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在高校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4-26 02:34:2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着手,概括了高校开展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并结合Blog的优势,提出深化高校网络课程整合的方案。

【关键词】Blog;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

21世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对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事物走入教育领域,成为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必定引起原有的课堂结构的变化,也会出现一些直接来源于实践的教学模式。

一、对传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当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尤其是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任的高校,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把握其实质,在教学实践中就容易背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原则,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误区1、错误地认为“整合=课程+信息技术”

有些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错误地认为整合就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这就造成了上课时用“机灌”代替了“人灌”,把教学内容以“电子书”的形式刷到屏幕上或制作一个课件、调出一段录像,认为教学媒体用的越多、整合就越充分。

显然这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不明确的表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认知的工具、重要的教材形式、主要的教学媒体。体现在教学中有三种功能: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和学习对象。作为教学工具,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作为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可以被用来获取、存储、处理信息并应用信息解决问题;作为学习对象,包括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基本技能、良好的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是这三种功能的协调发展。

误区2、在资源的世界里迷航

由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事物层出不穷,难以预料: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VOD校园点播系统等软件再加上许多新媒体如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液晶投影,无线传声器等,再加上原有的录音机,电视机等常规媒体,一时间我们的教室成了名副其实的“多媒体教室”。

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技术和资源,在教学中该选择哪类?具体该怎么用才能最适合教学需要?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有些老师可能会束手无策了。以我们最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来说,随着对教学课件在课堂中的普及,促进了各类软件评选活动的产生,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学校出现了重评选型的精品课件,忽视教学实用型软件的倾向。于是在评选活动期间,学校集中几个教师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制作开发精品课件参评,以提高学校或教师的知名度。

2000年10月,教育部基教司李连宁针对这一问题在讲话指出:“让教师花很大精力去制作课件,实际上是一个事倍功半的事情。” “不再强调教师要做课件作为他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因此我们认为教学实用型软件应该成为课堂中CAI的主流。教师要能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自己制作教学软件,只有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不必过分追求软件的美观、技术含量和信息含量及涵盖知识点的数量,课件只要能够成为学生认知工具或情感激励工具,在教学中发挥到实用,管用,好用的作用即可。

误区3、片面地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之一,已经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然而什么是“信息素养”?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些教师对这些问题不太了解,想的过于简单,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失之偏颇。

关于信息素养的准确定义,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二是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创新、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才是全面的信息素养,而并不是“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一篇相关的文章”,显然把信息的获取放在首位,无疑是片面地理解了信息素养的含义。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将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在网络迅猛发展的21世纪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弊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发挥信息化学习环境的优势,是值得课程整合研究人员思考的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高等院校开展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缓解教学资源的相对短缺

1998以来,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提高的同时,学生人数的增加、班级规模的扩大,使得教育资源短缺和教学质量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在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中,资源共享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困难。教师将有关的课程信息发布到网上,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利用OICQ、电子信箱、留言板等方式一对一、一对多地进行交流,将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想法及时与他人进行沟通,通过讨论,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2、适应教育改革,培养人才全面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或者“信息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最重要的基本能力,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里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教育工作历来重视提高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或多或少被轻视了,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这一重任更多的落在高等教育的肩上。

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获得信息,在未来社会里,可能上升为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不善于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和交流信息就像今天不会用语言、文字获得、交流信息一样,成为未来社会的新“文盲”。前面已经指出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其特殊优势,正切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3、顺应高校教学管理和体制改革的趋势

目前,高校中已经普遍采用了学分制和选课制,弹性学制和小学期制也正逐渐在各高校试行。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体制之所以实施这样的改革,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让他们利用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多学些东西。

弹性学制规定学生在3-8年内修满学分,达到毕业要求者就可以得到学位,完成学业。学生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根据学校每学期开出的课程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要求和时间,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选定自己的课程和学习方式,甚至可以确定自己的修业年限。

小学期则缩短冗长的暑假和漫长的学期,作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和学期设置,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校园活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期期间,学校会邀请世界知名学者、大师为学生讲课,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接触世界科技前沿,通过教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网络环境为学生选择新的学制和学期设置提供了便捷,学生只要拥有校园网的接口和登入权限,就可以获取网络课程等学习资源,使拥有不同课表、分布在学校不同地方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学习。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专家学者之间的交互变得通畅,通过同步和异步方式的交流,突破了学生在传统教学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空障碍。

高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摆脱传统技术的束缚,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科学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方法,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那么该如何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整合呢?下面笔者结合目前网络新技术——Blog的应用谈几点初步探索。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三、利用Blog优势,深化高校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

目前,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高等院校本身所具备的良好的网络设施为课程整合提供了必须的硬件支持。在众多网络技术与资源中,Blog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在短短几年发展阶段中,已经用它所特有的优势令人们注意到它的重要性,逐渐成为网络教育的焦点。我们有信心令Blog在高校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中发挥出其独特的功能:

1、Bolg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高校教学总目标的表现形式

Bolg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工具,不仅能够及时写录、发布教师的教案、相关教学信息,还可以发布教师的教学感想、收获、评价等;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自主学习显得更为重要,他们不仅可以从Bolg中获取大量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个体的自主学习与周围的群体学习形成交流和互动,从而进一步加速和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然而,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或者各类教育团体、学习团体,都可以拥有自己的Bolg,随着Bolg内容的不断积累,学习者可以进行回顾,品味过去所写的内容,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不断进行反思,加深体会和感受,形成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将Bolg作为一种技术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恰当地反映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三种功能:Bolg可以作为“教学工具”辅助教师的教、作为学习工具帮助学生的学、作为学习对象实现终身学习。“今天你Bolg了吗?”已经成为博客们的常用语,可见,Bolg这种终身学习的习惯正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教学。

2、Bolg个性化的知识管理功能——信息素养的体现

作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的载体,Bolg必须拥有系统化的管理功能才能将网络上庞大的教学资源有序地归类,以实现分类管理。作为博客,应能保证他人访问自己的Bolg时获得有序的、系统化的信息,而非仅把这里作为其在浩瀚的网络中大海捞针一般地搜索目标时的一个驿站。

Bolg所提供的分类收藏功能,实现了条理化的工作模式,从互联网上获得的资源可以十分便利的呈现出来,形成一个有序的大型资源库。对于不同主题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使每一位博客真正成为资源的管理者和消费者。Bolg已经成为系统化知识管理的新型工具,必将为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提供资源和技术上的导航。

3、Blog独特的教学反思功能——创新精神的培养的源泉

Blog的教学反思功能,是其他信息技术媒体所没有的。这种反思便于帮助博客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养成思考的习惯。

前面提到,课程整合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信息的获取能力上,合理地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创新活动更为重要。尤其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创新更是他们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创新”哪里来?创新正是源于不断的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和“教与学的反思”密不可分:教师勤于思考就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养成教学再设计的习惯,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学生积极思考则可以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加深体会和感受,便于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提高。

四、结束语

用Blog支持高等院校基于网络的课程整合,有利于解决高校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教与学双方知识积累和教学反思的习惯;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课程整合的总目标。

虽然它的引入可能存在某些不利的方面,比如在Blog中针对日志评论的开放性可能会引起不良的信息进入协作学习空间;Blog可能会成为灌水贴泛滥的平台;博客作者信息的实名制可能会威胁到个人的网络安全等等,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拒Blog于网络教育的大门之外,Blog是运用信息技术放飞心灵的地方,是网络环境中彼此交流沟通的空间,只要能科学的应用,大胆的尝试,用Blog支持基于网络的课程整合一定能有不断发展和深化。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 (9)

[2]、陈向东、王兴辉、高丹丹、张际平.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研究》,2003(3)

[3]、韩冽、李泰峰. 通过混合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  http://www.ceta.edu.cn/news/zt/zt12/wz05.doc

[4]、项国雄、孔利华.高等教育中基于博客(Blog)的导学制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5]、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于学科课程整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大一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该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论文)04-26

800字大学论文范文参考(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论文)04-26

内容摘要模板(如何快速撰写高质量的摘要)04-26

关于篮球的开题报告范文(如何撰写一个优秀的篮球开题04-26

关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范文分享04-26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04-26

论文格式模板摘要是否顶格04-26

申请ChiECRCT伦理审查是在线申报!04-26

本科生期刊的发表技巧!04-26

论文的书写格式(毕业论文书写格式模板)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