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8电大《企业统计》试题和答案200501

时间:2024-04-27 20:45:23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试卷代号:213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会计学专业 企业统计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定序尺度
2.企业增加值
3.德尔菲估计法
4.企业经营统计决策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X"。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产业部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三级。 ( )
2. 企业外部环境可归纳为企业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而且很多
环境因素都以市场为中介作用于企业。 ( )
3.在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应计算货币工资指数来表明企业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的变动。 ( )
4.平均等级指标和产品等级系数是不同的两个指标,但说明的都是产品的质量状况,它们的值越大,说明产品的质量状况越好。 ( )
  5.用功效系数法进行某地区同行业经济评价时,一般采用同行业最低值为满意值。 ( )
6.市场需求预测的中心内容是确定未来市场的消费总量。 ( )
7.把货币的未来价值计算为现在的价值称为贴现。 ( )
8.企业经营中的资金,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再到货币资金等几个阶段后就完成了--次循环。资金在循环过程中不会发生增值。 ( )
9,抽样调查是企业经营环境调查的一种重要方式,抽样调查分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
样。 ( )
10.当职工的货币工资不变,生活费指数降低时,职工的实际工资也会降低。 (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lo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选项,并将选项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划分中,第三次产业的第一层次是( )。
A.生产部门 B.生活部门
C流通部门 D.管理部门
2.统计资料中的定距尺度的特点是( )。
A. 对资料进行定性的分类或分组
B.对各类现象进行排序
C.将现象之间的差距明确化
D. 将现象设立一个客观的零点
3.当社会环境的某种因素可以用指标表示,而该因素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影响不能直接
描述时,测定该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应该采用( )。
A.指标分析法 B.时间数列法
C.经验判断法 D.功效系数法
4.职工货币工资指数为110%,职工生活费指数为108%,则实际工资指数为( )。
A.101.85% B.118.8%
  C.98.18% D.2%
  5.按"工厂法"计算工业总产值,物质资料的转移价值( )。
   A.在企业内部可以重复计算
   B.在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
   C.在企业之间不可以重复计算
   D.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内部之间都不可以重复计算
   6.假设某厂送检产品为500件,经检验,合格品为450件,优等品为198件,次品为10件,返修品为35件,不可整废品为5件,则废品率为( )。
   A.8% B. 1%
   C.7% D.9%
   7.在企业经营综合评价中,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是( )。
   A. 目的性、可比性、同一性
   D.目的性、协凋性、重要性
   C. 目的性、稳定性、全面性
   D. 目的性、全面性、可行性
   8.评价一项预测方案的优劣,应考虑两方面的问题,它们是( )。
   A. 精度和误差
   B. 精度和费用
   C. 预测方法和预测费用
   D.预测方法和预测误差
   9.在企业经营统计预测中,如果不考虑其他的发展状况,只根据某一现象的历史资料来推测现象未来水平,这种预测方法是( )。
   A. 指标预测法 B.概率预测法
   C. 回归预测法 D.时间数列方法
   l0.对于一种决策,如果不仅知道有哪些可能的状态,还知道每种状态发生的概率,这种决策是( )。
   A.确定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 非确定型决策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选项,并,S选项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企业经营系统的运行,实际上是( )的总合。
   A.物质运动 B.经济运动
   C.信息运动 D.销售运动
   E.资金运动
   2.企业经营环境调查的调查方法有( )。
   A.询问调查法 B.经验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E.动态法
   3.企业劳动者实际工资增长说明( )。
   A.货币工资的增长快于生活费的增长 B.货币工资的增长慢于生活费的增长
   C. 货币工资不变,生活费指数降低 D. 货币工资不变,生活费指数提高
   E.货币工资的降低快于生活费的降低
   4.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出总量的指标有( )。
   A. 利润 B.总产出
   C. 增加值 D.销售收入
   E.总成本
   5.市场经营预测的统计方法有( )。
   A.指标预测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 时间数列预测法 D.概率预测法
   E. 回归预测法
   6.一个科学的决策,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有( )。
   A.决策方法 B.决策目标
   C.决策方案 D.约束条件
   E.决策效果
五、简答题(共16分)
   l. (10分)反映原材料使用水平的基本指标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2.(6分)简述企业经营预测的基本步骤。
六、计算题(本题共40分)
   1.(15分)某企业2003年6月生产工人平均人数为400人,实行日工作时间8小时,本月节假日共8天,该厂劳动统计资料如下:
   (1)缺勤工日数400个工日
   (2)停工工日数200个工日
   (3)非生产工日数为100个工日
   根据该厂的劳动统计资料,计算出勤率、作业率、制度工时利用率。
   2.(10分)某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某种产品2000台,其中销售1800台,每台售价为2560元。期初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价值lOO万元,期末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价值200万元。企业完成的对外运输服务产出价值50万元,企业完成的对外产品加工费收入280万元;另外该企业中间投入为500万元。
   要求;利用生产法计算企业总产出和增加值。
   3.(15分)某企业某产品价格200元/件,变动成本150元/件,固定成本10万元,原计划明年销售量5000件。经过预测,明年销售量可达5500件;销售价格从200元/件提高到21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由150元/件上升为152元/件,固定费用从l0万元下降到9.8万元。
   要求:
   (1)计算原销售计划的销售利润。
   (2)预测由于销售量和单位变动成本两因素的变动对利润变动的影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会计学专业 企业统计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5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定序尺度:定序尺度是统计资料的计量尺度之一。将各类现象按某一特征的大小、高低、强弱、好坏等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定序尺度。
   2.企业增加值:企业增加值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其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和收入法。
   3.德尔菲估计法:德尔菲估计法是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直接经验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方法,也称为专家意见集中法。特点为:匿名性、多论反馈性和统计归纳性。
   4.企业经营统计决策:企业经营统计决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面对未来的客观状况提出各种备择行动方案,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或满意)方案并加以实施的工作过程。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X 2.√ 3.√ 4.X 5. X
   6.X 7.√ 8.X 9,√ 10.X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C 3.C 4.A 5.B
   6.A 7.D 8.B 9.D 10.C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ACE 2.ACD 3.AC 4.BD 5.ABCDE 6.BCDE
五、简答题(共16分)
   1,(本题10分)答;反映原材料使用水平的基本指标有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和原材料利用率。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简称单耗,是指生产每单位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原材料数量。单耗越低,表明原材料的使用状况越好。计算公式为:
   单耗=某种原材料总消耗量/某种产品产量 (3分)
   原材料利用率是指合格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数量在原材料消耗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它表明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程度。计算公式为:
   原材料利用率'合格晶中包含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总消耗量X100% (3分)
   二者都反映了原材料的使用水平。但角度不同,在应用上也有不同的特点。单耗是从消耗角度表明单位产品消耗掉的原材料数量,愈低愈好;原材料利用率则是从利用角度表明已消耗的材料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愈高愈好。在实际应用中,单耗只能分别反映每种产品消耗原材料的水平,而利用率则可以综合反映不同产品对某原材料的总的利用程度。(4分)
   2.答:(本题6分)(1)确定预测目的和预测对象,即预测的选题阶段;(1分)
   (2)收集、审核、调整资料;(1分)
   (3)根据资料对预测对象进行描述和分析;(1分)
   (4)选择预测方法并正式进行预测;(1分)
   (5)对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1分)
   (6)报告预测结果。(1分)
六、计算题(本题共40分)
   1.解:
   日工时数=400X30X8=96000(工时) (1分)
   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休工时数=96000-400X8X8=70400(工时) (2分)
   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数一缺勤工时数=70400-400X8;67200(工时) (2分)
   实际生产工时数;出勤工时数一停工工时数一非生产工时数=67200-200X8-100X8=64800(工时) (2分)
   出勤率=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数=67200/70400=95.45% (3分)
   作业率=实际生产工时数/出勤工时数=64800/67200=96.43% (3分)
   制度工时利用率=实际生产工时数/制度工时数;64800/70400=92.05%
   或:制度工时利用率=出勤率X作业率
   即92.0;%=95.45%X96.43% (2分)
  2.解;
   总产出=2000台X2560元+(200万一100万)+280万=892(万元) (5分)
   增加值=892-300=592(万元) (5分)
  3.解:
  (1)原销售计划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格一单位变动成本)X预计销售量一固定成本
   =(200-150)X 5000-100000=150000(元) (5分)
  (2)由于产品销售量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
   预计利润增加量=(销售价格一单位变动成本)X预计销售增加量=(200-150)X(5500-5000)=25000(元)
   即增加了25000元 (5分)
  由于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
  预计利润增加额=(变动前单位成本一变动后单位变动成本)X原定销售量
   =(150-152)X5000=-10000(元)即降低了10000元。 (5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87电大《阅读与写作(2)》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2087电大《阅读与写作(2)》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2087电大《阅读与写作(2)》试题和答案20040104-27

2087电大《阅读与写作(2)》试题和答案20050704-27

2086电大《阅读和写作(1)》试题和答案试题304-27

2086电大《阅读和写作(1)》试题和答案试题104-27

2086电大《阅读和写作(1)》试题和答案试题204-27

2086电大《阅读与写作(1) 》试题和答案20090704-27

2095电大《婚姻家庭法学》试题和答案20090104-27

2086电大《阅读与写作(1) 》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