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
想独自去旅行,因为怕别人觉得“都当妈的人了,还这么贪玩!”,她们就把自己困囿在家庭,工作和孩子的三点一线里;
有自己向往的工作,听到旁人说“女孩子就应该工作稳定些”,她们就委屈自己,选择一份没那么喜欢的朝九晚五的工作;
想尝试一些新鲜事,还总担心别人觉得自己不靠谱,最终不了了之。
有太多人,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一直委曲求全地生活着。
但决定生活好坏的,从来不是我们是否迎合了他人的眼光,而是自己的内心是否丰盈和笃定。
正如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当我们不再那么在意他人眼光时,人生才会变得恣意洒脱。
知乎上曾有人问:
我们活得这么累,到底是为什么?
其中最高赞的回答竟然是:
有太多人想通过他人的认可来衡量自己,慢慢地把自己弄丢了。
他们待人接物时,总是先考虑别人的想法,一心期盼获得他人的认同,甚至于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忘掉了曾经的追求。
《清单人生》的主人公玛丽就曾深陷这样的泥潭。
为了得到母亲的认可,年幼的她主动包揽了家务,到头来不仅没有得到任何称赞,还弄得自己疲惫不堪。
等到成年后挑选伴侣时,她也以母亲的建议为先,忽视了丈夫的人品,结果丈夫在外面拈花惹草,第一段婚姻也以离婚告终。
第二段婚姻里,为了迎合丈夫的期待,她照顾家庭40年,从没有独自外出过,甚至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丈夫有两个孩子,自己竟始终没有生育。
发现丈夫出轨后,她又因为担心种种眼光假装不知道,丈夫不回家的日子里,她就坐在桌边等待,整夜不睡觉,生怕别人发现有什么异常。
蹉跎半生,她竟把自己弄成了孤家寡人,连受委屈后的坏情绪都不敢随意表露。
看罢只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许多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边在人前委屈自己,一边在深夜辗转难眠。
时间越久你越会发现,你无论有多么努力,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妄图通过委曲求全博得认可,本质上就是一场徒劳。
倘若我们一味在意他人的眼光,到头来,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当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慢慢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问题,其实本就无关痛痒。
正如《悲伤逆流成河》里写的那样:
我们找到了自己一直寻找的答案,我真正要做的,是与内心的我达成和解,而不是执着于别人的眼光。
我们沉浮于世,从来不是为了他人,而是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电影《听见她说·魔镜》中的女主角曾有一段非常糟糕的经历:
从中学开始,她就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觉得别人悄悄说她小腿粗,她便再也没有露出过小腿,也没参加过喜欢的运动会。
工作后,她担心别人觉得自己丑,每次出门,都要用2个多小时化妆,仿佛要把整个脸弄成一张白纸,然后一笔一笔重新画上,才算可以。
不仅如此,她还沉迷于晒自拍,每次都要先化妆,再拍上几百张,从中选出3张最满意的晒出来,然后还要紧盯着点赞和评论。
整个人每天都被这些事裹挟着,或兴奋,或落寞。
到最后,她还是觉得自己丑,竟然走进了整形医院……
好在,在医生的开导下,她意识到自己压根无需整形;又在爱人的帮助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无需花那么多精力在意他人。
我不完美,完美多苍白;我很完美,完美地成了我自己。
就像她自己所说:
她不再执着于用别人的度量尺来衡量自己,而是彻底地让自我认知从他人眼光中剥离。
她越来越清晰地笃定,你无需为他人的评判改变,只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的“课题分离理论”中谈到,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而关于你人生的选择,你能做到的就是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如何,都是由自己构建的,与他人无关。
当我们能够搞清楚课题分离后,生活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
我们便可以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朝着目标去努力。
有句话说:
在意别人看法时,世界的中心在他处;专注自己的想法时,世界的中心才是自己。
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他会拥有稳定的内核,能够屏蔽掉外界的纷纷扰扰,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行为也被称为“牛油果型人格”,无论别人如何质疑否定,他们都会经过审慎地思考,坚定内心的声音,聚焦于自己想要的。
那到底要怎样才能成为一颗牛油果呢?
1、接纳真实的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写道: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我们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没有办法达到每个人的满意,自然也不必因为这些事情苛责自己。
不管现状如何,先放下自我批判,敞开心扉接纳当下的自己,生活中的焦虑感就会减少很多。
2、写成功日记
一个人把别人的眼光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本质上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小狗钱钱》中提到一种树立自信的办法,就是写成功日记。
专门准备一个本子,每天都写下5条自己的成功经验,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
怀疑自己时,觉得自己不行时,就拿出日记来翻看,从过往记录中找到“我可以”的勇气。
3、靠近正能量的圈子
有句话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往往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靠近什么样的人,你也更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也是心理学上常说的“吸引力法则”。
有选择地调整自己接触的人群,去主动靠近那些生活得自信洒脱,不在意他人眼光的人群。
久而久之,你也会被他们的认知影响,笃定地去做自己。
荣格曾说:“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活在别人眼中的人生,一次是活自己心里的人生。”
世事如此纷繁复杂,每个人都不是一开始就能从容面对。
只不过有些人在浮沉之间,练就了更强大的内心,能摒弃喧嚣,在磨炼中涅槃重生,从此便越发坚定。
面对外界的种种期待,他们敢于破局,坚定自己的选择;
不管有多少闲言碎语,他们也能稳定内核,继续走选择的方向;
就算无数人在人群中彷徨,他们仍能够安心于既定的航向上。
当我们能够卸下“活在别人眼中”这块沉重的包袱,专注于自己时,才能够拥有无穷的力量,迈着坚定的步伐,奔向独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愿每一个心怀憧憬的人,都能够历尽千帆,更好地成为自己!
相关文章:
不管前路如何,我只管风雨兼程05-30
日子一边过着,一边悟着05-30
心若向阳,又何惧阴霾05-30
焦虑的本质是什么05-30
酸甜苦辣人生必走的过程05-30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05-30
你不是我,又怎懂我的心酸05-30
没有躺平的命,那就奋力奔跑05-30
人生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人活着05-30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