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地瓜(1)
春节,爸爸、弟弟和我一起“偷”挖了一次地瓜。
一天下午,我们走在老家的乡间田梗上,一眼望去,这边是刚长出嫩嫩的黄色花牙儿,那边是碧绿碧绿的芥菜园,路边、田梗上更是有着叫不出名字,数也数不清的野花。不时还有几只华丽的蝴蝶在我们身边飞来飞去。
爸爸忽然看见路边有几垄地瓜,问我们有没有挖过地瓜,要不要亲自体验一下。我们一听,高兴地跳起来。爸爸帮我们放哨,我到路边找来了一截木棍,我用木棍橇松地瓜藤根部的土,弟弟也不甘落后,直接用两个小手扒开土,不一会,四个粉红粉红的大地瓜陆续被我们挖了出来,它们的样子看起来很好看,闻一闻还带了点泥土的清香。
那天晚上,我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烤地瓜一边听着爸爸讲地瓜由来。
地瓜,又叫“番薯”,顾名思义,它的祖家在中南美洲,公元1565年传入吕宋岛。据史料记载,明万历21年(公元1593年),旅居菲律宾的福建省长乐县侨胞陈振龙,冒着当时西班牙殖民当局不准将薯种带出境否则重处的危险,秘密将它带回福建,献给福州巡抚金学曾,先在漳州试种成功,后传遍各地。
原来普普通通的地瓜还有这样一段不平常的来历,我对其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地瓜是农民伯伯最喜欢的农作物之一,它全身都是宝。叶子可以作动物的饲料,地瓜还富含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成份,可以作成许多小朋友爱吃的美味食品。而且它的生命力极强,在恶劣的环境下也照样能长出又大又甜的地瓜来。
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地瓜的优良品质,刻苦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家乡的地瓜(2)
福建,这个美丽的地方,拥有湛蓝的天空,数不尽的青山,清澈的溪流,淳朴的人们。那,就是我的家乡!
细数家乡的美食,我最爱家乡的地瓜干。
每次回外公家,外公都会早早准备好他亲手制作的地瓜干,半透明的,咬一口,软软糯糯,很是香甜,让人忍不住再吃一根。
我就好奇地瓜干的做法,便问外公:“外公,地瓜干是怎么做的?”
外公忙不迭道:“做地瓜干的天气必须是晴朗的,所以先要看天气预报。”
“是不是要连着好几天都是好天气?”我着急道。
“嗯,天气好才能晾晒。因此要确保之后一个礼拜的天气是晴朗的;接着,要下地拔地瓜,轻柔地拔出一个完整的地瓜;之后,洗干净上面的泥垢,削皮,削干净,否则——”调皮的外公卖了个关子。
我灵光一闪,赶忙抢答:“会影响口感!”
“真棒!”外公满面笑容,“然后是切条再蒸,还是先蒸再切?”
“当然是切片再蒸!”我沾沾自喜道,“先蒸再切能熟吗?”
“不对,”外公摇摇头,“先切片蒸就会塌掉,夹不起来,不是完整的。应该是先蒸再切——特别大的地瓜稍微切一下,小地瓜就可以直接放进专用的木桶里蒸煮了。”
“原来如此,”我佯装嗅嗅鼻子,“地瓜香伴随着木香。”
外公慢条斯理地说:“再晾晒一晚,等第二天水分流失了些,再切成条晾晒两至三天便大功告成了。”
“原来做地瓜干还有这么多门道。”我吃了根地瓜干,刚咬下去嚼很有韧性,咬久了,地瓜干的软绵使整个口腔非常享受,咽下去,地瓜干的余香荡漾于咽喉中,回味无穷……
这令我不禁想起了永辉购的包地瓜干,看似晶莹剔透,刚咬下去,就觉得很硬,怎么嚼始终都是颗粒状,咽下去,那地瓜干的棱角与咽喉摩擦产生痛感,一点儿也不弹牙,更别说回味无穷了。
两者口感相差如此之大,我认为,之所以外公牌地瓜干可口是因那份爱,那份用心和阳光的味道;而永辉地瓜干是因完成任务、产量而机械化的生产和机器烘干,少了份人情味。
家乡的地瓜(3)
我的故乡在南安,我爱故乡的地瓜丸。
冬天到了,地里的地瓜吸收了半年的养分,慢慢地长大了。爷爷把它们一块块都翻出来,我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捡进竹筐里,再运回家去。奶奶挑两块开始给我做我最喜欢的地瓜丸子,这是一道很好吃的小吃。
首先拿两块地瓜削皮,放锅里蒸。等熟了后加些糯米粉下去一起搅碎,这是做皮料用的。
馅一般用花生加糖。炒花生要用小火不停地翻炒,这样炒出来的花生才会酥脆。把花生仁去皮碾碎,加些糖,这样馅就做成了。
我们现在开始包地瓜丸了。捏一块皮料,把它搓成圆,再用力一按,把一匙馅包起来,再轻轻地捏成柱状,这成了。
锅里放油,烧至微冒泡,放入地瓜丸,火力调至最小,炸到地瓜丸呈金黄色出锅,香糯可口的地瓜丸就可上桌了。
相关文章:
零食(热门17篇)07-20
《我的父亲》(集锦20篇)07-20
看花(集合20篇)07-20
《懂》(推荐16篇)07-20
你让我想起(优质10篇)07-20
书店(汇总15篇)07-20
致的青春(汇编16篇)07-20
母爱如(合集18篇)07-20
遵纪守法小公民(集合5篇)07-20
临夏(汇总9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