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科学与技术 试题
2008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 和规则体系。
2.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 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3.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裂变和 。
4.现代化学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 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5.地球的年龄大约在 亿年。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6.工业革命是于( )发生的。
A.20世纪中叶 B.18世纪后期
C 19世纪 D.21世纪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
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B.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和稀土材料
C. 非晶态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和贮氢合金
D.半导体陶瓷、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
8.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 )的特殊蛋白质。
A.氨基酸
B.催化功能
C.蛋白质
D.细胞
9.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 )、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
龄等等。
A.星系红移 B.星系兰移
C. 星系黄移 D.星系绿移
10.在现代社会,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 )。
A.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较轻
B.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已有好转
C.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已基本扭转
D.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力
12.材料
13.细胞的全能性
14.计算机病毒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什么是科学?
16.简述电力革命的意义。
五、论述题(共30分)
17.你如何理解"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
试卷代号: 117l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科学与技术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工具
2.信息
3.原子核聚变
4.定量
5. 46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6.B 7.A 8.B 9.A 10.B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原子核内核子与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2.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
13.·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
14.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答:(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
(3)现在的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项国家事业。因为当今科学活动的规模迅速加大,
研究的课题领域越来越复杂,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因此,科学不仅仅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相关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业,更是一项整个人类社会的事业。
16。答: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首先,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再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电能为动力,有效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力呈直线上升。其次,电力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的先后发明,使人类快速传递消息成为可能;电灯、留声机、电影等发明,更使人们享受了文明生活。电能已经充分渗透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再次,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电子、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五、论述题(共30分)
17.要点一: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人类自身不仅是在适应地球环境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成长的,而且为了求得更美好的生活,又不断地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造、利用地球环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另一方面,人又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地球环境是唯一适合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场所,早期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必须适应于自然界先定的条件。首先必须保证自己生存,解决衣、食、住等问题,才可能谈得上从事社会活动。此时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地域性的自然条件。
因此,依赖自然界,甚至对自然顶礼膜拜是人类的唯一选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依赖自然界的基础上,逐渐萌发对自然界的相对独立性。人类不断试图对抗自然界的统治地位,表现出一种独立性,仿佛必须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然而,人类表现出来的对抗自然的欲望, 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独立性的增长,恰恰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进一步的加强。例如,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掠夺,只是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的一种历史变化,而并不能完全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如果人类愚蠢地认为自己可以脱离自然界和自然规律,而可以不依赖自然界,即不承认自己行动必须服从于自然规律,那么,人和自然的矛盾就会加剧,现代生态危机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要点二: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产生了环境问题。说到底,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虽然世界各国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要建立起一种既协调、又演进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
要点三:
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过着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的生活权力。这种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营造 "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22电大《高等数学(1)》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2022电大《高等数学(1)》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2022电大《高等数学(1)》试题和答案20060104-27
2022电大《高等数学(1)》试题和答案20060704-27
2022电大《高等数学(1)》试题和答案20070704-27
2022电大《高等数学(1)》试题和答案20040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