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影评(一)
一直认为,香港影坛最大的幸运之一就是拥有许鞍华这样的导演,如果缺少了许鞍华,香港电影将是残缺的,即使她仍拥有王家卫、徐克和吴宇森——因为许鞍华是香港电影的底色。从《客途秋恨》到《女人四十》、《千言万语》,到《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再到如今的《桃姐》,许鞍华的镜头一直对准香港最普通的民众,成为注重传奇色彩绚烂的香港银幕上最暖最本真的色调。看许鞍华的电影,一方面总是折服于她的从容和细腻,另一方面又总能深深地感受到她作品当中厚重的人文关怀和凝重的社会历史感。
《桃姐》是一部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电影,本片的英文名“ASimpleLife”可谓影片的最佳注脚——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刻意赚取眼泪的煽情,没有华奢的矫揉造作,所有的一切都如同发生在每个平凡香港人身边的生活。
故事中的女佣桃姐为少爷Roger的家族工作了整整六十年,伺候过老少五代人,如今年逾古稀还患有中风,于是Roger把她送去了老人院。这本应使得他们关系渐渐疏远,但没想到却成为了彼此间关系的真正开始——因为它迫使Roger重新审视自己与桃姐之间近于母子的感情。
这世上有太多的东西要到快要失去时才会让人发现它的价值,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或几个“桃姐”——她/他可能是你的父母,可能是你生活中的另一半,也可能是你的朋友。他们的所在对我们而言是如此的理所当然,以至于会让我们慢慢忽视他们。
桃姐对于Roger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女佣,她更像他的母亲,关切他,牵挂他——她是那个深爱他的人。于是当桃姐搬入老人院以后,Roger会如此失落,因为他失去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照顾他衣食起居的人,而是空掉了心的某个角落。
桃姐可说是香港底层的小人物,但她的那份忠诚、善良和自尊令人动容。当她中风后,她主动要求住到老人院,虽然她对那个家有太多的不舍得,只因不想让东家太为她操心,她甚至于一开始非要坚持自己来承担老人院的费用;她一再叮嘱Roger没必要经常探望她,虽然她是如此的牵挂他,只因不想耽误他的工作;而当Roger在老人院里主动承认自己是她的干儿子时,虽然她表面上强作镇定,但我们仍然能看到她眼中闪现的泪花,感受到她内心的震动。这种小人物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正是支撑起我们这个社会的最伟大的力量,于是当我们看到Roger挽着桃姐走在街头时,我们会有一种由衷的欣慰,甚至为其落下泪来。
影片中的老人院像一面照亮人生百态和社会侧面的镜子,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比如那位因生活窘迫,为了医疗设施不得不住在老人院的女人;比如那位因为母亲重男轻女而与住在老人院的母亲不断争执的女人;再比如那位热爱生活、极度活跃,但又喜欢嫖的黎叔。
人,如此卑微又如此高贵,如此脆弱又如此坚强;生活,如此艰辛又拥有如此的幸福,再次感谢许鞍华为我们呈现生活中这并不完美的一切!
桃姐影评(二)
基本上《桃姐》是一部看了都说好的电影,零差评或许稍显夸张,但口碑极佳肯定是不争的事实。深刻者看到人情冷暖,港人百态;娱乐者看到很多明星脸,幽默搞笑一样不缺。悲观者见怜,乐观者开怀,散文诗般的剧情,不闷不骚,亦无刻意煽情,实属年度好片。
自然,许鞍华在《桃姐》里是寄托了私情的。尽管改编自真人真事,可到了电影里,再真实的事都幻化成导演意图,以或高调或暗涌的方式呈现。料想同样终身未婚年逾花甲的许鞍华,在听到桃姐的故事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无儿无女,何以为老?进而推及,人老之后,该何以为度?
所以在看《桃姐》时,始终有个问题萦绕着我---到底桃姐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她一手带大的罗杰少爷,真待她亲如生母?她帮佣了一辈子的这家人,是真把她当亲人了吗?纵然她病了,罗杰送她去医院;她要去老人院,罗杰出钱安顿她;怕她孤单,时不时抽空去看她;春节过年还把猫带去给她做伴;每次去看她,都带她下馆子;两人并肩散步,说说笑笑…总之看起来非常主仆情深,亲如一家。
可是事情的另一面却同样醒目:她那么老,伺候他吃饭,他当她空气一般只顾自己闷头吃喝,坐沙发吃水果看电视,她就默默收拾碗筷,自己躲厨房里吃剩菜。明明全家都移民了,几个房间都空着,却还是让她住在阳台小屋,里面塞得满满当当,根本无法转身。她突然中风病倒,他就按她要求送去老人院。春节过年全家都去外国团圆了,留她独自待在老人院。他母亲见了桃姐也是极尽客气礼貌之能事,带各种礼物给她,不像馈赠,倒像施舍。临到头,他明知桃姐时日无多,还是冷静得对医生说,“我要出差一礼拜,如果这当中她过世,就让她先进太平间,等我回来办手续。”语气平稳,好似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
这让我看得很纠结,也很痛苦。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桃姐究竟在罗杰心中算何位置?他对外说是自己干妈,心里分明是有分寸的。哪怕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她把他一手带大。佣人,终究是个佣人。这一点,桃姐心里更是清如明镜。也因此,当他送她去医院,她就说我干不动了,我要辞职,你把我送去老人院,钱我自己出。在老人院里盼着他来,像是盼自己的亲儿。真来了,她又不断抱歉,说浪费他时间,叫他别来。最明显的是,他母亲来看她,带礼物给她,她那种谦卑感谢,发自肺腑。最后让她拍全家福,她更是千恩万谢,受宠若惊。
主仆之情,一主一仆,全在这丝丝入扣的分寸感中。好像什么都没发生,看的人却真真切切,感同身受。这也是我喜欢《桃姐》的原因,在极简的表象下隐藏着极复杂的人情。就如英文片名《ASimpleLife》所指,桃姐的人生确实非常简单,可同时又岂止如看起来的那般简单?一切似是而非,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除了主仆俩外,其余配角也各自精彩。老人院里众生相,道尽世态炎凉。不管是春节加班的蔡姑娘,还是偏爱儿子被女儿指责的阿婆,抑或到处借钱打炮的坚叔…没有刻意展现任何丑态老态失态,镜头中传递出的孤独与悲悯,丝毫不减。
桃姐从中风到好转再到离世,前半程娓娓道来,后半段急转直下。这份节奏感,亦如人生,总是开头缓慢,结尾快。从这个意义而言,倒是苍生平等,无论富贵。难得的是,这一路的铺陈,始终从容淡定,尽在掌控。到葬礼,便得某种圆满。没有死的过程,更不展现悲伤。所有的情绪都压着,就像桃姐一世的命运---再亲昵,终是仆。认命,是她终身恪守的本分。
不用说叶德娴的好,这份好在桃姐身上显现的是妥帖自然,好像她就是这么一个随时都可能消失的平常老妇。表演的至高境界是融入角色,我在叶德娴身上便看到了这份融入。不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刘德华的收敛,原本这么一个大众偶像是不适合演罗杰的,容易让人出戏。但最后竟能忘了他是刘德华,同时又不时被他的一些小包袱逗笑,不容易。
说到包袱,这片子的幽默搞笑,也是一大看点。无论是徐克、洪金宝、刘德华三人联手哄骗于冬;还是刘德华被误认为空调工、出租车司机;黄秋生的潮人扮相;抑或刘伟强、关锦鹏、宁浩等众导演集体客串,统统笑料百出。就连一向低调的许鞍华,也忍不住在自己片中客串了一把。
我不能说《桃姐》是许鞍华最好的作品,拍过《客途秋恨》、《千言万语》的她,在电影的表达上,始终有自己的坚持。这一回,我想她更多是把情绪放在了人物背后。有时候不需要跌宕起伏,人生的惊涛骇浪,照样叹为观止。桃姐就是这么一个人,所以《桃姐》就是这么一部片。
桃姐影评(三)
横扫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各大主要奖项,代表香港地区出战奥斯卡颁奖礼角逐最佳外语片奖,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提名,香港导演许鞍华的作品《桃姐》可谓香港电影在今年给影迷们带来的一个惊喜。很多人看完此片都觉得故事感人至深,真情动人,本人也不否认这一点,在观影过程中确实有许多场面非常感人。但是本人认为,总体而言,本片的文艺气息偏重,在注重戏剧冲突、人物矛盾和情节起伏发展的商业电影里并不显得优秀,但是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自然感人。
本片的首要人物自然是桃姐,电影开头以字幕的方式方式交待了钟春桃,即桃姐的身份和故事的前史:桃姐已经在梁家做了60多年的女佣,照顾了梁家三代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桃姐的人物形象就是一个非常尽心尽责的女佣,把主家的人已经看做亲人对待,把罗杰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关心,自己却坚持在女佣人这样的角色上,并不要求主家给予自己太多利益、关爱和地位。接下来的主要人物就是罗杰了,罗杰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一个非常好的少爷,把桃姐认作干妈,而且一直非常好地照顾桃姐,直到她安然离开人世,这样把主要人物关系说出来后,突然发现其实这部片的首要人物并没有足够多的内心需求,故事也没有设置足够的障碍去对抗人物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矛盾冲突就弱下来了。唯一可以算得上冲突的也许只有桃姐不愿意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和罗杰要求对她的给予之间的冲突,因此整部片故事节奏比较缓慢,内容也比较平淡,很难找到高潮点。
根据类型电影要求,生活的矛盾零散而孤立,戏剧冲突应该注重因果关系和递进关系。所谓因果关系是每一次冲突都源于上一次冲突,所
相关文章:
三峡好人影评08-07
菊豆影评08-07
返老还童影评08-07
美丽心灵影评08-07
七磅影评08-07
观音山影评08-07
十月围城影评08-07
勇敢的心影评08-07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评08-07
记忆碎片影评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