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
小学教育专业 阅读与写作(1) 试题
2004年9月
一、论述题(任选3题,每题20分,共60分。不可多选,若多选,只选前3题评分)
1.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生活实践,谈谈你为什么要阅读和学习阅读理论?
2.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原则来选择不同的文本阅读方式?
3.举例说明你是怎样使用自己的眼光和视角解读文本,同时挖掘文本潜在意义的?
4.请以一本科学论着为例,说明你是怎样阅读把握其理论框架和学术体系的。
5.以短篇小说的文体特征为由,谈谈你对中国短篇小说发展走势的认识。
二、阅读题(任选l题,40分)
1.请阅读余力的科学小品《闪电奇闻》,并回答问题。
著名的法国天文学家弗拉马里翁曾经说过,"任何一出戏剧,任何一台魔术,就其壮丽的场面和奇特的效果而言,都无法同大自然中的闪电比荚。"这位科学家在一生中对无数电击现场作了调查。我们不妨摘要介绍一下:
在法国某个小城市里,闪电把站在一棵菩提树下躲雨的三名士兵击毙了。他们仍然站着,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雷雨过后,行人走上去同他们搭讪,听不到回话,便触了触他们的身子。结果,三具尸体顿时倒地,化成一堆灰烬!
许多被闪电击毙或者震昏的人往往会失去毛发,头顶全秃。还有一些场合,发现闪电烧毁了衣服,可是皮肤却没有灼伤。更有这样的怪事,闪电把内衣烧了,而外衣倒完整无损。
闪电常常会把人们手里的东西"抓走",扔到很远的地方。比如,有一次,在下雷雨的时候,一个人想拿起茶杯喝水,忽然电光一闪,茶杯飞到了院子里。结果倒还好,人没有受伤,杯子也没有摔坏。还有一次,有个男孩子杠着一把铁叉从田里回家去,闪电猛地把铁叉"拉走",甩到五十米开外的地方。
有许多事实证明,电击会在人身上留下各种金属物的印记。在奥地利,有位名叫德莱金格的医生住在维也纳市郊。一次,他乘火车回家,等到走出车厢,他发现钱夹给人偷了。钱夹是用玳瑁制的,面上用不锈钢镶着两个相互交叉的大写"D"字,这是德莱金格姓名的缩写。当晚,医生被叫去抢救一个被雷电击中的外国人。那个人躺在树下,已经奄奄一息了。在给他作检查时,医生突然发现那个人的脚上赫然印着两个交叉的大写"D"字,同钱夹上的字母一模一样。结果,就在外国人的口袋里找到了那个失窃的钱夹。 .
还有一次,闪电击中一名妇女,把她所戴的耳环给溶化了,可是妇女本人倒活了下来......
自然界的闪电以枝状闪电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像一道虚线似的联珠状闪电,像一节节飞升的火箭似的火箭状闪电,像整块云都在闪光的片状闪电......而其中最罕见,最引起科学家注意的是球状闪电。
在苏联某集体农庄,有两个孩子在牛棚的屋檐下躲雨。突然,他们发现在屋前的白杨树上出现一个橙黄色的火球。它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最后一跃到地,直朝牛棚滚来。火球好像烧红的钢水似的,不断冒着火星。孩子们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当火球滚到他们跟前时,年幼的一个孩子突然踢了它一脚。轰隆一声,奇怪的火球爆炸了。孩子们给震倒在地,不过没有受伤。可是在牛棚里的十二头奶牛中却只有一头幸存。
在美国一个叫龙尼昂维尔的小城里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某家庭主妇从市场回到家里,打开电冰箱一看,发现里面放着烤鸭、熟蛋和煮透的莴苣莱,可是她记得清清楚楚,这些东西放进去时是生的。"上帝啊,出了奇迹啦!"女人惊叫起来,赶快去找左邻右舍。消息轰动全城,不少善男信女把这视为"上帝的启示"。但是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很快就弄明白了,原来这是球状闪电开的玩笑。它不知怎么搞的钻到电冰箱里,在刹那间把冰箱变成电炉,结果,里面的食品全给烧熟了。有趣的是,电冰箱竟然没有损坏,照常还能使用。
回顾两百多年前,当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首次用接着金属导线的风筝探索闪电的秘密时,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的认识是多么肤浅。现在,科学家不但在理论上找到了它的成因,而且能在实验室里人工地制造闪电,还开始把它用在生产上;切割、焊接金属,启动机器,勘探矿藏,甚至还借助它创造了最新的"起死回生"的奇迹;医生把电极接在心脏停止跳动的病人身上,利用电压为2500-4000伏特的电流进行脉冲放电,促使心脏颤抖,恢复跳动。看到这一系列长足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大自然中闪电的种种奇闻,它留下的许多谜,终将获得完满的解释。
(原载《科学24小时》)
①这篇科学小品具体介绍了有关闪电的哪些知识?它是如何有条理地加以说明的?(20分)
②举例说明本文具体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和其他表现手段。(20分)
2.请结合抒情散文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于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以后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胡胡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辟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一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来《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月,北京清华园
(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体味出来?(15分)
(2)举例说明文章写作上的主要特点。(15分)
(3)结合本文,谈谈散文最主要的特点。(10分)
试卷代号:208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
小学教育专业 阅读与写作(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4年9月
一、
1.列举具体事例(10分)。 .
阅读实践中,对语言的独特感受、人物和事件的形象再现、对失落环节的还原想象和意义空白的读者填充等等,都充满着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5分)。
谈为什么学习阅读理论(5分)。
2.我们要根据具体阅读的不同需要、目的,来选择不同的文本阅读方式。如吟咏背诵法、对症下药法适宜于打基础,看序文目录法、泛读法、探险航行法等适宜于浏览,触类旁通法、读结论法、冷却法、跳读比较法、探查法等适宜于专业性阅读,日记法、逻辑的和体验的方法适宜于研究性阅读。这里没有僵化的条条和格局,阅读方式要因人因时因景而异。
3.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4.根据学生阐述的深广程度酌情给分。
5.短篇小说由于其篇幅适中的优势,许多作家乐于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进行艺术手法的实验和变革探索,因此,当代短篇小说的创作理念和方法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酌情给分。
二、
1.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首先,总说闪电是自然界中十分壮观和奇特的景象。
其次,通过具体的典型事例介绍闪电的所造成的一些奇特的现象,如把人烧成灰烬、烧毁毛发和衣服、把人们手里的东西"抓走"、在人身上留下各种金属物的印记等等。接着,也通过生动事例来重点介绍球状闪电。它常常呈现为跳跃状的橙色球状,伤害力极大,它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穿透力。
最后,通过回顾和展望,说明人类最终将揭开闪电的种种不解之谜。
文章使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第一段的引用说明,许多段落的举例说明,第七段的分类说明,还有文中的多处数字说明。
2.(1)可以有多种理解: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地月色的恬静艨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全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现诗人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情绪,另一个主要的方面,又抒写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对于未来美好前景的幻想与追求。
表现了20年代末,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朱自清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产生的彷徨、苦闷的思想感情。(15分)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步移景换、缘惰写景;声色俱备、历历如画;幽丽静穆、节奏和谐、清新朴实。《荷》文中的成串比喻、叠字。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酌情给分。举例和理论阐述各占一半分数。(15分)
(3)从看似散乱的情景片断中勾勒出辐射于全文的神韵。也就是"形散神聚"。结合本文和理论阐述各占一半分数。(10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财务报表分析》测试题及答案04-27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复习资料04-27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试题答案2009102404-27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中考试题04-27
电大《证据学》试题(2)04-27
电大《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供参考)04-27
电大《证据学》试题(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