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和答案200801

时间:2024-04-27 20:27:28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一-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汉语专业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 2008年1月
一、简答题(答出要点并进行适当阐述,每题lo分,共;o分)
1.简介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
2.简述倾听的心理特点。
3. 语文教学设计主要有哪些内容?
4.语文知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 语文教帅应具备哪些教子能力?
答案】1.识字:集中识字、使用韵语和刘偶、正确处理文道关系、识字与生活联系、注重激发兴趣 (4分);阅读:熟读、精思、博览,评点法(2分);写什:注重基本功训练,多渎多写多收,从模仿人手,先放后收(4分)。
2.①快速、敏锐地感知;②随时筛选、加工;③情绪的反馈;①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积极主动地进行理解、评价和想象。(以上四点各2.5分)
3.确定教学目标(依据、表述)(4分);过程安排(学生认知、教学内容、教师、教育技术)(4分);教学策略(2分)。4.精要,内容要少而精(2分);致用,便于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操作和运川(2分);综合实践(2分);注重言语情境(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范围,在疑难处学习,在精彩处学习)(4分)。
5. 钻研教材的能力<总体把握,把握单元组合的规律,把握课文个性,查阅资料)(2分);设计教学的能力(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设计作业,板朽,写教案)(2分);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应变、浯言)(2分);处理作业的能力(2分);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2分)。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具体论述。每题16分,共32分)
1.结合作文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的。
2.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论述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整体感悟的方法。
【答案】1.认识观察的重要,培养兴趣(2分);明确观察目的,选扦观察对象,养成习惯(3分):提出观察要求,指导方法(2分);提供关于观察对象的有关知识(2分);指导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思想力法(2分)。举例并作具体分析;分。共16分
2.引导学牛厂解文本的全局(3分);促成原初感悟(在初步熟悉读物的内容之后,随之而生的一种原始感觉)(3分);形成阅渎期待(2分);从初感发展到评说(3分)。
举例并具体分析5分。共10分
三、分析题(18分)
分析教学实录,问答以下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请举例说明。(12分)
2.举例分析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得失。(6分)
【答案】1.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请举例说明。(12分)
  ①学生自愿分组,选定主持人,自选苏词(2分);②互助合作,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如主持人2巧借对同学欣赏、评价,把"知道失去亲人是如此的痛苦",与眼前美英联军入侵伊拉克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顺手"一击"。再如第5组学牛认为"佳人"应理解为"君主"的感悟,不无新意)(3分)。③多种形式的交流带来课堂灵动鲜活,(如第1组3名女生清唱《明月几时有》与第2组2名同学配《江河水》曲动情地捞演苏轼夫妇进行心灵刘话;又如主持人与主持入之间的竞争,5位主持人的竞争既是气质、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检阅与较量,又是记忆储备、鉴赏能力等语文素质的展示与角逐,甚至师生间也构成了竞争)(分)。能举出具体例子进行分析4分。共12分
2.举例分析教师角色的得失。(G分)
  ①课堂模式采用"板块式",有所创新(1分);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肯定、深化,并赋诗总结(2分);③学生间的互助表现得很充分,但教师的参与显得不足;学生发言中有失当之处,教师也未及时指正(1分)。举例分析2分。共6分。
苏词赏析教学实录
师:我们先请第一方阵的同学赏析苏词。
主持人l:首先请欣赏3人小合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这三人组合比原唱唱得好!
(学十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l:接着请听我们小组对本首词的分析。
生l:这首词作于丙辰中秋,当时东坡在密州任知州,政治L不得意,心情有些压抑,恰逢中秋,想到七年未曾谋面的弟弟"b中感慨颇深,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生2:这首词除了表达词人对弟弟的怀念之情,还流露出了作者内心一种矛盾的情绪。作者有一种强烈的报效祖国之心,但现实的残酷使他的努力一次又-次地以失败而告终。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之后,他有一种想放弃的念头,但同时又不甘心,所以这首同透露出作者面对人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有一种壮志朱酬的复杂心情。
(学生热烈鼓掌)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苏词中的身世之感,这就显得非常深刻了。
主持人1:《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人家上初中时就学过,很熟悉,我们就不多评析了。
师:下面请第二方阵的同学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主持人2:(抢着站起)我不需要话筒,我的声音很大。我是《江城子》组推举出来的主持人,能够组织大家学习苏轼的词,这是多么荣幸啊。我-定要使出浑身解数,显示出我们的风采。(学生热烈鼓掌)
如果说韩朝对话令人欢欣鼓舞,巴以对话令人翘首企盼,那么接下来的一段牛死对话则是令人肝肠寸断。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下面这段心灵对话:
(教师点击画面,配放《江河水》曲)
生3(苏轼):昨夜,又于梦十与你相遇,弗儿,你离我而去,已然漫漫十年。这,是真的吗?真不敢相信!谁知道你竟先我而去,而今,你我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你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生4(于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子瞻,我多想与你独话凄凉!
生3(苏轼):贬谪父遭贬墒,十年人生如梦,弗儿,没有你的日月,良辰如同虚设!你可知我一个人独立寒秋的无浯凝咽?
生4(王弗):你还是那样贪杯吗?单衣试酒,不要久坐风檐,该披上那件我缀补过的藕色单衫。
生3(苏轼):白云K风犹在,只是朱颜改。你就这样离开,留下一个人的我......你死我葬,我死谁埋?
生4(王弗):"多情去后香留枕,好梦回时冷透衾",空留--缕余音给你。子瞻,你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而我这样地惦着你,此心难安!
生3(苏轼):"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音乐停止,静止片刻后,教室爆发出热烈掌声)
主持人2:在李同学和吴同学表演的时候,我转过身发现陈同学没有闭上眼睛。不过他告诉我说,他也用心听了,而且也很感动。现在就来听,-听他的感受吧!
生5:最让我感动的-个句子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异路,幽明两隔,十年离别,音讯渺茫,而往日的深情,在不经意间浮上心头,难以忘怀。王弗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凄风苦雨,
冷落苍凉;词人独行于人生路上,历尽坎坷,憔悴孤独,牛死的界限,时间的阻隔,使一对情深意切的伴侣永相睽离。
主持人2:陈同学的感受的确很深,我想,要是布什总统和布莱尔首相听丁刚才的对话和发言,知道失去亲人是如此的痛苦,美伊局势肯定会有人的转折。感谢苏轼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笔宝贵的财富。我们组也准缶了一首歌,在此献给大家。
(一女生配《长亭送别》曲动情地唱《江城子》。大家热烈地鼓掌)
师:这位同学唱得真好。对这首词还有没有补充的? '
生6:在《江城于》这首词中,很令我感动的是一些数问,譬如"十""千"'孤"。在时间上,这对恩爱夫妻相别已达十年了;在空间上,苏轼与下弗的坟相隔千里,使得苏轼在想念她的时候不能经常到坟前去转转,这是多么可悲啊。更可悲的是,词人是孤独的,他亡妻的坟也是孤独的,现在他们夫妻二人好不容易在梦中相逢了,可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多么惨啊!
师:这是一个新的发现,很好。除此之外,这首词的白描手法运用得相当成功。比如"尘满面,鬓如霜",可以想见苏轼在妻子去世的十年间遭受了儿多悲苦,止因为如此,对那段美好的幸福生活才那样铭刻在心,才?使得他对妻子的思念超越了时空。类似的语句还有"小轩窗,正梳妆"和"明月夜,短松冈"。
下面请第三方阵同学赏析《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主持人3:请大家闭上眼睛,随我进入那依依难舍的离别情景:夜深入静,不知是谁吹起了优美的笛曲,把我从梦巾惊醒,离愁随之袭来。梦中的我们还一起饮酒赋诗,可眼前相聚的¨子马上就要结束了。推开窗户,只见扛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着人间。友人道了千万声珍重,却迟迟没有走。二月春深,落花飞絮,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我站立扛边,翘首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驯白我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秆我远行,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人海。
(学生被这富有感情的言词扪动了,齐声鼓掌)
  生7:这是一首离别词,但通观全词,没有-句惜别的话,没有强烈激切的抒情,而是将情感融人景物,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情感氛围,这就是这首词的魅力所在。
  师:能抓住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情景交融"很好。能不能结合具体的语句说得更加深入些?
  生8:整首词不着一"别"字,但"别"情抒发得充分。特别是"愁"字和"送"字用得好。"愁"和"送"是人具有的心理利动作,但I'妙地附上景物,让景物具有了人的生命和情感,突出了即将离别之际词人心头的愁的深广和心头依依不舍的情感,正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生9:王同学说整首词不着一"别"字,足不是有失偏颇?"乜絮"难道不是作者苦心安排的一个抒发别情的典型"别"中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渎过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还有"乱絮乜无影",这些都是抒发愁情别意的。
  师:这两位同学能结合具体的景物,具体的词语来揣摩这首同的思想情感,这是一种很好的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他们。
  下面清第四方阵同学赏析《少年游》(去年相送)。
  主持人4:《少年游》这首词是一首描写思妇怀念远人的词,这样写更能表达出思念之情。通过写年前的冬天和年后的春天,用时间传达那份真挚的情感。对这首词,林同学有独特的看法。
  生10:这首词本来是写苏轼对家人的思念的,可词人偏偏不写自己,而从对方落笔。这种写法在古典诗词中是比较多的。如杜甫的《月夜旷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当时杜甫在长安,他的妻子儿女在椰州,本来他是写自己对妻子儿女的挂念,却从闺中落笔,这样写更能让人体会到思念之深。
  生ll:我感受最深的是"对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妇人对酒卷帘邀月的动作让我想到了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些句子均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寂寞。"风露透窗纱"进-'步突出厂妇人心中的悲凉。
  生12:作昔写"恰似姬娥怜双燕",从侧面对妇人此时的心情进行了描写。对酒卷帘,明月照双燕,看燕子在梁上窃窃私语的样子,在羡慕的同时,却更觉孤单了。
  师:同学们完全进入了这首词的意境,说得很好......
  生13:请问林同学你怎么知道作者描写的是一个妇人?想念他的也可能是作者在《昭君怨》中送走的那位友人呢?
  生10:词的后面写到主人公看到"双燕"呢喃,更暗自心伤,如果是写作者的友人,不可能产生这种感受。
   (学生热烈鼓掌)
  师:还可以抓住"相送""还家"这些字眼来判断。结合古代社会的一般常识看,此处应理解为女子在家思念远行的丈夫。
  下面请第5方阵同学赏析《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主持人;:虽然我们组是最后发言,但我们同样拒绝话倚,我相信我们的声音有足够的穿透力。下面请欣赏词的上阙。
  生14:这首词写得出乎意料,第一句颇煞风景,花儿已谢,点明时节已是暮春,隐含作者伤春的情怀。接著作者用"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丽的水乡情景,使读者的心为之舒缓了一些。然而作者笔锋'转,又感叹即将失去的春色。
  生15:这首词的下阙的"行人"可以看作是作者自己,因为苏轼一生遭贬,高墙内佳人的一阵嘻笑吸引丁作者,他想借此派遣内心的悲愁。可是声音又逐渐消失,所以只能自怨自艾地发出"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叹息。作者借"佳人"巧舒胸中郁结之情,表达了那种失意的心境。
  生16;我觉得此处的"佳人"应理解为"君主"。因为苏轼一路坎坷,特别希望得到君主的赏识和重用,但君主并未赏识他,因此他的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正所谓"多情却被无情恼"。 (生鼓掌)
  主持人5:我用一副对联来总结这首词:惜时-《燕绕水人家惜春总为伤春困/失意行人巧笑佳人多情却被无情恼。
师:上述大家的发言真的很精彩,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苏轼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17;苏轼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从《江诚子》中我们体会到那发自肺腑的语言,那朴实的情感。十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人生不过几个十年,在王弗已故十年后仍能用这样朴素的语言表达对亡妻深沉的怀念,实在令后人感动。我欣赏苏轼这样的人。
  师:"至情至性"'词用得好不好啊?(齐声喝彩)
  生18:(举手示意)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觉得苏轼在妻子去世十年之后仍然在这段感情里低吟徘徊,显得多愁善感,缺少男子汉气概。
  师:大家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
  生19:(抢过话筒)我认为苏轼不是多愁善感。王弗死了十年后,苏轼才写了这首词怀念她,难道亲人在死十年后只怀念她一晚上都不行吗? (学生鼓掌,点头称是)
  师:我出于对苏轼的偏好,写厂这样一首小诗,请看投影,我们一起读一遍。
   精彩东坡
   生活不幸诗家幸,一路坎坷-路歌。身在尘网思归去,心向儒道度进退。
   乱石惊涛溢豪情,绿水人家藏细腻。想家念亲在天涯,粗中有细真名土。
【小结】关于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同学们在发言过程中部已经提到,我归结一下,主要有以下三点: (1)真挚细腻;(2)含蓄曲折;(3)质朴清新。
   (学生做笔记)
师:谢谢同学们,下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1112电大《公共关系学》试题和答案20040704-27

1112电大《公共关系学》试题和答案20070104-27

1110电大《工程地质》试题和答案20090104-27

1110电大《工程地质》试题和答案20090704-27

1110电大《工程地质》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1110电大《工程地质》试题和答案20060104-27

1110电大《工程地质》试题和答案20070704-27

1110电大《工程地质》试题和答案20080104-27

1139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试题和答案20080704-27

1139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试题和答案200707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