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现在“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但仍存在对群众的意见采取“冷处理”,落实总是“在路上”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考察内容】
综合分析能力
【审题要点】
审题点1:“政府现在‘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近些年,不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反四风运动,“门难进、脸难看”的官僚主义得到迅速整改,政务大厅变得宽敞漂亮,工作人员变得和蔼可亲。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到达了终点。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有颜值,更要有内涵,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热心细致地为民服务,不摆官架子,更要做到重视服务成效,而不是做表面文章,让公众碰软钉子。
审题点2:“但仍存在对群众的意见采取‘冷处理’,落实总是‘在路上’的现象”
过去的不办事是“管卡压”,而现在不办事的新状态是“推绕拖”,即永远的“正在处理中”。我们要去探寻为什么公务人员不愿意办事来丰富答题内容。其一从人入手,可能是态度问题,其二从硬件分析,可能是条件限制,其三从软件分析,可能是权责不明。
【示范答题】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等服务作风老问题,随着作风建设的推进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得到迅速清理。但是“只微笑不办事”、“不贪不占也不干”、“能推则推,能躲就躲”等“事难办”新表现,则席卷而来。对此,我感到如鲠在喉,我认为必须仔细探寻背后成因,多方发力共同解决“办事难”这一问题。
“办事难”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必然会形成以下危害:
首先,疏离干群关系,损害政府公信。一些政府高喊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却不解决实际问题,创业者步履维艰却不得不应付各种领导上门拍照,长期以往必然造成群众与政府离心,导致政府公信力丧失。
其次,政策落实无力,中央脱离实际。制度到位但落实总是在路上,导致政策执行出现“两种温度”:上级温度高、决心大、力度大,到了基层温度层层递减、力度绵软无力;政策效果产生“两种感受”:政府部门自我感觉良好,老百姓的实际获得感却寥寥可数。
最后,改革发展受阻,社会进步受限。“当官不干事,揽权不担责”,害怕改革出事,就对群众意见退绕拖,导致社会上急需政府规划辅助的各项事务得不到政府力量,到了最后必然导致社会上道德失范,管理失距,行为失准。
而导致“冷处理”、“在路上”这一系列的“办事难”,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四风未去,不想去办。脸好看容易,是面子工程;事好办困难,是里子工程。于是还未褪去的官僚主义把“脸好看”变成一种免责工具、当做一种考核绩效,去推却里子工程,去逃脱改革难题。因此,心态上的官僚主义就导致了行动上的形式主义。
二是条件不足,不能去办。许多事情,公务人员也想马上就办,但是繁琐的程序,无法避免的留档存条,也就导致了办事缓慢。而且,有些事情,比如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也难以推动,导致窗口部门也不知如何去办。
三是权责不明,不敢去办。社会中的许多事件涉及部门众多,没有明确的权责划分,所有部门都知道该办,但是不知道自己该办哪一部分,从而导致了事情就此停滞,也就出现了事情永远“在路上”。
对此,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进行解决。
第一,加强思想教育,遏制不良作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经常进行民主生活会、党章学习活动,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要求,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纪律规矩意识。
第二,中央政府发力,简化办事流程。中央政府要发力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府部门工作平台,让各级政府部门都能迅速打通彼此间的信息障碍,形成进一步加强放管服改革的突破点,来简化办事流程,促进数据跑腿,减少群众麻烦。
第三,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创新干事。对于无法划分权责的事项,可以建立激励机制,从精神物质两方面入手,鼓励某一部门勇敢牵头,创新干事。具体处理过程要步步形成事项备案,予以一定范围内的容错免错,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来源:2018年8月14日上午山东省考面试题(公安类)第2题教育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海关工作人员跨洋实时连线海外04-27
现在早餐摊点、小吃摊点越来越多,在城区道路上占道经营04-27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说“监管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儿,要敢04-27
为了治理人居环境污染,需要村民进行养殖场的搬迁,可是村04-27
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开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04-27
政府推出网络APP扶贫渠道,鼓励社会人士献爱心,很多网络04-27
现在网络文学、游戏、视频等备受青少年追捧,但是好坏掺04-27
现在在高考前,有一些考生的家长会在家门上挂粽子,寓意高04-27