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只要个人受到外在事物的诱惑,只要个人在对商品的需要与他自己的本能相互结合,他们对于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的判断就不是真正理性的判断。这种现代性的物化状态使得消费成为控制人的一种新形式。

  2. 批判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本质受到压抑。

  马尔库塞将马克思的 劳动本体论 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以爱欲为基础的社会历史观。他认为, 爱欲作为生命本能,指的是一种较大的生物本能 6,爱欲是 保存一切生命的巨大的统一力量 7,是人的本质。可以说,爱欲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状态,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展动力,是人类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然而,在发达工业社会,爱欲却遭受到了严重的压抑。马尔库塞认为,劳动是人们通向爱欲的工具,爱欲的实现离不开劳动为其铺平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劳动的杠杆作用。但是,发达工业社会下的劳动变成了异化劳动,人们的劳动并不幸福,反而是痛苦的、折磨的、被支配的,失去了其本身的作用。这样的异化劳动是对满足的反动,是对快乐原则的否定,相当于切断了实现爱欲的过程,结果只能是使爱欲与现实生活脱节。人们 是在为某种设施而劳动,并对这种设施无法进行控制,这是一种个体若想生存就必须屈从于它的独立的力量。而且劳动分工越专门,他们的劳动越异化。人们并不是在过自己的生活,而只是在履行某种事先确立的功能。虽然他们在工作,却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是在异化中工作 8。在这种状况下,爱欲受到压抑,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受到了压抑。

  3. 批判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自由的缺失。

  马尔库塞认为,自由在工业社会的形成时期和早期阶段一直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促进和保护了企业自由竞争的发展,才使得资产阶级迅速发展壮大,它本质上是一些批判的观念。然而,随着工业社会走向发达阶段,自由也失去了原本的内容。 当一个社会按照它自己的组织方式,似乎越来越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时,独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权的基本的批判功能就遭到了剥夺 9。人们相安于限制范围下的自由。发达工业社会下,表面上看起来人们似乎有充分选择职业与经营公司的权利,实际上 企业的自由一开始就不完全是一件幸事。作为一种要么工作要么挨饿的自由,它给绝大多数人带来了艰辛、不安和焦虑 10,人们被所谓的自由奴役化了。而 自由社会 正以一种新的否定方式体现着它的控制力,经济自由的意义在于摆脱经济控制(摆脱外部商品力量和交往关系的控制)的自由,意味着从日常的谋生状态中解脱出来;政治自由意味着个人从各种政治规矩中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样,思想自由意味着从上层建筑的宣传机器中脱离出来,把社会舆论的功能转变为个人思想观念的随意表达。这实质上是人真正自由的缺失,虚假的自由横行于世,举着自由的旗帜限制人本身的自由。在本质上,自由已经沦为 一个强有力的统治工具 ,人们只能在可供自己选择的范围内去实现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由的异化。

  (二) 人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归宿 人的全面自由和总体解放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源于对事实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而最终的落脚点必然是对问题的解决。马尔库塞通过对单向度的社会与思想的分析,找到了造成单向度状态的主要根源,即非批判的意识形态。鉴于此,他提出了单向度 意识形态 的替代方案即建构一种批判的意识形态,寻找批判的意识形态的历史主体以及最终获得人的全面自由和总体解放的途径即爱欲解放。

  1. 建构批判的意识形态走向双向度社会。

  马尔库塞指出,在发达工业社会下,技术发明获得了空前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物质财富日益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极权主义的政治与管理模式。而极权主义的政治与管理模式反过来又强化了技术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把技术从工艺领域带到了政治领域,并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对社会进行控制。因此,发达工业社会呈现出 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 11的虚假外貌,这实质上是一种看似合理而实际上并不合理的存在方式。在这种单向度社会中,人们的主体性丧失,个人自由受到压制,个体的需求受到大众传播和灌输手段的强制。而流行于单向度的社会中的单向度思想实际上就是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人们思想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被驱逐,而居主导地位的则是抽掉了具体的现实生活与经验世界的纯粹抽象概念性分析,是一种肯定性思维形式,增加了物化世界的神秘感。通过分析单向度的社会状况以及单向度的思维方式,马尔库塞指出非批判的意识形态才是形成一切单向度状况的根源。当然,他的这种看法是基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对社会历史的设计,必定是根据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与意志而进行的。因此,社会需要摆脱技术理性的控制,需要实现意识形态解放,需要建构一种批判的意识形态来结束单向度状态。马尔库塞所提出的批判的意识形态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以否定的形式去批判现存世界,而是 提出某些判断不同历史筹划真正价值的标准 12。也就是说,这种批判的意识形态是用来使人们在进行思想批判时增加其批判合理性的一种价值观念,让人们的思想批判更具正确性与准确性,更切合现实生活,更凸显人的全面自由和总体解放。这种批判的意识形态为人类的需求发展提供了新方案,也促进了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它一面为人们批判单向度的社会与思想提供一种评判标准,同时又根据现实世界的状况书写一种未来可能性。这个新的、更高的合理性即批判的意识形态就像是一种黏合剂,把意识形态的批判和现实的经验世界融合为一个整体,建立起双向度的新的价值观念,进而走向双向度社会。

  2. 寻找批判的意识形态的历史主体。

  在马尔库塞看来,新的价值观念需要有相应的历史主体去承载与传播,从而迅速带领人们走出单向度社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与总体解放。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具有极强的革命性与否定性。与此相反,在发达工业社会下,马尔库塞看到的则是 技术社会发达地区的有组织的工人所过生活的否定性就没有那么显着了;同社会劳动分工中的其他人的目标一样,他正在被纳入由受到管理的人们所组成的技术共同体之中。不仅如此,在自动化最为成功的地区,某种技术共同体似乎在使工作中的人类原子一体化起来 13。正是由于技术迅速而普遍的发展,工人与管理者的界限变得模糊,因而工人的否定性倾向正逐渐丧失。此外,资产阶级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物质财富激增,这都在相应的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权利并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水平,而贫困化的概念因为这些现象的存在发生变化,更多地包含着文化方面的贫困。因此,随着工人变成失去否定力量的工具,马尔库塞将否定力量的主体寄托于知识分子众多的 新左派 以及 生活在底层的流浪汉和局外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被剥削者和被迫害者,失业者和不能就业者 14。马尔库塞认为,知识分子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看透技术理性作为政治统治的面纱,他们无疑是一种中坚力量。而社会的边缘群体,就算他们的意识不是革命的,但是他们心中的否定与反对力量却展现出了革命性。

  3. 进行心理与本能革命实现爱欲解放。

  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提出的 基本压抑 与 现实原则 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发达工业社会下的现实状况,相应地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 额外压抑 与 操作原则 。他认为 额外压抑 具有社会历史性,它是 为社会统治所必不可少的约束。它与基本压抑的区别在于,它是为使人类在文明中永久生存下去而对本能所做的必要 变更 15。马尔库塞指出,在西方文明进步中,额外压抑作为特定统治机构对人们的附加控制在很大可能上为非压抑文明提供了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可从中寻求爱欲解放的途径,探寻非压抑文明存在的现实因素。马尔库塞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心理与本能革命的具体实现方式:(1) 爱欲解放是发生在幻想和艺术当中的。马尔库塞认为,幻想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把无意识的最深层次与意识的最高产物(艺术)相联系,把梦想与现实相联系;它保存了持久的但被压抑的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的观念,保存了被禁忌的自由形象,就像是无压抑自由的保护膜一样。当幻觉形成,想象的真理被意识到,艺术就产生了,而它就更具有一种社会批判的功能。这都表明幻想在心理革命中具有原动力作用。(2)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是爱欲解放的基本途径。这也就是马尔库塞在劳动解放的意义上所理解的爱欲解放。马尔库塞认为,在原始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下时,人们为了自身生存不得不在现实原则的指示下进行必要的压抑。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操作原则的指示下,特定统治阶级为了特殊利益而对人的本能采取额外压抑,这属于附加控制,是不必要的压抑,此时的劳动是异化劳动,操作原则会失去它的必然性。正如马尔库塞所说: 在成熟工业文明的 理想 条件下,劳动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劳动时间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劳动机能可以相互交换,所有这些便结束了异化状态。 16此时,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状态就是在摆脱了统治的压抑之后,劳动在时间和能量上的变化,并由此导致人的生存方式发生本质的变化。真正决定人类生存方式的,不是劳动时间,而是自由时间。当自由时间增加,自由状态才可能真正变成消遣的状态。劳动成为消遣,变得如此自由、满足与快乐,随着本能的解放,爱欲也因此得到了解放。(3) 爱欲解放还需要培养审美、艺术的 新感性 。在马尔库塞看来,所谓的爱欲解放就是人的身心得到消遣,得到自由。而自由一词又与快乐、感性、美丽、真理、艺术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如果要使人们获得爱欲解放,就有赖于这些感性形式的培养。马尔库塞通过对康德哲学中审美的核心地位及其解放功能来为爱欲的解放寻找支撑点,使得爱欲的解放可以依靠新的感性形式的培养来实现,从而实现心理革命,寻找新的现实原则指导人类社会发展,使人们最终获得全面自由与总体解放。

  二、 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一) 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合理性

  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借鉴马克思、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资源,深刻地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下人们的异化状态,为我们全面了解发达工业社会下的 文明 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该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在对社会及个人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多重维度进行批判,丰富了研究视角,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伦理学相结合,进行道德的精神分析。他从人的心理与精神状态出发去剖析人性和人的意识、情感与行为,从而在侧面甚至反面去检验道德理论。这奠定了马尔库塞对生物性的人性的改造,即爱欲解放的基本路径;第二,他将伦理学与政治学相融合,从发达工业社会的总体政治制度的框架出发,去分析人的本能,并且在寻求人的本能回归即爱欲解放的途径上反思特定统治阶级为了特定利益而进行的政治制度构建的合理性。第三,将伦理学与人类学相结合。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工业文明制度限制和牺牲了人的本能、欲望和自由。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文明和文化就是对人的本性的压制的结果,是以牺牲人的本能和自由为代价的。

  其次,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对人的本质做出了新的诠释。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而劳动是实现爱欲的过程与手段。他将 新感性 作为其建立人本主义的原则,以感性的人为基础建构其思想体系,批判与揭示人在发达工业文明下消费异化、本质受到压抑、自由缺失等现象,并同时指出一条爱欲解放、回归人本主义生存的理想路径,丰富了人本主义的理论境界。第一,马尔库塞将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并引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其进行新的分析与阐释。第二,重新赋予人的解放新的内涵。马尔库塞在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欲解放。他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下的人始终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而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实现了自动化,就必然要摆脱统治阶级的附加控制,即额外压抑,解放爱欲。解放爱欲就意味着改变人们的异化状态,改造现代科学技术控制下的异化世界,去除虚假需求,满足人性的真实需求。第三,阐述新的人与自然观。马尔库塞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不可分离的,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由于所谓制度统治被异化, 自然界与人类世界一样是压迫的、残忍的、痛苦的,因此一样有待于解放。这个解放就是爱欲的工作 17。也就是说,自然界的解放就是人解放的手段,自然解放被赋予了主体性。第四,回归人的主体价值。马尔库塞指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受到急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统治,表面上人们似乎生活得很舒服,但背后却是人的全面异化,人被机器所支配和取代,这样就导致了人与机器之间主客体的颠倒,人的主体性丧失。因此,应该摆脱人被奴役的状态,实现人性复归。此外,马尔库塞也更强调个人主体的价值地位,主张感性、个体性与非统一性,追求个体生命与生活的自由。

  最后,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针对发达工业社会造就的单向度话语体系,相应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新人本主义的道德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以 否定 作为理论内核,提出了诸如 解放 革命 造反 斗争 批判 升华 超越 等含有否定意义的词汇。此外,还有一些不同语境下的新定义。比如:心理学语境中的 额外压抑 ,社会学语境中的道德话语 单向度 虚假需求 一体化 等等,文化学语境中的 肯定性文化 等,审美领域的 艺术的真理是感性的解放 艺术即解放 永恒的美学颠覆 等等。马尔库塞主张恢复个体的话语体系,追求个体解放、个体自由平等、个体幸福。他所构造的这个话语体系,为强有力地反对单向度的、极权化的、功能化的语言起到了很好的革命作用。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更新了的新语言的感知方式,为颠覆发达工业社会下的权力机构和对人们进行控制的语言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

  (二) 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给我们研究有关人类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维与方法,也给我们衡量一切有关人类社会研究理论的合理与否提供了一个判断标准。因此,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实现象而逐步构建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就社会客体角度来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在社会宏观层面上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马尔库塞在揭露人的消费异化时只纯粹地批判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的真实消费需求被虚假消费需求所取代的现象,并没有深入追寻最本质的原因。事实上,虚假消费需求盛行根源于发达工业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而私有制的本性强烈驱使资本家去扩大人们的虚假消费需求。与此同时,马尔库塞在深刻分析发达工业社会全面异化的现象时,认为技术已经融入政治统治之中,使得技术合理性已经内化为政治合理性。技术合理性把外在的敌对力量及一切不合理因素全部改造为具有合理性的单向度的肯定力量,这突出地表现在政治、思想和文化等领域中。因此,马尔库塞将技术作为一种单向度的实体性因素进行激烈的批判,更多的是看到技术理性的弊端。相反,马尔库塞极少关注技术的工具性。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渗透性的力量渗入到生产力各要素中,带来的则是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和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此时,工具理性的优势便凸显出来。马尔库塞希望建构批判的意识形态走向双向度社会,殊不知意识形态方面的建构必定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支撑,需要依赖于生产关系的变化。此外,他的这种在否定性原则基础上的批判也是不彻底的,并没有切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结构,最终只能走向改良主义。马尔库塞主张通过心理本能革命,以 大拒绝 的方式即培养审美的、艺术的 新感性 解放人们的爱欲,建立一个以 快乐原则 为基础的社会,建立一种不压抑的文明,这是单纯寄希望于上层建筑的改变,并没有看到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更没有看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总体解放最终还是要依赖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而不是人的爱欲解放。

  就社会主体角度来看,马尔库塞认为无产阶级由于政治权利受到一定保障,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而逐渐丧失其否定倾向。因此,他将社会的否定力量寄希望于社会的边缘群体。实际上,他并没有关注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关系下,资产阶级仍然占据着生产资料,仍然剥削着无产阶级,这就说明即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无产阶级的生活保障有了相应提高,但这是资产阶级用来掩盖其剥削实质的手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仍然存在对抗性的阶级矛盾。因此,无产阶级才是最终的否定力量的主体。此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尔库塞在否定原则基础上构建批判的意识形态时考虑到了走向双向度社会所需要的合理的价值理念,这无疑是一种合理的创造。但是,马尔库塞更需要关注的是这些新的、更高的价值理念需要切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才是改造历史的主体。

  就马尔库塞个人而言,他缺乏全球化的横向视野,他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构建只是纯粹着眼于对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现象的研究,忽略了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状况。人本主义所针对的主体应是人类社会,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社会形态。此外,纵向来看,马尔库塞作为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当中的单个个人,具有时代的局限性,而他的思维活动也因时代局限而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三、 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启示

  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尽管有其局限性,但是他思想的合理性方面仍值得我们去借鉴,尤其是在吸收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论内核而产生的有关于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解放的论述对我们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先,马克思人本思想注重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人本思想主张消除在资本主义压迫下产生的人的自我异化,让社会中的劳动者复归到真正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打破主客体分离与对抗状态,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深入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有关于制度、政策的制定及其执行,都统筹考虑了相应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这一历史主体。自建党以来,我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步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内涵做出界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18。这充分体现出党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能够将 人民 二字置于心中,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人民群众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其次,马克思人本思想强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在生产关系中明确了劳动的内涵,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根据,并将自由自觉作为人生存发展的内在依据。为了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马克思将人的意识、生产劳动以及劳动能力连接在一起,深刻指出只有无产阶级实现劳动解放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核心是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更是社会财富的拥有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19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论内核,注重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与核心,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对于丰富和完善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 理念层面 提供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论资源

  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 的思想理论是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结合中国具体实践逐步发展而来的,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其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二,发展的动力来源是人民;其三,发展的根本价值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由此,在明晰了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 思想的科学内涵后,我们可从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中探析两者的内在一致性。首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目标是人,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鉴于此, 以人民为中心 理论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应注重区分人民的真正需要和虚假需要,真正做到让生产为人服务;重视劳动人民劳动的幸福指数;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倾听人民心声;保障人民劳动权利,尊重人民劳动选择的自由,让人民群众中的每个个体拥有独立人格,建立双向度社会。其次,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阐释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社会的根本变革力量和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马尔库塞也着重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恢复。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的统治日益普遍化使得人与机器之间主客体颠倒,人的主体性丧失,人在劳动中是处于被压迫和奴役的状态。因此,马尔库塞深刻认识到了人的主体性丧失会使整个社会失调,机器是无法拥有人的本质属性的实质,为我们在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 思想时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主体性地位,重视人民群众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借鉴。最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共享 是以 公平 作为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以让人民群众过上满意、美好生活为目标,但我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小部分人的心理呈现浮躁状态。而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运用心理与本能革命的手段实现爱欲解放,虽是单纯寄希望于上层建筑的改变,并未发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总体解放本质上还是需要社会矛盾的解决,但运用这种心理与本能革命的方式无疑为缓解人们因民生领域的短板而产生的浮躁的社会心理提供了一个解决视角,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从而在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使得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事业发展最大的受益者。具体来说,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方面来为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理论提供理论素材。

  在政治方面,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下人们处于全面异化的状态,人被奴役与压迫,人的主体性地位丧失。因此,其主张要打破特定统治阶级附加给人们的额外压抑,恢复人的主体性地位。这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的根本立场、基本理念不谋而合。人民是由许许多多个体组成的,恢复人的主体性地位,也就意味着主张人民的主体性地位。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放于首要地位,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向。

  在经济方面,马尔库塞指出, 我们又一次面对发达工业文明的一个最令人烦恼的方面,即它的不合理中的合理性。它的生产率和效能,它增长和扩大舒适生活品、把浪费变为需要、把破坏变为建设的能力,这一文明使客观世界转变为人的精神和肉体的程度,都使得异化概念本身就成了问题。 20虽然马尔库塞一直批判技术合理性现象,但是他也承认技术作为一种渗入到生产力各要素中的促进力量,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人们的幸福感。这说明只有从根本上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视科学技术发展,重视完善生产关系,才能为增强人们的主体性地位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在文化方面,马尔库塞认为, 高层文化过去总是与社会现实相矛盾的,而且只有少数特权人士才能享受它的乐趣,描绘它的理想 21。但是如今通过大众传媒的中介作用,使得 现在差不多人人都可以随时获得优雅的艺术享受,只要扭动收音机的旋钮或者步入他所熟悉的杂货铺就能实现这一点 22。虽然高雅文化被商品化,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文化的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消除了特权阶层与人民大众之间的隔阂,人民的社会地位有了相应提高,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此,通过多种渠道满足人民大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增强人民主体性地位不容忽视的手段。

  在社会方面,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劳动是痛苦的、压抑的,因而人的本质即爱欲也受到了压抑,所以他主张要解放爱欲。而最关键的是使劳动爱欲化,让劳动变得快乐。虽然他将人的本质归结于爱欲并不科学,但是他所认为的应该让人们在劳动中获得快乐的理念是值得肯定的。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将人民置于首位的,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阻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发挥的因素仍然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在,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首先在思想上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人民的福祉并改善他们的劳动环境,让人们在劳动中真正感受到自由与快乐。

  在生态方面,马尔库塞的自然解放论指出,自然界不仅仅是一种感性材料,不仅仅是一种有机物或无机物,而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力,是主体 客体的统一,主张把自然作为与人的本质内在关联的环境世界,使自然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契合,这就不再是资本主义对自然界剥削的损害性和破坏性,而是顺应自然所固有的内在的生命力 感性和美的特性,按照自然固有的内在尺度,把自然潜力解放出来,在这同时,人自己的潜力也获得了解放。他将自然界与人相混同,用人与自然的矛盾取代人与人的矛盾。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建立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的,不是单方面纯粹追求发展。也就是说,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3。不能任由为了人民经济利益而过度破坏环境思想的滋生。

  (二) 实践层面 兼顾 以人民为中心 的价值导向

  马尔库塞深刻地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人们的全面异化状态与种种单向度表现,体现出他极大的人本主义情怀,弘扬了人本主义精神。这对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 思想深入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实现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达工业社会下人民的政治权利受到一定限制,阶级矛盾尖锐,不利于社会发展。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推进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力地推动了人民民主发展。也就是说, 以人民为中心 的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坚持人民当家做主。正是在有效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下,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综合国力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跨上新台阶,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因此,继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人民主体性地位,将 以人民为中心 的思想渗入到党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群众组织与社会号召等活动中,更好地突出人民,凸显人性,可以有效避免发达工业社会下人民被奴役状况的发生,最终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必须要将 以人民为中心 的理念作为价值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新矛盾。马尔库塞笔下的发达工业社会追求私人利益至上,忽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忽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导致社会不和谐因素此消彼长。因此, 以人民为中心 ,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具体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要切中的就是新时代人民的需要和满足之间的矛盾,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此外,更要坚持以经济为抓手,坚持人民导向,优化经济治理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三,必须将 以人民为中心 作为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中心内容。马尔库塞揭示出发达工业社会文化领域中呈现一体化现象,高层文化中对立的、异己的和超越性的因素被消灭,因此导致双向度文化被清除。这种现象是通过高层文化被纳入既定秩序,被大规模的复制,变成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的途径实现的,最终的结果是文化的俗化趋势增强。事实上,对于新时代文化发展来说,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文化内容的提升性,而不是分层性。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的文化,它们的作用是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与陶冶情操,这是共通的,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遗产。将文化分层就相当于是将人民大众分层,这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要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并以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给予人们观赏。

  第四,必须将民生作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增强群众获得感。发达工业社会下统治者的利益是重点,人们劳动处于异化与压抑的状态,获得感甚少。习近平指出: 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24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从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抓起,让老百姓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使劳动与生活不再严重压抑。将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还集中体现在我们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原则,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并且享有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

  第五,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尊重自然世界,爱护生活家园。马尔库塞否定发达工业社会一味追求利益而对自然无限索取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时,注重发展,同时更要兼顾生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首先,要保证政府决策在政治、经济、法制体系方面的生态化,实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与生态建设的一体化。其次,企业要改变传统破坏环境的生产做法,保证生产方式的生态化,改变一味追求增长牺牲长远利益做法,保证增长生态化。最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每个个体去维持其长久发展。因此,保证个体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是实现生态文明最切实的途径。

  注释

  1埃 弗洛姆.马克思论人[M].陈世夫,张世广,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23.
  2同:19.
  3赫伯特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6.
  4赫伯特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6.
  5同:9.
  6赫伯特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34.
  7同:14.
  8赫伯特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5.
  9赫伯特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3.
  10同:4.
  11同:3.
  12赫伯特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187.
  13同:24.
  14赫伯特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217.
  15赫伯特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9.
  16同:99.
  17赫伯特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08.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6-17.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401.
  20赫伯特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9.
  21同:49-50.
  22同:57.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9.
  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4.

相关文章:

GDP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与研究04-26

论徐福东渡的人文地理条件04-26

跨文化背景下企业名称翻译的问题与方法探究04-26

粮食害虫检测中图像处理技术的运用04-26

食物节约立法中违法行为的类型探讨04-26

探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04-26

法律规制原生广告的模式选择和路径构想探析04-26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音乐鉴赏04-26

太阳能风能互补路灯控制器设计04-26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创新路径探索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