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行志愿填报:如何规避风险2010-06-22
平行志愿填报:如何规避风险 1、什么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怎么投档?平行志愿是指同一志愿序号中的多个并列志愿。如一批本科的第二志愿为6个平行院校志愿,这6个院校志愿并列,均为第二志愿,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原则投档。即在第一志愿投档结束后,首先将同一科类批次线上的未录取考生按特征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
-
高考志愿:十大专业失业率最高2010-06-22
高考志愿:十大专业失业率最高 法学、计算机等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38万人,占了本科失业总人数的33.3%。其中有8个专业是 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
-
填报志愿千万不要“冲一冲”2010-06-21
填报志愿千万不要“冲一冲” 不少省份实行了平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可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它遵循分数优先的原则,考生在第一志愿可同时填报5个院校志愿;录取时,系统会自动逐一检索考生所填志愿,只要有一个志愿符合投档条件,即可成功投档。但实行平行志愿,也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要一填报,就定能金榜题名。
-
高考志愿分类填报技巧2010-06-21
高考志愿分类填报技巧 (一)考前考后填志愿各有利弊 1、考前填志愿是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模拟考试、考生平时成绩和高考前的状态来确定。通过模拟考试让考生明确当前自己在本地区所处的位置,再根据这个位置来选择相应水平的学校。
-
高考志愿填报:挑学校还是选专业2010-06-19
高考志愿填报:挑学校还是选专业 填报志愿时经常面临这个选择:选择一个好学校有可能意味着没有好专业,优先考虑好专业则可能放弃名校。招考部门透露,在接受家长咨询中,两派人各持己见,考生们可作参考。
-
填报志愿原则:把准第一志愿2010-06-19
填报志愿原则:把准第一志愿 一)量身打造是前提 目前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主要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在考分入围的情况下才依照专业志愿情况安排专业。因此考生实事评估自己的实力与特点,摆好自己的位置,是填报志愿的依据。 如果说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在学校乃至省市都处于前列,
-
高考选报志愿“十步曲”2010-06-19
高考选报志愿“十步曲” 第一步:掌握依据 1.要作好“四个”准备——认识职业、专业、学校和招生政策的准备。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高中在读生,正如本书前面已经谈到的,要提早做好“职业规划”,越早越好,边学习、边浏览和掌握这方面的资料,
-
填报高考志愿要做到三个结合2010-06-18
填报高考志愿要做到三个结合 填报高考志愿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与院校以往录取数据结合,与省招生考试院下发的招生计划结合,与各高校本年度招生章程结合。与院校以往录取数据结合,就是要确保所选院校适合考生报考,凭考生分数能够进得去。
-
选择专业四项基本原则2010-06-17
选择专业四项基本原则 文/梁挺福 专业选择符合时代发展和个人兴趣爱好是可以合理结合起来的,无论做出哪种选择,了解专业内涵才是我们选择的依据。下面我列出选择专业的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了解专业内涵和自我能力 新版专业目录发布后,很多专业名称特别新颖,比如网络与新媒体、会展艺术与技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很多学生看到专业的名字新颖时髦想当然盲目报考。其实,考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专业的课程
-
湖北省招办关于2010年网上志愿填报有关事项的提示2010-06-17
湖北省招办关于2010年网上志愿填报有关事项的提示 近期,陆续有考生反映网上填报志愿未能成功。经调查了解,一是有些网站非法仿制湖北招生信息网;二是有些网站未经省招办授权,擅自对招办指定网上填报志愿网址进行链接,提供貌似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软件,误导了考生志愿填报。为此,省招办特作如下提示: 1.“湖北招生信息网”省招办发布招生信息的唯一网站。
-
填报提前批的几个误区2010-06-17
填报提前批的几个误区 提前批的填报快结束了,一些同学和家长仍对提前批不了解,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提前批报不报无所谓,反正有后面的正式报考。 提前批报考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不可小视。由于很多同学没报考,所以那些报考了的同学机会就大一些。
-
“平行”有风险,“志愿”需谨慎2010-06-17
“平行”有风险,“志愿”需谨慎 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明确表示高考将推广“平行志愿”录取方式,2010年全国将有近20个省(市、区)实行平行志愿,据《华商调查》的调查来看,高考学生和家长中有9成赞同“平行志愿”,对初次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的考生来讲,
-
沟通是填报高考志愿的一个重要法宝(转载)2010-06-17
沟通是填报高考志愿的一个重要法宝(转载)2003年湖北一本录取线是502分,我的一个学生考了513分,她想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按她这个分数报考中南财大是可以的,但具体投档线不清楚,所以不能肯定是否能录取。 有个老师找到她,对她说,他在中南财大有熟人关系,
-
湖北预估2010年高考重点线2010-06-14
湖北预估2010年高考重点线 网上已经出来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预估今年高考重点线:理科预计在550分—555分(去年理科重点线是540分),文科重点线预计为525分—530分(去年文科重点线为 518分)。这样看来,今年高考,理科、文科重点线都会有所上升。
-
报考:提前批之免费师范生2010-06-13
报考:提前批之免费师范生 “免费师范生”,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免学费、住宿费等费用,2007年5月才出台。与普通师范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入学前签“卖身契”。免费师范生在入学前,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建立诚信档案。
-
了解填报失误,提高志愿命中率2010-06-13
了解填报失误,提高志愿命中率 一、志愿填报前的准备失误 1.忽视自身,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获得成功,与他对所学专业和准备从事的职业是否有浓厚的兴趣,与他的性格、气质特征和他要从事的职业是否相适应有着极大的关系。
-
高考志愿填报斗智斗勇,平行志愿也不保险2010-06-13
高考志愿填报斗智斗勇,平行志愿也不保险 2010年全国高考已落下帷幕,各省区市的志愿填报工作也已陆续展开。志愿填报对考生来说又将是一场斗智斗勇的“硬仗”,面临人生第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需充分准备,谨慎选择,针对考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有侧重的填报。
-
填报提前批志愿必知2010-06-13
填报提前批志愿必知 湖北省6月10-18号为提前批志愿填报时间。很多学生对提前批志愿一是不懂什么意思,二是不重视,认为可报可不报。所以我专门搜集和编写一点信息,希望帮助广大学生。 同学们可以百度一下:提前批,了解提前批的意思。 补充的必要知识: 1,提前批为估分填报志愿。要估计自己的分数,然后填报本科或专科院校。6月28-7月3日为普通1-4批志愿填报时间。 2,考生如果不想就读军事
-
高考填报志愿收集信息三步法2010-06-12
高考填报志愿收集信息三步法 高考填报志愿前,信息的收集、分析是每个考生和家长所面对的一门“必修课”,对于考生填报志愿至关重要。信息收集应具有指向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今年,我省是在“知分、知位、知线”后填报志愿,如到那时再收集信息,势必造成被动。
-
黄冈天有高中2010年网上志愿填报及高考录取工作安排2010-06-12
黄冈天有高中2010年网上志愿填报及高考录取工作安排表
-
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过程相关提示2010-06-12
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过程相关提示 1、高考志愿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考生要对自己负责。从高考完一直到确定自己被录取之间,建议所有考生不要出远门,不要认为考完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也不要委托别人代填志愿。2、考生要认真阅读《网上填报志愿必读》、《湖北招生考试》5/6/7/8期,《填报志愿参考》。一定要把相关的政策、规定读懂吃透,以免错过录取机会。有条件的同学可上网查阅志愿填报技巧。
-
2010高考填报志愿家长需避免四大误区2010-05-15
2010高考填报志愿家长需避免四大误区 随着高考的临近和志愿填报的开始,考生和家长都进入了最紧张的备战状态。近日一项针对毕业班的调查显示,学生和家长目前最希望得到的不是各科目的复习指导,而是心理疏导。近几天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接待了许多为填志愿而闹意见的家庭,
-
不同层次高考生填报志愿攻略2010-05-15
不同层次高考生填报志愿攻略 高分生、中等生和低分生,考试成绩有高低,志愿填报各不同。高分生因为志愿填报不科学,形成高分低就,坐滑梯落榜者举不胜举;低分生志愿填报得好,低分高就,蹦一蹦摘到果子的也为数不少。难怪有人将填报志愿称作是第二次高考,一个好志愿等于多考50分,一个差志愿等于白扔50分。
-
填报志愿技巧:一志愿要准二志愿要稳2010-05-14
填报志愿技巧:一志愿要准二志愿要稳 今年北京市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仍为考前填报志愿,且本科第一、二、三批次实行混合模式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即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考生可同时填报3所高校。对于北京这种特殊的志愿填报方式,考生和家长既要遵循填报志愿的一般规律,更要把握好志愿填报中的3个重要环节:
-
认清易混易错的专业2010-05-13
认清易混易错的专业 很多孩子的志愿是由家长来完成的。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从以往的经验看,首要的事情是不要因一字之差给孩子选错了专业。小孙是北京林业大学园艺专业的学生。当年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的理想是做园林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