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公共教专业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 试题
一、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
1. 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学校管理的挑战有:( )
A.对信息垂直传递模式的挑战
B. 学校思想建设的挑战
C. 校际数字鸿沟的挑战
D. 学校体育目标的挑战
2.公立转制学校筹集教育经费的方式有:( )
A.校办企业收入 B. 学校周边房地租金
C. 学生缴费与社会捐助 D.开展有偿教育服务
3.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是:( )
A. 组织与团队学习 B.全程与全员学习
C. 校本学习 D.终身学习
4.在司法式教育政策分析中有六个关键性角色,其中有:( )
A.心理咨询员 B.问题提出者
C. 会议主席 D.调查小组
5.世界各国校长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的共同特点是:( )
A.它是当校长的条件 B. 有较高的学历要求
C. 要定期接受培训 D.有担任校长职务的经验
6.衡量教育投资规模的国际指标有:( )
A. 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占人均GNP的比重
B.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
C. 生均教育经费
D.教育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7.教育策划的类比法包括:( )
A.仿生法 B.仿形法
C. 仿意法 D.仿真法
8.教育公共关系的对象一公众具有以下特征:( )
A.宏观稳定,微观渐变。 B. 群体概念,个体出现
C. 类级多样,背景复杂 D.利益一致,欲求冲突
9.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分解式结合的设计方案有:( )
A.混合式设计 B. 整体式设计
C. 内含式设计 D.平行式设计
10.公立学校转制后所享有的办学自主权主要有:( )
A.收费项目与数额自主 B.经费支配与工资分配自主
C. 教改自主 D.用人与招生自主
二、判断属(每小题6分,共18分;其中判断正误2分,简要说明理由4分)
1."经验就是财富"。
2.校长是教师职业中的一个领导职务。
3.头脑风暴法坚持相互批判的原则。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教育政策分析的基本范畴是什么?它们各自要回答什么问题?
2.我国教育浪费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组织形象有哪些特征?
四、论述题(共16分,两道履任意选做一题)
1. 联系实际评论我国名校办民校的办学模式改革。
要求:说明名校办民校的含义、办学主体及利弊,并联系当前学校管理实际说明,要有自己的观点、论述及认识,否则扣8分。
2.联系实际评论教师校内晋升制度改革。
要求:联系实际说明传统教育晋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校内晋升制度的主要内容,要有自己的观点、论述及认识,否则扣8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22分)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最早见于1914年粱启超题为《君子》的演讲,以《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在当代,清华校训被理解为"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崇尚团队精神,兼有厚实的美德和宽阔的胸怀"。通过清华师生数十载努力实践,继而形成了清华"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清华精神的具体体现,一是耻不如人。清华原是留美预备学校,而学生出洋后却痛感西方人对黄种人的歧视。这种为民族雪耻的激情,转化成为祖国独立富强而献身的意志。二是讲究科学.清华国学院一成立,主任吴宓就直称本院与其他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重视"科学方法"。梅贻琦校长到任后,办校重学术自由,更重"科学家的眼光和态度",强调理性和纪律,主张一切以事实为出发点.从而构成清华独特的风格.解放后,清华历任校长均明确提出继承和发扬严谨科学的传统,并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超越从前。三是重视实干,早在三十年代,朱自清就说过:"清华的精神是实干"季羡林评价母校是"清新俊逸",这不仅仅指的是清华园的自然风光,更指的是清华精神。他的理解是:永葆青春,永远充满生命活力,永远走向上的道路。
请依据所学"学校组织的生存、发展与变革"的相关理论对以上案例进行评论分析.要求:相关理论应用准确、恰当且陈述清晰,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且分析、说明具体,阐述、评论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500字。
试卷代号:115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公共教专业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1月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
1.ABC 2.ABCD 3.ABCD 4.BCD 5.ABC
6.BD 7.ABC 8.ABCD 9.ABC 10.BCD
二、判断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其中判断正误2分,简要说明理由4分)
1.不正确.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后象征性社会即农业社会相佑"经验就是财富",因为农业社会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变化最慢的一个社会.其时间观是"未来等于过去,未来就是对过去的重复"。由于经验可以免去许多"试误"的成本,所以相佰经验就是财富.但在上业社会,交往是财富,而到了后工业社会,知识是财富。
2.不正确.习惯上,人们头脑里形成了固有的观念--校长是一种行政职务,是对优秀教师的一种提拔。实际上,校长应该是一名教师,但-名优秀教师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好校长。校长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它具备职业的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群体性特征。
3.不正确。在意见收集过程中,头脑风暴法坚持互不批判的原则,甚至不主张对他人的观点加以评判,可以综合,肯定或改善其他人的观点,但任何人都不得做出判断性结论。这样可以消除与会者的心理压力,创造出一个融洽、自由,轻松的讨论气氛,保证思维的发散性和流畅性,鼓励每个人"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教育政策分析包括四个基本范畴: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和可行性分析。事实分析要回答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和地点?程度是什么?有多少等问题,它是教育政策分析的起点。价值分析要回答制定教育政策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人?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育政策承诺了什么?对此做何评价?应该优先考虑什么等问题:规范分析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的问题。可行性分析回答是这样做是否行得通?人们是否会同意,允许这样做的问题。
2.目前,教育浪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制性浪费。表现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缺少横向联系、不计成本、行政命令,长官意志、教育单位或部门缺少办学自主权。(2)结构性浪费。表现是:教育的宏观外部结构和学校的微观内部结构。(3)资源性浪费。表现在:师生比居于世界后列,教育工作量不足;教学人员与非教学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学校办社会现象普遍,挤占了学校本已十分有限的教育经费开支等。
3.(1)主客观双重性。教育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会受到公众自身价值观、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审美取向以及性格特征等主观因素影响,同时,公众心目中的组织形象又受教育组织自身行为表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2)多维性。学校建筑、教学设施、资金实力、教师素质、管理水平等等,无论哪一要素出现失误,组织形象都会受损。(3)相对性。教育组织的整体形象如何.都是同一定的参照物比较而显现的。(4)相对稳定性。虽然教育组织形象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处于变动之中,但它的行为和表征一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定势,就会使公众形成一种态度取向,态度的相对稳定决定了公众对教育组织形象感受的相对稳定。
四、论述题(共16分,两道题任意选做一)
(评分标准;观点正确4分,论述清楚4分,联系实际8分)
1.所谓名校开办民校,就是利用传统名牌公立学校在多年办学中所积淀形成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如声誉、师资、管理,校名等)和政府对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采用民办学校的管理运行机制,依附或独立于传统名牌公办学校进行自主办学的一种办学体制。名校办民校的办学主体有许多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政府;第二种类型是名校;第三种类型是公民个人或团体。
"名校办民校"是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在一定时期对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它依托传统公立名校办学,沾了社会对传统公办学校信任的光,降低了普通民办学校在运行过程中必须的"信任成本",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运行比较稳定。但是,这种体制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公办名校举办民校产权关系不清。其次,公办名校举办民校不利于公平竞争。联系实际,具体从略。
2.传统的教师职称晋升,采取的是(1)论资排辈,晋升的重要依据是教师学历的高低、在职时间的长短、工作的基本表现等,晋升的名额由教育行政部门下达计划指标。由于指标有限,许多达到某一职称的教师却不能得到晋级;(2)终身制,晋升之后,很多教师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难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校内晋升制度是有效开发校内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学校领导以教师的工作成就为导向,只要教师的工作业绩达到一定的标准就能得到晋级,按照他所应享受的级别进行聘任,并根据所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给专业技术人员予以相应待遇。校内晋升制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教师的晋升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不仅关注教师聘任的等级,更注重教师高一级职称聘任后的激励和监督。第二,不受上级晋升名额的限制,只受标准限制。第三,充分发挥和加大了学校用人的自主权.校内晋升制度有利于高级职称教师产生"危机感"。校内晋升制度打破了评聘合一的教师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弊端。
联系实际从略。
五、案例分析题(共22分)
(评分标准:相关理论应用准确,恰当且陈述清晰8分;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且分析、说明具体10分,阐述、评论逻辑性强2分;不少于要求字数2分。)
所依据的理论:学校精神文化理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成员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教学观等意识领域的重构和思维方式、情感等方面的完善。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评论从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 )。04-27
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04-27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04-27
《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自( )。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