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影评

时间:2014-08-07 16:54:00 5A范文网 浏览: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三峡好人影评(一)

  影片《三峡好人》是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导演的一部纪实性的电影,本片坚持了他关注小人物的一贯路线。影片以韩三明和沈红两条情感线贯穿影片始终,分烟、酒、糖、茶四个段落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三峡库区在寻找爱人之路上的所见所闻,通过男女主人公寻找爱人的过程,展现了生活在三峡库区社会边缘人物的众生相。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向观众展现了潜藏在社会表像下的社会弊病。影片叙事看似章法凌乱却是有条不紊,细节方面的运用则是本片的一大亮点,给人印象深刻。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一个细节是影片一开始的长达三分多钟的长镜头。此处长镜头的运用如同一副翻卷开的画轴,将其中的内容一点一点呈现出来。影片一开始显现出之前声画串前,伴随着轮船声长鸣,江水滔滔,嘈杂声响,船上的人群打牌抽烟、看手机、看手相、聊天、扳手劲的场景被展现出来,俨然一副众生相。船外风景秀丽的三峡风光,对船内是人来说只是装饰,他们或娱乐,或在思考,与他们似乎相隔甚远。空气中弥漫的是噪杂的声音和浓浓的烟雾,即使船外的风景再漂亮也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一根又一根的燃烟似乎永远不能驱赶人们心底的压抑,这一段很好的将劳动人民麻木的心理和艰辛的生活以及空虚的精神世界刻画出来了。

  影片中,导演在很多细节运用隐喻蒙太奇使得导演的意图在被隐蔽的同时得到了升华。韩三明和其他人一起谈论人民币时,反面的背景由黄河壶口瀑布变成隐喻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于韩三明来说寄托的则是对家乡的思念与独在异乡寻找爱人的艰辛。片中小男孩在韩三明身边唱《老鼠爱大米》的歌时,镜头转向正在吃面的韩三明,他满含深情的听着小男孩的歌,看着他离开,此处则是对韩三明和麻幺妹感情的隐喻,像老鼠爱着大米一样,感情浓厚,时长却永不会改变。而当小男孩出现在沈红的船上时,《两只蝴蝶》响起,特写镜头呈现的是沈红失落和无奈的表情,此处导演意在表达沈红和郭斌爱情的悲剧性的隐喻,像两只蝴蝶一样彼此追逐,最后却各自飞走。结合整部影片小马哥这一角色的悲剧性,更是对这一缺少道义社会的一次深层的批判。小马哥的手机铃声《山海滩》,又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个在如此缺少道义的社会里苦苦寻找道义的“小人”,最终只能像浮萍一样被海浪打翻。《山海滩》则是对小马哥注定悲剧收场的暗指,更加剧了其悲剧性。

  影片在叙事上被明显的分成四部分,借以烟、酒、糖、茶四种实物予以划分,然而作为影片中的物体细节,它们却有深深的含义。烟酒糖茶,这四种计划经济时代标志产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这部影片中被导演赋予了更深的韵意。烟,一种交际的工具,更是做为韩三明这个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人的一种暗指。对韩三明来说更多的是在人生地不熟的三峡库区与人相处的一种工具,无论是何老板,小马哥还是工友。酒,一种与人礼上往来的工具,更多的蕴含了韩三明对麻幺妹的深深的感情,越陈越香的感情。糖,在韩三明决定要带麻幺妹走时,两人分糖的场景不禁让观众落泪,虽然相隔十六年,俩人的感情依旧如此糖一般甜蜜。茶,则是对沈红爱情悲剧的隐喻。茶对与沈红越喝越淡,像沈红和郭斌的爱情越来越淡,最终不会走到一起。

  超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也是片中值得观众注意的细节。连接韩三明和沈红两个段落的飞碟,飞过时都会被两人或者更多的人注意。然而,现在看来又有多少人注意过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此处是对当权者的一种讽刺。蕴含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华”字碑,对三峡工程大移民的一种纪念,如今却变成了烂尾楼,立在三峡库区最显眼的地方,一群儿童高高兴兴的奔向石碑,孰不知自己的命运早就被改变,而当石碑升空的时候则是对女主人公下定决心的一种暗指。韩三明临走时看到一个走钢丝的人,此处的超现实手法则是对韩三明一伙人道路危险的暗指,然而面对危险为了生活不得不坚持走下去。

  影片《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其成就不言而喻。纪实与美学的完美融合更成就了它的经典。贾樟柯,这个独具特色的导演,带给了电影太多的惊喜,也观众带来了太多的感动。


  三峡好人影评(二)

  总结一些有关三峡的电影,有《巫山云雨》,《巴山夜雨》,现在又有了《三峡好人》,这些都是反映民生和时事的电影。由于号称世界第一大坝的建设导致库区原居民不得不搬离家乡,有些人不得不到遥远的长江口的崇明岛上,有些去了辽宁,有些去了浙江,还有些去了广东。这使得这个安土重迁的民族很不适应,在他们的心里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因为他们的脚下没有根。他们扎根的地方正被奔流的江水淹没,大口大口的吞咽,那里像是从来都没有人住过一样。

  贾樟柯在这个背景之下拍摄了本片,不过他的侧重点是外地人的寻找,而不是当地人的失落感。本片中两条线连接,两个主人公各自寻找着自己家乡的人或者本来应该属于自己家乡的人。当地人没有了家的感觉,而有家的人却来寻找不要家的人。人物与人物之间存在微弱的联系,一是两者都是山西人,二是男人打工的头是女人寻找的丈夫,但是两人并不认识。

  电影的元素依然是贾樟柯一贯的风格,流行歌曲,电视新闻,弱势群体,破落的地区。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很清楚了,虽然贾樟柯已经走出山西,走出世界,但是他所关注的对象主要还是山西人。只不过《世界》是把背景设在大都市的北京,《三峡好人》则安排在人心惶惶的三峡地区。只不过他不再只把人物囿于山西,以山西人,山西环境刻画人物心理和人物命运,只不过他已经一步步安排,从《任逍遥》以后他镜头下的山西人必定走出山西,他关注的是山西人在中国这个大地理范围内能不能逍遥。

  只是在本片中没有给出逍遥自在的答案,却透着一股潇洒之气。男主角韩三明对前妻说,我会带你回去的,等着我。女主角说,我们离婚吧。这样的坚定的,充满信心的口气,在贾樟柯以前的作品中是见不到的,以前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犹疑不决,不知所措,有一招没一招的活着。

  本片只是利用了三峡建设过程中当地人的心理变化跟主角人物有相通之初,并且把人物放在三峡大坝边才有了很强的时代感。韩三明带着在三峡认识的朋友一起回山西挖煤这样的结局显然也是结合了那几年矿难频发的时事。

  这样的潇洒就让人感觉有一点“悲壮”,这些农民工就像三峡地区的人们一样过着“流浪”的生活,因为到哪里他们都没有家的感觉,而且有可能就是有去无回。某报说去年韩三明在某国得最佳男主角时还在家乡挖煤,现实跟电影结合丢失了潇洒感,突出了“悲壮”感。题外话,我跟朋友今年一起重温本片时,朋友好奇,给影片中韩三明的手机号发短信,对方回信说,“谢谢”。但没有说自己是谁。


  三峡好人影评(三)

  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讲述的是三峡地区移民搬迁大背景下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以山西煤矿工人韩三明前往三峡库区寻找自己的妻子和护士沈红前往三峡库区寻找与自己多年不联系的丈夫为主线,以冷静沉稳的风格从两个向度展开了对社会人生的批判:一是借助于对三峡库区人民生活状况的描写,揭示出当今社会上层与底层之间存在的经济差距和情感隔膜,表现了现代底层人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中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坚韧的抗争;二是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被物质所奴役而丧失了自由,在复杂的社会境遇中迷失了自己,人们在精神家园的追寻——尤其是美满爱情的追寻过程中陷入困境,追寻的道路艰难漫长,结果难以预测?

  一、家园的失落与生存之路的艰难追寻

  《三峡好人》影片的英文名字StillLife本身就是“静物”的意思,“静物”隐喻着三峡地区人们物质的匮乏、生活节奏的迟缓。在影片中,三峡地区屋里陈设的物品得到了突出的表现,人物就在简陋的环境中生存,生活节奏也几乎停滞。沈红在县城的大桥上走着,其身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边响着的《两只蝴蝶》流行歌曲,使人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气息,然而这个镜头很快被连绵的群山和工人们正在拆除的残破的楼房所代替,底层的人每天就在和瓦砾打交道,在阴暗潮湿的简单古旧的房屋里平静度日。在这里,那些整天光着臂膀轮着铁锹铁锤的“老鬼”们好像和整个现代文明断裂了,他们在以自己的强悍的身体与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进行抗争,但他们的精神只能在《酒干倘卖无》这首80年代走红的歌曲中得到亢奋和宣泄,他们的处境和现代都市的富丽繁华形成起强烈的反差。

  在漂泊中追寻,可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现代底层人们无法躲避的宿命,《三峡好人》就表现出异常鲜明“追寻”意识。随着三峡水位的不断升高,本身就生活艰难的三峡居民面临着自谋出路的选择。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三峡水位线可以看作时代潮流的一种隐喻,历史已经走向了快车道,社会的潮水是那样的澎湃,个体只能在潮水中被动得随着水流,人自身安守家园的保持生活现状是不可能了,面对着旧的正在消失新的尚未完全建立的时代,三峡人被命运的潮流驱使着前行,经历着丧失家园重新寻找生存之路的煎熬。中国正经历着一场飞速的变革,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人的物质欲望的极度膨胀,日

  益沦为物质

相关文章:

未知死亡影评08-08

小岛惊魂影评08-08

潘神的迷宫影评08-08

被解救的姜戈影评08-08

战争之王影评08-08

风雨哈佛路影评08-08

萤火虫之墓影评08-08

绣花鞋影评08-08

12猴子影评08-08

狙击电话亭影评08-08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