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电影影评(一)
看完了一部意大利影片,是根据名著《呼啸山庄》而改编的同名影片。我非常希望恋爱中的男女都能够看一看这部名著。对于勃朗特姐妹的作品,我们中国人更熟悉的是《简爱》,但是,看了《呼啸山庄》之后,我觉得《简爱》戏味太重,小妇人气也更重。相貌平常的平民女人简爱,在一个有着庄园的男人罗切斯特面前,显得太自卑了;最后,在罗切斯特已经双目失明之后,她才觉得有了爱的机会。比起《简爱》来,《呼啸山庄》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婚恋现象:那就是女人在考虑婚嫁的时候,对财富和情爱的矛盾选择。
呼啸山庄中的小姐凯瑟琳,自然更熟悉那庄园里的富有豪华和那呼奴唤仆的享受;然而,在她还没有成年意识的时候,作为一个小女孩,她就爱上了父亲收养的吉普赛小伙希思克利夫。少女更多地处于本能的考虑本,也会更多地被情所牵引。希思克利夫身上那带有野性的男人气,那饱胀的雄性,和那奔放的个性,深深地痴迷着凯瑟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凯瑟琳渐渐感觉到,希思克利夫身上有许多让她不能满足的地方,最主要是他没有财富,再加上他由于缺少教养而显得粗鲁和野蛮,这些都让凯瑟琳在有外人在场的时候,感到难堪和掉价。
正在这个时候,凯瑟琳偶然闯进了邻近的画眉山庄。呼啸山庄的浪漫和纯情被屏蔽住了,犹豫再三,她还是选择了成为画眉山庄的一只画眉鸟。她的矛盾也由此从来没有消失过。她一方面认为她和希思克利夫是两个人也是一个人,没有了对方,都没有办法生存;另一方面,她又很理智地认为,画眉山庄的林敦先生能给予她一切的贵族体验。她对林敦的评价是:“他英俊、优雅、富有、彬彬有礼,他拥有女人想要拥有的一切”。然而,真正拥有了这一切的凯瑟琳,却并没有得到幸福。就像她丈夫的妹妹伊萨贝拉所说的那样:“她整天心不在焉,若有所思的”。
女人很难摆脱这个矛盾,情所指向的男人,是一种基于本能和天性的难以割舍的爱,让女人缠绵悱恻、欲罢不能;而让别人羡慕,拥有财富和地位,又是女人的虚荣心所要求的,也难以舍弃。很难说哪个更重要,不同的人侧重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年龄小、阅历浅,会更看重前者;而年龄大、理智强,则会看重后者。然而,不管怎么侧重,这两点女人都很需要,只能是吃饱了、穿好了、住好了,想着心爱的男人;已经拥有了喜欢的男人,又羡慕着别人的锦衣玉食和洋房小车。怎么样兼顾,对每一个女人来说,都是人生一道永恒的难题。
造成这个爱情的悲剧。而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
呼啸山庄电影影评(二)
英国人、抑或好莱坞对勃朗特姐妹的作品的热衷程度,完全不亚于我们对自家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的疯狂级数。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写了一本《简·爱》,后世就接连拍了电影、电视九个版本。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同年出了一部《呼啸山庄》,后世又分别于1939年、1954年、1970年、1985年、1992年、1998年、2003年、2004年、2009年、2011年整来十部影视作品。小妹妹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尼斯·格雷》可能没前两者那么家谕户晓,但三姐妹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始终不可动摇。
同一本小说,衍生出这么多部电影、电视剧,其质量想来也可能参差不齐。只是,再怎么改、再如何编,故事还是那段爱恨情仇。框架在这里,唯有编导布局不同罢了。就算每个版本吸引着各路神仙、卡司加盟,观众心目的最佳版本,大抵,还是一见钟情似的先入为主。更何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希斯克利夫”,原著还摆在那儿,任何人都得罪不起书迷的想象力。所以,无论你先遇着了哪一部电影、电视剧,那它就自然会是你心中的一个基准线,高低不同而已。然后,有能力、又不差精力的,还可以把各个版本挖出来批评一番,那么你就神了!
而自我有意识地看电影以来,邂逅到《呼啸山庄》的第一个版本就是2009年由ITV出品、汤姆·哈迪主演的这一部上下集迷你剧。
对于英国的电影、或者电视电影,首先可以放心的是其软件设施。配乐绝对会是恰到好处地烘托意境;画面百分之百地宛若油画般精致;而场景布置肯定是一丝不苟地符合年代需求与气质。至于其硬件装备,论表演,英伦帮上上下下的一票演员,哪一个不是戏精?就算是默默无闻的新生代,那一口标准的英式腔与贵族范,直接融化大众的心。再说剧本,只要其改编不离题九万八千里,抓住原著精髓,想必书迷也不会用那么多无聊的口水来吐槽。更何况导演选角恰当、删减适当、发挥稳当呢?因此,整部迷你剧集欣赏下来好得我完全没话说!
大凡名著改编成影视剧,多数批评者都爱从“原著精髓”这一点来评价。而“原著精髓”,我的理解可以看作为小说故事的主题核心。即是说,影视剧里的人物怎么言、如何行,都要服务于故事最终所需表达的主题。有人评价艾米莉·勃朗特的原著:“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氛。”单单就这样一个爱情与复仇的故事来看,2009年版《呼啸山庄》上下两集把故事起承转合同人物命运走向两者之间的互动已臻完美。女主角凯瑟琳纠缠在魔鬼似的爱与人间般的情之中,就算她嫁给了完美的男二号林顿、怀上了他的孩子,最后也是一场暴病遗憾终生。而英国出生的女演员夏洛特·莱李虽参演的电影、电视剧不多,却把凯瑟琳的各种性情与纠结演得代入感颇高。和她青梅竹马的男主角希斯克利夫从开始的自卑与收住的狠劲到上演的复仇大戏,再到最后的自我释放,痞雅的汤姆·哈迪一路演来是收放自如!最值得回味的是男女主角间的化学反应绝对火花四溅,难怪他们在现实中都是一对儿!而另一关键人物女管家埃伦·迪安则以傍观者的角度深入到男女主角每次的心灵碰撞中,为不冷静的情感带来冷静的思考。
其实,中文小说也好,外国名著也罢,男女之间的爱与恨都是那么回事。《神雕侠侣》中,金庸老先生笔下的女魔头李莫愁会于葬身烈火之时感叹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就算她如何疯魔都是缘自一个痴痴的“情”。那么,《呼啸山庄》里的希斯克利夫以第一主角的身份把那种“一世爱恨相随”的痴情演绎得颇为震撼人心。2009年版的《呼啸山庄》自然是个爱情悲剧,而在哀伤之余,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的未来却给人以希望的光芒。
呼啸山庄电影影评(三)
08年版的《呼啸山庄》,没有了黑白电影的那种阴郁与恐怖,多了几分柔美的爱恋。(www.5a.net)稍稍回忆一下,大二时在模拟法庭的教室里,老师为我们放映的黑白电影,我一直眉头紧锁,双唇紧闭,偶尔,眼睛被泪水模糊了视线。这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极其浓郁的作品,从爱恋,到复仇,最后是赎罪,气势磅礴,无论是社会形态的刻画,还是人性的剖析,都精准有力,复杂而现实。
西斯克利夫带着善良的天性降临人世,却遭遇了被抛弃与社会身份不被认同的人生困境。他与凯瑟琳的爱情,是在彼此人生观念相互认同的前提下的。然而后来,传统的社会观念影响了凯瑟琳的判断力。我一直不觉得,凯瑟琳是虚荣的,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渴望获得体面地婚姻是女性源于天性的选择。没有人会抛弃名声,抛弃稳定的家庭,而选择一个被社会歧视的奴仆,即使西斯克利夫已经被收养。但是,他们的爱情是不会妥协的,悲剧也就这样开始了。一个在社会的凌辱下长大的孤儿,西斯克利夫的一切扭曲行为都是合情合理的,他没有爱,没有责任,没有同情,只有复仇,特别是心底最深的爱恋背叛自己的时候。喜欢艾米丽·勃朗特那浓浓的,热烈的神秘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呼啸山庄》,含着一种豪迈,大气,与极度坚强的精神力量。不要考虑人性的复苏,不要考虑刻意的作品内涵,小说本身,就是作者情怀的释放。灵感来临了,于是需要社会背景,需要人物,故事,冲突,需要一种强烈的元素,表现作者的内心。于是,《呼啸山庄》诞生了。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都是人性使然。结尾,并不是人道主义的表现,那是传统的,社会道德范围内的定义。西斯克利夫的死,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了无牵挂,一种解脱,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一种或许在他看来,一切只是实现了他最终的信仰,心愿,是复仇的终点,是重燃的希望。
一个女人,写出这样一部作品,这就是我喜欢《呼啸山庄》的原因——一种强烈的内心的冲撞力,一种只有灵魂深处,才可以体味的可意会而非言传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