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点(甄选4篇)

时间:2024-06-09 14:48:24 桔子 浏览: 高中三年级 我要投稿

平衡点(1)

在地铁上,左边的人正盯着自己的手机,右边的乘客戴着他的耳机,有群人正在一起开黑打游戏,有的人则正在社交平台与自己的朋友嬉戏。不光只是地铁,我想这应该是如今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幅景象了吧。

毫无疑问,“碎片化”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那读书,你不再需要背负那些沉重的书本,只要打开手机里的一个小小的APP,便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又比如购物,我们似乎不再需要出门去挑选购买产品,打开淘宝,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想买的产品。甚至是看新闻的时候,往往那些最简单的标题便能把新闻大致所想阐述的内容给表达出来,节省了时间。的确,“碎片化”大大提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灵便性,你似乎可以随意安排改变日程。

但它真的没有弊端吗?

小时候,父母一直希望我养成一个习惯,那便是给自己制作日程表,把每一天每一周的计划全部列出,这样,我就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同时,养成不分心,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如此做法维持了很久,直到我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

它就好似一块吸铁石,无时无刻都在勾引我,一条推送便足以吸引住我所有的目光,一个小小的游戏就能让我“废寝忘食”我爱上了社交平台,总感觉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许多。只不过,我似乎忘记生活的真正意义。

我突然不爱出门,因为很多事似乎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我不再出去购物,毕竟外面有的淘宝全有,况且,淘宝的价格还便宜。我不再出门吃饭,因为外卖软件的存在,似乎我足不出户也能品尝到美食。我不再去球场运动,那些时间全被或是电脑或是手机里的游戏给替代。前文说的制作日程表?慢慢的,这个习惯也消失了。

更可怕的是,我还患上了“拖延症”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我可以延长至一个半小时。原因很简单,只要我一再社交平台看见朋友的回信,我就会马上放下笔头的工作,专注于聊天。导致的结果——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全部大打折扣。

这些电子产品貌似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的必需品,上瘾程度简直堪比毒品。何时何地都不会离手。这样“碎片化”的生活,还有乐趣吗?

我并不觉得”碎片化“是件坏事,人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碎片“安排出一个丰富又充满着乐趣的生活。依我看,这一切都归结与人们有些用力过猛,没有寻找摸索到平衡点。讨论它的利与弊完全没有意义,我想人们现在真正要了解的,应该是如何合理利用它。当你过重了,就会出现前文我所陈述的情况;但过轻了,你可能就会错过利用优势的机会。

总之,你我都做些改变吧,试着不要成为碎片化的枷锁,少用点手机,多出去走走,去好好了解、感受这个世界吧。

 

平衡点(2)

自古关于水与镜的文化如同飞絮一样繁多。“水”代表着随遇而安,“镜”则意味着坚守己志。许多人能处理好其中的一种,却不能在两者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若只是如水一样容易被外界事物所改变,便会像那些唯唯诺诺的官员,他们只懂得如何讨统治者的欢心来换取自己的一生衣食无忧。还有的人虽然有伟大的抱负,但顾及外界的力量而改变了自己的志向,最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也不见了,因为他们没有像镜子一样坚守真实的自己。

而只知道如镜子一样不知变通的人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西楚霸王自矜功伐,失势后只会仰天长啸:“天要亡我!”而自刎乌江。古往今来,有多少豪杰为他惋惜哀叹:若是当时忍辱负重返回江东,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如此不知变通,固执自守也只能让自己灭亡。

那么水与镜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呢?

“上善若水”是千年前古人总结得到的,传至千年,经久不衰,但人们忘了探究其中的深意。楚辞《渔父》以简洁的笔墨塑造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形象,那便是“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渔父。我认为在楚国黑暗的统治下,渔父能够不拘泥于外物,而以一种和平宁静,超然脱俗的心态面对生活,是值得世人学习的。他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学会适应,不加埋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之所以如此赞美魏征是因为他能够及时指正自己的不足,没有隐瞒。他没有随波逐流,没有像奸佞小人那样花言巧语。皇帝身边着实需要这样不改变本心而为国为民的贤臣。

司马迁能将两者相融而为后人所称赞。他分清是非黑白,在朋友蒙受冤屈时能直言不讳为朋友求情。这便体现出他如镜子一样刚直不阿,明辨是非的性格。但因此他遭受了酷刑,他在《报任安书》中曾写道:“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但经历消沉后他很快振作起来,加以变通,适应了当下的环境,因为他最初的志向是想让自己的文彩彰显于世。经历变故后仍能坚守己志,实在令人折服。

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遵从禅师的叮嘱——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点。

 

平衡点(3)

若只是如水一样容易被外界事物所改变,便会像那些唯唯诺诺的官员,他们只懂得如何讨统治者的欢心来换取自己的一生衣食无忧。还有的人虽然有伟大的抱负,但顾及外界的力量而改变了自己的志向,最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也不见了,因为他们没有像镜子一样坚守真实的自己。

而只知道如镜子一样不知变通的人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西楚霸王自矜功伐,失势后只会仰天长啸:“天要亡我!”而自刎乌江。古往今来,有多少豪杰为他惋惜哀叹:若是当时忍辱负重返回江东,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如此不知变通,固执自守也只能让自己灭亡。

那么水与镜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呢?

“上善若水”是千年前古人总结得到的,传至千年,经久不衰,但人们忘了探究其中的深意。楚辞《渔父》以简洁的笔墨塑造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形象,那便是“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渔父。我认为在楚国黑暗的统治下,渔父能够不拘泥于外物,而以一种和平宁静,超然脱俗的心态面对生活,是值得世人学习的。他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学会适应,不加埋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之所以如此赞美魏征是因为他能够及时指正自己的不足,没有隐瞒。他没有随波逐流,没有像奸佞小人那样花言巧语。皇帝身边着实需要这样不改变本心而为国为民的贤臣。

司马迁能将两者相融而为后人所称赞。他分清是非黑白,在朋友蒙受冤屈时能直言不讳为朋友求情。这便体现出他如镜子一样刚直不阿,明辨是非的性格。但因此他遭受了酷刑,他在《报任安书》中曾写道:“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但经历消沉后他很快振作起来,加以变通,适应了当下的环境,因为他最初的志向是想让自己的文彩彰显于世。经历变故后仍能坚守己志,实在令人折服。

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遵从禅师的叮嘱——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点。

 

平衡点(4)

毫无疑问,“碎片化”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那读书,你不再需要背负那些沉重的书本,只要打开手机里的一个小小的APP,便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又比如购物,我们似乎不再需要出门去挑选购买产品,打开淘宝,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想买的产品。甚至是看新闻的时候,往往那些最简单的标题便能把新闻大致所想阐述的内容给表达出来,节省了时间。的确,“碎片化”大大提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灵便性,你似乎可以随意安排改变日程。

但它真的没有弊端吗?

小时候,父母一直希望我养成一个习惯,那便是给自己制作日程表,把每一天每一周的计划全部列出,这样,我就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同时,养成不分心,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如此做法维持了很久,直到我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

它就好似一块吸铁石,无时无刻都在勾引我,一条推送便足以吸引住我所有的目光,一个小小的游戏就能让我“废寝忘食”。我爱上了社交平台,总感觉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许多。只不过,我似乎忘记生活的真正意义。

我突然不爱出门,因为很多事似乎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我不再出去购物,毕竟外面有的淘宝全有,况且,淘宝的价格还便宜。我不再出门吃饭,因为外卖软件的存在,似乎我足不出户也能品尝到美食。我不再去球场运动,那些时间全被或是电脑或是手机里的游戏给替代。前文说的制作日程表?慢慢的,这个习惯也消失了。

更可怕的是,我还患上了“拖延症”。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我可以延长至一个半小时。原因很简单,只要我一再社交平台看见朋友的回信,我就会马上放下笔头的工作,专注于聊天。导致的结果——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全部大打折扣。

这些电子产品貌似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的必需品,上瘾程度简直堪比毒品。何时何地都不会离手。这样“碎片化”的生活,还有乐趣吗?

我并不觉得”碎片化“是件坏事,人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碎片“安排出一个丰富又充满着乐趣的生活。依我看,这一切都归结与人们有些用力过猛,没有寻找摸索到平衡点。讨论它的利与弊完全没有意义,我想人们现在真正要了解的,应该是如何合理利用它。当你过重了,就会出现前文我所陈述的情况;但过轻了,你可能就会错过利用优势的机会。

总之,你我都做些改变吧,试着不要成为碎片化的枷锁,少用点手机,多出去走走,去好好了解、感受这个世界吧。

相关文章:

关于老师可爱的作文(合集3篇)07-22

作文---(集锦17篇)07-22

蓝天中的作文(热门3篇)07-22

暖作文(汇编16篇)07-22

作文素材人物(必备17篇)07-22

情作文(实用20篇)07-22

作文高考满分(精选19篇)07-22

家风 作文(汇编16篇)07-22

经典 作文(汇编19篇)07-22

甘肃作文(推荐18篇)07-22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