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话亲情(散文)
端午话亲情(散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小喜欢过节,吃喝玩乐,留下许多欢快,让人怀恋。又是端午,浮想联翩。
端午节(又称端午),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之一。“癞蛤蟆避端午。”据说,这一天,是看不到癞蛤蟆的。
端午前几天,三姐从摇拨浪鼓的“货郎子”(走村串户的小贩)的挑担里买回几把彩色丝线,合并在一起搓成五彩(红、黄、蓝、白、黑)花绳。妈妈寻些零碎布片、丝绸,包入艾草和几味中药(川芎、白芷、苍术、冰片、薄荷),缝制成“虎头”状香包(俗称 “荷包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端午的前一天,妈妈耐心地烙些小花馍、蒸禳饭。她把面团弄成“蛤蟆”“蜈蚣”“壁虎”等形状,放在鏊子里烙着。又把糯米淘洗干净,冷水浸泡后蒸在 “托笼”(一种竹编器具)里。待糯米八分熟时,洗些红枣摁进去,继续蒸一会儿。禳饭蒸好后立即倒在面盆里,上面铺一块干净毛巾,趁着烫热用手掌摁压瓷实。
三姐和小妹轮换着包指甲。拔几株凤仙花,撒上白矾,用小锤捣烂。而后,捏些花泥按在手指背上,用一片硕大的向日葵叶小心翼翼地包好,再用棉线缠紧。天刚蒙蒙亮,三姐和小妹立即拆开叶片,看看指甲红不红。
端午当天,妈妈忙碌着做凉面(预示天热了)。趁着空儿,我去山坡上攀折几枝沙枣花、柳条,特意摘几枚核桃般大的绿杏子。修枝剪叶,选几枝繁茂的沙枣花插在水瓶里,摆在桌子上。再把一些沙枣花和嫩柳枝插在屋檐下,绿意茵茵,满院馨香。
接近中午,大姐、二姐徒步领着孩子们回来转娘家。他们提着糕点、蔬菜和一些粽子。
“玉燕钗头艾虎轻。”姐姐们给孩子们的手腕、脚腕上系上花绳,脖子里挂上“虎头”“荷包子”,吊在身后,额头涂抹些白酒。说是为了“驱除”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防蚊防病,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中午时分,父亲从地里匆匆赶回来,煮一罐茯茶、拿出一瓶酒。阳光透过枣树的青枝绿叶,洒下点点斑驳。
短短一天,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糕点、禳饭、粽子、花馍馍,端饭吃菜,唠些家常,和和乐乐。嬉闹的孩子们时时被绿绿的青杏酸得龇牙咧嘴。有时,还能吃到凉粉、凉皮、甜醅子(预示生活甜甜美美)哩。
穷日子穷过,也过得开心。那时,兄弟姊妹七个,张口要吃饭,伸手必穿衣。父母肩挑背扛,脚步匆匆,艰难地维持着生计。聆听着父亲娓娓讲述的生活故事,乐观自信,轻松快乐。就这样,与父母一起安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工作及成家后,回家过端午的机会少之又少。工作忙,端午没有假期,兼之陪媳妇转娘家。偶尔回家,妈妈忙前忙后,泡茶拿糕点,弄得我像个客人似的。父亲倒几杯酒,自言自语:“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虔诚地给父亲敬上一杯,脸上火辣辣的。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临走前,妈妈把茄子、辣椒、番瓜、西红柿给我装好。他们把我和孩子送到村口,千叮咛万嘱咐……“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每一次离别,都是无法言说的揪心。大音从来希声,父母永远呵护着儿女们的健康成长,何曾奢望过有所回报?www.5a.net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人情大如天。”走亲访友,珍爱亲情,恰逢其时。端午不光是对节日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更是对亲人的深深感念。
吃着粽子、禳饭、花馍、糕点……节日不是一个符号,有着实在且丰厚的意蕴。暗暗祝愿:五月“端午”,艾叶飘香,家人和乐,亲友安康!
相关文章:
端午节05-28
家乡的端午节05-28
家乡的端午节05-28
特殊的端午美好的回忆05-28
难忘的端午节05-28
端午节的一天05-28
说说端午节05-28
观端午节龙舟赛05-28
过端午节05-28
端午的味道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