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9电大《教学设计》试题和答案200601

时间:2024-04-27 20:49:25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小学教育专业 教学设计 试题  
2006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来说,"设计"是指人们在创造某种具有实效性的新事物或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之前,所进行的探究性的 计划过程。  
2.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 样式和简约方式。  
3.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地产生策略、选择策略、 控制及调节的过程。  
4.有关的研究还表明.元认知能力的获得并不单是由于个体的成熟,而更是由于个体的学习,个体若缺乏基本 ,那么即使到了成人阶段,在这方面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5.有关的研究发现,年幼儿童有时不能很好地完成认知任务,这并不是缺少完成认知任务的 能力要素,所缺少的是将这些能力要素协调起来,组成策略井从中获益的能力。  
6.教学目标即指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 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7.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 目标取向,形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8.教学内容的直线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它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一门学科的 体系.能够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9.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它有利于照顾到学生的 特点,有利于既可能早地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又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  
  10.教学、 与教育是教学过程的3个主要功能。  
  11.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六个基本的环节: 的准备、教学内容的感知教学内容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的设计.  
  1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 方式的总称。  
  13.教学情境是教学的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 属性。  
  14.好的教学 总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  
  15.课程与教学不再是一个 的连续过程,而成为了一个互动(交互)和相互促进的变化过程。  
  16.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类分策略: 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17.课堂自习是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一般是让学生做 ,有时也让学生预习或复习课程材料,甚至有时让学生自学某些不难的课程材料。  
  18.教学评平价旨在为进-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 ,使教学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有序地达到既定的目标。  
  19教学评价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综合结果做出科学 ,或给以价值判断。   
  20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 观,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巴纳赛的教聿设计模式包括哪五个领域?  
2.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征?  
3.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知识"包括哪三个具体的类别或层次?  
4.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包含哪些基本思想?  
5.设计课堂问答活动有哪些要求?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肯普模式(1977)这一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 )。  
A.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B.教材组织、学习者特征,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C.媒体选择、教学目标、可控性和学习者分析  
D.学习者特征、灵活性、适应性和教学目标  
2.一位心理学家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位学者是( )。  
A.皮亚杰 B.加涅  
C.梅里尔 D.布鲁纳  
3.按照心理学家期腾伯格等人的观点,人的认知结构由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这3种成分组成。其中元成分的作用是( )。  
A.制定计划.选择策略及监控具体的过程  
B.执行具体的加工过程,包括编码、联系和反应   
C选取问题情境中有关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并将新信息与记忆库中储存的知识相联系   
D.信息的获得:提取和转换   
4 教学内容直线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够( )。  
A.较完整地反映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B.很好地体体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利于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尽可能早地反映在教学内容之中  
C.照顾到学生心理的特点,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D.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有利于尽可能早地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  
反映在教学内容中  
5.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之一是能够( )。  
A.照顾到学生心理特点 B.较完整地反映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  
C.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产生重复 D.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6.日本学者长谷川荣认为教学的基本因素有( )。  
  A.3个 B.4个 C.7个 D.5个  
7.( )是列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目标(或一定教学情景)的媒体。问题的提出可根据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给出。  
A.问题表法 B.流程图法   
C.矩陈选择表 D.算法型  
8.( )指教育评价的第一个时期。即自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的八十多年,教育测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考试的定量化、客观化与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A."心理测验时期" B."目标中心时期"   
C."标准研制时期" D."结果认同时期"  
9.知识存在于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中,随着个人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调,知识产生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这是(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现点 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10.认知依靠多种人工制品和工具的应用,主要是语言和文化,这些工具和建构起来的环境组成了媒体、形式或世界,通过他们认知才得以发生。问题解决包括了对目标的论证,该目标与一个情境所提供的资源和工具有关。这是(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现点 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四、论述题(10分)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教学最优化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设计实例(10分)  
试对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析  
附: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1.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学生在了解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后能比较它们的异同。  
3.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初步领略一些简单的数聿思维方法。  
4.通过矛盾的突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需求。   
5.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小朋友.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我们每个小朋友还回去做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纸盒.现在请大家找一找它们的面。请你从2个纸盒中任选一十喜欢的面,把它描在纸上。   
有谁知道这2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叫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凭你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了它们叫长方形和正方形,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道好吗?(出示课题)   
二、引发矛盾,激发求知欲  
1.给图形分类。  
先请大家把学具拿出来.这些图形里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的?你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谁愿意上来分?   
你们都同意1号图形是正方形的对吗?4号图形是长方形的对吗?现在的矛盾集中在这两个图形上.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我们先把大家看法一致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起拿出来讨论研究.通过学习以后老师相信大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的。  
2.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4号图形.看一看这个长方形的角和边,再请大家想一想,你在观察中发现了长方形的角和长方形的边有什么小秘密,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习纸上。(请-组同学上来边讨论边完成学习纸)  
 交流:  
 (1)请这组的代表交流,大家仔细听,有不同意见可能补充。  
 有4个直角(生)  
我们也不知道,那我们就必须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用以前你们学过的本领来试看验证一下(试-试)你的想法是否正确。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量(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还可以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再来量{交流完,教师小结,大家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试着(试 一试)难了4个角是直角(板书),并把这个发现记录在了你的工作纸上.  
请在你发现的秘密边上打一个☆  
  (2)那么对长方形的边你有又些什么发现?你们怎么知道对边相等呢?量。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折。(生书写)强调  
  对折后发现绿的边和黄的边完全重合,这个小朋友做得很好,你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证明另一组对边相等。我们一起来看见6号图形,为什么说它不是长方形?你能不能用刚才我们发现的长方形的特点来验证它到底是不是长方形?大家试一试.请同学交流,角,边。  
三、进一步探究、拓展  
1.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通过看、想、试发现了长方形的角和边的小秘密,愿不愿意根据这样的步骤,自己试着学习研究正方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请大家试一试。(一组上来讨论完成)讨论、教师板书。  
  2.运用学得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来判断,解决图形分类时所产生的问题,统一看法。看一看2号图形是不是正方形,你怎么知道的?这又一次提醒我们通过观察以后有了自己的想法还是不够的,你们一定要试着想办法去验证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才行。  
  刚才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学习中你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较讨论。  
   3.提高与拓展。  
   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的正方形。请大家两个同学合作,自己挑几个正方形看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交流。为什么一排4个要排4排,不是排3排?如果一排3个,排几排?9个拼正方形,如果拿掉一个,要使它还是正方形,可以怎么拿?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数学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系统 2.操作 3.自我 4.训练 5.基本  
6.结果 7.行为 8.逻辑 9.心理 10.发展  
11.教学 12.行为 13.文化 14.情境 15.线性  
16.组织 17.练习 18.依据 19.判定 20.教学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1)创设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一是探索社会的特点和意义:二是创设未来系统,的图景:三是准备设计。这个领域侧重于背景的创设.它是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  
(2)知识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一是对知识系统进行探索,包括探索其社会特征和意义:二是构建中心价值和图景;三是探讨如何进行设计和对社会系统进行描述。  
(3)形成设计和解决问题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一是形成设计的中心定义和系统的特点:二是设计系统的作用,设计可行的系统。   
(4)探索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评价和选择。  
(5)描述未来模式的空间,  
这五个领域在空间上相互关联,从而形成一个教学设计系统。  
2.  
这一阶段对应于儿童入学之前和入学之初。  
(1)知觉的集中倾向性,即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知觉所及,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单一维度或层面,忽略事物的其他维度或层面,不能守恒。这个阶段的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2)不可逆性.这是与可逆性相对的。所谓可逆性是指思考问题时可以从下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而去思考:可以从原因去看结果,同时也可以从结果去分析原因。不可逆性即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回到起点。  
2.自我中心主义.即指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而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而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换言之,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不能够客观地分析世界,而只能主观的看世界。   
3.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遭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三人类型.第一大类型又包括若干个小类型。  
(1)具体的知识指对具体的,孤立的片断信息的问忆,包括:一是术语的知识,即具体符号的指称事物的知识:二是具体事实的知识,指日期,事件、人物、地点等方面的知识。  
  (2)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指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包括:一是惯例的知识,即有关对待和表达各种现象和观念的独特方式的知识:二是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即时间方而各种现象所发生的过程、方向和运动的知识:三是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即有关类别,组织、部类及排列的知识;四是准则的知识,即有关险验和判断各种事实,原理、观点和行为所依据的准则的知识;五是方法沦的知识,即有关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使用的,以及在调查特定的问题和现象时所用的探究的方法、技巧和步骤的知识。  
  (3)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是指有关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体系和范式的知识,它包括:一是原理和概括的知识,即关于对各种现象的观察结果进行概括的特定抽象概念的知识:二是理论和结构的知识,即关于为某种复杂的现象、问题或领域提供一种清晰的、完整的、系统的观点的重要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知识。  
4.  
(1)系统思想。综合考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有序地研究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互相促进作用,力求使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体上发挥其最扰功能。  
(2)整体思想。教学活动的优化.是教学系统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即形成最佳的教学结构,从而使教学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和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了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注重从整体上关注教学各要素间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好的系统效益。  
  (3)效率思想。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效率角度关注敦学过程中的合理投入与高效产出的有机统一,以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低效现象。  
5.  
  (1)做好充分准备。对于提问的问题、对象,要为学生回答创造哪些条件,学生可能性的回答,如何进一步启发、提示和引导.问答需要多长时间等各个方面,事先都要做好计划。  
  (2)要围绕教学目标向学生提问。  
  (3)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在实际教学中,很少会提问较高水平(分析、综合和评价)和发散式思维的问题。高水平的问题与学生的成绩不一定呈正相关,有时甚至呈负相关。对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A 2.A 3.A 4.A 5.A  
6.A 7.A 3.A 9.D 10.D  
   
四、论述题(10分)  
  教学过程设计的最优化,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和理论。他认为:"为了顺利地达到科学地组织教学的目的,非常重要的是以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来充实现有的原则体系。这条原则要求从若干可行的教学过程方案中,有意识地选择出这样一种方案.在该条件下,这种方案能够保证在完成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方面,可能取得最高效率,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均为合理。"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观点的提出。对教学设计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包含了以下几个基本思想:(1)系统思想。综合考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有序地研究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互相促进作用,力求使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体上发挥其员优功能。(2)整体思想,教学活动的优化,是教学系统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即形成最佳的教学结构,从而使教学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和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了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注重从整体上关注教学各要素间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好的系统效益。(3)效率思想。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效率角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投入与高效产出的有机统一,以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低效现象。  
  最优化教学思想和理论追求的不是一种唯一的、最佳的教学方式或教学过程,唯一的、最佳的教学方式或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教学最优化"是从实际条件出发,确定教学效果和时间精力消牦的双重质量指标.设计和制定切合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案,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最大效益的工作系统。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际上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沦体系和工作体系。它的实质在于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运用系统和综合的观点,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条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和创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尽力争取旋师生双方都能以比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相对于该种条件下用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沦中的"最优''不是一个理想的概念,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性概。严格说,"最优"概念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绝对标准。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与教学目际的不断变化,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都会使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发生变化。履优化理论在教学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相对性真理和具体性原理,每个历史时期的教学最优化标准显然是有差异的。即使在同一时期,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也都会因其差异性,教学最忧比标准也不可能-致。怛是,无论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如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培养规格要求,在各自的起点上,从实际出发,力争在低消耗,高效能的努力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当时的条件下,获得自己的最好发展,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质所在。  
  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应该注意的是,最优化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教学理论、理想化的最优化思想往往忽视了具体的教学环境条件,而注重于从理论上探讨按照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标准,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优良的成绩指标.这实际上是一种研究者的主观愿望,对学生或教师来说都是一种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离开了每个学生实际发展的可能,凭主观设计所谓的"通用"、"万能"的最优方法和际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行不通的。  
     
五、教学设计实例(10分)  
参考  
评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执教者把数学还原为学习者的经验与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中,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老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说一说等直观手段获得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充分感知、观察、比较、概括、语言表达有机结合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逐步建构起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经历了知识相的形成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了数学,应用了数学,获得了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做数学"中实现了数学知识"再创造".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30电大《电工学》试题和答案20060704-27

2030电大《电工学》试题和答案20040104-27

2029电大《现代金融业务》试题和答案20060704-27

2029电大《现代金融业务》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2029电大《现代金融业务》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2028电大《人身保险》试题和答案20060704-27

2029电大《现代金融业务》试题和答案20060104-27

2027电大《金融市场》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2028电大《人身保险》试题和答案20040104-27

2027电大《金融市场》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