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的方法》读书笔记

时间:2024-08-28 08:13:07 浏览: 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关于记笔记,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困扰:

明明记了很多笔记,却想不起来?

收藏了很多文章,想找时却找不到?

记了不少理论,想解决问题时却不知道怎么用?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扰,推荐看下这本《笔记的方法》。

作者在书中主要推荐的是flomo笔记软件,虽然我没有使用这款软件,但是书中提到的记笔记的方法,我觉得还是比较适用的。

先说下整本书的大致结构:

第一,收集——收集信息,进行初步积累。

第二,记录——使用三种方法(即用自己的话记笔记、用标签为笔记分类、通过回顾持续刺激)对信息进行预处理,为某天可以使用这些笔记。

第三,应用——遇到问题要解决,可以去之前记过的笔记里面寻找答案

第四,心法——记笔记不是为了记,而是为自己所用,并持续做。

一、应用:如何用笔记,帮助未来的自己?

笔记不在于记,而在于用。如果不知道如何用,那么我们学再多的方法也没有意义。

如何把笔记用起来?至少有三种方式:

1.1 及时记录想法,在需要时提供思路。

1.2 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同一分类下的不同笔记的“线索”能提供不同的解决思路。

1.3 有解决思路,不确定是否行动时,笔记能提供事实依据,供我们探索。

二、记录:如何记笔记,做好信息预处理?

1.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1.1 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记笔记想不起来、有笔记无法应用于待解决的问题。

1.2 为什么我们存过的信息、记过的笔记,事后想都想不起来?

比约克夫妇曾提出必要难度理论,人的记忆有两种基本机制:存储和提取。

比约克通过实验得出:“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越困难;反之,存入很吃力,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记笔记如果只是照搬照抄,没有去思考理解,根据必要难度理论,这种存储方式太过容易,是难以提取的——想不起来,更用不上。

用自己的话记笔记的作用:

①增加必要的“存储难度”,遇到问题,更容易记起来。

②启动思考,积累知识,加深理解。

1.3 不知道记什么?可以记录灵感/要解决的问题的相关信息/所见所闻所想。

1.4 记录有启发的内容——比如某个观点、理论、朋友的经历等。

(1)记笔记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为记笔记而记笔记,形式大于目的

记笔记,是为了增援未来的自己。最重要的并不是工具、形式、模板、修辞、字数等外在形式,而是记录的内容是不是为自己而记,能不能为自己所用。

误区二:记录之后,缺乏自我提问

看到有启发的内容,先自我提问,然后把答案记下来。可以问这些问题:

我为什么感觉不错?

自己以后能在哪里用?

自己是否做过或见过类似的事情?

这个观点和传统观点有什么不同?

我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疑问?

这个方法适用于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不适用于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

自我提问的好处——通过思考提取有用的信息,内化知识,为自己所用。

1.5 记录反直觉的信息(直觉信息——思维惯性,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第一,主动逆向思考——转换视角。

第二,用好奇心去挖掘——抛开已有观念,保持开放心态。

1.6 记录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

(1)记录情绪的价值

①促进对自我的理解

②帮助保持情绪健康

③帮助增强决策能力

(2)如何开始记录情绪

①给当日情绪打标签

②扼要记录当日行动

③记录情绪波动及原因

原因比如,和什么事情有关、周围的环境如何、情绪是如何被触发的、引发了什么后果等。

1.7 记录自己的实战经验

(1)为什么记录实战经验?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热爱学习却进步有限,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②努力工作却看不到成长的台阶,不知道如何积累核心能力。

(2)如何记录实战经验?

第一,如实记录,对抗“认知失调”。

第二,尽量详尽记录,每一次重大决策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1.8 精炼核心内容

(1)精炼核心内容的好处:

①更好地调用记过的笔记

②锻炼决断力与思考能力

(2)如何对记录进行精炼?

①先了解主干,再从中挑选

②反复删减,减少冗余

③反复整理,避免臃肿

第一,重复的——做剔除和精简。

第二,同类的——做归纳总结

第三,有因果关系——辨析本质和现象。

2.用标签为笔记分类

2.1 打标签:“#+关键词”的形式

2.2 用标签分类的好处:

①降低大脑的记忆负担,提升提取笔记的效率;

②帮助建立知识模块,便于整理和查找。

2.3 I.A.P.R标签分类法

I是Inbox的缩写——收件箱,存放所有临时性的、还未消化的内容。

好处:不用纠结放在哪个标签,但要定期整理。

A是Area的缩写——领域,标记那些做了对别人有帮助,做砸了自己要承担责任的事情。

P是Project的缩写——项目,标记那些有明确起止时间和目标的事情。

R是Resource的缩写——资源,标记那些自己持续感兴趣的事情。

四大标签的优先级关系:

1级,“#领域”,标签下记的是每周、每月、每年不断精进的事情(长期重要的)。

2级,“#项目”,标签下记的是每天都会变化的事情(近期重要的)。

3级,“#兴趣”,标签下记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没有固定期限的)。

4级,“#收件箱”,存放临时笔记,需要被定期转移到其他三个标签下。

注:在I.A.P.R标签分类法中,四大标签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用标签分类——能明确自己的领域、兴趣、项目,并积累某方面的知识。

3.通过回顾持续刺激——不断回看过去的笔记,让大脑持续接受过去所记笔记的刺激。

它能帮我们做好两重准备:

第一,对抗遗忘曲线;

第二,推动知识内化。

注:不做预处理的话,笔记很难随时被调用。

回顾笔记的具体三个步骤:

1.投入时间:投入固定的时间,确保回顾能持续进行。

(1)每次记录时回顾——熟悉上下文。

(2)每日回顾或隔日回顾——持续不断。

(3)以周或月为单位回顾——发现连接。

2.同步思考:重要的不是复诵,而是引发思考。

如何在回顾笔记的同时启动思考?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条笔记和我最近遇到的什么问题有关?

(2)关于这条笔记,我可以补充什么新实践或新思考?

(3)这条笔记和其他哪条笔记有关系?

3.保持互动:与过往的笔记互动,增强回顾效果。

常见的互动方法有三种:增加、删除、改写。

(1)增加 ——对笔记内容进行扩充,为笔记打上更多标签与其他笔记进行关联。

(2)删除——用不到的笔记、囤积许久却从没再看的内容,可以整体删除或选择性删除。

比如摘抄的金句/名言,部分一次性内容/过程性内容等。

(3)改写——用自己的话对笔记进行改写。

三、收集:如何做筛选,获取高质量信息?

1.获取优质信息的第一步,不是急着找优质信息,而是掌握获取信息的主动权,这需要我们解决两大典型挑战:

第一,避免信息成瘾——信息过多,容易沉迷。

第二,逃离信息茧房——只接受熟悉的信息,看不到其他信息。

2.三项原则,掌握获取信息的主动权:

第一,不必成为各个领域的“全能专家”。

第二,以具体问题为牵引。

第三,主动监控,保持质疑

3.如何寻找优质信息源?

建议一:做减法,削减你的信息源——我们不缺信息,而是缺乏注意力。

如何削减信息源?

①削减利用你情绪的信息源

②削减让自己过于舒适的信息源

③削减缺乏具体事实的信息源

建议二:书本的内容更新不及时,比较理论化,这时需要寻找书本之外的信息。

怎么才能获取书本之外的优质信息呢?以下两个方法供你参考

方法一:把他人作为信息源,听实践者言

三个要点需要注意:

①留意叙述细节②听复盘失败经历

③不看第三方论述,而是拿到第一手信息(访谈/文章)

方法二:把自己作为方法,下场去实践

如何获得这样的信息呢?主要有两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去现场观察。

第二个途径,投入时间,投入金钱,让自己有“切肤之痛”。

建议三:做乘法,用多重视角看待信息

方法一:考察概念——向下看,挖掘“地表以下”的信息

方法二:寻找范式——向上看,抽象一层,寻找可迁移的范式。(范式即观念/理论/方法)

方法三:顺藤摸瓜——向四周看,找到与你关注的信息相关联的关键线索。

最后我要说的一点就是,本书重点章节主要在第二章,如何记笔记,做好信息预处理。建议大家这章可以详细看看,其他章节不用非常仔细看,略读即可。

只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激荡十年,水大鱼大》08-28

方法背后的智者-生活哲理篇08-27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书笔记08-26

读书笔记 金惟纯 《人生总会有答案》08-26

读书笔记——《蝇王》08-24

<思考如何超越思考>读书笔记08-23

超实用!这6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让孩子快试试08-23

《不较真、不死板,给自己找个“蓝颜知己”》读书笔记08-23

《不炫耀、不自大,做个低调的女孩》读书笔记08-23

读书笔记1:所有不善的念头都会伤己08-22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