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思辨类

时间:2024-05-29 16:21:00 5a小编 浏览: 高中三年级 我要投稿

  思辨类材料作文是指该作文题中的材料所列举的对象、话题、认知、观点或者做法存在一定逻辑上的关联,可能是相反或相对的,也有可能相辅相成。同时它们又都有理有据,因此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思辨类材料作文侧重于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察,符合当下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趋势,因此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同时,思辨类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的立意切入点不是唯一的,是灵活而开放的。考生只要稍有点理解能力,都能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拿到一个相对保险的分数。但也正是因为思辨型材料作文审题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它对考生写作水平的要求会更高,也就是说,考生想要拿高分也不容易,需要好好构思,写出深度,体现出自己的思辨能力。思辨类材料作文是最能拉开考生写作水平、拉大写作分差的作文题,因此它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遭受重大人生挫折时,重要的是认清客观现实,还是调整自己的心态?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重大人生挫折:指生活中遇到的严重困难、失败或不幸事件,对个人心理、情感和生活轨迹产生深远影响。

  认清客观现实:意味着在遭受挫折时,能够冷静分析事实、客观评估自己的处境和外界环境,不被主观情绪所左右。

  调整自己的心态:指通过积极调整、缓解负面情绪,恢复信心和积极应对困难的心理状态。

  在写作思路上,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角度一:认清客观现实的重要性

  面对挫折时,认清现实可以帮助我们客观了解困境的实质,从而作出更为理性的判断与决策;认清现实有助于我们避免盲目乐观或悲观,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角度二:调整心态的作用

  遭遇重大挫折时,心态调整对于缓解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心态有着重要性。心态调整有助于我们重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未来的挑战(举例论证,如奥运选手在失利后通过心理辅导调整心态,重新找回竞技状态,一举夺冠)。

  角度三:辩证看待认清现实与调整心态(最佳立意)

  强调二者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不同情境下,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侧重点。认清现实与调整心态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应对挫折的完整策略。

  只注重认清现实而忽视心态调整,过度理性,可能导致心理压力累积。只注重调整心态而忽视认清现实,可能导致盲目乐观和逃避问题。应强调平衡二者的重要性,既要认清现实,又要注重心理的调适,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挫折。

  总结:本文探讨在遭受重大人生挫折时,重要的是认清客观现实还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一个需要辩证思考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思路

  首先,认清客观现实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准确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实际情况,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盲目行动导致更大的损失。

  其次,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样重要。面对挫折和困难,人们往往会产生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是应对挫折的关键。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认清现实与调整心态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在面对挫折时,我们既要理性分析现实情况,又要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

参考范文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或许会遭遇重大挫折,如同遭遇狂风暴雨,前行之舟颠簸在汹涌的波涛之中。

  这时,我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应认清客观现实,还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坚信,这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在挫折面前应有的态度。

  首先,认清客观现实是我们应对挫折的基础。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能来自于工作的失败、人际关系的破裂,或是健康的丧失。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必须首先清醒地认识到它们的存在,理解它们的本质和影响。只有真正接受了挫折的现实,我们才能避免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中迷失方向,从而有效地应对问题。

  然而,认清现实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被挫折击垮。相反,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挫折往往会带来负面情绪,如焦虑、沮丧、失望等。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处理这些情绪,它们就可能侵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失去应对挫折的勇气。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自我安慰,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平衡。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挫折的客观现实,否则就会陷入盲目乐观的误区;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让挫折的阴影笼罩心灵,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我们需要像熟练的航海者一样,既要看清风向和海浪,又要稳稳地掌握舵轮,用心灵之桨驱动自己前行。

  此外,我们还需要认识到,认清现实和调整心态并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需要我们持续进行的过程,因为人生的挫折往往是不断出现的。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新的挫折和挑战。每一次挫折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每一次调整都是我们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

  最后,我想说,认清现实和调整心态并不是孤立的两种策略,而是需要我们在应对挫折时共同运用的。我们应该像航海者一样,用现实的眼光看清前方的风浪,用心灵的桨力驱动自己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挫折的河流中稳健前行,抵达人生的彼岸。

  在挫折面前,我们既是现实的认知者,也是心灵的掌舵者。我们需要用现实的眼光看清挫折,用心灵的力量战胜挫折。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遭遇多大的风浪,都能坚守自己的方向,勇往直前。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在前行的路上,地图的作用优于指南针。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比喻类材料是“戴着面具”的观点,本题目本质上依然是观点类作文,写作第一步要做的是摘下“面具”,还原其原本的观点。

  第一步,结合喻体特点还原喻体对应关键词;第二步,注意结合喻体关系还原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第三步,注意结合喻体特点确定关键词范围限制。缺乏专门训练的同学极容易忽略后两点。

抓关键词立意

  关键词:“前行的路上”“地图”“指南针”。

  “前行的路上”:人生之路,通往未来的道路。

  “地图”:结合喻体“地图”定义分析——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应不同的信息。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结合地图特点概括对应本体:必得是前人已经去过的地方才能绘制出地图,这个地图范围很广,包含在前行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风景、收获、成果、甚至是挑战,所以地图指向的是前人的经验;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前人去过的地方才能绘制出来,就意味着地图指向的是已知,是有限;我们应根据自身的需要,正确选择所使用的地图;阅读地图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是提醒我们在参考前人经验时候要能正确理解,要结合自己需要进行选择。

  “指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结合这一特点考虑,“指南针”对应的本体可能是人生路上能够指引我们方向的事物,比如人生目标、人生规划。当然考虑到指南针的工具属性的话,还可以定义为他人的建议、偶像的指引。

  相比于地图,指南针更加不受限制,可以指向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从这一点考虑,我会更倾向于认为指南针优于地图。

  【立意】考虑指南针的特点时,有一点一定不能忽略:在定位上指南针必须配合地图运用来寻求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身所处之处。这就意味着本题最后是需要我们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指导人生前行。

  【观点】题目问“地图”还是“指南针”更优,基于上文提到的“地图”的有限性——只能指向已知,而指南针可以指向未知。考虑到人生前行道路的未知性,我们认为指南针优于地图。

  【下定义】“地图”是前人的经验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内容细致而又具体,包含前行路上可能遇到的风景、困难和成果;“指南针”是工具,可以给到我们以方向的指引。

  【让步】“地图”一般经过前人实践检验,详细描述了前行路上遇到的各种关键时间点、碰到的可能问题和解决方案。前行路上手执地图如黑暗中的灯盏,让我们前行之路更顺利;且从心态上,手执地图亦可给到我们自信和前行的勇气。

  【批判】

  1.使用地图需要准确理解地图。正如一句俗语所说,听过很多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事实上,即使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很多前人的经验,但却不理解或者理解有偏差,就无法接受前人的指导。

  2.我们也需结合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地图。

  3.地图的时效性。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更新前方道路拥堵状况,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了解路况选择要走的道路。就像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说,“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实在太快,前人经验只指向已知,可能不足以应对新情况。

  【正面阐述】

  1.“指南针”可以指示方向,我们结合自身意愿和性格特点制定的人生规划更加符合自身需求,且可以积极调整;

  2.不管有没有前人经验,前行路上总会碰到一些坎坷,我们可能可以从苏轼身上学到旷达乐观;从史铁生身上学到“不屈的挑战不可须臾或缺”;可是具体到个体身上,当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磨难,经历一些生命的无奈、命运的无常,难免会有情感上无法接受的情况。这个时候能够让我们继续前行而不沉沦的,未来的方向和希望比前人的经验更有效。

  3.尤其是面对未知的领域的探索,并无前人经验可以参考之时,更加需要方向的指引才能不迷失。

【参考范文】

前行之路:地图与指南针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是探险者,怀揣着梦想,探寻着未知。在这个过程中,地图和指南针作为导航工具,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有人主张,在前行的路上,地图的作用优于指南针。然而,我认为这个问题并非非黑即白,地图和指南针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它们在人生旅途中的作用相辅相成,难以简单地评判优劣。

  首先,地图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路线规划和地理信息,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前行的方向和目标。它如同一张蓝图,为我们绘制出前进的道路,让我们在旅途中少走弯路,更快地抵达目的地。

  然而,地图也有其局限性。它只能提供固定的路线和位置信息,而无法应对突发情况和变化。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这时,过于依赖地图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僵化和刻板的思维中,无法灵活应对。

  相比之下,指南针虽然无法提供具体的路线信息,但它却能够指引我们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它不受地图的限制,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变化。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有时需要摆脱既定的框架和束缚,勇敢地探索未知的领域。这时,指南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摒弃地图。地图和指南针并非对立的存在,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辅助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工具。

  当我们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时,地图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力的支持;而当我们需要应对变化和挑战时,指南针则能够指引我们保持正确的方向。

  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人生的旅途并非一成不变的。我们的目标和方向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地图或指南针来规划我们的人生道路。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从而做出更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择。

  综上所述,地图和指南针在人生旅途中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它们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它们的优劣,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工具。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知的挑战和机遇,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0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质疑一件事比相信一件事更困难。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关键词:质疑一件事比相信一件事更困难

  界定概念:①质疑:心有所疑,提出以求解答。质疑是为探索真相,它需要勇气和智慧,而如没有原则和根据,就是盲目怀疑,就会与世界疏离,最终作茧自缚。

  ②相信:互相信赖,信任。相信的前提是真挚和诚实。人们的内心更倾向于相信,毕竟信任不论于人于己,均为一种良好的修养与品质。但如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力,相信就成为盲从,会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作文思路参考提纲】

  当下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坚持质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只有勇于质疑,才能不断开拓进取。

  ②质疑需要知识做储备,需要准确的判断力;质疑需要挑战权威和世俗,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质疑需要把握要原则,不能盲从等。

  ③怀疑也好,相信也罢,两者都无法成为人探究事物的终极答案,彻底相信导向巨大的谎言,彻底质疑奔赴无尽的虚无。盲目的怀疑与盲目的相信都不可取,无论质疑还是相信都需要理性和智慧。

  ④相信事物不可知中存在人力所能触及的可知,质疑是破除当下迷信的可靠工具,质疑所得的成果是当下认知能力的最高值。

  ⑤若以终身作为求索的尺度,质疑既能使人向内洞见精微的自我,向外探究无垠的世界,纵然领略沧海,万物巨变,也能相信自己有与自己共处、与世界共生的能力。

【参考范文】

追导本心,莫问西东

  ①质疑还是相信?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私以为,质疑一件事比相信一件事更困难,是当下社会的普遍问题,其关键在于质疑并不是单纯的“我不相信”,而是“质”与“疑”,即对一件事抱有不认同并敢于发声来表达自己对某事的疑惑,借助“不认同”来追寻真理。这是在群体盲从中的独立思考,更是敢于发出理性之声的勇敢之举。(概述材料)

  ②质疑之所以困难,在于人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有着趋利避害的天性,而很多人将自我价值归于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与认识,因而当一个人处在一个群体时,很容易失去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当一件事在群体中被广泛传播、普遍接受时,当自己的想法被认同,人们会更踊跃地发表与之相契合的观点,而持相反态度的一方则会基于不愿成为“异类”、害怕被孤立的心态而“倒戈”或保持沉默,从而形成沉默的螺旋,使得质疑变得尤为困难,而相信则变得更为轻易自然。(分析质疑一件事比相信一件事更难的原因:群居性的我们有着趋利避害的天性。)

  ③同时,随着当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的爆炸,“电子榨菜”成为许多人生活的必需品。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先声夺人”的现象,他们利用当下许多人“乐子人”的心态散播群众所喜、所愿看到的信息并制造声势,从而使得大众盲目地听从,质疑因此变得更加困难。(联系当下,阐述质疑因此变得更加困难的原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④然而,也有许多人认为质疑一件事不比相信一件事更困难。一方面,或是因为人终究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况且随着当下不少事件“反转”不断,许多人对事物更多地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自古便有贤人意识到事物的局限性,提出要质疑而不是全盘相信。而无论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还是新文化运动传播新民主主义都是由质疑开始的,可见质疑并不是一件难事,事在人为。(阐述质疑并不是一件难事,只是事在人为。)

  ⑤而真正的相信则是很难做到的,面对社会的种种乱象,你还会像禅师那样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吗?诗人食指说“相信未来”,鲁迅先生相信革命烈士的坟上会有一个花环。质疑一切是容易的,而相信则需要受伤后的宽容、始终不变的信仰和一颗温良的心。(阐述真正的相信则是很难做到的。)

  ⑥哲人曾言“人啊,认识你自己”。当下许多人深知自身的局限性,因而会对自己怀有不自信的态度,不敢挑战那所谓的“共识”。但正是过去无数人的“怀疑一切”精神才让时代进步,社会发展,而以相信为底色的质疑,才能促使个体、社会朝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质疑才会更有力量。(联系当下,阐明做法:以相信为底色的质疑,才能使个体、社会更完善。)

  ⑦追寻本心,莫问西东。以相信为底色,去质疑吧。(总结全文,点明标题。)

相关文章:

落笔就是满分的作文开头结尾05-29

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预测05-29

作文人物素材:议论文必备热门人物(5)05-29

8则最新热点素材回顾,热议范本写进高考作文超加分05-29

《人民日报》万能结尾,背会拿下语文半壁江山!05-29

《2024中国诗词大会》开场白,每一期都是绝佳的写作开头05-29

2024年高考作文押题:传统文化,网红现象,家国情怀,融入时代05-29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