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与外患》

时间:2024-09-26 08:16:50 浏览: 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本书为重写晚明史系列的第四部。描述了明末的内外交困,明朝的统治已然开始退下历史的舞台。

崇祯帝清查阉党,撕破了黑暗之幕,让世界透进了些光明。无奈党争如同恶性肿瘤,难以清除。表面的囊肿似乎已经切去,但毒素依旧残留。

崇祯虽非亡国之君,然亦非兴国之主。太平盛世里,也未必能国富民强。从“遭温”便可见其无明辨之力,无纳谏之智。然而国家不能寄希望于一人,亦不能归责于一人。但封建帝制却正是将国家之安危系于一人,无论进行怎样的制度改革,如人非其人,也会功败垂成。即便帝王并不昏庸荒淫,尚有治国之心,大臣们相互倾轧,依旧国不将国。而大臣们的相互倾轧,又何尝能与帝王脱得了干系呢?因此千古明君只是偶然,帝制崩塌才是必然。盛衰之景不必欣喜悲伤,荣枯之理却要仔细思量。书中揭示的政治黑暗,作为领导者应该警醒,作为被领导者应该了解。

内部的衰败,抵抗外力的能力自然减弱。更何况外部威胁早已存在。辽东便是明朝的隐患。发现隐患其实不算晚,消除隐患也并非没有办法。只是政治影响了军事,经济限制了战力。即便袁崇焕,也因政治而夸下海口,因政治而同室操戈,因政治而惨死。身处政治斗争的环境,即便英雄,也很难建功立业。而当时的政治环境并不光明。授权和信任如薄纸一般弱不禁风,口头的支持落不到实处,还要为党争所连累。一人的悲哀实则是朝代的悲哀。

战争对民众的影响不言而喻。哪怕是维护国家边防利益的外战,如果不断增加税赋,民不聊生,则内战不可避免。明末的农民起义便因此星火燎原。在宏观的历史叙事中,民众的身影很难看见,只有成为影响政治格局的因素或力量。此时,起义军也只是敌对的力量。对统治者而言,这是威胁。但对于 社会的发展,这未尝不是机会。本书立足于明朝,可以了解明朝针对农民起义的战略战术之不足,然而这只是一方的表象。看看《明末农民战争史》,也许还能获得更全面的图景。

其实,这些内忧只展现了高层的政治和底层的战争,其他层面的忧患,例如经济管理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是不是也有值得书写的内容。

相关文章:

5.B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入则无法家拂士04-30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04-30

【习题】中国共产党诞生于_____年,处在一个内忧外患,水04-23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04-23

决议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04-20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04-20

《列宁在1918》是前苏联黑白故事影片,讲述二月革命后,新04-2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