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里话端午
文/籍心亮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一个端午节如期而至。
端午节,端者,初也,古代“五”与“午”通用,故“端午”亦称“端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天中节、蒲节、浴兰令节、沐兰节等,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原初 人们以为夏历的五月是普通的一月,五月的初五是平常的一天,然而,在远古时代的先民眼里,这个夏历的五月是一个恶月,五月的五日是一个忌日,忧灾惧殃。
端午节,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文化底蕴厚重。起源于先秦时代的龙图腾祭祀,又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的风俗,后因传说楚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抱石跳汩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后世一个颇有影响的风俗节日。www.5a.net
端午节,有赛龙舟与食粽子的两大习俗,另有挂艾草、插菖蒲、浴兰汤、喝雄黄酒、背附背马、避五毒、手腕系花绳绳儿等习俗,这些都应该是驱邪避灾的先秦遗风,一直绵延至今。
清代,端午节成为一年里与春节、中秋节并列的三大节日之一。从五月初一起,亲友们便互赠礼品,商家开始收讨顾客平日所欠帐款,普通农家将风化石灰遍洒门户槛外,以驱蛇虫,挂钟馗像于堂中。此外,女子还于端午日摘凤仙花捣成汁,涂染成红指甲,意为避邪。
端午节的由来,虽众说纷纭,有好多版本,但主要的除闻一多《端午考》认为古代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活动日外,还可归纳为八说:即起于三代的“兰浴”;春秋越国说;纪念介子推说;纪念屈原说;伍子胥的忌辰;纪念曹娥说;祭“地腊”说;纪念陈临说。而且这八说都有出处、有内容、有典故、有传说,真假难辨。
当然,纪念屈原说,此说较普及,为大众所公认,且合乎情理。迄今约2300年前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含冤抱石跳入汩罗江,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拯救,沿水招魂。百姓们为免让魚鳖虾蟹侵蚀或糟蹋屈原的尸体,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鳖虾蟹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原肉身。但扔下江中的米粮被蛟龙吞去,为防蛟龙,人们又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免遭蛟龙吞食。还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黄酒倒进了江里,说是要醉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才有了每年的五月初五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系花绳绳的习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竞管这是2000多年的传说,但讲的是有依有据,有枝有叶,让人信服。因此,也可以说,端午是中国卷的版画。如果没有屈原,没有端午节,中国的文化史定会逊色不少。
端午节,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地域不同,传承有别,它与戏曲一样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戏曲中我们也可发现与端午节有关的一点端倪,或是眉目。剧目方面,与端午节有关的元杂剧有李寿卿的《伍员吹箫》,狄君厚的《晋文公火烧介子推》,无名氏的《阀阅舞射柳捶丸记》等。尤其是《射柳捶丸》剧,与端午节有直接关系。剧目描写的是在宋代的雁门关外,匈奴耶律万户领兵侵犯境地。紧急之下,皇上请范仲淹召集众臣选将兴师征讨。葛监军自告奋勇,但众臣偏偏推荐因犯错误而闲居云州(大同)的延寿马将军及其参谋李信出征。战场上,葛监军殿后,遇战而逃。延寿马击杀耶律万户得胜回朝。端午节那天,范仲淹奉命设宴重赏将士。葛监军报功要赏,范仲淹以“打球射柳”检验功臣。葛监军“射柳击球”皆败,而延寿马两射两中。葛监军投机邀功不成,反被革职;延寿马得千金诰赏,将功补过,官复原职。因此,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还有据近代专家研究,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比较可信。有据可查的剧目也有《伍员逃国》、《白虎鞭》、《出昭关》等10多个。传统神话剧《白蛇传》便利用这一情节突出矛盾冲突的发展,形成一个大悲剧,白蛇娘娘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由此说来这也与端午节有关联。
端午节,历经2000余年的传承与变化,仍经久不衰。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国人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2月14日,由《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制定,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节日里。2008年正式实施。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此可见,端午节在中国社会的节日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端午节,时逢农历五月,它既是一个爱国主义的节日,又是一个体育的盛节,还是一个中国的卫生节。
相关文章:
端午节05-28
家乡的端午节05-28
家乡的端午节05-28
特殊的端午美好的回忆05-28
难忘的端午节05-28
端午节的一天05-28
说说端午节05-28
观端午节龙舟赛05-28
过端午节05-28
端午的味道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