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风声影评

时间:2014-08-12 14:36:00 5A范文网 浏览: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风声影评(一)

  看完电影首先让笔者想起了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位著名的推理小说家,她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一直是现代许多悬疑推理小说的范本之一。有人将《风声》定位为谍战片,这一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因为大凡如007为代表的谍战片中,主人公是身份明了的,而此片更多的是一个猜谜的过程,正如北京地铁里放映的宣传片上所说“谁是老鬼”?所以说这是一场智力的游戏,只不过嫁接在那个非常的时期中,于是便穿上了谍战的睡衣,让未见此片的人平添了一份其它的想象。当然,关于归为哪一类型的问题其实不足为虑,只要影片好看,管他是什么类型呢?

  写到这里先要挑明一件事,为了能够令观众奔赴影院,所以此篇微评尽量的将不涉及到最后的谜题,但却不可避免地要对影片的过程进行一定的讲述,换句话说,此篇微评有很大的剧透成份,所以读者读到这里还可以做出选择,是休还是继续,与笔者便无任何关系了!

  影片开始于一场暗杀事件,这是全剧的背景,折射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混乱,也为全剧奠定了基调,阴暗的,也是绝决的。这场暗杀戏是相当值得考究的,其原因是影片的节奏。一般很商业的剧情片的开篇都是全剧的预演,所以从这段暗杀戏中也可以看出《风声》是一部极其标准的商业片。

  汪伪特务在奉劝某民主人士投日,而这个时候,服务员端来了一盘菜,盛菜的器皿显得十分的厚重,镜头肆无忌惮地随着器皿在动,相信但凡有些观影经验的人都会想到,器皿中绝不仅只是一盘上等美味,也许还有一种夺命的家伙。果不其然,虽然有人做了检查,但器皿中的还是发挥了它的功效。

  说实在的,这个桥段十分普通,远不如教父那段暗杀来得经典与勇气,但导演还是利用节奏与气氛将个情节渲染得令人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看到这里,笔者开始对全剧有了些许的期待,虽然没有什么创新,但风格却是笔者所喜欢的,至少不拖泥带水,不墨叽。

  接下来便是对剧情背景的一个交代,人物开始粉墨登场。武田以及王处长这两个重要人物先行出现。不得不说,武田这个人物是全剧的灵魂,虽然他是一个日本军人,但在他的身上,观众们可以看到一种纠结。从剧作的角度来说,武田本来就是一个谜,他要被遣送回日本,那么就提出了一个疑问,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被遣送?这个问题构成了影片暗藏的一条副线,而这条副线将整个事件化为一场闹剧,也化为了一场灾难。

  王处长是汪伪政府中的特务,他是影片中最大的主角,也是一个最恶毒阴险的家伙。他很聪明,很快地便找到了暗杀集团的线索,而相信观众对他印象最深的绝不是他的聪明,而是阴狠。在他的协助下,武田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开始设下圈套,准备引出潜伏在汪伪政府中的老鬼以及老两个人。

  当信号传输出去,一段极具工业化(好莱坞式)的镜头过后,五个被怀疑的对象立即浮出了水面。按照桥段来说,对这五个人的介绍也值得记述一下。接到电报的是顾晓梦,一位普通的收发专员,然后交给破译组的组长李宁玉,接着军机处处长金生火,剿匪大队长吴志国以及司令侍从官白小年。镜头的移动方式是以电报为线索的,随着电报的移动,每一个人物开始落入到镜头之内,然后出镜,最后又以电报终结。整个段落十分地干炼,根本没有多余的讲述,但却包含了诸多元素,每一个人的性格以及某些值得后来查案时推敲的细节,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其一是李宁玉的心不在蔫,其二是吴志国不经意间的偷窥,第三点则是白小年的暧昧的状态。

  五个被怀疑的对象确立以后,影片进入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时间。无论是《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是《尼罗河惨案》都有一个封闭的空间,东方快车或油轮,人物是不能与外界沟通的,而此片中这个封闭的空间便是一座庄园之内。影片借五个人入庄的情节对庄园的气氛做了一定的铺垫,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不但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更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地方,颇有一些哥特氏的风格,在这里不仅仅要追寻出谁是老鬼这个主要问题,而且还会发生一些与生死有关的事情,联想到王处长在审问犯人时的作派,这种担心或说期待对于观众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封闭的空间这个概念有必要多说两句,在阿加莎的作品中,波罗探长要做的事情是试图重现案件发生的过程,而案件本身同样发生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所以整个推理过程是极具现实性的。而此片不同,老鬼在这五个接触过电报的人之中,根本无所谓案件本身,而是希望老鬼能够真正地站出来,于是便有了非现实性,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显然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信看过古龙《边城浪子》的人都会知道,多少年前的惨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恩怨情仇要在万马堂得以解决。而此片中的封闭庄园显然不是为了重现传递消息的整个过程,而是为了解决五个人心中的怨念。

  在影片的宣传中提到了“心理悬疑”这四个字,笔者是比较同意的。当五个人进入庄园之后与外界隔绝,而武田的圈套也被告之,于是五个人中的“老鬼”就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要竭力地保全自己,二是将那个圈套传到庄园之外去,而武田与王处长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查出谁是老鬼。于是,庄园中便有了三股势力,一是审判方,二是反抗者,三则是旁观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旁观者与反抗者是同盟的,他们同样是受审的一方。虽然观众在受审者中无法知道谁是老鬼,但关于审判与受审的对立还是相当明显的,矛盾便立即摆在了面前,整个过程也便从单纯的查案到斗智斗勇。

  按照所有电影以及戏剧的理论,本片中最大的看点便是七个人之间的关系变化以及每一个人的怨念解决。作为受审的一方,五个被怀疑的对象首先很自然地便达成了同盟关系,用以抵抗来自于王处长以及武田的审问。但这种同盟的关系却根本经不住考验,于是在第一次问讯的时候,同盟便宣告破裂了,于是便有了相互间的对峙。影片在同盟这个问题上所着的笔墨极少,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五个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根本不可能达成同盟,所以所谓的同盟无非是一种虚张声势的做作而已,在这一点上的处理是相当正确的。但同盟之时,影片却暗伏了一条线索,即老与老鬼的接头,这段接头是后来的反抗的基础。

  问讯是影片中确立关系的一段,问讯之后,同盟关系彻底破裂,不但如此,五个人中分出了两组对立,白小年与金生火相互瞧不起,顾晓梦揭发吴志国,而李宁玉则与世无争。关于这些关系的确立,笔者虽然认可其成立的可能性,但却认为这种关系过于明显,很有斧凿的痕迹。

  白小年卖肉上位,金生火花钱买官,两者之间其实出身是类似的,但正是由于这种类似,所以两个人也正好相互瞧不起,甚至是嫉忌,在生死之际,相互指责对方是极有可能的,由于笔迹的原因,白小年最先身死,由于类似的出身不好,金生火便有了同命相怜的感觉,于是陷入了一种绝望之中,在错意了武田与王处长的意思之后,此人自爆了脑袋。在整个剧情中,两个人的动机选择变化都是相当顺当的,合情合理。但这里便出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将悬疑进行到底。同样是按照所有电影以及戏剧的理论,这种先死的角色绝不会是最后的谜底,否则便无咒可念了。而且两个人的身死与其它受审者并没有产生必要的联系,这样一来便多少有些随机性了,而随机性和推理悬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而且白小年这个角色是绝不可能是老或者老鬼的,虽然他的确起到了节奏上的缓冲作用,但相信编剧还没有这种胆量将一个地下党写得很娘。想想《白玉老虎》中西施,那种悲情与震撼也只能出在武侠小说之中。

  李宁玉是一个走单帮的角色,她与世无争的原因是由于心中惦念着一个艺人。由于满脑子是对爱人的担心,所以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五位受审者中,她是最特立独行的。武田用他特有的方式验证了李宁玉的身份。这种方式影片中并没有全力表现,但暧昧却又毫无人性的基调还是传达了出来。在李宁玉身上,导演赋与了聪慧,善良,隐忍,与世无争以及忠贞的传统女性形象,所以当武田单独面对她的时候,一个日本军人的另一面便体显了出来。

  在这个封闭的空间中,最具有戏剧冲突的自然就是吴志国与顾晓梦这一对。两个人认了老乡之后,由于问讯的缘故便立即成为了对立面。一般来说,人处于绝境之中,类似于老乡这种概念是相当亲切的,于是他们之间的对立便显得有些突兀,另有两段两个人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单独交锋更让人疑窦从生,相信有许多观众已经猜测到了谜底。当真相被揭示出来的时候,所有的行为便有了合理的解释。(真相被揭示是否真的有必要?)这是一种反抗,所谓的斗智斗勇便全在两个人的戏份中了。

  说到这里,要继续说的问题便是笔者认为影片的最大败笔所在,那便是真相的解释。

  当白金二人身死,李宁玉还关在庄园之内,顾晓梦已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受着酷刑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被送出了庄园,相信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老与老鬼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影片最后竟然还有对谜底的揭示,令笔者感到万分的困惑,前面说过了,波罗探长的破案是重现作案的过程,而此片绝不是这样的,所以重现老与老鬼之间的计策显然有些对观影者的误解,似乎观影者的智商不足以推断出影片的谜底似的。

  事实正好相反,影片已经用多种方式来对谜底进行佐证,包括王小丫去掉答案的方式,包括只闻其声的强奸以及搏斗戏,还包括顾晓梦最后的坦白等等。所以,影片的结尾是完全多余的,到武田倒在雨中的码头便可以结束了。

  对于一部观众已经在导演的引导下完全洞晓谜底的影片其实很难再称得上是悬疑电影,更与克里斯蒂的推理过程相去甚远,所以把此片归为悬疑推理类型片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当影片结束的时候,李宁玉手中拿着顾晓梦通过摩斯密码

相关文章:

遗落战境影评08-13

神探亨特张影评08-13

我在伊朗长大影评08-13

西雅图夜未眠影评08-13

超时空接触影评08-13

纽约黑帮影评08-13

大块头有大智慧影评08-13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08-13

当你熟睡影评08-13

意外影评08-13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