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全名是《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
初读这本书,本是为自己的一篇文章找素材,那时正沉迷于宋人的风雅、闲适不能自拔,见了这本,很是惊喜,虽是晚明,但也是东京梦华录那一源流下来的,将那些小小的生活娓娓道来,妙趣横生,旖旎摇曳。
文中开篇说,这里往西是李渔的兰溪,往东是张岱的山阴,正是交代了这一文学流派的源流,也就是这之后还有《浮生六记》、《陶庵梦忆》,一般称之为小品文,我总将其称为古代生活流。
说到陶庵梦忆,中学背诵的那课文《湖心亭看雪》,“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倒是侧面印证了明朝后期经历了一个小冰河时期,造成一系列自然灾害,激发民变,让人联想起几天前的一则新闻,说是气候可能在今年进入一个阈值,加速进入第五次冰河期。
扯远了,再说那日西湖大雪,张岱自己一人摇着小船,烧着小炉,到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等到了湖心亭,竟然见早有两位在那亭上看雪喝酒。现代化生活与之比起来,今人竟比古人输了个彻底,今人就好似从未生活过一般,每件事都透着用功和努力,没有了这无用之美的享受。
收回笔来,说说这本书的历史背景。这本书聚焦于晚明的一段生活史,正是在万历后期,咱们黄仁宇大人的万历十五年里,细致讲过这个时代的政治生态,在万历皇帝与整个官僚体系躺平式的的抗争中,较之同时代欧洲,即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以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为代表的海盗们,奔向星辰大海,开启世界征服,这一段历史,被认为成为了古代中国和现代西方的分水岭。
明朝万历年间是明朝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和稳定的时期,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尤为突出,成为了全国最为繁华和富庶的地区之一。
这个背景下,南方士人的生活也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风貌。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展现出一种风雅、闲适的神态。他们的住宅和园林设计充满了艺术气息,生活环境优雅而精致。同时,南方士人也热衷于各种文化活动,如戏曲、书法、绘画、诗词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展现了他们高雅的生活品味。
书中描绘了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的故事,包括梦境、戏剧、园林,以及文士、才女、奇人等。其中涉及了许多致力于私人空间营建的画家、曲家、鉴赏家,如文征明、董其昌、吴其贞等,还有来自民间草根的艺人和匠人,如计成、张南垣等。此外,书中还描述了商景兰、薛素素、钱宜等命运各异的传奇女子。这些方面相互交织,构成了一部风华绝代的生活史。
所以,何为南华录,就是南方的精华。
书中有这么一句,“花是精华,人亦是精华,最为精华的还是这个时代成熟到了糜烂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种种。”
相较于这个观点,我好像更喜欢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所说,长物二字的定义,也就是逛园子、喝酒品茶、收藏器物这些事,对世间来说是闲事,是无用之事,但是却能“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比如看到山斋之中的雨水浸渍,幽绿的苔藓丛生,竟感觉绿褥可爱。每看到这段,就想起一本小书,论述日本美学《侘寂》,定义何为侘寂,就是老旧之物,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剥落表皮,显露出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正如我对长物的想象。
南华录这本书写得花团锦簇,一路读来随处勾连,这篇读后感正是用了此笔法,也算是读后感升华。
这其中有两个故事印象深刻,一个叫做《天籁阁》,说的是项元汴,是一个痴迷于收藏艺术和历史文物的富商,他的天籁阁里摆满了各种珍玩,每一件都是他的心头好。
他每个月都会花上大量的时间,仔细欣赏这些藏品,仿佛在与它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这些藏品中,有一把晋代的铁琴尤为珍贵,据说这把琴是晋朝制琴名家孙登所制,通身由黑铁锻造,不加任何装饰,却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这把琴的存在,也是天籁阁得名的由来。
项元汴对天籁阁的藏品保护得极为严密,不仅严禁外人进入,甚至连家猫和蝙蝠等小动物也被禁止进入。这是因为他害怕这些生物无意间触碰到藏品,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他的这种对文物的珍视和保护,体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敬畏和热爱。项元汴一手打造的艺术王国在他去世半个世纪后土崩瓦解。1645年8月6日(闰六月二十六日)清晨,清豫亲王多铎派遣贝勒博洛的一支军队爬上了嘉兴城墙,短暂抵抗后,知府钟鼎臣、协助守城的南明吏部尚书徐石麒等人自杀,清军展开疯狂屠城,在这场浩劫中,项元汴死后分给六大房的累世珍藏,据说被一个叫汪六水的千夫长掠去,从此散落人间。
再一个故事是《舌头传奇》中喝茶的故事,《陶庵梦忆》的作者张岱,这位自称是“茶淫橘虐”的生活美学大师,听闻南京的闵汶水是茶道高手,能够仅凭闻茶就能识别出茶叶的种类,以及仅凭观察水就能分辨出水源地。说他可以分辨出五十种茗茶的产地,于是,张岱决定亲自去拜访这位茶道高手。
当张岱到达闵汶水的住所时,他被故意晾在一边,但张岱并未因此气馁,而是耐心等待。这种执着和决心最终打动了闵汶水,使他决定煮茶给张岱品尝。在煮茶的过程中,闵汶水不断试探张岱,试图测试他的茶道造诣。然而,张岱不仅准确地识别出了茶叶的种类,还精确地描述出了水的特点,这让闵汶水大为惊叹。
闵汶水因此对张岱的茶道造诣表示赞赏,并笑称自己在七十岁的高龄中,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与自己匹敌的赏鉴者。“遂相好如生平欢”。
然而张岱暮年,国破家亡,所有繁华逝去,正如贯穿全文的一幕,叫做繁华一梦,便是虚空。(完)
相关文章:
《大学》读后感10-24
中小学生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10-24
情义无价——周新长篇小说《返归》读后感10-23
<与神对话>读后感10-20
读后感:2024年第三期读者10-18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10-17
浅析学生怎样写好读后感?10-16
《麦克白》读后感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