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精选17篇)

时间:2024-05-17 21:48:13 小敏 浏览: 教育教学 我要投稿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精选17篇)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1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评:以上标题似可不必,用了此标题,反而与下面的内容显得有些不十分统一,因为下面的内容,除说了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外,还有文章的出处和中心等。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

  评:这里先介绍教材出处

  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

  接着述说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结构和重点

  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

  然后分析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本篇课文是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再说所授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课文。

  说教材是说课最基础的内容,以上李华老师说教材的部分,内容全面系统、理解正确、到位,显示了说课者理解教材的深刻性和透彻性,也为下面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评:这里的教学目标已无必要重现,完全可以省略。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9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无端、稀奇、如许”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说课者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此处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并能联系教材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

  (三)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继续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第16自然段。

  评:教学的重、难点定得准,是教材、教学的客观反映,说课时如能结合说说确定重、难点的理由和依据,当有更好的效果。

  评:从理论上讲,说教材不但要说出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特色和重、难点以外,还应概括说说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教学的中心详讲或再作进一步的发挥,哪一部分内容将简略处理,以及这样做的理由,这里大概也是出于说课时间偏短的限制,略去了。不过从总体上讲,以上说教材的这部分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说教学设想(学法与教法渗透在每一教学环节中)

  评:什么是教学设想?教学设想指的即是怎样教的计划。在分析完教材,说了教材的内容、特点及重点、难点以后,转入说怎样教的计划,是顺理成章的,至于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是可以的,而问题是即使不在教材分析后,不把教法和学法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在说完教学过程以后,也还需要再概括地点一点。但这里的说课,未能这样,这就使得说课中的说理成分有些被削弱了。

  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为此,我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最佳境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评:李老师这一块内容,显然是在向听者介绍自己将如何处理教材,以及为什么这样处理的理论依据和这样处理的作用。观点明确,理由充足,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因为没有说“怎样处理”的具体内容。如“合理设计教学程序”,那么,具体的教学程序是什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法?所以有些空洞了。好一点的做法是谈及这部分内容时,举若干例子,还可以用“至于具体的怎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请大家注意我的课堂教学,在此因时间关系,暂不展开”的话作个弥补性的交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课伊始,我就采用边看图,边配乐介绍的方法把学生带入神奇而美丽的月下看瓜的情景。导情入境,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

  评:一般说来,从这里开始,说课者应使用教学语言为主,需直接而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间接介绍教学活动,可以这样说:“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课一开课,我就让学生边看课文挂图,边听我的配乐介绍:这是一个幽静的夜晚,一轮金黄的圆月……(详见教案)。我这样处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评:这个教学环节与教案中的不符,教案中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简介作者及出处”。说课应与课堂教学相统一,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大的教学链,更应该一致。

  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从“我”与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入手,抓住“他们只仅仅相处了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为什么三十年了,闰土留给‘我’的印象还是那样深刻”为疑点,引发学生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抓住中心。

  评:对照教案,这里还有“按要求自由读课文”和“检查自学情况”两个教学过程没有说,这似乎不妥,因为第一,它使说课与课堂教学变得不统一;第二,如果没有了这个环节,那么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点又如何去落实?切勿以为只要课堂教学中有,说课时就可说可不说,要清楚严格意义上的说课评价是就说课评说课,而不是根据课堂教学来评说课。

  (三)紧扣中心,重点探究,读中悟情。

  评:从这里开始,这份说课稿中的教学过程与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就有较大差异了。这就牵涉到如何认识教案与说课稿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上课前说的课来说,教案是说课的基础、凭借和原始材料。其中的教学过程,虽然不要求一一照搬,但原则上应当一致,这是由“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统一”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实际服务”的说课基本要求决定的。如果不顾及这条要求,就会割裂说课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削弱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响说课对于改进课堂教学的实际意义,所以,对说课稿与教案不统一的现象,拟引起重视、(李华老师说课稿中的教学过程与教案中的教学过程,有些仅是叙述方式的不同,所以,还不是大问题。这里只是为了借此展开来说说这个问题,所以多说了几句。)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句话既是文章的内容的枢钮,又是“我”情感的枢钮,教学中,我把它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幽览胜,渐入佳境,这部分的教学我是分两个层面展开的:

  1.抓中心句,以读为本,学习四件稀奇事,体会人物特点。

  找出中心句后,我从“稀奇”一词入手,让学生速读课文,归纳四件稀奇事,再理出哪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接着围绕“这件事件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品析词句,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评:阐明“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和作用,简洁、概括,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我让学生运用学法,举一反三,学习其它三件稀奇事,体会人物特点。

  再具体说“怎样教”

  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体现了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评:这一段述说“怎样教”的途径、方法、手段,接着陈述“怎样教”,最后再说明这样教的好处和理论根据,说得清楚、明白、具体,符合说课的思路和说课的逻辑性要求。

  2.紧扣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

  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评:这一段,注重学情的分析,并从学情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将说学情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结合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总之,“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遵循作者构思之路,还要遵循学生的思维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高效率。

  评:李老师的这份说课稿,很有特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表述简洁流畅,说课有观点、有理论,教学实践也比较具体,要不是说课时间限制(也只有6分钟),如果能把板书、练习等一些基本内容再补充进去,理论开掘再深一些的话,这份说课稿就会更精彩一些了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理解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写景优美,写场面生动,可引导学谈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想象感兴趣的场景。

【教学重点】

  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

  (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板书:

  健康可爱

  四、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

  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3

  教授完这一课后,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整堂课的流程设计先天不足,在第一课时中安排了教学四件稀奇事和理解重点句子,容量偏大,尤其是在课上我只是重点教学了“看瓜刺猹”一件事情,其余三件事情时间太紧,事先安排的自读根本就没有展开。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见多识广”的理解浮于表面。

  其次,教师对课堂地调控缺乏灵活性,只是生搬硬套课前的设计,从整体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到具体事例的分析,感知人物特点,最后再在重点句子的理解上对人物特点作提炼。对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欠缺应变。

  一整堂下来,从速读课文,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到重点教学“看瓜刺猹”,自由读,个别感悟读,到分角色读。最后对重点句的整体朗读,看似不少,但整堂课还是少了点读书声。缺少了读,学生的感悟就不深刻!

  知不足才能进步,反思自己课堂中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为今后的教学夯实基础!我想哪里跌倒,就从哪里起来!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4

  之三

  佚名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二、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初步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

  2、在朗读中理解(可以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词语。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

  3、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根据所提示的问题快速思考,做到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1)闰土为什么要到“我”家来?闰土长得什么样?

  (2)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

  (3)闰土的性格有什么特点?“我”在哪些方面不如闰土?

  4、在小组里讨论。

  第二学时

  1、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建议学生,把“月下看瓜”(第一自然段)、“闰土外貌描写”(第三自然段)、“我”的赞叹和向往(倒数第二自然段)等段落多读几遍,读得琅琅上口。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读后将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评析词句)或谈谈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场景是什么,并说出理由。如:

  第一自然段,写月夜少年刺猹的场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作者首先描写出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景象。在这样的景色中,一位勇敢机智的少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文字的描写让人想象景色及闰土的形象。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对表达的作用。朗读景物描写要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人物描写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要能把人物的机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用稍快的速度朗读。

  第四自然段,写“我”和闰土见面的情景。“我”早就想见到闰土,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朗读时要用急切的语气来读,速度稍快。接着就是对闰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圈、见人怕羞。这可与第一自然段的描写合起来,构成闰土的外貌特征。“紫色的圆脸”中“紫色”是闰土在田地里风吹日晒的结果。外貌描写可用平缓的语气朗读。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一段写“我”向往农村生活。闰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更广阔更生动的外面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第1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由衷地赞扬闰土知识的丰富,要读得舒展些;第2句,要强调“不知道”、“只看见”、“不”和“只”为重读,突出自叹不如的情感。

  还有“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沙地看跳鱼儿”、“依依惜别”等。

  3、自由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我”和闰土的对话(从“第二日……”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我”的好奇、佩服、自叹不如;闰土的聪明、热情、纯朴等),并读出感情来。在小组内交替朗读、互相评议。

  4、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描

  “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再说一说。

  5、摘录

  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再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6、课后,可阅读鲁迅作品《故乡》。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5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少年闰土》是一篇精读课文。编排的目的是在第五组“加快阅读速度,提高读书质量”的基础上,“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很明显,前一组课文的快速阅读偏重于速度,而这一组文章的快速阅读则在注重快速的同时,更强调理解内容和领悟情感。

  《少年闰土》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脍炙人口之作。文章语言舒缓、情感真挚,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表现了 “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除常规的语文知识外,本课还有另外三个突出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通过人物的言行及外貌来反映人物特点;(3)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方法。

  按要求只说一节课时,我这里选择第一课时来说说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按照由易到难的认识过程,我把课文的总进行两个课时的分解,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对课文的预习,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落实《课程标准》中“认识常用汉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要求)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落实“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这一单元教学目标)

  3、学习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落实“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单元教学目标)

  4、根据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来归纳文章中心。(落实“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见教案)

  教学准备:

  写有生字生词和提问问题的小黑板、教学持图。

  二、说教法

  1、运用知识脉络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

  把握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因而导入时有必要从理性角度让学生知道老师要讲的和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小学生因为认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再通过“看瓜刺猹”这幅画面来进行情境渲染,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使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

  2、运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首先独立地通过比较快的阅读来学习课文,解决我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因为水平参差不齐,答案肯定不尽一致。这时再通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伪存真。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3、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后,尽可能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的方法,如叙事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人物形象的把握方法,中心主题的归纳方法等。力图通过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

  当然,第二课时,我还将运用:

  4、读写结合法。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阅读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合作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四、说教学程序

  (一)理性感性相结合,引出新课。

  1、以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看瓜刺猹”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第110页和第五单元第79的“导读”,看看这篇文章我们主要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学习?

  出示挂图: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幅图的内容?

  (这样处理,有理性有感性,可以让学生学习有的放矢,又能将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

  2、初次见面,这个少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二)检查预习情况(完成目标1)

  这样的有点难度的文章,一定要保证学生课前作充分的预习,以解决生字词方面的常规问题。课堂上老师只稍作检查即可。

  (三)学生各自再次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完成老师精心准备的问题,以求整体感知(落实目标2)

  1、学生浏览小黑板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

  1课文按时间写了几个阶段的事情?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叙事顺序?

  2课文重点写了几个人?“我”是什么人?闰土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课文介绍了关于闰土的哪些事?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4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闰土这一人物?

  (以上问题从文章整体到文章局部,用意是通过学生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领悟叙事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解读方法和步骤。)

  2、各自阅读思考完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之间互相对照,看看有没有差异,如果有的话,结合课本共同探讨纠正,老师综合答案。

  (落实“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

  3、归纳阅读方法:对于叙事写人的文章,我们阅读时首先就要抓住文章写了哪些人的哪些阶段的哪些事,再就是抓住文章是如何写人和如何叙事的。一句话,就是要通过阅读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以上是快速阅读的第一阶段:整体把握。阅读方法的归纳,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由特殊到普遍的学习能力,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当然,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整体把握的层面上,把握整体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局部,因而下一环节过渡到局部的阅读探究。)

  (四)学习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落实目标3)

  1、出示小黑板上的问题,学生边读边思考:

  1、你最喜欢和闰土有关的哪件事?这件事写了闰土的哪些语言、动作或神态?你为什么喜欢

  2、作者为什么要写闰土的这些语言、动作或神态?

  3、这些语言、动作或神态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质特点?

  (安排这些问题的用意是通过学生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领悟解读叙事写人类文章中“写人”的内容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相互讨论纠正,老师综合答案,师生共同归纳闰土的人物形象,总结归纳人物形象的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由特殊到普遍的学习能力,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3、思考:为什么要分析人物形象?

  (引出下一个问题,使课堂环节清晰)

  (五)学生思考讨论:面对这样一个少年,“我”这个富家少年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我”的感慨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文章中心(完成目标4)

  1、“我”的感慨归纳和感慨包含的感情的分析。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到文本中筛选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分析)

  2、归纳文章中心,总结归纳文章中心的一般方法:一般根据作者对文章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如褒扬、贬斥,肯定、否定,喜爱、厌恶等),还要结合创作背景作家的思想等来加以概括。

  (对培养学生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由特殊到普遍的学习能力,落实“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的进一步强化)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小结解读叙事写人文章的一般方法。

  (强调教学内容和重点,加加深印象)

  2、布置作业。

  (做到巩固旧课,开启新课)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学习的思路,我边分析课文边板书重点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叙事写人类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文章中心及相关问题解读方法,加深学生对课堂所讲知识的理解。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二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闰土的外貌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

  鲁迅先生的图片、相关资料,描写闰土外貌句子的投影片。

  三、教学环节

  (一)了解鲁迅

  1、(出示鲁迅的图片)鲁迅先生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浓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2、同学们对鲁迅还有哪些了解?相互交流交流。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一篇节选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少年闰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随机纠正。

  2、默读课文,给文中的生字注上音序、部首、结构、笔画。

  3、反馈学习情况。

  课文中有些词语,可能读起来会感到陌生。在读完课文后,集体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1)可以采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其间、无端、素、如许、单知道”等词语。

  (2)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祭祀、值年、五行、竹匾、秕谷、潮汛、跳鱼儿”等词语。

  4、“闰土”和“我”是什么关系?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闰土和“我”是仆人与主人的关系。)

  (三)初识闰土,学习外貌描写。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

  [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随机出示句子。)]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闰土的外貌。

  (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图片。)

  3、从闰土的外貌中,你知道了什么?

  (集体自主交流,照顾好“学困生”,激发情趣。)

  4、第一自然段也描写了闰土的外貌,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少年?

  (天真、活泼,很受大人疼爱的健康的海边少年。)

  (四)练笔,进行仿写。

  1、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述同学外貌,请大家猜猜说的是谁?

  四、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年少、健康、活泼

  第二课时

  一、课文简说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环节

  (一)读课文,感悟人物的特点。

  1、从课前或上节课,边读边勾画的内容,细细体会所勾画的内容。

  (二)共同交流。

  1、出示文中句子:(用毛笔书写在纸幕中)(课件)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

  2、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什么?(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件)

  很受大人疼爱

  健康的

  朴实天真

  板书:

  闰土是个                   海边少年。

  (框着的内容书写在纸条上,在课中粘贴。)

  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讨人喜欢的海边农村少年,文中的“我”喜欢他,是因为什么呢?

  3、读课文找原因。

  生:文中的“我”喜欢闰土是因为“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问:“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呀?

  生: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四、深刻感悟

  师: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课文中讲了几件事?

  1、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在文中勾画出来。

  2、学生概述。

  板书:

  雪地捕鸟──聪明

  海边拾贝──能干

  闰土  看瓜刺猹──机智勇敢 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看跳鱼儿──见多识广

  3、体会印象深的事。

  师:在这几件事中,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生:看瓜刺猹。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件事最惊险,最刺激,作者写的也最详细。

  师:讲的真好。请同学们阅读提示走进这四件稀奇事,你会对朴实天真的海边少年闰土有更多的了解。

  4、出示阅读提示。(课件)

  5、根据阅读提问学生自学。

  五、集体交流

  1、师:你从哪些文字中了解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看瓜刺猹这件事表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在板书第三件事

  后板书:──机智勇敢。)

  师:说说理由。

  生:“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从这句,看出闰土很勇敢。

  师:月亮地下,猹来了……,请大家轻轻地把这句话读出来,注意不要把猹吓跑了。

  2、学生读课文。

  师:还有没有?

  生:有胡*呢。“走到了,看见猹了……油一般的滑……”

  3、师:谁还体会到其他三件事分别体现闰土的特点?

  4、学生概括。(结合内容相应板书,见上)。

  六、概括总结

  师:从这表明闰土的生活怎么样?

  生:表明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相应板书)

  [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七、联系谈话

  师:请大家把课前谈讨闰土是怎样一位少年,与闰土的生活联系起来,感悟性谈讨。

  生:我们组把前后联系起来,感悟到闰土的少年时代是天真烂漫的,快乐、幸福的令人向往。

  生:我还体会到闰土的家庭状况,虽然没有“少爷”的好,但也还算不错。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颈戴银项圈。

  八、总述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课文是小说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加的,节选出来的章节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与《故乡》整篇小说的主题有差异。

  九、拓展阅读

  1、发放打印资料,阅读《故乡》(节选)──鲁迅

  2、课后大家还应多读鲁迅的作品,多了解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作品,你一定受益匪浅。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7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一文的开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段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景物和人物的细致描写,在全文起了特殊作用。

  1、以景烘托人物形象。在“蓝”天与“碧绿”的西瓜地之间,勾画出一轮“金黄”的圆月,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蓝”、“绿”、“黄”三色交相辉映的一幅彩图,对描写勇敢、机智的少年的出场起了烘托作用。

  2、生动勾画人物形象。用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刺去的外貌形象,给读者以人物形象优美的感受。

  3、营造气氛,设下悬念。文章开头营造一种气氛,留下悬念:这十一二岁的少年是谁?家住在何处?“我”怎样和他相识的?他为什么见识那么广?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把故事读完。

  学情分析:学生习惯于老师讲他们听,自己分析能力差,所以读不懂课文内容,就没有兴趣读书。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不仅是个健康、纯朴的农村少年,而且非常的勇敢,在作者的心中完全是一个小英雄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词语,想画面。

  “妈妈”“雪”“朋友”

  这些画面和画面背后的事情都不是发生在昨天,为什么你们会这么记忆犹新呢?

  2、有一位朋友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1、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3、文中还有一个“我”,这“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如:“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不太明白,又有些明白,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 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后提出疑问: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 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 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6、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趣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六、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教学反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能探讨出一些问题。但也有他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所以需要老师在关键处点拨,带他们探究,这样课堂才不流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字、词、句的学习没落到实处。例如在教授“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正如学生所说的,不太明白,又有些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排”状态,需要点拨。

  改进措施:根据第八章《提高备课水平的各种有效方法》

  1、应该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还课堂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灵活处理汇报方式。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探究中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2、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壁,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才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教学才会由局部向整体推进。如:“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点懂,但又说不明白,这正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愤悱”状态,需要教师点拨。老师在让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引导:(1)“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2)“我”往常的朋友是指谁?(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解题中逐渐就会明白其中之意,尤其是一个“啊!”字,融少爷“我”的种种情感于一体,在赞叹中又一次凸现了少年闰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隐藏着的深刻内涵。这些需要改进。在教学“捕鸟”这一部分时,要用课件演示,同学评价老师的课件做得好坏,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看书。从书中寻找好坏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他们才能知道并讲得出好坏,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的讲解,学生也会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学 “刺猹"这一部分时,应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去给读书的同学挑刺,“他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他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个挑刺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帮助别人理解了文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教学“海边拾贝”时,应该(出示许多漂亮的贝壳课件)采用欣赏、谈感受来体会闰土的知识丰富,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教学“看跳鱼儿”让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通过暑假的培训才觉得要改进的东西太多。有许多精髓的内涵还需要我们领会。这次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8

  课前谈话(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名字叫……(一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少年闰土。

  师:我们已经对课文作了预习,对于课文当中的闰土你了解了多少?谁来说一说?

  生:我知道闰土在海边管西瓜,后来到了鲁迅家里,跟鲁迅一起聊天,一起玩耍,还跟鲁迅讲了一些稀奇的事,后来他要走了,他们两个人都很舍不得。

  师:你对他的生活有一些了解,并且说出了所讲的事,不过有一点我要纠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生:鲁迅)对,同学们通过后面的资料都知道了,不过有一点我们要搞清楚,课文选自他的小说,小说里的故事人物往往是虚构的,所以虽然有作者生活的影子在那里,但是课文中的我(板书:“我”),不能把他叫做鲁迅。还有谁对他有所了解。

  生:闰土有一张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一个银项圈。

  生:……

  生:我知道闰土是闰年生的,五行缺土。

  师:好,你知道了闰土名字的由来,闰年生的,五行缺土。知道什么是五行缺土吗?

  生: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中间少了土。

  师:我们的祖先把世间万物和我们人,认为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大概闰土的父亲听了算命先生的说法,缺土,缺什么就补什么,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生齐答闰土)。虽然这个名字土里土气,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很爱他。还有吗?

  生:他和城里的孩子有不一样的生活,他比较自由。

  生:他被他父亲带到了城里。

  生:作者很希望和闰土换一个身份……因为作者从闰土口中那里知道闰土的家乡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好玩的东西,所以我想作者很想坐在闰土的位置……

  师:你很会读书,同学们对闰土有了大致的了解。课前我知道同学们对课文中不懂的词语试着自己解决。老师这里提出几个,看看你知不知道?板书:秕谷,读一读

  生齐读

  师:什么是秕谷

  生:就是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师:课文当中的秕谷用来做什么?

  生:捉鸟雀

  师:他干麻用不饱满的谷子去捉鸟雀呢?

  生:他们农村里是种田的,谷子是自己要用的。

  师:自己吃的是饱满的,把不饱满的,没有米粒的给鸟雀。(生:齐读词语)

  再出示:祭祀

  师:会读吗?一起读(生:齐读词语)

  师:知道祭祀是怎么回事呢?

  生:表示……

  师:这是你从字典上知道的。

  师:谁看到过或参加过祭祀吗?

  生:我知道清明节我们要去祭祀祖先,要去上坟。

  师:是的,上坟扫墓就也是祭祀活动。(教师讲解祭字的构成及意义:一只手把一块肉非常庄重地放在台子上,这就是我们传统的祭祀,纪念祖先的一种仪式。)

  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预习得不错,对闰土有了大概的形象,为了使我们更清晰了解闰土的形象,老师有一个表格,帮助大家,出示表格:

  闰土的模样

  闰土所讲的稀奇事

  师:请你再默读课文,思考闰土的模样是怎样的,他讲了那些稀奇的事,读读课文,写在作业纸上。注意,概括内容就是说,要把内容写得简短。能用四个字就不要用五个字。(学生读课文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把手中的笔停下来,把我们的学习成果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闰土的模样。听一听,有意见的提出来。

  生:紫色的圆脸。

  师:紫色的圆脸,几个字?能不能再少一点?

  生:紫色圆脸。

  师:我们学过,概括的时候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能少就少。(板书:紫色圆脸)

  紫色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颜色?怎么是紫色的呢?

  生:因为在乡下,太阳照射的原因

  ……

  师:太阳晒过,显得非常的健康

  继续交流

  生:头戴毡帽。(教师板书)

  师:你原来是怎么写的?

  生:头戴一顶小毡帽。

  师:他很机灵,一下子改过来了,头戴毡帽,对,能少则少。可有可无的可以省去。

  生:项戴银圈。(教师板书)

  生:手捏钢*。

  师:这个大家有意见吗?

  生:这是管西瓜时的样子。

  师:我们要不要把平时的样子概括进去,不用了。这些描写都在课文的那个段落里,读一读

  齐读

  师:有同学概括得更简短的吗?

  生:紫圆脸、戴毡帽、戴银圈。

  师:不错,也是一种方法,也行

  师:如果我们要把后面的表现概括进去的话,怎么概括?听我读:“他见人很怕羞……于是不到半日我们熟识了。”这个印象怎么概括呢?

  生:很害羞。

  师:如果为了整齐也可以用成四个字

  生:非常害羞。

  生:见人怕羞。(教师板书)

  师:经过同学们刚才的阅读,少年闰土的基本形象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再来看一看,他带来了哪些新鲜事?

  生:捉小鸟

  师:他带来的是稀奇的事,概括的时候能不能在稀奇一点?

  生:冬日捉鸟

  生:雪中捕鸟

  师:是雪中吗?

  生:雪地

  师:雪中和雪地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雪地捕鸟(师板书)

  师:有时既要简洁又要让概括的内容更准确,继续努力

  生:第二个是捡贝壳

  师:能不能按照“雪地捕鸟”这个形式来概括。

  生:海边拾贝(教师板书)

  师:这样可以和上面的对应以起来,让我们的小标题写得更好。

  生:田里管瓜。

  生:保护西瓜。

  生:瓜田刺猹。(板书)

  师:还有什么事?

  生:跳鱼上岸了。

  生:海边跳鱼。

  生:沙地观鱼。(板书齐读)

  师:刚才我们经过一梳理,他的模样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清晰地记在了心里,我们再仔细看一看课文中对他说的几件事都通过什么形式写出来的?

  生:我和闰土之间的对话形式写下来的。

  师:我们再看看这四件事中哪件事写得最详细了?

  生:瓜田刺猹

  师:读读“瓜田刺猹”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课文)

  学生交流

  生:觉得很奇怪

  生:觉得很新鲜,好像在玩一样的。

  师:把这种新鲜的感觉读出来(个读)前半部分读的很好,你让我也很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后半部分读得有点疙疙瘩瘩的,再读一遍。

  生:我有个问题,到底读奔(第一声)?还是奔(第四声)?

  师:跑步的时候我们用第一声,朝一个方向去读第四声,课文中应该读第四声。除了新鲜还有什么感觉?

  生:很刺激的感觉(指名读)

  师:还有哪部分也能读出刺激紧张?

  生读:“月亮地下,你听……轻轻地走去……”

  再读此段。

  生:轻轻地走去应该“轻轻地”。

  师:谁再来

  生再读此句,后齐读至“……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地滑……”

  师:闰土向我说了那些希奇的事情,他讲故事时脑子里闪出了一个有一个的问题,前面“管贼吗?”后面又问“他不咬人吗?”你发现他还有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

  师:猹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你是从哪句读懂的呢?

  学生读此句:“我不知道……并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理解两个破折号)说明我不知道,只是猜的。

  生再读句子

  师:他听着听者,于是边听边想,他听到“月亮地下”,想到了“深蓝的天空中……”,他听到“他捏了胡*,轻轻走过去……”就想到了“有一个十一二的少年……”,他听到“这畜生很伶俐……”就想到了“那猹却将身一扭……”。边听边想一幅画面就呈现在眼前了。刚才我们读过的对话,你再读一读,和课文写刺猹的画面有什么不一样?

  生:角度不同

  ……

  师:如果说闰土讲故事是一副黑白的版画,那么这幅画面就是一幅彩色的画。

  指名读句子

  师:课文中的这幅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夜景图(师归纳板书:景、人、物)如果闰土给我讲述的是一幅一幅的连环画,那么这幅画是最美的画面。

  生齐读第一段,再读

  师:夜晚是那么的宁静,少年是那样的勇敢,读出不同来(指名读,鼓掌,齐度)

  (出示其他三件事文字)

  师:能否也像课文那样,听着他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 沙地跳鱼”,你眼前会呈现怎样的画面,选择一幅画面,写下来。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由于已经下课,故未完成,课外完成)

  结课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9

  笔者以《少年闰土》一文第四段为例,具体阐述“学”、“思”、“乐”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一、“学”的落实

  本单元读写例话是:抓住人物特点写具体。整个课堂应围绕“指导写作”来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文,而且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写文的。教学《少年闰土》第四段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动作”、“鸟名”、“天气”三个方面来写“雪地捕鸟”之后,可总结:作者正是这样抓住闰土的特点,借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用词准确,使人觉得闰土的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是真实可信的。接下来在学习“看瓜刺猹”之前,可提示学法,使学生能够学法迁移。学完“看瓜刺猹”,教师再小结:作者抓住猹的凶猛伶俐与闰土的勇敢机智这对矛盾(猹越是凶猛越显示出闰土的勇敢;猹越是伶俐越显示出闰土的机敏),通过具体准确的动作描写,再次使人觉得闰土的勇敢和机敏是真实可信的。

  二、“思”的落实

  有句教学名言是:“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这里“跳”即是思维运动的形象比喻。但“思”得有动力,这个动力就是“疑”。明代陈献平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翻觉悟一翻长进。”古人提出的治学过程是:无疑有疑无疑。这种以科学批判为根据的质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堂课上得好不好,重要标志之一就看课堂上产生多少“问号”,以及这些“问号”的质量高不高。例如,教学“雪地捕鸟”时,师问:“‘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为什么?”生答:“大雪下了,作者就可以让闰土带他去捕鸟。”本来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师又追问:“为什么要大雪下了才可以去捕鸟?”从而理解:大雪下了,鸟儿无处觅食。鸟儿饿了几天,饿急饿慌饿昏了头,饥不择食,所以冒险来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又如教学“看跳鱼儿”时,师问:“‘两个脚’后面的省略号在这里指什么?”生答:“指闰土还讲了很多话。”师又追问:“讲了什么话?”这一下学生愣住了,一时答不上来。作为一堂县级公开课,这样的情景是尴尬的。但这位教师并不着急,没有直接把答案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当学生们读到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内心感叹:“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顿然领悟,这里的省略号应当指闰土还讲了很多希奇的事。否则,课文仅叙述四件事,怎能说是“无穷无颈呢?这样,以疑激思,以读代讲,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有疑、解疑,方能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三、“乐”的落实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语言文字演化成色彩鲜明的画面。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其中,“你听”轻而短;“啦啦地响了”轻而缓;“轻轻地走去……”的“轻轻”蹑手蹑脚地;“它不咬人吗?”提心;“有胡*呢”果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中“看见猹了”和“你便刺”之间几乎不停顿,且“你便刺”紧而促。同时,课文中“月亮地下”四个字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体会语言文字的简约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柔和美妙的月光洒满海边的沙滩,沙滩上的西瓜地里。“月亮地下”四个字就把“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如此丰富深刻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简直是一幅鲜明的画,一首简练的诗!教师指导得法,学生自然兴趣大增。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10

一、泛读分段,直奔中心,用变序法教《少年闰土》。

  通过泛读,根据课文后第2题分段。明确第四段是本文重点段,其中最后一小段是全文的中心段。

二、绕心画圆,系列设问。

  围绕中心段提问:闰土心里有哪些稀奇事?文章是怎样生动地写这些事物的?着重写了哪件事?这件事在第一段里也作了描述,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些事反映了什么?“我”为什么对这些事感到稀奇新鲜?“我”和“我往常的朋友”为什么不知道这些事?“他们都和一样……”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用闰土的生活同“我”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尝试讨论,点拔指导。

  先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文,思考,尝试解答,再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点拔、指导。

四、心圆相照,文道统一。

  由道返回,因道学文:读了这课,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为什么?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的?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11

  之四

  执教者:金鸡亭小学 周 刚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内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电脑、小黑板、图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此文,知道文中讲的是,出示画面并加以描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少年闰土(板书),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二、学习讨论

  1、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并简单交代相关事项。

  (1)分小组讨论,设小组长一人。

  (2)用铅笔划出相关语句。

  (3)在空白处写上注释。

  2、教师巡视指导(分优、中、差三组)

  3、分析理解

  (1)指名回答

  (2)学生回答: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3)教师指导

  a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b教师归纳分析

  启发一,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适当点拨,如说他的外貌怎样,从中就可以找出;

  启发二,引导学生还有哪些语句不理解,从而引出“知识丰富”这一点;

  启发三,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如何理解?

  (4)举例分析

  a外貌描写部分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教师分析:

  “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勤劳)(板书)

  “头戴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朴实)(板书)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了什么?(父亲爱他)

  b看瓜刺查部分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刺查有几个动作?用横线划出。

  从“听”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板书:聪明能干)

  闰土为什么要“捏着”胡叉轻轻地“走”?(板书:机智勇敢)

  想象一下闰土是怎样刺查?哪个同学表演一下?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

  4、教师小结

  三、质疑延伸

  1、还有哪些疑问?

  2、学生提问

  3、师生解答

  4、课外延伸(可以去阅读小说《故乡》)

  四、教师总结

  点明板书

  五、板书设计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勤劳朴实

  颈套银项圈 约莫十一二

  雪天捕鸟 捡取贝壳 机智勇敢

  闰土 聪明能干

  看瓜刺鸟 潮汛观鱼 知识丰富

  舍不得 送礼物 真诚友善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12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⒋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一至五节。

  学习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起兴趣。

  二、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看了课文的题目,你们是不是有问题想问呢?

  2、学生质疑

  ①闰土长得怎样?我怎么认识闰土的?

  ②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告诉“我”哪些事?

  ③“我”在哪些方面不如闰土?

  三、简介时代背景,鲁讯先生及《少年闰土》的由来。

  四、检查预习情况

  1、请几位同学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2、检查对生字的预习,掌握情况。

  五、学习第一段,体会意境,初步感知。

  1、配乐范读第一段,想象画面。

  2、指名学生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3、轻声自由朗读该段,欣赏画面。

  ①这是近30年来铭刻在“我”脑海中的关于闰土的记忆。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神奇、美好)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②出示画面,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

  4、小结,导入第二段。

  5、学习第三段,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想见的欢愉。

  ①初次见到的闰土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三段,用横线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②作者抓住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他的外貌的?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③“我”好不容易见到了闰土,心里会怎么想?我们在一起时心情怎样?闰土心里怎么想?(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六、学到这里,你们对少年闰土多多少少有些了解,就请你们以“初认闰土……”为开头,写一写在你印象中的闰土。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课言语第六节至课文结束。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探究深读。

  师:上节课我们从闰土的外貌体会以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这节课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他的个性特点。

  1、读第六节至课文结束,完成填空:( )的少年闰土。

  2、同桌或前后交换意见。

  3、学生交流。

  ①“能干的少年闰土。”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看出。

  ②“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

  ③“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因为当时海边沙地上,他一个人看瓜,猹来了,他不仅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吓跑了。

  ④“心中有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因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鸟,懂得稀奇古怪的见过、凶猛 的猹和有趣的跳鱼儿等等。

  4、将课文中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本子上。

  (雪地捕鸟、捡见过、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5、那“我”对哪件事的印象最深呢?为什么?

  6、学生交流:(雪地捕鸟、看瓜刺猹)

  二、重点研读,随机点拨。

  1、重点研究“雪地捕鸟”“看瓜刺猹”

  ①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

  ②同桌或四个人小组讨论。

  2、交流研究成果或发现的问题。

  ①闰土捕鸟有经验,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秕谷,一拉”等词语看出。

  ②闰土不但捕鸟很有本事,还很勇敢。因为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当时又没伙伴,他不仅不害怕,还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③“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么多新鲜事……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从“素不知道”看出我了解得很少,知识贫乏。连水果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素:向来)

  师:课文其它地方还有哪些词句也值得研究吗?

  ④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四角的天空

  a、出示句子

  b、点拨

  a)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b)问:无穷无尽稀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c)生交流:无穷无尽稀奇的事指雪地捕鸟,捡见过、刺猹、看跳鱼儿等等。“他们”指“我”的一些朋友、少年们。“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不仅指天空小,实际上借此来说明“我”和“我”的朋友们生活的空间小,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与前面的感叹词“啊!”连起来一读,“我”发现“我”在对闰土敬佩、羡慕的同时,还表示“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渴望像闰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3、再读此段话,想一想,体会“我”当时的感情。

  三、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1、我们通过认真地阅读,想象,欣赏了闰土丰富多彩的生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2、你们认为是闰土的知识多,还是“我”的知识多。

  3、先在小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理由,在班上交流。

  4、看看第二幅样图,想象“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说一说。

  5、练习:看第二幅图,以“话别”为题,写一段话。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辅助阅读:

  1、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便是)

  2、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机智 勇敢 知识丰富 自由 健康 可爱 ……)

  3、文中还有一个“我”,这“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的我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6、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3、过渡: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

  捕鸟、拾贝、刺猹、观鱼

  2、 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 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 闰土很勇敢。

  (3) 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D、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14

  一、走进课文

  同学们,当你漫步在校园长廊的时候,是否留意过长廊两旁那一位位毕业于我们学校的东风学子的照片和简介呢?我们学校办学一百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的名人学者,比如有与李连杰一起拍《少林寺》的武术冠军胡坚强,著名画家陈之佛,北京大学历史上担任时间最长的校长蒋梦麟、著名作家楼适夷。(相机出示照片)

  楼适夷的家,100多年前就在我们学校的对面,可能还是我们班方海盛的邻居。楼适夷与我国的一位大文豪的关系非同一般,楼适夷是他的学生加同事,这位大文豪就是(板书:鲁迅),(出示照片),大家对鲁迅有哪些了解呢?谁来谈一谈。

  绍兴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大文豪,走进他笔下的少年闰土。

  二、学习字词

  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课文中除了闰土,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是“我”,但这里的我不是鲁迅本人。因为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凡是小说里的我都不能说是作者,因为小说都是虚构的,但这部小说里,鲁迅是结合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来写的,所以课文散发着浓浓的绍兴味道。

  2.比如这些词语:

  装弶 毡帽 秕谷 鹁鸪

  竹匾 潮汛 跳鱼儿

  正月 供品 神佛 五行

  项带 银圈 希奇事

  三、概括希奇事

  1.少年闰土和我主要谈论了哪几件希奇事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先用括号在文中标出来。

  2.分别请学生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3.这四件希奇事,你能不能用小标题来概括?概括小标题有什么要求吗?

  4.交流评价,板书小标题。

  四、对比赏读

  1.闰土给“我”讲的4件希奇事,30年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

  2.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是的,我30年后一想到闰土,脑海中就出现了这段“瓜地刺猹”的画面,印象非常深刻。让我们一起读。

  3.这段话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谁来读,这是(地点),第二句谁来读,这是人物,第三句话谁来读,这是(物)。

  4.这段回忆画面,来源于闰土谈论的“瓜地刺猹”。

  出示,一起读。

  5.让我们把两段话对照着来看一下,这段,地点——人物——动物——

  把你润色成了闰土。

  让我们再来对照着读一读,变字体颜色,对应第一自然段的是哪一句?教师读,学生对应读。

  教师读,学生对应读。变字体颜色

  教师读,学生对应读。变字体颜色

  6.这两段都是瓜地刺猹,又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再来读,这一句话与我读的这句话,润色上了哪些词语?

  这样润色后,感觉怎么样?你来读。润色上的是什么?加上了新的景物和形容词。

  段落润色图

  1 地点 润色 效果 2 人 润色 效果 3 物 润色 效果      再读第二句,润色上了哪些词语,感觉怎样?你来读。润色上的是什么?外貌和形容词。

  再读第三句,润色上了哪些词语,感觉怎样?你来读。润色上的是什么?更换动词

  7.经过大文豪鲁迅先生的一番润色,月夜更美了,闰土更勇敢了,那猹就更凶猛了。这三个经过润色后的句子,又是用什么词语连接起来的?谁来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8.我有疑问了,为什么鲁迅先生要把“我”的记忆中“瓜地刺猹”润色得这么美呢?

  对闰土的思念和敬佩。齐读。

  五、学习仿写

  1.刚才我们是学习鲁迅润色,接下来可是要真的上场了做润色了。谁来读闰土对“雪地捕鸟”的讲述。

  2.大家一起再读,地点在哪里?人物谁?动物呢?

  3.这段话本来就很美,运用了一连串的动词,但是是不是还可以润色得更美呢?如果你来润色,打算怎么润色一下呢,请你再默读这段话,想一想。

  交流。归纳引导润色什么。

  4.好,构思得好,润色也一定会很好,开始润色吧,看谁润色得效果更好!

  5.评价以关注表达、书写等为主。

  六、机动:在另外两件希奇事中任选一件进行润色。评价以关注表达、效果、书写。(幽默一些)

  七、小结:数年后,我们学校的长廊上一定也会出现的大家的照片和简介,会诞生新一代的楼适夷、鲁迅哦。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15

  《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老师为模特,把老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让没有见到老师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识,也可写班级中的小伙伴。

  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16

  【福建省南安市洪濑第二中心小学 吴秋菊】

  〖延伸课外形成积淀〗

  教学中我们更多重视的是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巧妙的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教学中可尝试着进行以下设计:

  例如教学完《少年闰土》一文,学生意犹未尽,很是关心故事的下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教学的有利契机,指导学生课后阅读鲁迅先生写的小说《故乡》。这样一来,可以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未知,通过节选而阅读全篇,以此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定的文化积淀在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油然而生。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小学 王兆地】

  〖“奇思妙想”话“想象”·进行故事续写,发挥想象〗

  想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补充功能和深化功能,对于故事结局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这样,故事读写成了供学生发挥才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可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分析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我、闰土和父亲可能会说些什么,学生就会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闰土和“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感人场面。学生想象力一旦被激活后,个个都成了妙语连篇的说故事能手。

  【浙江省义乌市朝阳小学 虞淑华】

  〖拓展延伸感悟创新·“空白”“跳跃”处想象〗

  成功的语文教学课堂,不可能没有想象的参与。想象给思想长上了一对有力的翅膀,可以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章由于行文的需要,对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洁,甚至省略不写,形成“空白”“跳跃”之处。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跳跃”之处进行拓展填补,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在引导学生概括出闰土的人物特点后,针对“我”(鲁迅)的外貌课言语中只字未提这一“空白”设计了拓展性训练:闰土年少、健康、天真活泼,样子十分可爱。但是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形象?学生纷纷描述“我”的形象。有的说:“我”是一个脸色苍白,头戴一顶小瓜皮帽,身上穿件丝绸小马褂的小少爷;有的说“我”的身体肯定虚弱,是个弱不禁风的人,因为“我”整天呆在高墙大院中死读书,连门都不出;还有的说:“我”整天呆在高墙大院之中,整天不干活,所以脸又白又嫩,肚子一定也大大的。显然,经过学生这畅所欲言的想象填补处理后,无论对文章内在的逻辑和审美价值的认识,还是在语文能力提高等方面,都是想象填补之前所不不可比的。

  【福建省南安市琉塘中心小学 刘爱国】

  〖阅读教学中推想能力的培养·空白、跳跃处推想培养创新思维〗

  文章由于行文的需要,对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略,甚至省略不写,形成空白、跳跃之处。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跳跃之处进行适当的填补,不仅是训练学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好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

  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概括出闰土的人物特点后,针对“我”的外貌课文中只字未提这一空白,设计了如下训练:“闰土年少,健康,天真活泼,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一个形象,你们能不能根据‘我’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我’会是怎样的形象?”经过学生短暂的思索,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推想“我”的形象。有的说:“我”是一个脸色苍白,头戴一顶瓜皮帽,身上穿一件丝绸小马褂的小少爷;有的说: “我”的身体一定不很好,来一阵风说不定就会被吹倒,因为“我”整天呆在高墙深院中,连门都不出;有的说:“我”整天呆在高墙大院中,连门都不出,所以脸又白又嫩,整天不干活,肚子一定是大的。(众生大笑)

  显然,经过这一填补处理以后,学生无论对文章的内在逻辑和审美价值的认识,还是在创新思维及语文能力提高等方面,都是填补之前所不可比的。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小学 崔淑芳】

  〖开放的课堂无限地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增加自主实践活动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选择方法与全班同学交流。学生有的用演示装弹弓捉鸟的过程;有的用画图,表示学懂了这段文字;有几个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看瓜刺猹”这一段,表现理解的深度……实践使大家认识到: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探究、理解、欣赏、评价,能力提高很快,学习效果好。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第三小学 李晓锦】

  〖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挖掘自主学习的潜力·合作学习〗

  萧伯纳曾风趣地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各自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可见,主动汲取、相互补充的合作学习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基础,个性差异及互补原则,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同学都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收获,取长补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课文要求学生认识“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人。按照一般的理解,少年闰土是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家少年。然而在教学中,我没有用这种模式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讨论中让他们自己感悟。学生的看法不同:有的学生认为少年闰土项带银图,手握钢*的样子憨厚可爱;有的则认为,少年闰土过于巴结他的少年东家,太过于炫耀自己的农家知识,不太惹人喜爱……虽然学生的理解过于片面,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结果,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认识,同时也把“一般看法”介绍给他们,让他们与自己的感悟结合起来认识闰土,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深刻。在课堂上通过讨论释疑解难,使学生获得眼、耳、手、脑、口的充分解放。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

  【天津市丽苑小学 齐 欢】

  〖把握情感主线,追寻创造理想的语文课堂·走入生活,激发情感──课堂因生活而灿烂·结合切身实际,联系生活〗

  当今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远离了孩子们的生活的需要,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里,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单调、乏味。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把二者有机的整合起来,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联系起来,做到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少年闰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一段时,我在学生领悟少年鲁迅当时狭隘的、单调的、无奈的生活现状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积极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反思,提出:“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少年时代鲁迅的生活相比有什么异同?”“与少年闰土相比有什么异同?”“你们期盼这样的童年吗?”“说说你的童年是怎样的?“结合切身实际进行比较,使学生对文本、对生活、对自己、对童年就有了更加深切的思考,对生活、对生命就有了自己的体验。

  【浙江省海宁市双山实验学校 朱陈琴】

  〖语文教学要充满生命活力·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语文学习回归生活的本真,就是能引发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获得与文本、与生活深层的心灵对话,让语文的绿色在生活的调色盘里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

  教学《少年闰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一段时,我在学生领悟少年鲁迅当时狭隘的、单调的、无奈的生活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反思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少年时代的鲁迅相比有什么异同、与少年闰土相比有什么异同?我们期盼这样的童年吗?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文本、对生活、对自己、对童年就有了更加深切的思考、对生活、对生命就有了自己的体验!教学中,将文本的学习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能真正触及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认识生活、正确地生活。语文教学就是要求能触及学生的心灵,能触及学生的现实生活,否则语文就是灰色的!

  【江苏省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薛法根】

  〖语文,因生活而灿烂〗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生活着就是为了学习语文。为了能诗意地生活,就离不开语文给予的精神营养。如果离开了生活的意义,语文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然而,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单调、乏味,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必须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教学中,我自觉地将文本的学习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学《少年闰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一段时,我在学生领悟少年鲁迅当时狭隘的、单调的、无奈的生活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反思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少年时代的鲁迅相比有什么异同、与少年闰土相比有什么异同?我们期盼这样的童年吗?比较,使学生对文本、对生活、对自己、对童年就有了更加深切的思考、对生活、对生命就有了自己的体验!语文学习回归生活的本真,就能引发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获得与文本、与生活深层的心灵对话,语文的三原色在生活的调色盘里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语文因生活而灿烂!如果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触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语文就是灰色的!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实验小学 徐小平】

  〖浅谈阅读反思意识的培养·在多元质疑中培养反思意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问题为基本点,因此,反思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相当重要了。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在引导学生的反思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一般多为零碎型、广杂型、简单型的等。因此,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要训练学生自己读书或通过查询解决;对于零碎、广杂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教给学生梳理的方法,逐步形成提问能力;对于梳理后有价值的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及时地进行批注或以书面作业的形式留存下来。在阅读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激起学生主动思索的积极性。学贵有疑,学生提出问题就是其积极思维的结果,是进行阅读反思的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按照自我提问的方式进行思考:⑴ 我理解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用上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⑵ 我读懂了哪些内容?我从文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我从这些重点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⑶ 我找出了不懂的词、句、段了吗?我把不懂的地方努力地试着解决了吗?解决不了的应怎样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呢?……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自问“我的朗读是否精彩”“我的理解感悟是否正确”“我的语言表达是否贴切生动”……学完课文后,我们让学生自问,我学到了什么?我学会了吗?我会学了吗?我有哪些成功经验和不足教训可以总结?……这一次次的自我提问,正是学生阅读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并且随时通过检查促使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调整、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通过自我提问这种形式,反思了自己的阅读过程,提高了阅读的质量。而且在反思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要让学生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时空限制,教师要因疑引疑,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成为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

  如执教《少年闰土》时学生质疑:“闰土和‘我’为什么从此没再见面?”教师本可以当场解疑,但我建议学生课后去借阅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指明解答的方向或方法,鼓励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探求答案,显然更为有效。把疑惑重新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去感情,去反思这个问题,从而从文本的出处去找答案,学生学习的《少年闰土》就有了源头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学生再把视线回归到原文,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第二小学 何江玫】

  〖学习伴随我成长·向实践学习〗

  成就自我的每一天,让反思成为习惯。反思是一种思维的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如在《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中,有一个学生提出“闰土见识不广”的看法,原因是“闰土只知道乡下的一些事,不知道城里的事”。这背离了教学设计,但很多学生都有这个看法,怎么办?我只能抓住“啊!在闰土的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组织学生自读课文,都进行小组讨论,从中感受到在“我”眼中闰土的见识是很广。课堂上,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思路,使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由此我总结出,在教学中,教师的思路应顺应学生的学路,尊重学生的想法,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实验小学 孙海燕】

  〖抓住心理特点做好研究性学习·用好玩心强合作意识〗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会玩的孩子从小就在自个儿玩中学会了独立探索、研究;在与同伴一起玩中学会了分工合作,品尝到了“合群”的乐趣。同“游戏”有内容、角色、规则、输赢一样,研究性学习也有专题、分工、方法途径和成果形式,而且同样是重“过程体验”,同样离不开与伙伴的合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又需要学会与同伴合作。相比之下,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强化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对于天性好玩的孩子们来说,巧妙的利用好他们的玩心,让“玩”与“学”有机结合,学的过程能满足其玩心,玩得有利有益,将会使学习事半功倍,还能教会学生“会玩”。

  在《少年闰土》一课的七个小专题研究学习中,其中有一个专题研究的任务是根据“闰土捕鸟”片断的描写,自己制做捕鸟器,并介绍、演示、解说。结果有四个小组选择了这一专题,他们大都是些平时爱玩的学生。正因为这个内容符合了他们的心理,所以合作得非常成功,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他们自评谈感受时由衷地说,只有认真配合才能取得成功。由此可见,这次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安徽省合肥市蚌埠路第五小学 徐丽梅】

  〖新鞋要穿老路也可走·“发面”原理王老师用“发面”原理一词很形象的说明了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学语文的特点〗

  “人在幼年期、儿童期、少年期记忆力非常强,而理解力却很弱。随着年龄增长理解力逐渐变强了,相反记忆力却在减弱。因此学习语文就要在小学、初中阶段多多阅读、背诵一些精美的语料。尤其是背诵,这个时候不必要求他们全部理解,应充分利用儿童记忆的最佳期,能记多少就记多少,多多益善。不理解就不理解,囫囵吞枣就囫囵吞枣吧,吞下去就行。就像发面一样,当时没有什么明显作用,但是若干年后就会“发”起来,听说读写自然而然地变得文从字顺,晓畅通达。”让学生从小就多背书,在背的过程中能不自觉的形成语感,对于后期的听、说、读、写训练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不赞成囫囵吞枣式的背诵。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除了极个别记忆力很强的学生能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很快的将课文背诵出来并能保持相当长时间的记忆,大部分学生如果对课文不理解就很难记住,就像数学上如果没有弄明白整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很难记牢记熟公式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的。在教学中我常常觉得按照教材的要求用1~2课时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几乎做不到。

  就拿《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设计来说吧:短短80分钟我们要让学生学习生字、了解四个部分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四句话、学习作者写人的方法并练习、让学生读课文至少三遍、给学生留10~20分钟时间自主学习或小组交流或全班讨论。时间都让大量的分析课文给占了,学生几乎没有当堂背诵课文的时间,然而在课堂上进行即时背诵是非常有效率的一种方式。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前沙河小学 张 静】

  〖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适当延长提问的解答距〗

  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深浅把问题分为四个等级。一是微解答距,学生看书即可回答。

  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问学生:“闰土的外貌怎样?”书上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等内容,学生回答不必动脑筋。二是短解答距,答题与课文内容有些变化,不是照本宣科回答问题。如问:“从闰土的外貌看,他是怎样一个人?”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概括才能得出他是一个健康的农村孩子的结论。三是长解答距,它需要综合有关知识来解题。如问学生:“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学生需要通过对“我”和闰土的生活及周围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才能认识到“我”对自己所处地位的不满,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四是新解答距,要求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答,答案有一定的创造性,有较高的难度。如要求学生根据“我”的身份,对照闰土的外貌,想象“我”有怎样的外貌。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又一个微解答距、短解答距的问题,要求学生静心听,齐声答,而且希望学生都按教师事先想好的答案来回答,就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所发展的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应答性行为”,与我们所要培养的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探究性行为”的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适当提高解答距的等级,多设计一些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提问,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当然,提问也不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高得多数学生难以企及。提问的解答距应控制在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或者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把较长解答距的提问分解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靠学生的努力,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 胡敏敏】

  〖让学生在课堂上“亮”起来·开放合作,发挥孩子的个性特质〗

  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讨论,则显得更能激起学生生命意识的欲望。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一位教师提出“当时的社会,如果要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想做闰土的坐在左边(称正方);做“我”的坐右边(称反方);要求:⑴ 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⑵ 在争辩过程中,当你觉得被对方说服,可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不多久,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有人喜欢做闰土,因为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社会,正是闰土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小时候自由自在的闰土,可以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多有趣!反方也提出: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能受教育,是个野孩子,太无聊了,这样能行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养……这位教师对学生的争论作出及时的肯定,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投入地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同时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会对闰土和鲁迅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会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露水河镇河小学 王茂勤】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预习·明确预习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在小学语文中,每篇课文的内容是不同的,而预习中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预习时,首先要阅读预习中的内容。这样不但从预习中逐步了解到该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而且从中知道提出了哪些要求,要解决哪些问题,便于做到胸中有数。

  其次,根据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如有一时并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上课请老师解决。例如:《少年闰土》一课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其实这三个要求,也是要求我们学习课文必须弄懂的。那么,“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这一问题通过阅读基本上可以解决,但有的不一定可以弄清楚。这就要反复多读几遍课文,力求理解。确实不理解的做上记号,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切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山西省永济市教育局 王震亚 特级教师】

  〖让人物动起来──谈动作描写〗

  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描写好形象逼真的动作,对于突出人物的性格作用很大。比如,在《少年闰土》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滩,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里,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用了“捏”“刺”“扭”“逃”四个形象的动词,描述了少年闰土刺猹的动作和猹逃跑的行动,表现了少年闰土的风采和猹的狡猾,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及点评 篇17

  《少年闰土》一文的开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段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景物和人物的细致描写,在全文起了特殊作用。

  一、以景烘托人物形象。在“蓝”天与“碧绿”的西瓜地之间,勾画出一轮“金黄”的圆月,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蓝”、“绿”、“黄”三色交相辉映的一幅彩图,对描写勇敢、机智的少年的出场起了烘托作用。

  二、生动勾画人物形象。用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刺去的外貌形象,给读者以人物形象优美的感受。

  三、营造气氛,设下悬念。文章开头营造一种气氛,留下悬念:这十一二岁的少年是谁?家住在何处?“我”怎样和他相识的?他为什么见识那么广?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把故事读完。

  四、埋下伏笔,照应后文。开头细致描写,表明了闰土是个海边长大的农村孩子,见多识广、知识丰富,他的生活经历是“只看见院子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我”所闻所未闻的。这为后文闰土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知道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埋下了伏笔。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章: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精选14篇)05-17

五年级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堂实录(通用13篇)05-17

《心愿》教学设计(通用17篇)05-17

把握内容体会思想——《心愿》教学建议(精选17篇)05-17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教案(精选13篇)05-17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通用12篇)05-17

《荷塘旧事》同步练习(通用14篇)05-17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4篇)05-17

《文言文两则》(精选16篇)05-17

《老人与海鸥》(精选13篇)05-1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