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
2008年7月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 分)
1.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
2.你如何认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要求和写字教学目标方面作出的改进?
3.如何才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机?
4.中年级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作文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为什么?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举例论述接受美学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什么主要启示?
2.结合作文教学现状,具体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说''对于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启示。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阅读并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教学流程。(8分)
(2)教学具有什么突出。特色?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如何才能收取实效方面,这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给予我们哪些主要启发?(16分)
一位学生关于《西门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记录
1.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知道了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就在第一课时教学即将结束时,老师要求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我感到很有意思,很想上第二节课时到台上去展示。
2.一个同学在台上宣读了他的调查结果,我觉得还不完整,所以举手作了补充。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老师说我读书很仔细,但希望我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我很得意地告诉他:天灾人祸。 、
3.老师给我们作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我和我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有的说:"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有的说:"可能会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了。"正当大家觉得爽快的时候,老师反问我们,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冬不这样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4.我很想一下子把西门豹的做法的妙处告诉老师,但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想开始研究,又不知从何下手。于是老师指导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然后多读课文,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5.接下去老师就对我们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我跟我的小组成员一起商量了近十分钟。
6.在汇报研究结果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踊跃,谈了自己的看法。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一句来体会的,西门豹说 "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7.我最喜欢在语文课上读课文,老师好像知道我的心思,他要求我们自己体会西门豹说的话,反复读一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我的同学读了"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一句,大家都觉得读得不错。不过我觉得"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这半句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的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露声色。
8.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
这时候,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一段话:课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9.课文快学完了,老师作了总结。在总结中,老师强调了西门豹运用自己的智慧消除了天灾人祸。正当我们准备下课的时候,出乎意料,老师又问我们:课文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于是同学们又提出了一些问题。
试卷代号:11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7月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发展功能,包括培养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2分)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2分)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1分)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2分)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2分)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分)
2.你如何认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要求和写字教学目标方面作出的改进?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要求简化为"认识"和"会写",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度。(1分)过去是识写同步,识多少字写多少字,现改为"识多写少";(1分)对"写字有一定速度",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1分)还首次提出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这一审美要求。(1分)
这样的改进,降低了难度,主要突出了"了解字义",强调在读写中运用。因为理解"字义" 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有些字要求小学生能完全弄懂弄明白是不切合实际的。(2分) 识字要求分"认识''和"会写''两类,对要求"会写"的字,从"四会"调整为"二会"'"识多写少''形式上看要求降低了,但识字教学质量会更好。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既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给教师们创造了灵活的教学空间。(2分) 对写字速度提出量化指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而要求写字教学应使学生"体会汉字的优 美''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内涵在写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2分)
3.如何才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机?
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以上四点各2.5分)
4.中年级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作文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为什么?
在中年级应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发展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3分)
(1)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向平衡。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中年级,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都有较大的增长。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思维符合此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3分)
(2)对中年级学生进行观察作文训练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写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2分)其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2分)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举例论述接受美学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什么主要启示?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是作家的创作意识和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阅读不是读者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读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读者的这种主体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为认真的态度、专注的精神,而且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地对文本进行预测、体验和推论。(2分)接受美学还认为,文学作品和科学著作不同,它使用的是一种描述性语言,具有"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它们构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以"阅读期待"去发挥想象力,填补空白,进行再创造。(2分)
接受美学理论特别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和主体能动作用,为我们认识阅读理解的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以对阅读理解的过程作如·下认识:它是一个预测一--体验--推论的积极活动过程,即读者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如上下文、句子间的因果关系等,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读物的内容预先进行猜测,随后加以证实或否定,从而理解文本。(3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主要做法包括情境体验和移情体验,情境体验是让学生从亲历真实的生活情境或创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悟,情感有所激荡;移情体验是读者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进行一种替代性体验,由于学生的个体条件不同,每位学生的体验都是独特的,阅读成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得到充分尊重。(3分)推理是指读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直接显示的以外,常常还有一些意思没有直接说出来。而这些深层信息需要读者通过推理去获得。运用推论,可以填补课文中常常会出现的"空白"和"跳跃",小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进行推想、填补,这样的过程同时也是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阅读过程中凭借文本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经验推理,不仅可以获取课文没有直接提供我们的信息,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3分)
举例恰当、论述具体5分。
2.结合作文教学现状,具体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说"对于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启示。
答:目前中小学生普遍不了解作文的社会效用,对作文不感兴趣,成为开展作文教学的第一道难题。所以首要的工作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尤其是社会性动机。(3分)
一般地说,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概括出人的发展七种水平的需要,按其重要性,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下面七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 认知的需要。(6)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5分)他认为这七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系列,要形成高一级的需要,必须先适当满足比其低一级的需要。前六级水平的需要相继得到了满足,自我实现的趋势才能达到顶点。(2分)
"需要层次说"为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社会性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需要层次说,作文教学不应该停留在简单地激发学生低层次需要的水平(比如单纯的物质奖励),而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以使学生产生强有力、持续性的作文动机。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4分)
联系实际进行论述4分。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1)从学习记录中可以看出教学具体流程如下:
①提出问题。
②将问题讨论引向深入。
③进行合理的问题教学组织。
④产生新的问题。
(以上4点各2分)
(2)此教学案例特别突出的是比较成功地演绎了"问题教学"的模式,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才能取得实效提供了启示。(3分)
①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以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人,让学生依据课文调查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这个设计充满新意,学生的呈示不仅激起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给每个学生从不同角度解答问题的机会,显示了所提问题具有的开放性特征。(2分)
②在将问题讨论引向深入阶段,教师是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对话,自然地生成新的问题,使问题讨论不断深入,为组织落实研究性学习、收取实效奠定了基础。(2分)
③在第③环节中,教师给了时间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仔细研读对西门豹言行的描写,思考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何处。所用时间不多,却很有意义:落实了学生感悟、合作研究问题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样就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使探究收到实效。(2分)
④最后的环节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通过追问有无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保持问题意识,不以课堂解决为终点,这种探究意识的培养从某种意义来说,比解决课文中一两个具体问题更符合研究学习的宗旨。(2分)
此外,在教学全部过程中教师所体现出来的始终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注意在对文本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落实以读写为中心的综合训练的特色也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正因为如此,才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意义。(2分)
联系具体案例进行论述分析3分。
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完全一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1998会计学本科电大《投资分析》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1999电大《统计法规概论》试题和答案20050104-27
1998会计学本科电大《投资分析》试题和答案20020104-27
1998会计学本科电大《投资分析》试题和答案20050704-27
1998会计学本科电大《投资分析》试题和答案20070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