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1)》试题和答案200501

时间:2024-04-27 20:42:37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试卷代号:220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现代文员专业 阅读与写作基础(1) 试题
2005年1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诗经》最初被称为《诗》,被称为《诗经》始于( )
A. 战国时代 B. 秦代
C. 汉代 D.晋代
2.以屈原的创作为主体的是( )
A.《诗经》 B.《楚辞》
C. 《春秋》 D.《战国策》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此话表明( )
A. 烛之武确实不如人 B.烛之武比较谦虚
C. 烛之武为自己不愿出力找借口 D.烛之武埋怨郑伯没有早用他
4.现在所留传的《战国策》的编定者是( )
A. 孔子 B.左丘明
C.刘向 D.司马迁
5.《论语》的编定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 荀子 D.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6.骈文的第一个繁荣期是在( )
A.秦代 B. 西汉
C. 东汉 D.南朝
7.宋代以来,认为魏晋时代上接屈原、下比李杜的大诗人是( )
A.陶渊明 B.嵇康
C. 王羲之 D.曹操
8.下列作家中属于创造社的是( )
A. 鲁迅 B. 郁达夫
C.巴金 D.老舍
9.在行文中提到邓肯的是( )
A.《喝茶》 B. 《乌篷船》
C.《秋天的况味》 D.《江南的冬景》
lo.小说集《沉沦》的作者是( )
A.沈从文 B. 丰子恺
C. 张爱玲 D. 郁达夫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8分)
1.冯谖寄食孟尝君处,弹铗而歌,要求有( )
A.宽敞的住房 B.漂亮的衣服
C. 较好的食物 D.出行的车子
E. 安家的费用
2.刘义庆编的书有( )
A. 《世说新语》
B.《兰亭集》
C. 《搜神记》
D.《幽明录》
E. 《新书》
3.沈从文的主要著作有( )
A.《湘西》 B.《沉沦》
C. 《湘行散记》 D.《骆驼样子》
E.《边城》
4.在《想北平》一文中,老舍提到的欧洲"历史的都城"有( )
A. 伦敦 B.巴黎
C.罗马 D.维也纳
E. 堪司坦丁堡

三、释词(每题1分,共7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 )
2.冯谖客孟尝君( )
3.所欲有甚于生者( )
4.会盟而谋弱秦( )
5.常以十倍之地( )
6.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 )
7.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

四、简答(每题5分,共15分)
1.《庄子·秋水》(节选)一文反映了庄子怎样的审美境界?
2.简述曹操撰写《让县自明本志令》的目的。
3.林语堂写"秋天的况味"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五、阅读与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阅渎以下文章段落并回答文后问题。
(一)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天。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生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一《伯夷列传》
1,本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举例说明本段所用的论证方法。
2.联系全文,简述司马迁写作"列传"的用意。
(二)"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象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到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风筝》
l.为什么鲁迅的兄弟已全然忘却童年时的那段过节而鲁迅却觉得心情依然沉重?又为
什么感觉:"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2.文中所说的"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的原因是什么?
  
六、根据下列材料写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1000字
以上。40分)
《经济日报》曾载文:一位将军不看地图能取胜,匪夷所思;一位厂长经理不懂得经济却在摘经济,这倒司空见惯。据了解:大约40%的经理不熟悉《质量法》,79%的厂长经理写不出价值定义。他们的理由是:文化太低不能学,工作太忙没空学,暮年将至不愿学,左臣右相无需学,不学照干何苦学。





试卷代号:220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现代文员专业 阅读与写作基础(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5年1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C 2.B 3.D 4.C 5.D
6,D 7.A 8.B 9.C 10.D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8分)
1.CDE 2,AD 3.ACE 4.ABCE
三、释词(每题1分,共7分)
1.凭借
2.作客
3.比
4.使......削弱
5.用
6.以......为快乐
7.接近、靠近
四、简答(每题5分,共15分)
(1)本篇揭示了庄子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心理条件下身心自由、物我合一(身与物齐)
的超然境界。
(2)表述自己不会称帝以减少谤议。
(3)引用、对比、类比。
五、阅读与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一)1.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不过是一句骗人的谎话,不足信(3分)。论证方法有:例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例子略)(4分)
2.《伯》文作为《史记》七十列传的首篇,也明示了自己写作列传的的用意是象孔子那样,愿做"青云之士","替天行道",为砥行立名的"间巷之人"作传,使他们能"施于后世"。(3分)
(1)1.鲁迅从个人经历反思民族的痼疾及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对立实质,那就是封
建传统文化中长幼尊卑,君臣父子的枷锁和对人类美好天性尤其是童心的扼杀,而在这样的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必然会变得象弟弟那样麻木、健忘、被驯化,这样的民族是难有希望的。所以鲁迅觉得心情沉重。(4分)本文在艺术上是采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即作者不是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来写的,而是通过描写外在客观景物和通过回忆客观事情来抒写的,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都带有象征寓意色彩。鲁迅那时的心情是苦闷、悲观而彷徨的,这种心情投射到文章中,所以感到"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写照
(3分)
2.改变民族痼疾的心愿未灭,然而象弟弟这样的人也变得如此健忘和麻木,让他感到了那种希望的渺茫,自然生出无可把握的悲哀来。(3分)
六、作文评分标准:
(36-40分):主题(观点)鲜明,内容充实、具体,见解独特,结构严谨,文笔优美。文面规范,基本上无错别字。 '
(31-35分):主题(观点)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文笔通顺。文面规范。错别字控制在五个以内。
(24-30分):主题(观点)尚明确,有一定的内容,结构较匀称,表达清楚。文面尚规范,偶有语病。
(15-23分):主题不明确,内容空洞,结构松散,语病较多。
(15分以下):主题严重错误,文理不通,结构混乱,词不达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162电大《英语语音口》试题和答案20040104-27

2161电大《综合英语(4)》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2161电大《综合英语(4)》试题和答案20090104-27

2161电大《综合英语(4)》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2161电大《综合英语(4)》试题和答案20040104-27

2161电大《综合英语(4)》试题和答案20050704-27

2160电大《综合英语(3)》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2160电大《综合英语(3)》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2160电大《综合英语(3)》试题和答案20040104-27

2159电大《综合英语(2)》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