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美学与美育 试题
2009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
3分,共18分)
1.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提出的。
A. 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D.贺拉斯
2.创立"实验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
A.席勒 B. 叔本华
C.费希纳 D.狄尔泰
3.在中国现代美学家中,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观点的是( )。
A. 宗白华 B.蔡仪
C. 李泽厚 D.王国维
4.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
A. 王国维 B.蔡元培
C. 鲁迅 D.梁启超
5.以法国画家马蒂斯为代表的画派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他们被叫做( )。
A. 野兽派 B.立体派
C.先锋派 D.表现主义
6.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 )。
A.创造性 B.情感性
C. 交互性 D.审美性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3分,共26分)
1.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2.在现代教育中,艺术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美育。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2分,共36分)
1.语言艺术具有哪些主要的审美特征?
2.根据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简要回答大众文化在审美教育方面的优势与负面因素。
3.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20分)
为什么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请举出艺术创作的实例进行具体论述。
试卷代号:207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美学与美育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9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18分)
1.A 2.C ·3.C 4.B 5.A 6.B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3分,共26分)
1.答:错。(3分)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人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特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10分)
2.答:对。(3分)在传统美育理论中,艺术教育常常与美育等同看待,因为那时普遍认为 "美"与纯粹的艺术紧密相连。(4分)而在当今泛审美时代,审美已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美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一种类型,包含在美育范畴之中,二者不能完全等同。(6分)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2分,共36分)
1.答: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语言修辞性,形象间接性,含蓄蕴藉性。以上三点各4分。
2.答: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大量的信息和大量的受众、形式上的流行化和模式化、观赏的日常性和效果的愉悦性、受商业机制制约几方面。(4分)从以上特点来看,大众文化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但也有值得警惕的负面因素。其优势在于受众广,流传快,影响也广,易深人人心。其中的优秀文化产品在注重愉悦大众的同时同样具有很高艺术品位,深厚严肃的文化内涵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很大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美育资源。(4分)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强调愉悦大众,又必然会产生一些庸俗化倾向,同时追求流行还会造成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类型化倾向,这些对于美育具有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大众的审美鉴赏力。(4分)
3.答: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过渡性、转换性、不稳定性。(3分)过渡性是指此阶段中个体生理发育由儿童向成人迅猛过渡。(3分)转换性是指个体的情感、智力、道德等各方面从幼稚向成熟转变。(3分)不稳定性是指个体的社会归属感尚比较模糊,感情生活也动摇不定。(3分)
四、论述题(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20分)
答: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中,审美体验都贯穿始终,有力地推动着艺术创作进程。(4分)
首先,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4分) .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家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象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4分)
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许多文学名著中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都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4分)
举例恰当4分
注:鼓励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对判断题、论述题,如有虽不同于标准答案,但言之成理并确有创见者,可视情况给高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专科《建筑项目管理》期未复习资料(形考、试题、04-27
电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国际公法》试题(含答04-27
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试题1、2、3、4及答案04-27
2047电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2478电大《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试题和答案20090704-27
2047电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和答案20060704-27
2047电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和答案20070104-27
2047电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和答案20060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