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陶行知的故事【78句】

时间:2024-02-24 15:00:00 5A范文网 浏览: 励志人物 我要投稿

 陶行知的故事

1、记得儿子幼儿园学了一个绘本故事,大概内容是孩子知道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所以早早的起床想去去给妈妈煮鸡蛋。

2、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故事

3、这并不是糖的魔力,有时候使用温柔的手段也能起到雷霆的作用,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4、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5、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6、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7、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

8、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9、妈妈说:只要你愿意改正,还是一样爱你。………

10、最后才小心翼翼的说出:如果我把你最喜欢的盘子打碎了你还爱我么?

11、小鸡啄米姥姥家有4只小鸡。今天,我把米撒在地上,叫它们来吃。第一只小鸡啄了几颗米就走了。第二只小鸡身体一弯就啄到米了,它还没吃饱就去找第一只小鸡了。

12、真正的爱,是用宽容的爱温暖的看着他们慢慢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期待他们快快"结果"。

13、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14、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批评孩子,无异于是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只会是不近人情;孩子呢?可能因为害怕,出于自我保护,可能会说谎、狡辩,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15、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一定要宽容的对待孩子。

16、但并没有,就像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类似,让孩子自己主动承认错误,主动去改正错误,我们父母可以试试这样的方法,对于孩子而言,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17、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

18、在这个时间内,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个孩子的内心一定是矛盾的,他一定会思考陶行知先生找他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他说些什么等等。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自我的精神交锋。这个学生已经不是低年级的学生了,他有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之后,他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19、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20、一说陶行知,在中国的教育界几乎无人不晓。

21、当孩子感受到了被尊重,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后,便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勇敢地面对错误、承认错误,主动地改正错误,同时孩子还学会了要勇于承担责任。

22、四颗糖的故事

23、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24、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25、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26、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犯错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他们会感到害怕、心虚内疚、提心吊胆。

27、?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28、妈妈说:我永远爱你。

29、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

30、我们做父母的,要戴着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而不要戴着显微镜去找孩子的缺点。

陶行知的故事

31、有时候无声教育要比我们唠唠叨叨的效果大很多,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32、有一次陶行知做演讲,陶行知走上讲台,并没有讲话。他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公鸡喔喔地乱叫。台下听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接着,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鸡直叫不吃。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肯吃。接着,陶行知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33、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34、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35、他的“行知”认识论对于我们的现实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且我们可喜的发现了一些改变。

36、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如下:

37、?孩子问了很多问题,比如把地板上弄的都是水你还爱我么?把颜料洒在地上你还爱我么等等。

38、这四颗糖分别是用来奖励的,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当代其实是很可取的,在曾经很多人教育孩子都是用严厉的方式,这只会造成孩子叛逆的性格。而这样鼓励的方式反而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认知正确价值观。

39、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40、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41、其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些学生已经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以更直接的方式参与学习。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学生不再是听老师在那枯燥乏味的讲,而是自己亲自做试验得出结论。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42、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43、育才小学校长陶i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44、其实这就和我们平时教育孩子一样,父母不厌其烦,滔滔不绝,自然难免老调重弹,啰里啰嗦。

45、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用了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例子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

46、润物细无声

47、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48、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49、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50、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51、我之所以从小时候就记住了陶行知,是因为“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男孩一惊,不敢抬头。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他的“发糖教育法”,也成为中外教育史上的经典范例。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其有什么理由,也属严重的违纪行为。但陶行知却“发糖”以奖励,而且不是一块,是四块。而仔细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两点奥秘。第一,充分看到男孩的犯错理由。男孩拿砖头砸人,是因为被砸的那个男生欺负女生。这样看,砸人完全是为了主持正义,只不过行为过当而已。理解对方,支持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才能够说服对方。第二,充分看到男孩的悔改之意。既然人家及时住手、及时到办公室、及时承认了错误,还有什么理由抓住不放?任何一个人犯了错误之后,都会有一个后悔期。这是他们最痛苦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别人理解、同情和安慰的时候。如果批评过当,甚至讽刺挖苦,伤其自尊,就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当场顶撞,或者自暴自弃。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改变。无知可以变成有知,单纯可以变成复杂,莽撞可以变成老到,粗鲁可以变成细腻,怯懦可以变成勇敢,小气可以变成大度,蛮横可以变成理智。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既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家庭和学校。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会创造无数的奇迹。因为宽容是一服灵丹妙药,能够在关键时刻矫正学生们的人生之舵。

52、结果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盘子打碎了,孩子就去问妈妈:妈妈,是不是我乖乖的你才爱我呀。

53、孩子说:要是我做错了事情呢?

54、他的原名是陶文浚,在大学期间,他深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影响,在19岁时给自己改名“陶知行”,认为“知是行之始”,认识先于实践。

55、之后,他逐渐认识到“行”的重要性,提出“行是知之始”,有实践才有认识。于是在43岁时,又改名“陶行知”。

56、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57、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58、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59、宽容是最好的爱

60、?它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给予孩子安全感。

陶行知的故事

6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孩子学任何一样本事就跟喂鸡一样,你越是强迫他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越是达不到效果。如果我们给他一定的空间,让他自由、主动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效果反而会更好。

62、自我教育是一个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一个学生自我内心体验,他是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不良行为的过程,它比教师采用说教而是学生纠正不良行为的效果要好很多。再者它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学生自己认识到的,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如果这个孩子在遇到类似的事件,当他要解决事件时,内心中就会有一个正确处理事件的航标,而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个事件对他今后的健康成长也有一个铺垫性的作用。

63、其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上课不再是填鸭式的,不再是按照“讲授--接受”的模式上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人,他们已经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因为“行不是知之成”,而是“知之始”。我们教师上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情景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

64、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65、第三只小鸡最听话了,它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就被突然闯来的小鸡撞倒,翻在地上。它很生气,就跟那第4只小鸡打架了。这就是我姥姥家的4只小鸡,怎样?有趣吧!我可喜欢它们了!

66、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我迟到了是因为我去调查了当时的情况,知道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67、案例中,陶行知先生处理得十分巧妙,在遇到这个事件的时候,陶行知先生没有采用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批评教育方法、讲道理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给了学生一个充分的时间。

68、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69、家长越说越起劲儿,孩子越听越烦,有的想躲开,有的顶上几句:"别说了,知道了,知道了。""烦不烦人啊!""我改就是了!"效果不会好,然而家长下次照说不误。

70、通过陶先生改名,我们可以看出他教育理论认识论的转变。从盲目---到“知行合一”---到“行知论”。

71、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可能无声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更加有力量。

72、男孩当时心理肯定害怕极了,少不了一顿批评或者叫家长或者受到惩罚;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73、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74、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让一个闯祸的孩子心甘情愿的主动认错。

75、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将一只大公鸡带入课堂,然后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不吃。他又掰开鸡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后来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撒了一些米,自己向后退了几步。一会儿,大公鸡自己啄起米来。

76、?如果这个师傅批评惩罚了这个小和尚,他可能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还是会偷偷跑出去,然后就认为大不了在被师傅训一顿或者惩罚一下,有什么可怕的。

77、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因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78、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参与”,“动手”和“研究”。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让自己从“教书匠”变成“研究型教师”。虽然我成不了陶行知那样的“伟大人民教育家”,但我可以以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来从事我的教学之路。

 

相关文章: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02-28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