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大学语文(1)本(省)》网上在线作业第三套测试题

时间:2024-04-27 20:43:22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大学语文(1)本(省)】第三套测试题 96 答案(吉林省)

  一、案例选择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1.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埃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①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 选出词语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
   A. 泾流(直流的水波) 两?(两岸。?:水边) 北海(黄河东端北方的大海。指东海北部)
   B. 望洋兴叹(望着大海发出感叹) 莫己若(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野语(俗语)
   C. 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见闻。少:小看) 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大义。轻:轻视) 百川灌河(许多小河的水都注入了黄河)
   D. 大方之家(性格豪爽,出手阔绰的人) 渚崖(渚:水中礁石。崖:陡峭的山崖) 秋水时至(时:有时)
  正确答案:D 满分:5 得分:未判分
   2). 课文中有两个"于是焉",对其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第一个"于是焉"的"是"指代"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埃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B. 第二个"于是焉"的"是"指代"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C. 两个"于"字都可译成"由于",两个"焉"字都作兼词。
   D. 第二个"于是焉"与第一个呼应,使文章结构缜密。
  正确答案:C 满分:5 得分:未判分
   3). 与"莫己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何厌之有
   C.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 国人莫敢言
  正确答案:A 满分:5 得分:未判分
   4). ①处引用的作用是 [ ]
   A.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B. 表示自己懂得道理很多,无人可与相比。
   C. 批评自己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D. 谦称自己并非常人所说懂得道理很多。
  正确答案:A 满分:5 得分:未判分
   5). 下列成语,从本段中引申出来的有()
   A. 舍本逐末
   B. 祸起萧墙
   C. 功亏一篑
   D. 望洋兴叹
  正确答案:D 满分:5 得分:未判分
   6). 庄子《秋水》的主旨是( )
   A. 阐述实行王道的措施
   B. 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C. 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D. 阐发为政以德的道理
  正确答案:C 满分:5 得分:未判分
   二、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70 分。)
   1.
  阅读辛弃疾《摸鱼儿》一段:"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请回答:
  1、"长门事"是借用了谁的典故?该典故说明了什么意思?
  2、"闲愁最苦"是何意?
  3、"斜阳正在"指什么?
  4、辛弃疾《摸鱼儿》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陈皇后
  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暗喻忠良之士遭到谗害,不被理解信用,虽有思君爱国之心却无处倾诉
  2、写出了作者遭受压抑、排斥的悲愤和苦闷。
  3 、南宋摇摇欲坠的衰微国势
  4、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政昏暗,奸?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
  满分:40 得分:38 评价:正确。
  2. 阅读《诗经。氓》中的两节,回答文后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耿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写出上面两节诗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2.这两节诗在内容上构成什么关系?
    
    3.女主人的悲惨遭遇是怎样造成的?
  参考答案:
  1/比兴句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初婚时年轻貌美,受人爱怜的幸福;比兴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遭人遗弃时颜色憔悴,飘零无依的痛苦;比兴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于嗟女兮,无与土耽"。
  2/构成对比关系:前节写女子新婚之乐,后节写女子被弃之苦。新婚与遭弃对比,乐与苦对比。
  3/女主人公的悲剧遭遇是由她丈夫朝三暮四、道德败坏造成的,而根源则在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满分:30 得分:28 评价:正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145电大《英语教学法》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2145电大《英语教学法》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2143电大《西方经济学(专)》试题和答案20090704-27

2145电大《英语教学法》试题和答案20050104-27

2143电大《西方经济学(专)》试题和答案20090104-27

2143电大《西方经济学(专)》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2143电大《西方经济学(专)》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2143电大《西方经济学(专)》试题和答案20070104-27

2143电大《西方经济学(专)》试题和答案20050704-27

2143电大《西方经济学(专)》试题和答案200501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