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又有人又说:“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时间:2024-04-27 20:24:57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有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又有人又说:“锥处囊中,脱颖而出”对于这两句话,你怎么看?

【考察内容】

综合分析能力

【审题要点】

审题点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出众,突出;摧:摧残。这句话的意思是高出森林的大树总要被大风吹倒。出自三国·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正面,我们可以想到枪打出头鸟,因此不要出风头,而是要谦虚谨慎。而反之,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不思进取,不求发展也不会有前途,因此我们也要敢于创新,勇于承担。

审题点2:“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锥处囊中,脱颖而出”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也要想到,如果没有人发掘我们的才能,没有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能,也很有可能被埋没,因此,也要主动表现自己,勇于自荐。

【示范答题】

我认为题目中的两句话都有各自的道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说的是在一片树林里,要是有哪棵树长得太高而突出于其它的树木,大风刮过来必定最容易摧断这棵突出的树,告诫人们不要太过在众人里出风头,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首先发难。都说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树木在不断长高的时候不去深深扎根,不去与其他树木紧紧依偎,最后只能被风雨无情的带走。这告诉我们,一个人虽然很优秀,但也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要虚怀若谷、团结同事,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但自然现象毕竟不能完全正确反映所有的社会事实,如果大家都这样认为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在工作中,都只顾安守本分,不思进取,不敢创新,在危难的时候没有人敢于做秀木,敢于承担责任,那么单位就不会有进步。而反之,像我们的最美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立足农村实际,心系村民群众,在帮助硬化村级道路、改善农田灌溉设施、引进信息化教育设备、改扩建敬老院等方面积极努力,无私奉献,为当地谋取民生福祉做出了较大贡献,他不仅不会倒于狂风暴雨中,而且能够庇护树林中的其他树木,这样的秀木就值得我们的推崇和信仰。国家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多一点这样的秀木,发展壮大起来。

“锥处囊中,脱颖而出”意思是说,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人才也需要挖掘,因为人才可能不知道自己是个人才,或者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优点与长处。而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才能,难免导致他人无从认识,也就无从重用。同样,如果没有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其才能得以施展,英雄无用武之地,才智的发挥也就受限。就像故事里的毛遂若非在关键时刻自荐而“得处囊中”,恐怕永远也不会“脱颖而出”,既发挥不出自己的才干,也挽救不了赵国,那么史书上也就要少此一段佳话。

古有白居易的一联佳句定终身,孟浩然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今有安徽一中学生程鹏以一封千字文言文自荐信,敲开了武汉大学自主招生大门,获得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如果不主动表现自己,个人才能将无法得到发挥,人生将会留下遗憾。

木秀于林风或许会摧,但是,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立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就可以做到让大风摧不倒。努力奋进,不断完善自己,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大任,起模范先锋作用,为单位、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同时,要冲破传统观念,为了民族振兴,祖国繁荣,勇敢地推荐自己,积极地接受选择。

在面对机遇的时候,要勇于创新。在面对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担当。

来源:2014年11月30日上午甘肃省考兰州市面试题第3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一艘船舶上有一个重病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而最近的医院04-27

在以前的工作中,你会遇到一些工作很辛苦很累的情形,你是04-27

公用电话亭曾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但是随着手机的普及04-27

你是空调安装人员,住户让你安装的空调位置制冷效果不好04-27

有一名旅客违规入境,旅检时被小王查出,结果旅客去几家监04-27

现在的孩子们,对于丑小鸭、白雪公主等西方故事耳熟能详04-27

为了完善海事信息化建设,海事部门联合4G网络通信运营商04-27

北京等一线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等问题,提出准备在拥堵04-27

你是银行夜间值班经理,银行的24小时ATM机总是有一些无04-27

你单位为了提高窗口单位群众满意度,邀请第三方评价机构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