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音乐剧《红船往事》观后感
文/沈育晓
11月28日,由浙江传媒学院与嘉兴市委宣传部联合打造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音乐剧《红船往事》在嘉兴大剧院隆重上演。全剧从《走近红船》起至《红船启航》终,包含《书海寻觅》《红色恋人》《红色宣言》《我失骄杨》四幕,以毛润之与杨开慧作为音乐剧的核心人物,展现这对革命伴侣以及李大钊等一批革命先驱,在国步多艰之时点燃星星之火,以鲜血以青春,书写无悔人生的故事。歌颂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以及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与丰功伟绩。
音乐剧用追忆式叙事,从两位青年人聆听中共“一大卫士”王会悟讲述毛润之在北京大学当图书管理员开始。寒冷的冬日,屋内是一群北大学子,用理想做盾牌在那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寻找中国的出路,书架前的毛润之俯首读着莎士比亚读着范仲淹。他们的老师是守常先生(李大钊),第一位把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和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带到中国的革命前辈。在校园里润之结识了心意相通的开慧,未名湖走冰,一块怀表定情。新婚的当夜毛润之被军阀威胁,润之不做理会,由此对日后守常先生之死与革命的千难万险做了铺垫。中共一大会议在即,新婚燕尔依依惜别,润之远赴布满军阀眼线的上海参会。会议中途遇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撤到嘉兴南湖的画舫里继续会议,中国共产党终于诞生。第四幕以润之登黄鹤楼感慨大革命的失败与痛悼守常先生起,岸英与开慧即将与润之作别回到湖南。不料分别不久杨开慧就被押入监狱,被逼迫与毛润之结束夫妻关系,在痛苦与徘徊中开慧决心慨然赴死。岸英将党旗悬挂在母亲的相片上。最后润之与革命先辈们转移井冈山,从此红色的星星之火开始真正在中华大地上以燎原之势点燃新的革命。
相较于歌唱、舞蹈,音乐剧中的舞美、灯光和道具只是锦上之添花,却给我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象。序幕中,当学生与黑暗势力较量、反抗的时候,灯光把学生群体高大的影子映射在剧院两边的墙上,给予观众正义必胜的新年信念和热血澎湃的沉浸感。舞台中央的活动架时而成为北大图书馆,时而是润之与开会的新房,时而又是一大会议的密室,最后竟成了开慧被枪决的刑台,时空的变换流畅而赏心悦目。在革命题材的音乐剧中我很惊讶地看到《红船往事》将众多浪漫的现代元素融入舞台。比如这部剧将杨开慧塑造为一个乐观活泼、开朗主动的姑娘,把她的少女心事毫不掩饰地变成唱词诉尽衷肠。红色恋人未名湖走冰的场景,蓝色的月亮,白色的枝桠,两人在雪地里自由歌唱,理想和青春大抵就是这般情形了。一大会议前夕,长沙与上海的场景转换,由海上抵达上海滩。小烟贩子的叫卖声、华丽慵懒的歌舞唱段、在舞女与酒保间游走的黑衣人……表现华灯初上、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充满机遇又危机四伏。音乐剧还利用嘉兴大剧院舞台的纵深营造一层层不同的活动空间,充满现代感的活动架和人物肢体在红色的灯光下将革命理想渲染得格外浪漫、勇毅、决绝。
这可能是我听过的最好的革命故事,它的唱段时而激昂时而优美;时而恐怖时而哀伤,把主旋律的革命故事和现代人的浪漫情怀结合,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正义与黑暗反复较量令人揪心、动容,革命无畏、牺牲无悔,我想我看到了信仰,一种比枪炮更强大的力量。《红船往事》将成为嘉兴市的重要保留剧目。嘉兴首演后,该剧还将去杭州、上海、北京、井冈山、延安等地巡演。祝巡回演出顺利,红船精神代代相传。
- 《生死缉毒》观后感
- 《兵马俑》观后感
- 翻山涉水去上学观后感
相关文章:
电影《中国蓝盔》观后感12-06
名师名人学术讲座观后感12-05
名师名人学术讲座观后感12-05
《田埂上的梦》观后感12-05
《远去的牧歌》观后心得12-05
悲伤逆流成河电影观后感12-05
《远去的牧歌》观影感想12-05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12-05
《疯狂的熊孩子》观后感12-04
《草原兄弟》观后感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