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电大《刑法学(1)》试题和答案200407

时间:2024-04-27 20:46:28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试卷代号:21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学专业 刑法学(1) 试题
2004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刑法,就是规定--、--和--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和-----------相适应。
3.根据屈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4.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和--三个基本特征。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6.--的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7.在共同犯罪中起--或者-----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有期徒刑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对犯罪的时候--的人和审判的时候--,不能适用死刑。
10.追诉期限通常从--之日起计算。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
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 )。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 D.前段的例外
3.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 )作斗争。
A.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 B。一切违法行为
C.一切违纪违法行为 D.一切犯罪行为
4.按照( )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
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
D.犯罪对象的多少
5.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可能打死小孩,但打猎心切,于是不顾一切地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
A.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6.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 B.免除或者减轻
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 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
7.某甲意图杀死某乙,于是携带匕首尾随某乙到了一偏僻处,正准备下手时,下起了大雨,某乙急忙跑向附近一户人家。某甲见状,只得罢手返家。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预备
8.某甲以暴力抗拒税务人员依法征税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抗税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9.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 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10.吴某囚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
A。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主体
2.犯罪中止
3.刑罚
4.累犯
5.刑罚执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
2.简述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情节。
3.简述一般缓刑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
王某,男,2l岁,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尚未工作
2002年6月4日,王某和两个同学吃完晚饭后在街上散步,行至县城城北的某某路时,不小心踩着该地有名的"阿飞"吴某的脚。王某向吴某道歉后与同学继续前行。吴某却赶上王某并从背后踹了王某一脚,将王某踹倒在路边的栏杆上,王某的门牙被磕断。王某无比气忿,便打了吴某一拳。吴某于是把几个同伙叫了过来,随即将王某围住一顿暴打。混乱中,王某摸出裤兜里正好带着的一把水果刀,挥舞着试图冲出人群。谁知,一刀刺中了吴某的心脏,吴某倒地身亡。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试卷代号:21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学专业 刑法学(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4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L犯罪 刑事责任 刑罚
2.所犯罪行 承担的刑事责任
3.行为 结果
4.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5.危害行为
6.间歇性 精神正常
7.次要 辅助
8.六个月 十五年
9.不满18周岁 怀孕的妇女
10.犯罪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 2.A 3.D 4.B 5.C
6.A 7.D 8.A 9.AB 10.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刑罚: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4.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5.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4分)
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
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14周岁。(1分)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2分)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6周岁。(1分)
2.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犯罪的动机。(1分)
(2)犯罪的手段。(1分)
(3)犯罪的时间、地点。(1分)
(4)犯罪侵害的对象。(1分)
(5)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2分)
(6)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1分)
(7)犯罪后的态度。(1分)
3.缓刑,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伺: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一般缓刑就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4分)
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1分)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2分)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1分)
五、案例分析(16分)
评分要点:
1.王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3分)
(判断正碗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3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梆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及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贵任。(3分)
4.本案中,王某在受到吴某等多人暴力侵害的情况下,以挥舞水果刀的方法实施防卫,以求逃脱围改,虽然造成吴某死亡的结果,但其既无伤害或者杀害昊某的故意或者过失,其行为也并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完全符合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及其特别防卫权的规定,因此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7分)
(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75电大《数据结构》试题和答案20060704-27

2075电大《数据结构》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2075电大《数据结构》试题和答案20040704-27

2074电大《软件工具与环境》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2075电大《数据结构》试题和答案20040104-27

2074电大《软件工具与环境》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2074电大《软件工具与环境》试题和答案20060704-27

2074电大《软件工具与环境》试题和答案20070104-27

2074电大《软件工具与环境》试题和答案20040704-27

2073电大《软件工程》课程期末复习指导2009秋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