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解说词:第八集·忧虑
塞纳河中分巴黎而过,它的右岸凝结着奢华与宏大,它的左岸汇聚了叛逆与思辨。左岸的巴黎第一大学近旁,矗立着一座古希腊风格的圣殿:先贤祠。
永生的烛火灯影里,安眠着七十二位法兰西高贵的灵魂。这些伟人中间,两位先哲占据着最显耀的位置。他们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共享世荣,他们生前却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至死方休。伏尔泰鼓吹科级与进步,他锲而不舍地描绘着技术文明的进步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快乐与幸福。他宣称,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
卢梭被后人称为自然之子,终生的信奉则截然相反,他坚定的认为,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必将导致人性的普遍退化。飘荡在法国启蒙运动上空,这场关于人类命运的持久争论,没有对错,没有结论,没有胜利者或屈服者。
互联网技术一旦离开实验室,踏进服务公众的现代市场,它积聚财富,成全公司,树立英雄的能量,让过去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黯然失色。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全球舞台上,谷歌与脸谱是优势竞争者的代表。不论谷歌还是脸谱,他们的道德形象不再像曾经的公司那样单纯,一方面他们是新时代智慧的峰巅,他们是人类史上最普遍服务的开创者,他们是全球优秀青年向往的就业目的地;另一方面,他们是人类史上最普遍的侵犯者,他们是诉讼台上最频繁的被告,他们是公众爱与恨的共同焦点。
“谷歌旗下的G-mail邮箱因为扫描用户数据被起诉”。2004年,雄心勃勃的谷歌还在它上市的路演途中,就迎来了它的第一场国际控诉,从此之后,谷歌的每一次技术创新,几乎都伴随着相应的民事诉讼,谷歌在地球上的每一次服务扩张,几乎都同时迎来法庭上的新对手,这个曾经宣称用不作恶的公司,在内部设立了专门的隐私政策机构,和全球隐私顾问,范围涵盖所有谷歌产品。这个能量笼罩了全球的公司,也创造了它诉讼路途上的新景观。在英国,上千万认为谷歌跟踪了自己在线行为的受害者,将形成人类史上最大的集体诉讼。在欧洲六个国家的数据保护机构,同时向谷歌展开联合法律调查,这是人类史上少有的由数个国家向同一家公司发起的法律挑战。
“脸谱将它的用户的隐私信息卖给商家,将遭到起诉”。脸谱迎来它第一场侵犯隐私的诉讼是在2007年,这个后来的崛起者,在诉讼场上创造的奇迹,绝不亚于谷歌。2012年被判向用户集体赔偿两千万美元,而在上市前几小时,又遭遇可能高达一百五十亿美元的集体索赔。
伴随诉讼成长的新时代宠儿们,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新时代的市场理性,他们会在公司的经营计划中为败诉赔偿准备专门的预算,这意味着与既定法律,与既定社会秩序的冲撞,已是这些公司预计之内的成本。这些涉及主体,远远超越谷歌和脸谱,几乎笼罩所有国际化网络公司的法律诉讼,绝大多数起因都源于突然显赫的国际词汇:隐私。
“像谷歌和脸谱这样的公司,它们唯一能够赚钱的方式,就是披露人们的个性,更多挖掘人们的个人信息,及时找到与他们个人信息相关的邮件或者短信信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失去了匿名的自由。”
——理查德·桑内特(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教授)
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是二百五十年前,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在国会的一次演讲,日后在西方演化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个人权利格言。
1936年,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访问康华尔矿区,国王站在一座破旧房屋的门口,恭问主人:我能进来么?贫民和国王都熟知这条知名的格言。
在佩剑作为个人武器的岁月里,1832至1835年的三年间,仅在巴黎就有一百八十多起由记者们参与的决斗事件,其中将近四分之一的参与者永远的倒毙在这力量的,更是精神的交锋中。决斗的起因,大都出于个人的隐私被触动或侵犯。
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端地——波士顿,是现代隐私权概念的原产地。1890年的一个夏夜,身为参议员女儿的华伦夫人,在家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社交宴会。次日早上,当她从甜蜜满足的酣睡中醒来,却在波士顿当地的《星期六晚报》上看到她在宴会上一些让人尴尬的细节。愤怒者的行动是历史性的,她的丈夫,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波士顿报业巨子山缪·华伦与自己的同学,日后成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刘易斯?布兰迪共同撰写了《隐私权》一文。并发表在1890年12月出刊的《哈佛法学评论》上,这是隐私权概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首次出现。
“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假如想想你自己的曾祖父母,例如我的曾祖父母,他们住在小村庄里,他们根本没有隐私可言,所有人都知道每个人的每件事,当然,隐私是和大城市相关联的,确切的说是和匿名相关,不是我们有隐私,而是没有人知道我们,因此我们的隐私就得到了保护。我们就像是树林里的叶子。”
——卢恰诺·弗洛里迪(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 教授)
如果说伴随着工业化的都市化进程,密集生存的陌生人世界,是现代隐私意识的社会土壤,那么具体的商业利益动机,则是侵犯隐私的社会元凶。1902年的纽约,一家面粉厂的主人总是瞪大着眼睛,在人群里捕捉着青春与美丽,未经个人同意,他将一位美丽少妇的肖像印在了面粉厂的宣传广告上,在邻居的挖苦讽刺中,大病一场的少妇,将侵犯者告上了纽约的州法院。由此,隐私权作为法律明确保护的权利,第一次写入人类的法律之中。
“我将辞去总统一职,明天中午开始生效。副总统福特,将在这个办公室就任下一任总统”。1974年名扬天下的“水门事件”之所以成为美国和欧洲舆论中的持续热点,导致这一事件的主角成为美国第一个辞职下台的总统,根本原因在于,尼克松严重侵犯了社会的隐私权意识。尼克松的行为,让整个美国感到恐慌,连地位相近的政治对手都难以幸免,何谈普通公民的隐私安全呢。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相继衍生出庞大的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体系。美国仅在联邦立法中,涉及个人隐私的法律将近四十部,被认为是隐私权立法最发达的国家。在今天美国的某些州,擅自搬运、打开或翻捡居民整理好扔在自家门口的垃圾袋,有可能面临法律起诉,因为在抛弃的垃圾中,可能会带有包含个人隐私的信用卡收据、购物账单、透漏你健康状况的药品包装。
【分节】
美国匹兹堡市的波林夫妇,人到中年,终于获得了心满意足的住处。地处郊外富兰克林公园,风景宜人,清静祥和。好日子刚刚过去两年,身边的风景如常,心中的风景却不再,谷歌几乎无所不在的眼睛,发现了他们。繁茂树木遮掩下的房屋,还有他们的游泳池,被送上网络,他们为寻求私密而精心选择的居所出现在天下人的视野之中。
2012年轰动台湾地区的新闻,发生在花莲市一栋二层的住宅,一位女子裸体在她的居室中活动,不小心来到窗户边,正在马路上作业的谷歌街景车,却将这一瞬清晰而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的视线里。视线难及的高处曾经是秘密的保护者,但荷兰海牙的一男一女却是不幸的,他们分别躺在自己住宅的最高处,在屋顶上晒日光浴,周围所有的视线,都不可能窥探他们的从容与安详,但是“谷歌地球”的取景卫星如同鸟儿一样,从上空飞过,将他们的裸体直播全球,于是这相隔好几条街道的一男一女,很难再安心享受那份惬意了。
“技术能给予我们隐私,同时技术也能剥夺隐私,我认为隐私是个人自尊。我不认为人们能够自由生活,当他们知道自己随时被监视的时候。”
——辛迪·柯恩(美国电子前沿基金会 法律主管)
在屋里就是安全的吗?关起门窗就是安全的吗?曾经翻墙越屋的窥探,在今天是那么容易。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学习音乐的一年级学生泰勒?克莱曼小提琴演奏出类拔萃,是校乐队的重要成员,如同许多有特别才智的青少年一样,他性格敏感而腼腆。但就是他在世界上车流量最繁忙的华盛顿大桥上一跃而下,成为轰动美国的一出新闻事件的主角。原因是克莱曼的一位同学将一个不足十美元的摄像头,装在了他的寝室,将他与另一位同性同学的亲密约会,向屋墙外面的世界实时播放。
人类在过去岁月建构的所有私密空间,都不再是那么私密了,我们习惯上熟悉的,所有的物理屏障,都不能遮挡外部的视线了。过去的篱笆、院墙,越来越精致的门窗、越来越精密的编织物、越来越醒目辉煌的私人领地,都不再是秘密的护卫,不再是心理安全的依托。过去锁在保险柜里,锁在自家的抽屉,留在自己的影集中,写在特别的笔记上,不愿为人所知的东西,现在几乎都是数据,都是光缆尽头的矿藏。
“互联网给你一种身处泡沫的感觉,虽然没有人注视着你,但事实是,很多人都能看到你,你的互动往往处于非常公开的空间里,并且他们是可记录的。在你看来,你觉得自己在家里,在一个房间里,没有其他人看着你,没有其他人关心,但事情可以被传递。”
—&
相关文章:
开学典礼观后感09-23
观甲午甲午有感09-23
甲午甲午观后感09-23
观互联网时代有感09-23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第十集·眺望09-23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第六集·迁徙09-23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第四集·再构09-23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第三集·能量09-23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第二集·浪潮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